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老師教養筆記《“告狀”好不好》,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我向來不喜歡幼兒告狀。理由有三:第一,我覺得告狀者都是訴說別人的缺點,缺乏自我批評的精神。第二,幼兒告的狀多屬雞毛蒜皮的瑣事,種種瑣事都依靠老師幫助排解,久而久之,便會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第三,幼兒自小養成告狀的習慣,長大以后愛打“小報告”,容易脫離群眾,自我孤立。
但是,有一件事情使我的想法改變了。有一天,做完早操后,孩子們排隊走進教室。步凡小朋友對我說:“老師,金澤剛才打子涵了!”我隨便地扔過去一句話:“老師不喜歡告狀。他們的事,他們自己解決。”子涵迎面走過來,怯生生的望了望我,又把頭低下了。金澤卻神奇活現的對步凡說:“你不準告狀,你告狀老師也不愛聽!”我萬萬沒想到自己的處理方式會產生這樣的作用。被打的不敢告狀,打人的倒用“老師不喜歡告狀”來威脅對方。
這件事情使我反省自己的教育思想,重新審視不許告狀的正確性。狀告多了會產生消極作用,但不許告狀,便會給一部分“恃強凌弱”的孩子提供“法律保護”,使受委屈的幼兒不敢道出實情。看來,幼兒告狀好不好,要作具體的分析,不能把復雜的教育現象簡單化。最根本的途徑是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逐漸培養孩子們的是非觀念。
回首小班幼兒剛入園時,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響徹幼兒園上空,再聽現在孩子們清脆悅耳的嬉戲聲圍繞耳畔,這是多么強烈的對比呀。同樣一群小朋友,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反差?我想這應該和我們的班級的魅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吧。魅力班級,通俗易懂的說就是要受歡迎的班級,如何打造魅力班級?這就是這個寒假我所研讀的,《打造幼兒園魅力班級的64個策略》給了我解答。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對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二章“打造魅力教師”中的“策略10:讓自己富有幽默感”,我認為一個有趣的老師一定會更能吸引孩子的目光,抓住孩子的興趣,打動孩子的內心,所以我們不妨就來個“笑話”吧。
案例一:我總是做不好
彤彤是我們班年紀較小的小朋友,所以在繪畫水平上,和別人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一次,在繪畫《鬧花燈》時,她正在認真地畫著背面人,可是因為不注意,手臂抹過了作品,導致一個個背面人都成了黑乎乎的“人團”,旁邊的磊磊看見了,捂起嘴巴笑起來,說:“彤彤畫的什么呀?像一團大便。”彤彤聽了,傷心地哭了起來,嗚咽地說:“我總是做不好。”
這時候,如果我們順著磊磊的話去評價彤彤的畫,這勢必會對彤彤身心造成十分消極的影響;如果這時候對磊磊進行批評,對彤彤受傷的心好像也無濟于事,所以不妨來個“笑話”,不妨對彤彤這么說:“這些小朋友都練了“無影腳”的武功呀,咻的一下,只剩下模糊的影子了呢,都跑去看花燈了呢。”聽了我的話,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感嘆著彤彤所表現出來的獨門武功,有的甚至也模仿起來了呢。彤彤破涕為笑,本來認為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也變成了大家關注、喜愛的事情,開始洋洋得意起來,說:“老師我還想畫。”
案例二:哎呀,誰尿褲子了?
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和自理能力的加強,尿褲子這種情況在大班幼兒中已經漸漸“銷聲匿跡”了,但是也有例外。涵涵是個比較內向的孩子,有一天午睡時,大家都在醞釀著睡意,突然博博的大喊打破了這寧靜,“哎呀,誰尿褲子了?”我隨著大家目光找到了尷尬的涵涵,她坐在床上,捂著被浸濕的被單,低著頭不敢看我,隱隱約約我還聽見孩子們的竊竊私語:“這么大了還尿褲子”“哎呀,難為情死了”……想必此時涵涵心里一定不好過,這時候的我也比較為難,到底是安慰?還是忽視其他孩子的竊竊私語?想了想,不妨來個“笑話”,我清了清嗓子說:“尿褲子,有什么害羞的?老師小時候也會尿褲子。”聽了我的話,大家哄堂大笑,說:“哎呀,老師都要尿褲子,真好笑啊。”大家一下子把關注點聚焦在老師尿褲子的事情上,忘記了剛才涵涵尿褲子的事情,涵涵也哈哈大笑忘記了剛剛的煩惱。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意想不到”,孩子的世界滿是天真單純,孩子的世界需要一點調味劑——“笑話”,作為老師,我們不妨來個“笑話”,趕走悲傷的陰霾,不妨來個“笑話”,化解尷尬的處境,不妨來個“笑話”,促成前進的動力。
我向來不喜歡幼兒告狀。理由有三:第一,我覺得告狀者都是訴說別人的缺點,缺乏自我批評的精神。第二,幼兒告的狀多屬雞毛蒜皮的瑣事,種種瑣事都依靠老師幫助排解,久而久之,便會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第三,幼兒自小養成告狀的習慣,長大以后愛打“小報告”,容易脫離群眾,自我孤立。
但是,有一件事情使我的想法改變了。有一天,做完早操后,孩子們排隊走進教室。步凡小朋友對我說:“老師,金澤剛才打子涵了!”我隨便地扔過去一句話:“老師不喜歡告狀。他們的事,他們自己解決。”子涵迎面走過來,怯生生的望了望我,又把頭低下了。金澤卻神奇活現的對步凡說:“你不準告狀,你告狀老師也不愛聽!”我萬萬沒想到自己的處理方式會產生這樣的作用。被打的不敢告狀,打人的倒用“老師不喜歡告狀”來威脅對方。
這件事情使我反省自己的教育思想,重新審視不許告狀的正確性。狀告多了會產生消極作用,但不許告狀,便會給一部分“恃強凌弱”的孩子提供“法律保護”,使受委屈的幼兒不敢道出實情。看來,幼兒告狀好不好,要作具體的分析,不能把復雜的教育現象簡單化。最根本的途徑是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逐漸培養孩子們的是非觀念。
教育筆記:關愛“特殊幼兒”
人們的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在不斷更新,然而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特殊幼兒也越來越多,據報道心里疾病幼兒的增長率在逐年增加,而年齡趨于越來越小。單親家庭、父母不在身邊、生理缺陷、性格孤僻或飲食不好、天資聰慧的孩子,我把他們稱為“特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結合每個孩子的特點,從保教兩方面給他們特殊關愛。
我班的尚xx小朋友,生理跛腳,走路有一只腳只能腳尖著地,媽媽開始總是不放心,怕孩子發生磕碰,怕孩子受到歧視。因為孩子特別內向,來我班后,我特別關照他,走路上廁所提醒他,學舞蹈、微機課扶他上下樓,學前一年沒有一個小朋友瞧不起他,像馬xx、趙xx,有時上樓或下樓我如果忘記了,他們主動領著他。非非在幼兒園每天都很開心,從來沒聽家長講不愛上園。開始時學習吃力,寫阿拉伯數字都找不準格,到后來字寫得工工整整,學習基本與大家同步。
呂xx是父母離異的孩子,年齡偏小,對大人的事情不太懂,只說媽媽去了姥姥家,不回爸爸家了。為了避免孩子心靈過早出現創傷,我每天課間或午睡時,總要到他跟前,跟他說幾句話,或故意跟他開玩笑,逗他開心,讓他有種親切感,覺得雖然不能每天看到媽媽,但有愛他的老師,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學習上也特殊關愛他。呂xx的媽媽隔一段時間就來幼兒園,一般都在中午,每次見面就說:“李老師,真是太謝謝你了,太謝謝了。”我覺得這是老師的責任,舉手之勞,家長卻很滿意,付出了勞動,收獲了幸福。類似我班還有宮子,張耘碩,還有上園哭鬧的夏天鉑,吃飯挑食的王嘉曦。
今年我班也有幾個特殊的孩子,李xx的口齒很伶俐,每周我都布置她一些新任務,兒歌,故事,繞口令,查找相關信息,使她成為一個小巧嘴。思維敏銳的潘xx,我都把課堂上有難度的問題留給他,鍛煉他的分析問題能力。鄭xx小朋友的媽媽很小就離開了她,孩子很個性,上課不聽講,剛升班時帶零食,帶剪刀,拿老師水彩筆,進一個月的時間也進步了,上課也能回答老師的問題了,放學和老師說再見。陳xx特別愛動,上課精力不集中,我就從提高注意力上鍛煉他。還有單親家庭尹xx。尹xx父母離異,升班后媽媽只接一次,有時看見孩子跟我說想媽媽了,阿姨不給洗澡,真是可憐。經常把他摟在懷里,告訴他老師就是媽媽,偶爾給些好吃的。
愛象涓涓細流,愛像縷縷清風,愛的資源是無限的,對特殊孩子給予一點兒特殊的愛,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有一顆健康的童心,擁有一片藍藍的天。
教育筆記:愛心“藥”
一天中午帶著孩子吃完午飯,在上床睡覺前剛準備給帶藥的孩子吃藥。這時候看見點點從口袋里拿出一袋藥交給我:“劉老師,給你喝藥。”我納悶了“我喝什么藥呀?”她的媽媽也沒說她感冒啊。到底怎么回事呢?還是弄清楚比較好。隨后我給點點媽媽打了個電話。原來昨天放學點點媽媽和我說話的時候,隨口問我:“劉老師,感冒了嗎?聽你嗓子不舒服啊。”沒想到點點會聽到心里去,回家后便想著給我帶藥。還和媽媽說說吃完藥病就好了。
這件事情雖小,可從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孩子們一句體貼的話,一個微笑都是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感受到老師的愛。
教育筆記:老師沒有“偏向”
這一天,女孩子排練完六一節目之后,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雙層圓形餅干,作為獎勵發給幼兒,但由于數量有限,每個幼兒只能分到一半。剛開始,我將餅干從中間夾層分開,一人一半(○○)。這時,由于沒有掰好,是從餅干的中間掰成兩半(Ф),萱萱分到后,看到形狀小,小聲的嘟囔:“老師真偏向,給他們的大,給我的小。”其實分的是一樣多,只是由于分的方法不一樣,造成了形狀的不同,給幼兒造成了“誤解”。于是,我將問題拋給孩子,請幼兒判斷,餅干是否一樣大?有的幼兒認為不一樣大,有的幼兒認為一樣大,但是說不清理由(可能在他們的心目中,認為老師是不會偏向的)。于是,我提議將剩下的餅干用剛才的兩種分法,重新再分一次,看一看究竟是不是一樣大?孩子們非常認可這個方法,我很小心的掰好了餅干,交給幼兒。幼兒拿起餅干反復對照,這是,萱萱發現了從夾層分開的餅干雖然大,但是比半個雙層餅干薄。于是,我趁勢引導孩子們嘗試將半個雙層餅干再從夾層處分開,再將餅干平放在桌上,合成一個圓,這時,他們驚訝的發現,兩種分法的餅干原來是一樣大的,有的幼兒大聲喊道:“老師沒有偏向。”我很高興,幼兒通過探索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雖然,等分的概念對中班的孩子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恰當的引導,是能夠易與幼兒理解和接受的。接下來,我在幼兒最喜歡的娃娃餐廳中投放了關于“等分”概念的活動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鞏固和提升概念認知。如:可以等分的單層、雙層的圓形、方形的自制蛋糕(泡沫做的,分合處用粘扣相連),“服務員”可根據“顧客”的需要,進行等分。在美工區,幼兒通過對角折、對邊折、雙邊向中間折、四角向中間折,發現了更多等分的方法。
《綱要》中指出,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教師必須根據教育教學中的這些不確定因素,隨時接住幼兒拋過來的這只球,或回應,或反擊,或再擊——組織、參與、引導,使師生雙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因此,我們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點來對待幼兒提出的問題,更加有效地詮釋“處處皆教育”的理念。
正確處理孩子的告狀行為
“金老師、金xx她總是撞我,我的好幾個字都寫錯了。”程xx撅著小嘴向我告狀,我心想:肯定是金xx不止撞了程xx一次,因為程xx是一個很講道理的小姑娘,在不止一次的“騷擾”下迫不得已的通過告狀來求得老師的幫助。這時,我看見金xx低下頭,嘴里嘟囔著:“是張瑾宇要我撞的!”我的眼光立刻投向了張瑾宇,張瑾宇理直氣壯的說:“明明是金xx自己撞的,不是我讓她撞的!”我又看向金xx,金xx終于低下了頭,一臉的無奈,這是發生在寫字課上的一幕。我當時就在想,金xx應該是害怕受老師的批評而“惡人先告狀”說是張瑾宇讓她撞的,為自己辯解,于是我立刻對金xx進行了批評和教育,告訴她這樣做是不對的,是自己做的就是自己做的,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
我想這種告狀是在孩子做錯事情以后,尋找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把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免得受到老師的懲罰。但是作為老師,該批評的時候還是要批評,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不可以把責任推到別人小朋友的身上,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擔。
一天中午吃過午飯,我請孩子們坐在圖書角看書,不一會兒,彭xx很匆忙地跑過來向我告狀了“金老師,《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書是我先找出來的,彭xx不讓我看。”彭xx也辯解到:“明明是我先拿到的!”兩個小家伙小臉漲得通紅,我想他們心里一定都委屈極了,一個是先找出來的,另一個是先拿到的。兩個人誰也不肯讓誰,我先穩定了一下他們的情緒,接著轉過臉對彭xx說:“上次你看《365夜》的時候,吳xx說這是他的書不給你看,你心里是什么感覺呢?”他想了想說:“我很不開心,很難過!”接著我又說:“你看,如果你不讓彭xx看書,他的心情就會和你上次一樣,也會很難過的!現在你們兩個想想辦法,怎樣才能兩個人一起開開心心的看書呢?”不一會兒,兩個小家伙就坐在一起一同分享這一本書了。
彭xx小朋友告狀是希望得到老師的公平解決,集體活動中難免會出現小朋友在一起搶玩具、爭圖書等糾紛,而我們正要在問題發生時引導我們的孩子換位思考,學會提體諒理解別人,讓孩子們不僅知道別人的想法,還要理解別人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讓孩子自己想一想別人的行為是不是正確的,給孩子自己思考的機會,啟發他們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們必須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減少他們的告狀行為,可以組織他們觀看觀察電視中人物的行為,讓他們提高辨別能力。還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談話活動,講講他們平時在生活中出現的小問題,再讓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提高他們獨立處理問題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多多培養他們這些方面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孩子們的告狀行為就會減少。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3篇》:《幼兒教育》讀書筆記第1篇 最近我看了一本《幼兒教育》的書,確實是給我在幼兒教育的一個角開啟了一扇門。 這本書里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
《幼兒教育筆記3篇》:幼兒教育筆記第1篇 幼兒的沉默寡言 我班的王曉芳小朋友個性聽話,上課十分認真,也不跟別的小朋友胡鬧。就是有一點,平時沉默寡言,不愛說話,總喜歡自我一個人靜靜的玩。
《幼兒中班教育筆記200篇》:幼兒中班教育筆記第1篇1、中班教育隨筆: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老師要時常觀察幼兒,在這面鏡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發現污點,不要怕孩子笑話,主動承認不足之處,及時擦掉污點,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