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師教育筆記《讓孩子當“小老師”》,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讓孩子當“小老師”
這個學期我們班的孩子升入大班了,家長們反映孩子在幼兒園學什么家里從來不說,雖然在家園教育這一塊有所了解,但還是很期待幼兒回到家能說說幼兒園的情況。
為了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在園學習狀況,也為了提高孩子的積極主動性,我決定讓孩子在課堂上、活動中當“小老師”,通過帶領全班孩子讀兒歌、背古詩等等。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很多孩子為了能當小老師,上課都比平時認真很多,因為只有表現最好,比別的小朋友學的更多、更快,才會被選上“小老師”。但由于孩子的能力差異,有一部分孩子總是沒有機會,為了讓更多的孩子都能感受當“小老師”的榮譽感,我利用每天下午離園前的一段時間幫幼兒簡單的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然后布置作業——把每天在幼兒園里學到的知識、本領教給自己的家人,并對他們說,老師要向家長們做調查,比一比誰當的“小老師”最好。
剛開始一部分孩子還是比較認真的,仍舊有一部分孩子無所謂,于是我又根據孩子們當好“小老師”,進行五角星獎勵,當五角星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兌換禮物這一方式,讓孩子們都積極提高了進取心。
果然這個辦法確實吸引到小朋友,接下來每天有更多的孩子得到五角星,有更多的家長興奮的告訴我,孩子們在家給我們當小老師,教我們學唱歌、背古詩了等等,家長們也都放下心來,原來孩子在幼兒園并不是僅僅玩的開心同時也學的不亦樂乎。
家長的要求也很簡單,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每天在成長,每天學的更多,但每個學期只有一次家長開放日,有些家長就特別想知道孩子的在園情況,有一部分孩子老師沒有布置作業就是不愿意回家說說幼兒園的學習情況,因此家長也就開始憂慮了。
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特別是在自己的家中,他面對的是自己的親人,心里沒有任何負擔,會表現的更好,而當小老師不僅感受到榮譽感又能得到一定的獎勵,是比較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的。同時不僅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望,也提高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我們的教學。
教育筆記:讓孩子當“小老師”
這個學期我們班的孩子升入大班了,家長們反映孩子在幼兒園學什么家里從來不說,雖然在家園教育這一塊有所了解,但還是很期待幼兒回到家能說說幼兒園的情況。
為了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在園學習狀況,也為了提高孩子的積極主動性,我決定讓孩子在課堂上、活動中當“小老師”,通過帶領全班孩子讀兒歌、背古詩等等。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很多孩子為了能當小老師,上課都比平時認真很多,因為只有表現最好,比別的小朋友學的更多、更快,才會被選上“小老師”。但由于孩子的能力差異,有一部分孩子總是沒有機會,為了讓更多的孩子都能感受當“小老師”的榮譽感,我利用每天下午離園前的一段時間幫幼兒簡單的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然后布置作業——把每天在幼兒園里學到的知識、本領教給自己的家人,并對他們說,老師要向家長們做調查,比一比誰當的“小老師”最好。
剛開始一部分孩子還是比較認真的,仍舊有一部分孩子無所謂,于是我又根據孩子們當好“小老師”,進行五角星獎勵,當五角星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兌換禮物這一方式,讓孩子們都積極提高了進取心。
果然這個辦法確實吸引到小朋友,接下來每天有更多的孩子得到五角星,有更多的家長興奮的告訴我,孩子們在家給我們當小老師,教我們學唱歌、背古詩了等等,家長們也都放下心來,原來孩子在幼兒園并不是僅僅玩的開心同時也學的不亦樂乎。
家長的要求也很簡單,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每天在成長,每天學的更多,但每個學期只有一次家長開放日,有些家長就特別想知道孩子的在園情況,有一部分孩子老師沒有布置作業就是不愿意回家說說幼兒園的學習情況,因此家長也就開始憂慮了。
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特別是在自己的家中,他面對的是自己的親人,心里沒有任何負擔,會表現的更好,而當小老師不僅感受到榮譽感又能得到一定的獎勵,是比較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的。同時不僅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望,也提高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我們的教學。
教育筆記:今天讓我來當小老師好嗎
記得在一次下午點心時間,大部分小朋友們還在吃點心,我在給女孩子梳辮子。奇妙已經吃好了點心搬好小椅子坐到前面當起了小老師。過了一會兒,涵宇吃完點心走了過來,他對奇妙說:“今天讓我來當小老師好嗎?”奇妙說:“不,是我先來的。”涵宇伸手去拽奇妙的衣服,奇妙叫起來:“老師,涵宇要搶我的位置。”對他們的舉動我早看在眼里,但我想要讓孩子們自己學習解決生活中和同伴之間的一些分歧、矛盾。于是我裝作沒聽見,但我用余光關注著他們。奇妙接著說:“剛才是我先吃好點心的,你自己穿衣服、吃點心動作都這么慢還想當小老師。”涵宇聽她這么一說似乎覺得有道理,“那我現在都吃好了,老師說可以兩個人一起當的,我和你一起當好不好?”奇妙還是搖搖頭:“我想等潤潤來當。”涵宇又接著說:“潤潤點心還沒吃完呢,你不給我當,我以后不和你做好朋友了,還有菲菲也不和你做好朋友。”奇妙想了想說:“那好吧,我們兩個人一起當小老師吧。”看著他們的問題解決了我暗自高興,女孩子們的辮子也梳好了,我走到奇妙和涵宇面前關切地問:“你們倆剛才的問題解決好了?”他們笑咪咪地說:“老師,我們商量好了一起小老師。”“你們真棒!”我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不要急于把知識呈現給他們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是給孩子充分提供解決問題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自己尋找答案,獲取信息,去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育筆記:我當“小老師”
這個星期,大家推選佳佳作為班級的“小老師”。
只見戶外活動時,佳佳一邊摸站神氣小朋友的頭,請孩子去玩;一邊提醒大家選擇玩具的時候不要搶。
集體活動后,大家在自由的小便、喝水,只見佳佳能提醒小便的孩子注意安全在廁所里慢慢走,還能提醒喝水的小朋友要排好隊。這時,有兩個小朋友為了搶一個小椅子發生了矛盾,其他小朋友來告訴我,我就讓他們去找“小老師”,佳佳來到這兩個小朋友身邊,對男孩子說:“你是男孩子要讓讓女孩子的,快把椅子讓給別人,自己去前面搬一張。”男孩子只好放手去教師的前面搬椅子。
從上面的一些片段中,讓我們很欣慰的看見了佳佳的變化,佳佳變得更有主見,更加的有自信了。特別是在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時,讓我們看到了她的“處事不驚”她能模仿老師平時處理問題時的樣子來解決,其他小朋友對她的決定,也很信服。相信通過一次有一次的鍛煉,佳佳身上所覺有的潛在能力將得到更大的發揮,使得她變得更加的自信!
教育筆記: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
一直以來,在吃飯的時候,老師給孩子們分飯都是隨機的,從來沒有刻意關注先給誰分飯,后給誰分飯,老師們都是輪到哪一桌就分哪一桌,輪到誰就給誰分飯,因為是輪流的,所以從來沒有考慮過先后的順序問題,就是這個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問題,才讓我為自己捏了一把汗。
今天中午孩子們吃的是紅燒鲅魚和醋溜西葫,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吃,所以都希望能夠早點分到飯菜,就在老師分到壯壯那一桌時,孩子們都焦急的等待著,就在我埋頭分著的時候,聽壯壯跟我說:“老師,為什么我每次都是最后一個分到飯呢?”在那一刻,我一下子就懵了,因為從來就沒有在意過這件在成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所以記不起以前是先給他的還是后給他的。但是我低頭掃了一眼桌子上的分飯情況,確實是其他孩子都有了,唯獨壯壯還沒有分到飯。看著孩子的眼神兒,有些期待,又有些緊張。在那一瞬間,我反應的是該怎么做才不會傷到孩子那顆期待的心,我突然靈機一動,笑著問壯壯:“你不知道為什么嗎?”壯壯看到我的表情,也笑呵呵地說:“不知道呀!”,我這才說:“那是因為我覺得壯壯長大了,已經學會等待了,能夠等到最后一個,所以才這樣的!”壯壯聽了之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然后才習慣性地、不好意思地說了一句:“哎——喲!”從他的表情,我看出他對我的答案挺滿意的。晚飯依然是隨機發放的,不過壯壯很耐心的等著我給他分飯,再也沒有提出任何疑議。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渴望被關注的心,很多在我們成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孩子們看來,卻是“大事兒”, 似乎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是跟自己息息相關的,所以老師在跟孩子們接觸的過程中,在舉手投足之間,更應該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只有讓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在被老師關注著,才能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育筆記:面對孩子“無禮的要求”
隨著我們班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認為應該讓孩子養成懂禮貌的習慣。因此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我們三位老師都會注意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比如,早上來園后,我們都會要求孩子在看到老師后,說“×老師,早上好!”;當不小心碰到別人或者惹哭了某個小朋友時,我們都會要求孩子看著對方的眼睛,說“×××,對不起。”;如果別人送好吃的東西給他,我們都會要求孩子向對方,說“×××,謝謝!”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對孩子提出了很多禮貌方面的要求,有時也會提出其它的要求,比如,走路時不要跑;搬椅子時一定要貼緊身體不要碰到別人;吃飯時不要講話,專心吃飯,等等
最近,我通過觀察孩子們的日常交流活動以及在與家長的交談中,發現孩子們出現了以下幾個現象。
現象一:我們班的一名小男孩,他性格開朗、活動,喜歡和教師親近。當我們發現他做錯什么事情后,我們都會要求孩子禮貌地向對方道歉,說:“×××,對不起。”最近,如果我們不小心有碰到他,他總會對我們說:“向我道歉,說對不起。”我們總會哭笑不得的問他,我們怎么他了,如果事情真是如此,我們就會向他道歉。他現在如果不小心碰到別人都會很主動的向別人道歉。還有,有時我們一起坐好時,如果自己不小心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坐好,孩子們也會不留情面的說:“老師,你沒有小腳并齊。”等等。看到這些,我有時會想,面對孩子的這些要求,我們會堅持多久?
現象二:孩子之間在交流時,如果有孩子走路時跑了,有的孩子就會像老師那樣,說:“走路不能跑。”如果讓某個小朋友來做小班長,他就會像模像樣的當起小老師,要求小朋友如何坐好,提出的要求和老師提出的要求完全一樣。看著孩子的樣子,有時我就會想他們怎么會模仿的這么的像呢?看著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樣子,突然就會很害怕,害怕自己是否會有什么不適的行為會被孩子無意識的模仿,從而影響到他們。
現象三:在和家長交談時,無意間說到了吃飯,家長反映,在家里吃飯時,他們一說話,孩子就會說:“吃飯不能說話。”總會要求全家人安靜、專心的吃飯。
這些細小的現象,在我們成人看來并不起眼,可是仔細想來卻是教師教育的一種反饋,是反應我們教師教育成果的一種方式。這樣對我們就自然地提出了要求,以下是我想到的兩點。
第一,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教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我們對孩子提出怎樣的要求,這些要求同樣應該拿來要求自己。不然我們拿什么來說服我們的孩子。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說明了這一道理,作為成人的我們都做不到這些簡單的要求,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呢?這就需要我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為人師表”。
第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面對孩子善于模仿的特點,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盡量做好的模仿范例,不要做一些不好的行為,影響到天真可愛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讓孩子學到了一些不正確的言行。
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孩子,調皮、機靈、聰明又很會搗蛋,一看就知道是個小“機靈鬼”,也正因為這個活躍份子,常常搞得我們真是哭笑不得。因為他的調皮搗蛋,班上告他狀的孩子也不少。
有一次美術活動結束后,我正在忙著幫助孩子收拾作畫工具及粘貼,在這一段時間孩子進盥洗室洗手的洗手,洗完手閑晃的閑晃,教室里也是亂哄哄的,孩子們趁機就在盥洗室和教室之間“游蕩”,林林見這情形很老成地學起了我管理班級時候的模樣: “1......2......3......”哎!聽他這么一說,效果還真不錯!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許多,孩子們齊刷刷地搬著自己的小椅子來到了教室中央坐好了,說話的聲音也漸漸減弱下來。看林林的樣子,活脫脫像個小老師,第二天,看他這么上心,也做得像樣,我就請他坐在我的旁邊:“今天你來幫一幫王老師,做一下小老師好嗎?聽到我這么說,他樂壞了,屁顛屁顛朝著我的方向走過來。旁邊的孩子一聽,也都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沒等我開口,林林就請伙伴們拿出了書袋子里的《幼兒用書》,帶著伙伴們看起了書,仿佛是在學著上課講故事。坐在下面的孩子傳來了講話聲,他很不自信地看著我,并及時做出了提醒,而我只是給了他一個點頭微笑,從他接下來做的事情中,我知道,他讀懂了我點頭微笑背后的意思(對!你做的很好)。就這樣,雖然他講述得沒有老師那么好,但是伙伴們還是跟隨著他一頁一頁地翻看著《幼兒用書》,也會跟著他一起講講書中的內容,而他也會學著我上課的時候,請幾個小朋友回答問題。那個時候的林林在閃閃發光。等我忙完后,我并沒有直接的總結,而是請在座的伙伴們評價林林那時的表現,大家是異口同聲地說他小老師當得很棒。而他反而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看了看我,我沒有多說,只是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發現林林的行為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他不再那么好動了,而且在我上課的時候也聽的特別認真,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管好自己,他才能再有機會當我的小助手,同時我也鼓勵別的孩子爭當小老師。
婷婷是我們班的活躍分子,說她是活躍分子主要是上課的時候坐不定,下課也是動個不停,一點也沒有閑下來的時候。可是她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特別喜歡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喜歡老師叫她做小老師,每到我們要請哪個乖的小朋友做小老師的時候,婷婷就坐得非常好,把小腦袋抬的高高的,小眼睛期盼的盯著你的眼睛,讓你不請她也不行。請到她做小老師時,她就非常高興,一個勁的對別的小朋友說:今天老師請我做小老師,請我做小老師。讓人忍俊不禁。
最近為了配合主題活動,請幼兒從家里帶來了一些能發出聲音的東西,出于好奇,孩子們時不時地動動這個,玩玩那個,更有甚者兩個孩子搶著玩,活動室里盡是吵雜聲,其中婷婷是玩起來最來勁的一個。一天,下課時間一到,婷婷第一個沖了過來,拿起一個就擺弄起來,孩子們聽到發出的音樂聲,也紛紛跑了過來。我想,這樣可不行,沒過多長時間,這些東西就給玩壞了,得想個辦法,一想到,婷婷最喜歡做小老師了,何不讓她來看住這些玩具。我就對婷婷說:“今天老師要請你做小老師,你要看住這些玩具,不要讓它們發出聲音來,你能行嗎?”孩子高興地直點頭:“好的。”只見她坐在了理發店的小椅子上做起小老師,做得特別認真,別看她年紀小,可是做事情我們還是很放心的。下午起床了,當我走出午睡室的時候,發現婷婷又端端正正地坐在擺放那些能發出響聲的玩具的柜子旁,一開始我還沒反應過來,對她說;:“婷婷你坐在這干嘛呢,快坐到位子上去吃餐點了。”還沒等她回答,我就意識到,上午請她做小老師,她一定是在看管這些玩具,我就夸獎她說:“真是個稱職的小老師。”婷婷咧開嘴開心地笑了。在她的看管下,孩子們沒來隨便來擺弄這些玩具。
現在,我們明顯感覺到婷婷的表現比以前好多了。為了激勵她,我們經常請她做小老師,那時的她是最開心的時候。
《幼兒園教育筆記3篇》:幼兒園教育筆記第1篇小涵入園兩個月以來給我的印象是懂事,因為他從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哭鬧過,更沒有尿床,比較平穩地度過了“入園關”。可是最近小涵卻天天尿床。我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500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一天在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問小朋友們:“兩天不見了,你們最想誰啊?”我本以為他們會說最想老師了,但是他們大都卻說:&ldqu
《幼兒園繪本讀書筆記200篇》:幼兒園繪本讀書筆記第1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1讀了《孩子,你為什么不聽話》后我深有感觸,“一分鐘批評”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但仍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并且試著自我改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