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我是“小刺猬”》,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我是”小刺猬“
記錄:每天的午餐過后,我們總會讓孩子們到樓下大操場去,感受戶外的新鮮空氣。有時戶外玩玩玩具,有時散散步,有時戶外坐著聊聊天。孩子們對于這樣休閑的午間活動可喜歡了。
今天我們和往常一樣來到操場上,教師與孩子們一起游園散步。正當我們走過松樹底下的時候,好多小朋友停下了腳步,他們自覺地圍成一個圈蹲了下來。我正納悶難道他們又發現了什么好玩的東西,曾經他們就為發現了一只小青蛙而興奮不已。為摸清原因,我便輕輕走了過去,站在了孩子們的背后。這時我發現他們收集了很多松樹葉子。不知道想干嘛?
于是我提問道:“你們能告訴我你們是在干嘛嗎?為什么收集那么多的葉子?”聽到我的聲音,孩子們只說了句:“老師,我們現在不告訴你,你等下就知道了。”充滿好奇的我便開始耐心地等待。沒多久,小瑤瑤笑嘻嘻地走過來,只見她衣服上戳滿了松葉,一根根針葉似乎長在了身上,她開心地說:“看吧,我像不像一只小刺猬呢?”接著又有幾個小朋友類似打扮著過來了。看著他們的樣子,我覺得孩子真的好天真無邪,往往有想法了馬上就會去實行。
反思:孩子們總有自己天真無邪的各種想法。有時候可能我們會覺得怎么這么幼稚,但是他們卻能自己悠然自得地玩耍。他們生活在幼兒園的大集體中,不能時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作為老師的我們是否可以給他們創造更多“自由”的空間呢?幼兒是喜歡探索,往往生活中很小的一樣東西,比如說樹上掉下來的葉子,在他們的眼中卻能有很多可愛的玩法,我覺得其實他們才是最能干的“創作家”。我們應對他們提出相應的表揚,鼓勵他們擁有更多奇妙的創作。
教育隨筆:“我”的游戲,“我”做主
一談到“游戲活動”,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會立即浮現出“興奮”、“歡樂”的笑容:“待會可以做游戲了。”“我們一起去超市工作吧!”“游戲”一詞,如同糖果般吸引著孩子,游戲是他們的天堂!
“如何開展好角色游戲”,對于一個新教師來說,這成為了難題。怎樣才能讓孩子們開心地玩游戲,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我們是否應該干預孩子的游戲?
1、“我”區角,“我”選擇
“該給孩子提供什么活動區呢?”剛開學的時候,這個問題困擾了很久。不知道應該給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活動區才是合適的。既然是孩子的游戲,那么就應該考慮孩子的意見.在游戲開展前,組織孩子們討論“你們想要開什么店?”“現在的游戲中,有沒有什么店是你們不喜歡的?”通過調查、討論,再確定游戲的開展。這樣做尊重孩子的主體性,做到“我”的區角,“我”選擇,將游戲挖掘地更有深度。
2、“我”的規則,“我”制定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游戲的開展,也應該依托一定的“規則”。那么游戲的規則應該如何制定?
游戲的主體是孩子,參與者是孩子,規則自然也是孩子的規則。我們都會發現這樣的問題:有時候當我們準備很充分開始開展游戲時,卻發現游戲玩不起來。我想這樣的原因是由于教師“包辦”產生的,因為孩子并不知道那些看似為他們準備的材料、規則是用來干什么的。老師制定的規則就猶如一套套枷鎖,孩子們不明白也不理解這些“枷鎖”到底是用來干什么的。我認為在每一個區域中都應有詳細的規則,圖文并茂,讓孩子更好地投入到游戲中。這些規則是在師生共同討論、制定的基礎上得出的,孩子們的規則無疑是“化枷鎖為翅膀”,他們理解、贊同,并且更有信服力。
3、“我”的問題,“我”解決
有人認為“游戲”既然是孩子的游戲,那么我們就應該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也有人認為,孩子在游戲中的發展還是需要教師的干預的,這樣孩子才能夠發展。
在游戲活動中,當孩子遇到問題或者發生爭執的時候,我通常會出面干涉,幫助幼兒解決問題。那么當孩子遇到問題,我們到底該不該干預,或者該怎樣干預呢?我認為,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先放手,先看看孩子自己能不能夠解決問題,看看他們是如何商量的。如果遇到爭論比較大的問題,我們可以“收一收”,將問題與其他幼兒一起討論,或者教師提出適當的建議。讓孩子們自己的問題盡量自己解決。在游戲能夠做到“有收、有放”,才是最恰當的。
幼兒游戲的展開是一門大學問,但是我相信,只要一切以孩子出發,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游戲的展開會更精彩!
教育筆記:我是”小刺猬“
記錄:每天的午餐過后,我們總會讓孩子們到樓下大操場去,感受戶外的新鮮空氣。有時戶外玩玩玩具,有時散散步,有時戶外坐著聊聊天。孩子們對于這樣休閑的午間活動可喜歡了。
今天我們和往常一樣來到操場上,教師與孩子們一起游園散步。正當我們走過松樹底下的時候,好多小朋友停下了腳步,他們自覺地圍成一個圈蹲了下來。我正納悶難道他們又發現了什么好玩的東西,曾經他們就為發現了一只小青蛙而興奮不已。為摸清原因,我便輕輕走了過去,站在了孩子們的背后。這時我發現他們收集了很多松樹葉子。不知道想干嘛?
于是我提問道:“你們能告訴我你們是在干嘛嗎?為什么收集那么多的葉子?”聽到我的聲音,孩子們只說了句:“老師,我們現在不告訴你,你等下就知道了。”充滿好奇的我便開始耐心地等待。沒多久,小瑤瑤笑嘻嘻地走過來,只見她衣服上戳滿了松葉,一根根針葉似乎長在了身上,她開心地說:“看吧,我像不像一只小刺猬呢?”接著又有幾個小朋友類似打扮著過來了。看著他們的樣子,我覺得孩子真的好天真無邪,往往有想法了馬上就會去實行。
反思:孩子們總有自己天真無邪的各種想法。有時候可能我們會覺得怎么這么幼稚,但是他們卻能自己悠然自得地玩耍。他們生活在幼兒園的大集體中,不能時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作為老師的我們是否可以給他們創造更多“自由”的空間呢?幼兒是喜歡探索,往往生活中很小的一樣東西,比如說樹上掉下來的葉子,在他們的眼中卻能有很多可愛的玩法,我覺得其實他們才是最能干的“創作家”。我們應對他們提出相應的表揚,鼓勵他們擁有更多奇妙的創作。
教育筆記:我班的“小淘氣”
我們班有一個“小淘氣”凡凡,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淘氣,而且與眾不同。他想干什么就 干什么,不管老師提什么要求他都置之不理。 一天任何環節老師都得對他特別關注。一沒注意就會有小朋友來“告狀”:“凡凡欺侮我 了。”午睡時別的孩子都能很快入睡,他卻很難入睡,還躺在床上亂動。吃飯時挑食。集體 活動更是管不住自己。老師和他講道理他還犯寧。說實話他確實比一般孩子都淘,每天幾乎 是沒有一點空閑時間還喜歡趴到地上玩,就是在操場上也往地上跪假裝摔倒。 和家長交流得知,凡凡小時侯家里請保姆帶的事事都由著他寵著他,只要孩子不鬧吃什么 干什么都由著他,才這樣。
一次音樂活動,我教幼兒用節奏樂器打節奏,我發現他隨音樂打節奏打的很準確,一表揚表 情也好了。以后每次節奏訓練我都都請他當“小指揮”,他節奏感很好而且越表揚他表現越 好。凡凡為了當指揮開始嚴格要求自己了,活動時安靜多了也不剩飯了。有一次我說:“什 么樣的小朋友才能給小朋友當指揮?”大家說:“節奏感好,而且得是聽話的好孩子。”我 利用這個機會選他當指揮多給他在小朋友面前展示他優點的機會,讓他在自豪感中自律,跟 他自己比真的是有進步的。我對他更加細細的觀察,我發現他對感興趣的事就會精神集中, 而且表達能力也較強。他平時穿衣服很洋氣每到環節轉換時間我就選他當模特給他打扮一番 ,進行時裝表演,他表演還挺有樣,我經常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肯定他的進步,給他一些鼓勵 ,激發他的積極性,同時針對他的缺點進行適時的教育,孩子越來越喜歡老師,越來越聽老 師話。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這個孩子進步很大,我感覺到老師對淘氣的孩子不能處于強制態度幼兒 一定會產生抵抗心理。孩子只有喜歡老師才能聽其言而信其道。
教育筆記:我當“小老師”
這個星期,大家推選佳佳作為班級的“小老師”。
只見戶外活動時,佳佳一邊摸站神氣小朋友的頭,請孩子去玩;一邊提醒大家選擇玩具的時候不要搶。
集體活動后,大家在自由的小便、喝水,只見佳佳能提醒小便的孩子注意安全在廁所里慢慢走,還能提醒喝水的小朋友要排好隊。這時,有兩個小朋友為了搶一個小椅子發生了矛盾,其他小朋友來告訴我,我就讓他們去找“小老師”,佳佳來到這兩個小朋友身邊,對男孩子說:“你是男孩子要讓讓女孩子的,快把椅子讓給別人,自己去前面搬一張。”男孩子只好放手去教師的前面搬椅子。
從上面的一些片段中,讓我們很欣慰的看見了佳佳的變化,佳佳變得更有主見,更加的有自信了。特別是在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時,讓我們看到了她的“處事不驚”她能模仿老師平時處理問題時的樣子來解決,其他小朋友對她的決定,也很信服。相信通過一次有一次的鍛煉,佳佳身上所覺有的潛在能力將得到更大的發揮,使得她變得更加的自信!
教育筆記:幼兒園的“小事故”
小凡和陽陽是好朋友,可是,今天倆人卻發生了一個“小事故”。戶外活動剛開始不久就傳來了小凡的哭聲,他一邊哭著一邊向我告狀:“陽陽碰著我了。”我一看,小凡的額頭上有一個紅印。當我轉過頭去看陽陽時,他正嘟著嘴一副“我沒有錯”的樣子,頓時我的火氣騰地就上來了,但看到他倔強的小臉,我才想到不能光憑小凡的一面之詞就定他的“罪”。于是,我平靜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就開始了解事情的始末。通過我的詢問,我才明白,原來是老師喊站隊的時候,小凡沒有聽見,陽陽就想把小凡拽起來,可是陽陽的力氣稍大了些不小心把小凡拽倒了。于是,就發生了剛才的那一幕。
平時幼兒在一起游戲或者是玩大型玩具時,難免會發生一些跌傷、碰傷、劃傷之類的小事故。因此,當我們老師和家長見到孩子“受傷”時,一定要穩定住情緒,千萬不要大驚小怪,高聲驚呼,以免引起孩子不安、驚恐的心理。這時應做的是仔細檢查傷處,搞清楚受傷是由于孩子太頑皮還是在游戲中有推搡現象造成的,并趁機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先斥責批評孩子。當下午家長接孩子的時候,我們老師一定在放學時做好家長的解釋工作,把孩子受傷的過程簡單而婉轉的向家長說明,態度要誠懇。另外,要盡量避免幼兒園中可能對幼兒造成傷害的不安全因素,使幼兒安安全全來園,高高興興回家。
教育隨筆:“小刺猬”
早上戶外活動,天天跑來對我說“老師,我發現了小刺猬了。”“嗯,哪來的小刺猬?”我好奇的問,邊上的幼兒也好奇的跟著天天去看他說的“小刺猬”,“你看,這個刺刺的,就是小刺猬。”天天指著草坪上一株小小的雜草說,雜草上長著許多小小的綠色果子。邊上小東看了后說:“小刺猬靠動物傳播種子。”“嗯,小傘兵靠風傳播種子的。”天天接著說了“這不是小刺猬。” 小東對天天說。“你摸摸看!”我對天天說,天天表情嚴肅,小心翼翼的碰著果子,“沒有刺耶。”天天開心的說,他開始大膽的摸著果子,并摘下一個果實,觀察起來,“老師,我等會帶到教室還要觀察。”“好的,放在科學區等會在觀察。”我對天天說。
區域活動時,天天立刻跑到科學區拿了果子和放大鏡觀察,“老師,果子變小了。”“縮水了。”旁邊的小林笑呵呵的說,“你怎么知道縮水。”我驚訝地問小林,小林說“我家蘋果也這樣,爸爸說的。”天天在一邊拿著放大鏡仔細的看著,不停地說著他的發現,還邀請小林小東一起看,分享他的發現。“這個果子上面有黑黑的。”翔翔過來撥弄著他的果子,天天發現果子碎掉了,很著急,要告狀,“你再觀察一下種子里面長什么樣子?”我對天天說,天天有拿起放大鏡看“老師,這不是小刺猬,是小傘兵呀!”天天驚奇的說,捏著小小的果子給我看,“你看,一絲一絲的,里面的顏色也和外面不一樣。”
孩子們喜歡繪本《小傘兵和小刺猬》,這個活動上星期上的,我沒想到孩子還記得,一開始他說小刺猬,我還以為是動物,但看到植物時我就知道天天說的是蒼耳,但這株植物卻不是蒼耳,看上去像有刺,實際卻沒有,幼兒的觀察需要老師的支持和引導,因此,我讓他通過多種感官去認識它,孩子們一起觀察中,我發現幼兒間會進行經驗分享,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更多的體驗。雖然一個小小的果子,但孩子會大膽想,并猜測,最后在自己的觀察和探索中發現自己猜測的是錯誤的,而不是老師同伴告訴他,在這過程中它不僅增長了知識,也掌握了學習方法。
教育筆記:我要的是“葫蘆!”
美術課上,老師正教孩子們學畫葫蘆,孩子們自然地就把葫蘆跟看過的動畫片《葫蘆娃》聯系到一起了,當老師問孩子們“葫蘆能用來干什么?”很多小朋友告訴老師:“能變形!”呵呵!不過徐佳鳳告訴老師說:“能做菜!”,居然還有一個知道的,不容易啦!
老師問:“這個葫蘆怎么畫呢?”王潤梓說了:“我知道,我知道,就是上面一個小圈圈,下面一個大圈圈,連起來就行!”經典吧?
畫完兩個圈圈,該畫葫蘆的“把兒”了,肖博納畫完了,笑著說了:“哎呦,這不就跟小雪人一樣嘛!再畫個小帽子,呵呵!”,凡凡圣畫著畫著,看著自己的畫就笑起來了:“這不是畫的奶嘴嘛!”哈哈!
一幅畫很快就畫完了,孩子們自己把畫放到畫袋里了,不過依然戀戀不舍。于是有人提議:“讓我們來跟我們的葫蘆合個影吧!”站在展示區,居然就擺出不同的造型,讓老師給大家拍照呢。
利用孩子們熟知的事物,進行活動遷移,有利于提高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如本節課當中,教師把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形象,遷移到美術繪畫當中,通過孩子們對繪畫過程的參與,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們對“葫蘆”的喜愛,更感受到了孩子們對美術活動的喜愛。
《幼兒托班教育筆記3篇》:幼兒托班教育筆記第1篇 我們班有個叫李欣洋的小女孩,非常調皮。平時,總有小朋友告她的狀。"老師,李欣洋打我了。""老師,李欣洋搶我的玩具。"……為此,我們不知教
《教育筆記幼兒園大班3篇》:教育筆記幼兒園大班第1篇 幼兒園的孩子活潑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由于他們的體能弱,又缺乏生活經驗,不知道輕和重,危險同時存在。因此,老師要
《幼兒園教育筆記小班3篇》:幼兒園教育筆記小班第1篇 1.衛生習慣。孩子在家家長也應配合督促他們有個好的衛生習慣,如在家開飯前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擺桌椅、餐具端飯、分筷子。同時還要教育孩子文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