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3來源:幼兒園學(xué)習(xí)網(wǎng)
這是幼兒園老師教育筆記《幼兒老師,我有68顆星》,是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xué)習(xí)。
幼兒教育筆記:老師,我有68顆星
強強拿著一張貼滿蘋果的紙,興奮地說:“老師,我有68顆星啦!”我一看這張貼滿蘋果的紙,向他露出贊許的目光,還讓其他幼兒向他學(xué)習(xí),并承諾第二天給他發(fā)禮物。他一聽開心無比,歡歡喜喜地坐到位置上。當我課后拿著這張貼滿蘋果的紙并覺得有點奇怪,平時我一天才評一個,他怎么就有68顆了呢?我頓時心里百感交集:為什么為了得到獎勵,他要耍小聰明呢?我該如何處理,是獎還是罰,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第二天,他一大早來到幼兒園,一見到我并仿佛向我投來詢問的眼神,我假裝沒看見,微笑著示意他坐好,他悶悶不樂地走回自己的位置。午休時,我等幼兒們睡著后,看到他還在那里翻來覆去,我輕聲地問他:“強強,老師知道你是怪老師沒有給你獎勵品,可你那68顆星真的全是我平時評給你的嗎?”聽到我的疑問,強強紅著臉眼淚在眼眶中打轉(zhuǎn)小聲回答:“有一些是我賣來貼上去的。”我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獎勵品,遞到他的手中,看到手里的獎勵品,強強不解的看著我。“因為你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也是個好孩子。老師相信只要你努力,很快就能得到真正的68顆星。”接下來的幾天,強強變得出奇的出色,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每天按時來園。每天都是那么快樂。
68顆蘋果讓我想起了陶先生的叁顆糖的故事,其實對孩子與其責(zé)罵他所犯下的錯,還不如激勵他朝對的方向發(fā)展。如果為了那68顆蘋果,對孩子進行責(zé)罵,那么孩子將永遠得不到這68顆蘋果。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老師,我不會
在小朋友們的教學(xué)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總有小朋友告訴老師,老師我不會。那么,老師布置的任務(wù)有那么難嗎?并沒有。
繪畫課上,老師要求,用圓圈變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來,例如圓圓的花朵,圓圓的鐘表,圓圓的太陽,以及能想到的各種圓圓的東西。老師的話音還沒有說完,就有小朋友急忙的舉起手來,老師,我不會。
可是我看了一下,他平時的繪畫,挺不錯的,一筆一畫直線畫直,波浪線也有波浪線的樣子,圓也能畫出圓形了,那么為什么用圓圈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就不會了呢?
并不需要思考,我明白他并不是說自己不會畫,而是怕錯。不知道是誰給這些回答不會的小孩子們灌輸?shù)倪@樣的觀念。只有完完全全照著老師的畫,只有完完全全聽著大人說怎么怎么畫,你這里該怎么畫,你這里該上什么顏色,你這里要畫個這樣的形狀,只有畫的完全跟大人想的一樣,那一幅畫他才算會畫。但是,我們的幼兒園需要這樣畫畫嗎?
并不是。我們要培養(yǎng)個小孩子,是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的孩子。如果讓他一味著跟著老師,想跟著以前的想法去做,那么他還有什么進步呢?這種涂鴉式的教學(xué)并不是我們所倡導(dǎo)的。雖然老師們能夠理解,但是,再家長這一方面,還得多多的讓家長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
幼兒教育隨筆:老師,蜻蜓會講話嗎?
今天我們像往常一樣進行活動,突然一只大蜻蜓飛進教室。所有寶寶的注意力都被它吸引住了,禁不住大喊:是蜻蜓,老師。只見它飛上又飛下,停在了窗戶上,我隨機回應(yīng):要不我們?nèi)プヒ蛔ィ瑏碛^察下它長得怎么樣的?一個小男孩馬上說:它是益蟲,不能抓。我心里暗喜:寶貝,你懂得知識真多啦,我們只是和它做好朋友,不會傷害它的。于是他就點頭同意了。我小心的抓住了大蜻蜓的翅膀,蜻蜓的反應(yīng)還真快,全身顫動了下。當我拿著蜻蜓在他們面前時,他們經(jīng)不住跑上來要摸蜻蜓,我見他們興趣那么濃厚,就請他們觸摸和觀察蜻蜓具體長什么樣的?有幾對翅膀,幾只腳,多少個眼睛,全身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等。但由于小小班的年齡,他們還理不清2只等于一對的關(guān)系,所以問他們幾只腳時,請他們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他們都發(fā)現(xiàn)有6只腳,再問6只腳是幾對,他們就顯得迷茫。后來引導(dǎo)他們說3對,才跟著你說一遍。我們從大體上觀察了蜻蜓,突然一個小女生說:它會說話嗎?作為老師,我很汗顏,當時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們。但作為教師,對于幼兒的問題,不能回避,要接受并給與科學(xué)合理的。于是,我就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其他的小朋友,他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部分說會說,部分覺得不會說。請他們闡述自己的觀點時,會說話的男孩子覺得蜻蜓吃害蟲時和青蛙是一樣的,舌頭伸出來卷著吃并伴隨自身的動作結(jié)合,很形象。另外一個男孩馬上說:我沒有看到過它是這樣吃害蟲的,所以它不會說話。我覺得他們的觀點是有沒有舌頭和說話的關(guān)系。當時我覺得他們真的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很有自身的觀點,且大膽、愿意與全班小朋友進行分享。為了保證可靠性,我聽完后,也沒有具體的回應(yīng)或否定誰對誰錯,說到等下我們通過資料查證下在一起來探討現(xiàn)在這個話題吧。最后再以它是益蟲,專吃害蟲,所以要保護它的觀點結(jié)尾。最后我們一起把它放生了。后來回想,其實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語言吧,只是他們的語言我們不懂,因為我們不是專業(yè)的生理學(xué)家。但是對于會不會卷舌頭吃害蟲還真是個有趣的問題,如果當時回應(yīng)了他們相應(yīng)的答案,也可以讓他們知道動物的多樣性,發(fā)散他們的思維。
通過以上這個案例,其實我們交給幼兒的東西可以有很多,也可以是綜合性的,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原先準備的。對于他們,我們沒有絕對的教學(xué)制度和系統(tǒng)知識,只要他們感興趣的、愿意學(xué)的、想知道的我們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他們,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只是唯一不足就是感覺自身的綜合知識還不夠豐富和全面,還不能夠馬上給他們正確、科學(xué)的答案。所以平時我們也要不斷地學(xué)會充電,多看些不同內(nèi)容的書籍,才能更好的回應(yīng)他們的問題。
幼兒教育筆記:老師,請你溫柔一點
老師,請你溫柔一點。突然間,我的內(nèi)心深處在不停的對我說“老師,請你溫柔你點。”這句話的源頭是我們班一位叫糖糖的女孩子,為什么呢,因為這句話,是我在糖糖身上所得到的啟示。
糖糖,女,4歲,既活潑又內(nèi)向的一位小女孩。
其實,從剛開學(xué)我就一直關(guān)注著這位會玩ipad的小女孩,記得,第一次家訪的時候,糖糖就特別喜歡我,我和她稍微的熟悉了下,她就開始交我玩ipad了,一臉的開心。
可是,奇怪的是,糖糖來到幼兒園之后,卻從來不說話,也很少見到糖糖和小朋友一起玩,更奇怪的是,糖糖在家里是一個很能講的小孩,這些種種現(xiàn)象,使我開始關(guān)注這位看似活潑而又內(nèi)向的孩子。
案例一:
糖糖很愛挑食,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就會裝惡心想吐,并且從來不主動和老師說自己吃飯吐了,或者說老師我不要吃這個,想來都是保持沉默,知道我發(fā)現(xiàn)他沒吃飯或吐出來為止。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把事情的根本原因總結(jié)在“是我對孩子太兇了,太嚴格了。”
案例二:
糖糖其實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孩子,因為在教學(xué)活動中,總是那個默默無聞的孩子。但是,經(jīng)過我自己觀察,其實,糖糖是一個很會做小動作的孩子,她的小動作不在于他是在聊天、搖椅子什么的,而在于她的小動作是一些很不起眼的事情,比如:扯扯同伴的衣角,看看自己的鞋子,摸摸自己的小手之類的。每當我發(fā)現(xiàn)糖糖的這些行為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瞪眼”、“言語的批評”。有的時候,糖糖會被我的眼神嚇到不敢抬頭,有的時候,糖糖因為我的批評哭得稀里嘩啦的。為什么會這樣呢,我的總結(jié)還是那句話“是我對孩子太兇了,太嚴格了。”
案例三:
糖糖有這很多小孩子都有的壞習(xí)慣,那就是“愛咬指甲”,其實在第一次和糖糖媽交流的時候,糖糖媽反應(yīng)了糖糖的這一行為后,我也只是在班級里進行了很夸張的教育,很神奇的,那次的教育小朋友們的這個毛病都改掉了。我以為,孩子們都很聽話,都改掉了。
直到今天中午的午睡,將近12半的時候,我巡回觀察時,發(fā)現(xiàn)糖糖不但沒有睡覺,反而在咬手指甲,我當下的反應(yīng)就是很生氣的批評了糖糖,嚇的糖糖直哭,之后在我的嚴格要求下,糖糖閉上了嘴巴,但是就沒有閉上眼睛,不管我怎么嚴格的說,她就是倔強的睜著大大的眼睛。從她的眼神中,我能感覺那種孩子的倔強,那種想說不敢說的怨氣。當下,我也就心軟了,我想:可能來軟的就好了。于是,我輕輕的坐到糖糖的床角,溫柔的,微笑的,輕輕的對糖糖說:“糖糖起來一下,邱老師抱抱你,邱老師是最喜歡糖糖的了。”糖糖又開始的不相信到后來漸漸地融入了我的懷里,我知道,糖糖一定是被我嚇壞了,于是,我乘機對糖糖說說道理,說說不睡覺、咬指甲的道理。沒想到,糖糖很快的就聽進去了,也主動的承認了錯誤了,并且很乖巧的閉上了眼睛,極力的要求自己睡著。
那一刻,我的心真的很欣慰,我知道這一次,糖糖是認真的改過了,我更知道,原來,我只需要溫柔一點,教育的價值就這樣出來了。
我是一名新老師,對于如何教育幼兒,有的時候就是傳統(tǒng)的批評,嚴格,對比。卻沒有真正的思考過,這些對孩子,真的是對的嗎?
今天,糖糖給予我的啟示就是”老師,請你溫柔一點”,效果事半功倍呢。
溫柔,并不是向傳統(tǒng)一代所說的,弊大于利,關(guān)鍵在于如何拿捏分寸。其實,過于嚴厲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更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所以,我打算對邱老師分享以下幾個好方法:
1、當對孩子提出要求時,教師應(yīng)該注意技盡量溫柔一些,比如讓孩子系好衣服扣子、拉上拉鏈等等,否則過于生硬的口氣,孩子會不屑一顧的。而且如果聲音過大過于嚴厲,反而會嚇到孩子。柔聲細語的說,會讓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
2、在平常和孩子交流時,相對孩子說一些事情,如果你正在氣頭上,不要氣沖沖的給孩子說,應(yīng)該先穩(wěn)定溫度情緒才行。過于急躁會讓孩子也養(yǎng)成這樣的說話習(xí)慣,要溫柔的給孩子說,比如“寶寶,老師很喜歡你的哦!”語氣不同,孩子的感知也會不同。
3、當我們平常讓孩子做一些事情時,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命令式的樣子,不要本著臉要求孩子做事情等,這樣會讓孩子感覺老師沒有疼愛,只有命令。老師應(yīng)該試著溫柔一些,溫柔的讓孩子去穿好衣服,溫柔的讓孩子跌倒了站起來。
4、當孩子哭鬧時,老師切忌不要心煩,不要焦慮,不要大聲呵斥孩子,否則等你老了,孩子就可能以同樣的方式呵斥你的。所以應(yīng)該溫柔的哄孩子,對孩子來說,能讓他更快的意識到錯誤了
雖然古語有云:教不嚴,師之惰。但是過度的懲罰其實不好,容易讓叛逆的、倔強的孩子感到被冷落、被欺負,反而更不會聽話了。即使遇到非常調(diào)皮任性的孩子,老師可以使用溫柔的方式打孩子一下,讓他們知道自己錯了就可以了,所謂點到即止就是這個意思。
幼兒教育筆記:老師,我有68顆星
強強拿著一張貼滿蘋果的紙,興奮地說:“老師,我有68顆星啦!”我一看這張貼滿蘋果的紙,向他露出贊許的目光,還讓其他幼兒向他學(xué)習(xí),并承諾第二天給他發(fā)禮物。他一聽開心無比,歡歡喜喜地坐到位置上。當我課后拿著這張貼滿蘋果的紙并覺得有點奇怪,平時我一天才評一個,他怎么就有68顆了呢?我頓時心里百感交集:為什么為了得到獎勵,他要耍小聰明呢?我該如何處理,是獎還是罰,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第二天,他一大早來到幼兒園,一見到我并仿佛向我投來詢問的眼神,我假裝沒看見,微笑著示意他坐好,他悶悶不樂地走回自己的位置。午休時,我等幼兒們睡著后,看到他還在那里翻來覆去,我輕聲地問他:“強強,老師知道你是怪老師沒有給你獎勵品,可你那68顆星真的全是我平時評給你的嗎?”聽到我的疑問,強強紅著臉眼淚在眼眶中打轉(zhuǎn)小聲回答:“有一些是我賣來貼上去的。”我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獎勵品,遞到他的手中,看到手里的獎勵品,強強不解的看著我。“因為你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也是個好孩子。老師相信只要你努力,很快就能得到真正的68顆星。”接下來的幾天,強強變得出奇的出色,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每天按時來園。每天都是那么快樂。
68顆蘋果讓我想起了陶先生的叁顆糖的故事,其實對孩子與其責(zé)罵他所犯下的錯,還不如激勵他朝對的方向發(fā)展。如果為了那68顆蘋果,對孩子進行責(zé)罵,那么孩子將永遠得不到這68顆蘋果。
在剛開始的學(xué)期任務(wù)布置中,角色游戲材料的布置便是其中很是主要的一項。內(nèi)容添置統(tǒng)一,種類紛繁多樣。隨后便在每一日的空余時間,教師們都忙于制作材料,點數(shù)歸類。于此,不外乎得請家長們配合收集制作的各種材料,如:大塊泡沫、多色線、鞋盒、藥盒等等。孩子們每天來園,最常問的一句就是:“老師,你在做什么呀?”
一次,家長淘來了一塊大泡沫,我和師傅商量著按這樣式可以做成燒烤架之類的點心店素材。想著便去找材料準備做起來。在班里來回走動時,萱萱和陽陽注意到了我手上的大泡沫。“老師,這是什么?”我看了看手上的泡沫,沒有回答,只是反問道:“你們覺得這個像什么呢?”“像小桌子。”“如果把它做成點心店的燒烤架,你們喜歡么?”“喜歡,很喜歡。”兩人非常開心。“老師,你真能干。”“中午的時候,陳老師也在不停地做這些材料呢。”“陳老師也非常的能干。”“我們的奶奶也會幫忙縫我們班的水果蔬菜呢。”“奶奶也很能干。”聽著這些好聽的話,我感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還不都是為了這些孩子。
第二天早晨,凱瑞早早地來到了幼兒園,自己搬好玩具放在桌面上玩了起來。我手上拿著正在做的材料,興致勃勃地問他:“凱瑞,你喜歡我們增添出來的這些材料么?”凱瑞一臉的不自在,用手摸摸自己的臉,輕輕地蹦出了一句:“不喜歡。”說實話,真是有點打擊。“為什么不喜歡呀?”“因為太多了。”“太多了?”我很驚訝。“恩,夠了,老師。”再次受打擊。“恩,老師知道了,你繼續(xù)玩吧。”
針對游戲材料,有關(guān)資料顯示,游戲材料和兒童的年齡之間存在交叉關(guān)系,較小兒童在游戲時需要同類的游戲材料要多一些,年齡較大的兒童在游戲時需要不同類的游戲材料要多一些。因此在中班下學(xué)期,角色游戲的材料應(yīng)針對幼兒本身進行增添。孩子們的自主意識已逐漸強烈,在教師制作主題墻時詢問孩子的意見,孩子們也可以給出相應(yīng)的較好的意見,制作出來的效果自然也令孩子們滿意。給孩子一塊布,我們該怎么問他,是該問“這是什么,應(yīng)該怎么玩?”還是“這像什么,可以怎么玩?”我想大部分的老師肯定會選擇后者,因此對于角色游戲材料的增添,我們適當也可以問問孩子們的意見,畢竟孩子才是游戲的主體,一切游戲都是為了孩子。
教育筆記:幼兒偏食,我有妙招
對于剛?cè)雸@的幼兒來說,大多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多數(shù)幼兒在家是父母喂食的,有的還要父母追著喂,喂著吃。當幼兒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wèi)生習(xí)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huán)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zhuǎn)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
最近,我發(fā)現(xiàn)幼兒偏食,挑食的現(xiàn)象較嚴重。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老是想著孩子能吃飽,會吃就行了的習(xí)慣,這使許多幼兒形成吃飯?zhí)羰场⑻籼蕖⑵常叧赃呁娴炔涣硷嬍沉?xí)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yǎng)比例失調(diào),引其各種營養(yǎng)不良癥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為了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xí)慣,使孩子從小養(yǎng)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xí)慣,我想過許多辦法,誘惑、嚇唬等等,但都不是很好的效果。后來我根據(jù)幼兒愛模仿、愛表揚的特點,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
1、榜樣鼓勵法。
吃飯時,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飯,所以才長得這么高,老師也喜歡像我一樣大口吃飯的小朋友。”老師這么說,幼兒的情緒立刻會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吃起來。
2、游戲激勵法。
有時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幼兒猜猜“今天吃什么?”“多吃飯會長高、變聰明,看誰吃的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diào)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的很香。
3、物質(zhì)鼓勵法。
對偏食、剩飯的幼兒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我都會給予鼓勵,發(fā)給幼兒小貼畫、紅花等,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xí)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xí)慣得到了明顯改善。看著每天寶貝們大口吃飯的樣子,仿佛都在向我訴說:“老師,幼兒園的飯菜真香。”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小班教養(yǎng)隨筆:嘔吐的背后》》:這是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小班教養(yǎng)隨筆:嘔吐的背后》,在平常的一日生活中,教師應(yīng)注意可貴的教育細節(ji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來正確引導(dǎo)孩子。讓孩子快樂的度過在幼兒園的每一天,供老師家長們參考。
《幼兒園教育筆記中班3篇》:幼兒園教育筆記中班第1篇 在幼兒園競賽性游戲活動中,陳宸總是以“這個游戲沒勁”為理由推諉,寧愿在旁邊獨坐也不愿意參與其中。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在教室內(nèi)
《幼兒園教育筆記3篇》:幼兒園教育筆記第1篇小涵入園兩個月以來給我的印象是懂事,因為他從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哭鬧過,更沒有尿床,比較平穩(wěn)地度過了“入園關(guān)”。可是最近小涵卻天天尿床。我
幼兒園學(xué)習(xí)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