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白鷺》教案及課外延伸,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并在次基礎上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選取課文中喜愛的部分進行背誦積累。
教學重難點: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
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白鷺》。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板書
2、指名讀課文一、四段。
二、 新授。
1、那么作者為什么這么說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對應的部分。
2、學生讀課文。
3、指名答。板書。(2~5講的是白鷺的精巧,6~9講的是白鷺讓人感到韻味無窮。)
4、看白鷺的圖片,要求學生讀2~5,說說怎么來寫精巧的。
5、出示第五小節。(展示課件“第五自然段”)
“顏色的配合”從哪里可以體現出?
(雪白的蓑毛、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讀后有何感覺?
“身段的大小”從哪里可以體現出?
(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你有什么體會?
(身段精巧,顏色和諧,一切都很適宜,的確精巧如詩。)
白鶴、朱鷺、蒼鷺與它相比呢?
6、白鷺不但是精巧的,還是韻味無窮的。默讀文章6~9,想想課文中寫了白鷺哪幾個畫面?你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鷺的韻味無窮?用筆畫下來。
7、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
8、指名說。板書。(釣魚圖、了望圖、低飛圖)
9、要求學生自由選擇一幅圖畫,向大家介紹白鷺的韻味無窮。相機出示圖畫。
10、釣魚圖,
⑴比喻是一幅圖畫,讓作者感到美;
這幅圖畫的背景是什么?你能把背景美美地描繪一下嗎?主人公是誰?在干什么?
⑵白鷺是一種水鳥,它能在水里捕食魚蝦,可作者不說“啄魚”,也不說“叼魚”,而說是“釣”魚,這個釣字讓我們有怎樣的聯想?
釣魚是擬人的寫法,寫出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喜歡上這圖畫了嗎?自由讀。指名讀。
11、瞭望圖,
(1)你從這段話中了解到了什么?
(2)出示“嗜好”:
A讀準“嗜”的音 ;
B 白鷺的嗜好是什么
C“絕頂”指哪里?
D看著它站在小樹的絕頂,我們心里可真替它(擔心),而它卻很(悠然),這可真是特殊的愛好,所以,“嗜好”的意思就是—
(3)那么,白鷺站在小樹的絕頂,向遠處了望,它究竟在干什么呢?把你的想象說給小組里的同學聽一聽。
(抓準契機,激發想象)
(4)正如剛才同學們想象的那樣,白鷺或許在——或許在——還可能很多很多的或許,總之,耐人尋味,怎么讀好這句話?(把“?”想成“……”)
12、低飛圖,
(2)讀著這一小節,你想起了哪些詩句?
?、沤o人帶來樂趣,很少見。學生讀,教師讀。評價兩者的表現。齊讀。
13、這般詩情畫意的白鷺,還有人覺得美中不足呢!請大家讀一讀第九小節,他們認為美中不足的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觀點嗎?把你的想法寫在書上空白的地方。
(讀寫結合,既是課文內容的升華,也是語言表達的機會。)
14、積累。你喜歡哪一圖畫。讀一讀,背一背。
三、小結。
1、白鷺,我國古代著名詩人也曾多次寫到。出示杜牧的古詩,帶領學生讀。
鷺鷥
杜牧
雪衣雪發青玉嘴,
群捕魚兒溪影中。
驚飛遠映碧山去,
一樹梨花落晚風。
2、你們愿意拿起筆,寫幾句詩來贊美白鷺嗎?
聽了這么多的心里話,我也迫不及待的想用一首小詩表達自己的心情,
出示詩:像畫一樣悠然,如歌一般優美:比白鶴更柔娩,較朱鷺更輕巧;沒有亮麗的歌喉,卻是絕妙的歌手。以其自身的韻味,引人無窮的遐想。
3、此時此刻,我想同學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感悟了吧!誰來讀好它?(指名讀最后一小節)
如果現在,有人問你自然界有什么動物能給你帶來美的享受,我想你一定會想到它——像詩一樣精巧的,韻味無窮的白鷺。
四、拓展延伸
1、如此韻味無窮的一首詩,很可惜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這使我不禁想起了羅丹的一句話:(出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2、是呀,今天我們能有幸領略到白鷺的無窮韻味,這不得不感謝郭沫若先生那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祝愿同學們也能用自己的雙眼去發現美,欣賞美。
五、作業
1、把這篇優美的文章,這首韻味無窮的詩背誦出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