日期:2022-05-25
這是《敬業與樂業》教學主題解析,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有感于《敬業與樂業》
雪兒飄飄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在1922年8月14日對上海中華職業學生做的一次講演。也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工作22年來,我記得第一次給學生講這篇課文時,我25歲。有著夢想和樂觀主義精神的我,當時曾被梁啟超先生對“敬業,就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的觀點所激勵,對工作、對學習“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時隔19年后的今天,當我再次站在講壇上,引導我的學生去領略它的真諦時,帶給我的卻是更多的沉思和反省。
今日的我,對生活的目的、對理想的追求,都帶上了一些理性的思考,還有對自己熱衷的文學事業也有了新的目標。而這些目標需要充足的時間來實施。可是本學期我又被突如其來的任命為學校的教導主任,這一事使我猝不及防。于是,我必須得面對工作中那些接踵而來的繁雜瑣事,時間的不夠用,導致我離我的目標越來越遠。這樣的工作環境,憑空給我帶來無盡的煩惱。于是,我努力放棄過,可無濟于事;我也曾用熱情去處理我所從事的教務主任繁雜的瑣事,把它們做到令領導和老師滿意,可心里的那層無形的枷鎖總是束縛著我那顆向往自由的心靈。于是,工作著,沉重著;工作著,煩惱著。總是希望靜下心來,穿行在師生彼此用心架起的友情橋梁上,自由來去;總是希望靜下心來,靜靜感知文學氣息的清涼與滋潤。可是,這樣的時間少了又少,于是我在沉悶的空氣里工作著,沒有快樂。
直到今天,我又一次用激情去演繹這篇講演時,我的上述思想完全被它的精髓擊碎了。當心靈的枷鎖化為灰燼時,我感到我的心里來了一場春雨的洗禮,我放佛我看到了霞光灑滿了我回家時的路。
梁啟超在文章中說:“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天下的第一等苦人,莫過于無業游民,終日閑游浪蕩,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里才好。他們的日子真難。第二等苦人,便是厭惡自己本業的人,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腦子里不愿做。不愿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連去做。”我覺得我長此以往下去,毫無疑問可定義為“第二等苦人”。明知工作必須得做,逃不掉的,可還終日哭喪著臉去做,不就是自己和自己在開玩笑嗎?這樣的行事,怎配得上“人民教師”的稱謂?我感到羞愧!
他還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又說“人生能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因此,我開始認真的反思我除了教學,還從事的教務主任的工作。這也是一份職務,它也是有趣味的。趣味就在于你的工作給全校教師以正確的引領和服務。當我的服務,使大家快樂的工作和生活,這不就是我這份職業的趣味嗎?
于是,我開始了微笑著面對每一件事,我的心里有了教導主任這份職務的樂趣。
光有樂趣還是不夠的,梁啟超先生還有話:“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又說“凡做一件事,便忠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他說得真好!我愿將我的諸事做到圓滿:文學的事、教書的事、做教務主任的事,并讓它們因我的“敬”呈現出“趣味”來,那么我也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