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育案例筆記《打的含義》,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案例:打的含義
案例:
午睡起床的音樂從耳邊傳來,這一熟悉的音樂提醒著孩子們可以起床了。大家起身穿褲又疊被的,可是梓涵還在熟睡中。不一會兒,午睡室中傳來陣陣的哭聲:“梓涵,你怎么了?做噩夢了嗎?”老師問。幾個孩子說是軒軒打了梓涵的頭,想叫她起床了。在安慰了梓涵以后,我告訴軒軒以后不能用這種方式來叫醒朋友,對這種行為進行了引導,同時對她的心意進行了表揚。當孩子們吃完點心進行盥洗的時候,添添跑來對我說:“老師,軒軒她要打我屁股的?!眲偟忍硖碜唛_,爍爍過來也說:“老師,軒軒她要打我屁股,而且要用手擰我的屁股?!边@時我走近軒軒的身邊,問:“軒軒,你這樣的做法對嗎?為什么總打別人?”她說:“我媽媽在家也經常這樣打我的呀!”她的話令我們大吃一驚。隨即我對這個孩子進行了個別教育。
分析與反思:
1、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發現,軒軒喜歡用“打“的行為來表達和解決問題,她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正確的認識,以為自己的行為是對朋友友善的表現。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已經表現為攻擊性行為。那么對于在家挨打的她,應該做些什么呢?第一要做的就是有正確立即的反應,比如說:“你不可以打我!”“我不喜歡你打我!”通過這些行動讓父母了解自己的感受,也讓挨打的自己學習自我表達,自我保護。然后想想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錯又錯在哪兒?同時對自己的行為要進行改正。
2、孩子的行為和家庭教育的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孩子的一句話中,讓我了解到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由于孩子的頑皮,總會惹父母生氣。而對于農村的家長來說,軒軒父母自身的文化比較低,對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的認識不到位,缺少教育的理念,因此對于孩子的不聽話舉止對會用打罵的暴力行為,從而在孩子的幼小心靈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教育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也是家長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過程。要想讓孩子做到不以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表達感情,家長也必須檢點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平常也總習慣用“我要打你!”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在這里,家長不當的教養方式產生了事與愿違的后果。俗話說:“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幼兒正處于發展時期,各方面都還未定型,既容易養成好的習慣,也容易形成不良的習慣。幼兒最善于模仿,父母則是她們模仿的首要對象。她們總是喜歡模仿父母的一些行為模式,以達到自我滿足。孩子身上不少習慣就是直接從父母那里模仿來的。做父母的,應當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因此,父母的行為習慣好壞與否,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作為家長應減少生活環境中可能導致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產生因素。其次,孩子攻擊她人,是想通過這種方法達到自我表現的需要,這就需要父母和老師好好引導孩子,給她分析生活中的暴力行徑的壞處,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家長應注意與孩子的情感聯系,摒棄以暴制暴的教育,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其次,對孩子與同伴間的矛盾沖突,家長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犯錯,必須要求她道歉。
此外在處罰攻擊性行為的同時,應強化兒童的良好行為。平時多與孩子講生活中聽到、見到的攻擊性行為的弊端,告誡孩子分辨是非曲直及認識沖動行為的后果。在生活環境中防止幼兒感受長期的壓抑和挫折,并在教育中示范良好的行為舉止,使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及時得以矯治。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讓孩子學會自理 (小班)》》:這是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讓孩子學會自理 (小班)》,孩子們在比賽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通過操作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忍耐力和獨立性,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讓孩子終生收益,供老師家長們參考。
《中班幼兒教育筆記3篇》:中班幼兒教育筆記第1篇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今天我主要談談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問題。要想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除了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奮力拼搏的精神,還
《中班教育筆記短篇3篇》:中班教育筆記短篇第1篇眼睛,心靈的窗戶一粒種子的破土而出,需要充足的氧氣,雨露的滋潤,陽光的照耀,否則,它將會慢慢枯萎,永遠埋藏于地下。幼兒就象種子,老師的愛和關注就是他們茁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