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小老師”的威力》,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小老師”的威力
一、案例背景:
今天的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可興奮啦,紛紛和自己的好朋友商量今天自己想玩什么。只見樂樂目不轉睛的看著我,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唯恐我看不見。接下來我就根據孩子們的意愿安排他們進了自己想要活動的區域。樂樂選擇了益智區,益智區中有各種拼圖,好玩的魔方,找不同,夾彈珠等等,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區域之一。因此益智區大爆滿,樂樂在其中完全是個小老師的模樣:她說話的語氣和身體姿勢……孩子們一進區域,就爭先恐后地想選擇自己想玩的,樂樂對大家說:“不急不急,一個一個來,不能搶。”小朋友們都安靜了下來,她就一個一個地安排他們:“你想玩什么?好,你去玩磁鐵找朋友吧。你想玩什么?哦,那你去玩拼圖吧。你呢?“這些孩子都很聽她的話,各自去玩了。我在心里想真是一位小老師,安排的還挺好的嘛。
這時樂樂看到禹辰和夢羅在玩新投放的七巧板,心里也很想玩,就馬上走過去說“我想玩這個。”也不管別人愿意不愿意,就占了夢羅的位置和禹辰玩了起來。
二、分析與反思:
樂樂是我們班最有威信的小老師,她各方面都比較突出,能說會畫還能唱,經常代表班級參加活動,老師也會經常表揚她:“你真棒,真了不起。”久而久之,樂樂成了老師眼中的小能人,同伴們也把她當成了模仿學習的榜樣。
從孩子的各方面來看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以至于忽略了她的一些小缺點,多元智能理論提醒我們,樂樂的交往智能處于弱勢----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同伴和諧平等地相處。《綱要》在教學內容與要求中指出 “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和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樂樂在班級中是一個核心人物,有威信,但在她的品質發展上缺乏團結、平等、合作的精神,遇到失敗喜歡尋找客觀上的原因。孩子的能力雖然很強,但畢竟是社會人,要在社會中發展,不可能獨立于社會而存在,因此我采取措施使其健康快樂成長:
1、表揚和鼓勵
教育家陳鶴琴教授說過:“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指責而改過是比較難的。”“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表揚并鼓勵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多給孩子欣賞的眼光,能給孩子所需要的價值感、勝任感和自信心,這樣就會使表現優秀的一面更加突出。因此,我們對能力比較突出的也就是班中的小老師,要在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后,在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我經常會對樂樂說:“今天你干得真棒,如果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合作拼搭那就更棒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在慢慢地變化著。
2、讓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合作
樂樂的表現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惟我獨尊,因此,我創設各種機會培養她的合作意識。首先,樹立合作的榜樣,平時的工作中,我與配班老師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為她提供積極的行為榜樣。對合作行為的幼兒進行積極地評價和鼓勵,激發樂樂向他們學習的欲望。其次,創造合作的機會,在一日活動中,多組織一些需要幼兒共同來合作完成的活動,讓樂樂在活動中建立起合作的意識,學會合作。比如在體育活動中,組織二人三足走、兜兜球,雙人穿大鞋等,鼓勵幼兒共同合作、創造新游戲,體驗合作帶來的成功感。最后讓樂樂尊重同伴、欣賞同伴,她的優越感來自于自身能力上的突出,在交往中,我引導她學會尊重同伴,善于發現別人的有點和長處,建立平等和諧的同伴關系,接納他人,尊重他人。平時我經常表揚一些小朋友,如鍶涵的畫畫真棒,還特別干凈,棟棟走高蹺真神氣,又快又穩,暢暢的故事講得真好聽等等,讓她懂得欣賞同伴,感到別人身上也有自己應該學習的東西,使她不產生驕傲情緒,從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同伴建立平等、融洽、和諧的合作關系。
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孩子是正處于成長發展中的個體,只有我們努力才能使孩子擁有健康的人格,擁有健康的人生、快樂的生活。
教育筆記:“小老師”的威力
一、案例背景:
今天的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可興奮啦,紛紛和自己的好朋友商量今天自己想玩什么。只見禹丞目不轉睛的看著我,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唯恐我看不見。接下來我就根據孩子們的意愿安排他們進了自己想要活動的區域。禹丞選擇了益智區,益智區中有各種拼圖,好玩的魔方,找不同,夾彈珠等等,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區域之一。因此益智區大爆滿,禹丞在其中完全是個小老師的模樣:她說話的語氣和身體姿勢……孩子們一進區域,就爭先恐后地想選擇自己想玩的,禹丞對大家說:“不急不急,一個一個來,不能搶。”小朋友們都安靜了下來,她就一個一個地安排他們:“你想玩什么?好,你去玩磁鐵找朋友吧。你想玩什么?哦,那你去玩拼圖吧。你呢?“這些孩子都很聽她的話,各自去玩了。我在心里想真是一位小老師,安排的還挺好的嘛。
這時禹丞看到禹辰和夢羅在玩新投放的七巧板,心里也很想玩,就馬上走過去說“我想玩這個。”也不管別人愿意不愿意,就占了夢羅的位置和禹辰玩了起來。
二、分析與反思:
禹丞是我們班最有威信的小老師,她各方面都比較突出,能說會畫還能唱,經常代表班級參加活動,老師也會經常表揚她:“你真棒,真了不起。”久而久之,禹丞成了老師眼中的小能人,同伴們也把她當成了模仿學習的榜樣。
從孩子的各方面來看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以至于忽略了她的一些小缺點,多元智能理論提醒我們,禹丞的交往智能處于弱勢----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同伴和諧平等地相處。《綱要》在教學內容與要求中指出 “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和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禹丞在班級中是一個核心人物,有威信,但在她的品質發展上缺乏團結、平等、合作的精神,遇到失敗喜歡尋找客觀上的原因。孩子的能力雖然很強,但畢竟是社會人,要在社會中發展,不可能獨立于社會而存在,因此我采取措施使其健康快樂成長:
1、表揚和鼓勵
教育家陳鶴琴教授說過:“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指責而改過是比較難的。”“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表揚并鼓勵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多給孩子欣賞的眼光,能給孩子所需要的價值感、勝任感和自信心,這樣就會使表現優秀的一面更加突出。因此,我們對能力比較突出的也就是班中的小老師,要在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后,在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我經常會對禹丞說:“今天你干得真棒,如果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合作拼搭那就更棒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在慢慢地變化著。
2、讓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合作
禹丞的表現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惟我獨尊,因此,我創設各種機會培養她的合作意識。首先,樹立合作的榜樣,平時的工作中,我與配班老師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為她提供積極的行為榜樣。對合作行為的幼兒進行積極地評價和鼓勵,激發禹丞向他們學習的欲望。其次,創造合作的機會,在一日活動中,多組織一些需要幼兒共同來合作完成的活動,讓禹丞在活動中建立起合作的意識,學會合作。比如在體育活動中,組織二人三足走、兜兜球,雙人穿大鞋等,鼓勵幼兒共同合作、創造新游戲,體驗合作帶來的成功感。最后讓禹丞尊重同伴、欣賞同伴,她的優越感來自于自身能力上的突出,在交往中,我引導她學會尊重同伴,善于發現別人的有點和長處,建立平等和諧的同伴關系,接納他人,尊重他人。平時我經常表揚一些小朋友,如鍶涵的畫畫真棒,還特別干凈,棟棟走高蹺真神氣,又快又穩,暢暢的故事講得真好聽等等,讓她懂得欣賞同伴,感到別人身上也有自己應該學習的東西,使她不產生驕傲情緒,從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同伴建立平等、融洽、和諧的合作關系。
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孩子是正處于成長發展中的個體,只有我們努力才能使孩子擁有健康的人格,擁有健康的人生、快樂的生活。
教育筆記:“小老師”的力量
進入中班以后,孩子們長大了一些,能力也提高了很多。有的時候,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會嘗試著請小朋友來做。比如:發圖書、整理和歸納玩具、發小紅花等等。一般來說,我經常會請幾個平常比較機靈的孩子,就是說,我一個眼神、簡單的交代任務他們一會就能理解了去完成的。他們是比較得力的小助手。雖然我也曾經想過要給每個孩子這樣的機會,但是看著有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我還是沒有做這樣的決定。但是有一天,我真的改變了這個想法,決定放手給每個孩子更多的空間和機會。
有一天,xx感冒了請假沒來,xxx也正好沒來。于是在做游戲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請誰比較好,就隨便問了一句:“誰愿意來做小老師了帶小朋友做游戲啊?”結果xxa和xxb舉手舉得最高,我說:“你們倆能做好小老師嗎?”xxa很懇切的目光拼命的點頭。我被他那可愛的模樣逗樂了,不忍心拒絕他。于是我說:“好,今天我們請xxa和xxb做老師,你們跟著小老師一起念兒歌,一起表演動作,好嗎?”大家也是疑惑的應著。
但是在玩游戲的時候,真的出乎大家的意料,xxa很驕傲的帶著小朋友玩,當發現xxc很調皮的在和邊上的小朋友嬉鬧的時候,xxa和xxb都很嚴肅的走過去生氣的說:“你玩游戲的時候怎么不認真,啊?快點認真玩,要不然我們不請你玩游戲了!
”完全是我們的口氣,真的很可愛。聽他們說完這話,xxc尷尬的看看我,就很乖的玩游戲了。就這樣xxa和xxb這兩個平時很不能約束自己的調皮大王,今天在孩子們的面前是這樣的有威信。就這樣幾次之后,他們真的成了我們班最棒的小老師,連我都覺得很意外。
自從這件事后,我給了更多的孩子機會,我發現有些平時看似自我都不太能約束自己行為的孩子,在做小老師之后忽然對進步了很多,在自我約束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這讓我淡淡地意識到了,每個孩子都是渴求得到別人的信任和贊揚的,這是他們前進的動力。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
教育筆記:“小老師”的威力
一、案例背景:
今天的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可興奮啦,紛紛和自己的好朋友商量今天自己想玩什么。只見樂樂目不轉睛的看著我,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唯恐我看不見。接下來我就根據孩子們的意愿安排他們進了自己想要活動的區域。樂樂選擇了益智區,益智區中有各種拼圖,好玩的魔方,找不同,夾彈珠等等,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區域之一。因此益智區大爆滿,樂樂在其中完全是個小老師的模樣:她說話的語氣和身體姿勢……孩子們一進區域,就爭先恐后地想選擇自己想玩的,樂樂對大家說:“不急不急,一個一個來,不能搶。”小朋友們都安靜了下來,她就一個一個地安排他們:“你想玩什么?好,你去玩磁鐵找朋友吧。你想玩什么?哦,那你去玩拼圖吧。你呢?“這些孩子都很聽她的話,各自去玩了。我在心里想真是一位小老師,安排的還挺好的嘛。
這時樂樂看到禹辰和夢羅在玩新投放的七巧板,心里也很想玩,就馬上走過去說“我想玩這個。”也不管別人愿意不愿意,就占了夢羅的位置和禹辰玩了起來。
二、分析與反思:
樂樂是我們班最有威信的小老師,她各方面都比較突出,能說會畫還能唱,經常代表班級參加活動,老師也會經常表揚她:“你真棒,真了不起。”久而久之,樂樂成了老師眼中的小能人,同伴們也把她當成了模仿學習的榜樣。
從孩子的各方面來看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以至于忽略了她的一些小缺點,多元智能理論提醒我們,樂樂的交往智能處于弱勢----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與同伴和諧平等地相處。《綱要》在教學內容與要求中指出 “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和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樂樂在班級中是一個核心人物,有威信,但在她的品質發展上缺乏團結、平等、合作的精神,遇到失敗喜歡尋找客觀上的原因。孩子的能力雖然很強,但畢竟是社會人,要在社會中發展,不可能獨立于社會而存在,因此我采取措施使其健康快樂成長:
1、表揚和鼓勵
教育家陳鶴琴教授說過:“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指責而改過是比較難的。”“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表揚并鼓勵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多給孩子欣賞的眼光,能給孩子所需要的價值感、勝任感和自信心,這樣就會使表現優秀的一面更加突出。因此,我們對能力比較突出的也就是班中的小老師,要在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后,在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我經常會對樂樂說:“今天你干得真棒,如果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合作拼搭那就更棒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在慢慢地變化著。
2、讓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合作
樂樂的表現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惟我獨尊,因此,我創設各種機會培養她的合作意識。首先,樹立合作的榜樣,平時的工作中,我與配班老師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為她提供積極的行為榜樣。對合作行為的幼兒進行積極地評價和鼓勵,激發樂樂向他們學習的欲望。其次,創造合作的機會,在一日活動中,多組織一些需要幼兒共同來合作完成的活動,讓樂樂在活動中建立起合作的意識,學會合作。比如在體育活動中,組織二人三足走、兜兜球,雙人穿大鞋等,鼓勵幼兒共同合作、創造新游戲,體驗合作帶來的成功感。最后讓樂樂尊重同伴、欣賞同伴,她的優越感來自于自身能力上的突出,在交往中,我引導她學會尊重同伴,善于發現別人的有點和長處,建立平等和諧的同伴關系,接納他人,尊重他人。平時我經常表揚一些小朋友,如鍶涵的畫畫真棒,還特別干凈,棟棟走高蹺真神氣,又快又穩,暢暢的故事講得真好聽等等,讓她懂得欣賞同伴,感到別人身上也有自己應該學習的東西,使她不產生驕傲情緒,從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同伴建立平等、融洽、和諧的合作關系。
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孩子是正處于成長發展中的個體,只有我們努力才能使孩子擁有健康的人格,擁有健康的人生、快樂的生活。
教育筆記:如何使班里的“小磨蹭”快起來
每個班總有幾個動作比較慢的孩子,吃飯、喝豆漿、午睡起床吃點心,總是慢吞吞地,所以每天老師都要不停地督促。
一天,起床時間到了,小朋友們都穿好了衣褲、鞋,上好了廁所,吃點心,只有佳怡和昊昊還在慢慢的穿鞋,我對他們說:“快點,加油。”他們就稍稍加快了速度,穿好了鞋,慢慢地走到盥洗室洗手解小便。我則給女孩子梳辮子,可過了幾分鐘他們還沒出來,我走進盥洗室一看,倆人在開心的聊著天,我當時有點火,就嘴里喊著:“還不快點,你們最慢了。”他們倆也沒啥反應,不溫不火地走出了盥洗室,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吃起了點心,而我心想總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老師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也不能無時無刻去督促他們,于是我突然想到了辦法,我讓我們班里三位動作最快的小朋友去督促、幫助他們,讓他們加快速度,于是我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首先表揚了這三位小朋友,又讓他們當小小值日生,當然當地好就有獎勵,這一招還真管用,現在吃飯吃點心,那些動作慢地小朋友明顯加快了許多,而三位小值日生也當得非常開心。
動作慢地孩子經我觀察,大多數與家庭環境有一定的影響,有些父母做事慢,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幼兒,有些與自身的性格有一定的關系,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條斯理的,有的則玩心太重,喜歡邊玩邊做。
通過當他們動作慢時,讓那些動作快點的小值日生督促提醒,并幫助他們是他們加快速度,當孩子有進步時,教師及時給以鼓勵和表揚,這樣既讓動作慢的幼兒加快了速度又讓那些動作快地幼兒吃完點心有事可做,一舉兩得。
教育筆記:我當“小老師”
這個星期,大家推選佳佳作為班級的“小老師”。
只見戶外活動時,佳佳一邊摸站神氣小朋友的頭,請孩子去玩;一邊提醒大家選擇玩具的時候不要搶。
集體活動后,大家在自由的小便、喝水,只見佳佳能提醒小便的孩子注意安全在廁所里慢慢走,還能提醒喝水的小朋友要排好隊。這時,有兩個小朋友為了搶一個小椅子發生了矛盾,其他小朋友來告訴我,我就讓他們去找“小老師”,佳佳來到這兩個小朋友身邊,對男孩子說:“你是男孩子要讓讓女孩子的,快把椅子讓給別人,自己去前面搬一張。”男孩子只好放手去教師的前面搬椅子。
從上面的一些片段中,讓我們很欣慰的看見了佳佳的變化,佳佳變得更有主見,更加的有自信了。特別是在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時,讓我們看到了她的“處事不驚”她能模仿老師平時處理問題時的樣子來解決,其他小朋友對她的決定,也很信服。相信通過一次有一次的鍛煉,佳佳身上所覺有的潛在能力將得到更大的發揮,使得她變得更加的自信!
教育筆記:“小老師”的作用
案例背景:
這已經是幼兒接觸乒乓的第三個學期了,從玩球到托球到現在的顛球幼兒都有了較大的進步。本學期開始我們教孩子著地顛球,將“小青蛙跳荷葉”的游戲情境加入教學活動。大部分幼兒在老師的示范后,都迫不及待的開始了自己的練習。大家都練的很開心、很投入。只有涵涵站在那自己顧自己,東看看西瞧瞧。
案例描述:
“涵涵,你在干么呢?小朋友們都在練習著地顛球,你為什么不練習呢?”“這個球不聽我的話,總是亂跑,而且別人都練的比我好,所以我不想練了。”“要不這樣吧,老師幫你扔球,你去接球,我們兩個人一起玩,你覺得這樣可以嗎?”“恩,好吧!”涵涵勉強的答應了。在一開始的我拋她接的過程中,成功的幾率還不錯,只有兩三個球是接住的。隨后我立即改變方法,讓她自拋自接,這時候效果卻不如人意了,乒乓球總是跑的遠遠的。隨后在她接球時,我時不時的提醒她,板要握平不能傾斜,眼睛看好乒乓板,用力均勻不能太重。慢慢的我們配合的越來越默契,乒乓球一下地上一下板上。旁邊的小朋友也都來觀看。我用余光看到了涵涵臉上開心的笑容。這時,我借著機會,幫她請了一個小老師,自己練習著著地顛球。在涵涵錯誤時,小老師指出來的不足也能虛心的接受。她的練習也越來越積極,效果越來越好。
分析與措施:
我班幼兒的乒乓顛球技能差異較大,參加乒乓加強班的幼兒能連續顛幾百個;能力弱的幼兒連五個都顛不滿。而且有一個現象:越是會的孩子練習起來越認真,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不會顛的孩子越都不愿意練,而且自己還沒意識到這一點,只是覺得這個太難練不會而已。涵涵是我們班比較聰明的小朋友,上課也很會動腦筋,喜歡老師表揚,但是在耐心方面還需要加強。本次活動,我們請幼兒練習著地顛球,對于能力強的孩子又是一次加強的機會;對能力弱的幼兒則是一個考驗。這次我們請乒乓興趣班的幼兒做小老師,來激勵顛球技能較弱的幼兒。這樣不僅能鍛煉小老師與同伴溝通的技能和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增加幼兒互相學習的機會引起學習的興趣。從這次看來小老師還是有一定效果的,我還會在班級其他孩子身上進行嘗試。
在剛開始的學期任務布置中,角色游戲材料的布置便是其中很是主要的一項。內容添置統一,種類紛繁多樣。隨后便在每一日的空余時間,教師們都忙于制作材料,點數歸類。于此,不外乎得請家長們配合收集制作的各種材料,如:大塊泡沫、多色線、鞋盒、藥盒等等。孩子們每天來園,最常問的一句就是:“老師,你在做什么呀?”
一次,家長淘來了一塊大泡沫,我和師傅商量著按這樣式可以做成燒烤架之類的點心店素材。想著便去找材料準備做起來。在班里來回走動時,萱萱和陽陽注意到了我手上的大泡沫。“老師,這是什么?”我看了看手上的泡沫,沒有回答,只是反問道:“你們覺得這個像什么呢?”“像小桌子。”“如果把它做成點心店的燒烤架,你們喜歡么?”“喜歡,很喜歡。”兩人非常開心。“老師,你真能干。”“中午的時候,陳老師也在不停地做這些材料呢。”“陳老師也非常的能干。”“我們的奶奶也會幫忙縫我們班的水果蔬菜呢。”“奶奶也很能干。”聽著這些好聽的話,我感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還不都是為了這些孩子。
第二天早晨,凱瑞早早地來到了幼兒園,自己搬好玩具放在桌面上玩了起來。我手上拿著正在做的材料,興致勃勃地問他:“凱瑞,你喜歡我們增添出來的這些材料么?”凱瑞一臉的不自在,用手摸摸自己的臉,輕輕地蹦出了一句:“不喜歡。”說實話,真是有點打擊。“為什么不喜歡呀?”“因為太多了。”“太多了?”我很驚訝。“恩,夠了,老師。”再次受打擊。“恩,老師知道了,你繼續玩吧。”
針對游戲材料,有關資料顯示,游戲材料和兒童的年齡之間存在交叉關系,較小兒童在游戲時需要同類的游戲材料要多一些,年齡較大的兒童在游戲時需要不同類的游戲材料要多一些。因此在中班下學期,角色游戲的材料應針對幼兒本身進行增添。孩子們的自主意識已逐漸強烈,在教師制作主題墻時詢問孩子的意見,孩子們也可以給出相應的較好的意見,制作出來的效果自然也令孩子們滿意。給孩子一塊布,我們該怎么問他,是該問“這是什么,應該怎么玩?”還是“這像什么,可以怎么玩?”我想大部分的老師肯定會選擇后者,因此對于角色游戲材料的增添,我們適當也可以問問孩子們的意見,畢竟孩子才是游戲的主體,一切游戲都是為了孩子。
《中班保育筆記200篇》:中班保育筆記第1篇 中班保育員教育筆記 前幾年我調入幼兒園工作,成為了一名保育員,剛調入幼兒園那會兒,我以為保育員就是做好班級的衛生消毒工作及一些雜碎的日常事物。
《幼兒園教育筆記4篇》:幼兒園教育筆記4篇第1部分老師你能幫助我嗎班里的王泓翔小朋友是一個長得又高又胖的小家伙,身上的肉敦敦實實,走起路來挺著大肚子,腳往兩邊撇,手一甩一甩的,很有相撲運動員
《幼兒園園長聽課筆記40篇中班》:幼兒園園長聽課筆記40篇中班第1部分園長帶領老師進班聽課,是對整個園所師資隊伍建設,班級常規管理、教學教法培訓,了解各班級幼兒應具備達到的能力(關注、傾聽、觀察、表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