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精品幼兒園教養筆記《小手變勤快》,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小手變勤快
獨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寶貝疙瘩,日常生活中,家長為幼兒準備好了一切,他們也認為得到什么都是應該的,而很少去想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很多幼兒認為干活都是大人的事,甚至吃飯的碗筷、自已的玩具都需要家長收放。即使一些注意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家庭,也多注重孩子智力的發展,而忽視了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應該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自我服務的重要性。現在孩子們上幼兒園了,作為老師我們必須重視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培養,并把它作為幼兒園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通過這段時間對我班幼兒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們的小手變得勤快起來了。孩子們在洗手前老師會用兒歌,引導幼兒挽起袖子,以免弄濕衣服,告訴他們洗玩手怎樣甩手才不會把水灑得滿地都是,以免滑倒。這種方法幼兒看得清、聽得懂,并會學著做。事實上,他們一開始就很好奇想做這些事,但有時碰到一點小困難就很難堅持下去。在每天的磨礪中,現在孩子們逐步掌握了洗手的點點滴滴,他們做得更好了,也增強了對自我服務的信心,我們也及時對表現進步的孩子給予表揚。
此外,我們還及時將一些好的方法與想法和家長交流。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里表現比較好,但在家里卻依賴性還是很強。因此希望教師提供更好的方法,以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好習慣,而不僅僅是為了圖一時的老師表揚。為此,在上次家長會上,我們也向家長介紹了這方面的內容。
首先,讓孩子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長的幫助下,學著自己穿脫衣、穿對鞋也可讓孩子觀察大人的勞動,啟發幼兒自我服務的樂趣和欲望,但一定要注意堅持。
其次,可以引導孩子和成人一起勞動。如:請孩子和家長一起擇菜、疊衣服,和爸爸媽媽一起打掃房間等,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更多服務興趣。由于小班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孩子往往不能善始善終,這時更需要父母及時提醒孩子克服困難,引導孩子有始有終地做完一件事。
最后,要對孩子的積極自我服務行為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勞力得到成人的認可,家長應及時肯定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保護孩子純正的自我服務積極性,對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家長應在表揚優點的基礎上提出改進的方法,如:“今天,你的小手洗得很干凈,下次記得把肥皂收起來就更好了。”也可適當增加一些物質獎勵,但不可多用或單一采用,這樣孩子對自我服務的興趣就會更濃了。
最近孩子們的變化更大了,經常告訴老師:我的小手會做什么?我昨天在家里睡覺自己脫衣服了,有的說我在家里也是自己吃飯的,媽媽說我很棒的小手的本領越來大了……
通過孩子們稚嫩的話語,我看到了他們的自我服務興趣和濃濃的情感,看到了他們的小手變得越來越勤快起來了。此時的我也特別的開心。
教育筆記:多變的亮亮
亮亮小朋友入園已經兩個月了,剛來的時候幾乎天天早上是哭著進班的,家長也每天都在反應這個問題俺孩子怎么這么長時間了還是哭不愿來急死我了,孩子和家長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把我們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是會怎么樣,難道就能一下子就適應嗎不可能,畢竟一切都是陌生的。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已經很不錯了,雖然現在早上來的時候還是哭著進班可比起剛入園那會好很到了,只要老師以表揚他以夸他小臉一下子有陰轉晴了,每天放學我都先做他的工作,到明天來的時候還哭嗎,老師我不哭了。還說什么老師我家有好多好吃的明天我給你帶來啊,在院里待下這一天來也都很高興,可就是早上就不是他了,現在早上來的時候都很高興的,但是隔幾天就又不是他了,他就像現在的天氣一樣說變就變。就像一“條變色龍”似的。
教育筆記:學會放手
今天上去小三班找尹老師一起去吃飯,無意間看到孩子們在忙的不亦樂乎,老師們把桌子分成了好幾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擺放著不同的材料,上前仔細一看原來是在做道具,尤其是做頭飾的小朋友做的可認真了,可惜沒帶手機不然就給記錄下來了。
吃飯時就在想:“在這之前我都找好材料了,就差讓見習老師給制作頭飾了,可看了小班的這一舉動以后我的那些想法全打破了,小班的小朋友都可以自己的頭飾而且都做得特別棒,更何況中班的孩子們,以前的那些做法就等于包辦,讓孩子自己動手制作道具,這不只是一種活動,更是一種體驗,一種學習。在制作道具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而且還讓孩子在制作的過成中體驗到制作的快樂以及收獲的喜悅。
從這里看我又做錯了,以后以前的作法是一種不相信孩子的表現,總怕讓孩子弄會弄得一團糟,那樣不僅浪費時間也浪費材料,讓老師干,現在一想全錯了,我們干這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了孩子,可這樣做結果卻恰恰相反。
應該相信他們,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動手做出屬于他們自己的財富,放手讓他們像雛鷹一樣一步一步慢慢靠自己的努力學會飛翔,
今天上去小三班找尹老師一起去吃飯,無意間看到孩子們在忙的不亦樂乎,老師們把桌子分成了好幾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擺放著不同的材料,上前仔細一看原來是在做道具,尤其是做頭飾的小朋友做的可認真了,可惜沒帶手機不然就給記錄下來了。
吃飯時就在想:“在這之前我都找好材料了,就差讓見習老師給制作頭飾了,可看了小班的這一舉動以后我的那些想法全打破了,小班的小朋友都可以自己的頭飾而且都做得特別棒,更何況中班的孩子們,以前的那些做法就等于包辦,讓孩子自己動手制作道具,這不只是一種活動,更是一種體驗,一種學習。在制作道具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而且還讓孩子在制作的過成中體驗到制作的快樂以及收獲的喜悅。
從這里看我又做錯了,以后以前的作法是一種不相信孩子的表現,總怕讓孩子弄會弄得一團糟,那樣不僅浪費時間也浪費材料,讓老師干,現在一想全錯了,我們干這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了孩子,可這樣做結果卻恰恰相反。
應該相信他們,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動手做出屬于他們自己的財富,放手讓他們像雛鷹一樣一步一步慢慢靠自己的努力學會飛翔,
教育筆記:愛的擁抱
本周我組織幼兒開展了一個藝術活動《扭扭蟲的舞蹈》。在活動前我特地向別人借了個長毛絨的毛毛蟲玩具。在活動開始時我先把我帶的毛毛蟲玩具讓孩子們輪流抱一抱、親一親,孩子們都爭著和毛毛蟲做好朋友。接著我讓孩子學學扭扭蟲的樣子,先我自己用夸張的肢體動作示范表現扭扭蟲扭動的樣子,然后讓幼兒們來模仿。在樂句末我重點鼓勵幼兒抱一抱身邊的同伴和老師,讓他們感受到愛、感受到快樂。為此我特地準備了照相機,在幼兒擁抱時給幼兒拍照留念,為他們留下了美麗可愛真摯的樣子。
在這次音樂活動中,我觀察到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就如毛毛蟲一樣,在音樂的感染下孩子的身體會自然地隨著旋律起伏、擺動,能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自由地扭動、創造性地擺出各種造型,還能大膽的給別人一個大大的擁抱。一個擁抱就滿足了孩子們情感上的需要,讓他們感受到了老師的親切自然、同伴的和諧友愛,這有利于幼兒產生親近老師、接納同伴的情緒。我們班的孩子們在這個活動中情緒高漲,笑聲不斷。當然在活動的開展中也有個別幼兒不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我就努力引導鼓勵他們,在游戲表演中特意給他們一個大大的、真摯的擁抱,通過我的帶領個別膽小的孩子也能陸陸續續的參與進來。一個愛的擁抱能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和同伴的愛,讓我們多給孩子一個擁抱,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最真的愛吧!
教育筆記:老師等等我
背景:
我班幼兒都是從托班升上來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動作發展方面一般都比其他幾個班強,而徐詩語小朋友是這學期插班進來的,而且從未入過托,因此在各方面都比其他幼兒弱一些,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及常規方面。
案例一:
下午起床了,小朋友們都忙著自己穿褲子,大部分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都穿好了衣服,小語靜靜地躺在床上等待老師幫她穿衣起床,我走過去幫小語穿好衣服,然后把褲子幫她放好后對她說:“小語,你自己學習穿褲子好嗎?”小語笑咪咪地答應了。在小語笨拙的動作下終于把褲子穿好了,小語顯得特別高興。“老師,我穿好了!”說完蹦蹦跳跳地去衛生間小便了。當小語完成一系列生活活動時,班內的孩子基本在吃點心了。今天的點心是干菜餅,當大部分幼兒都吃完點心后,我提醒幾個吃得慢的幼兒快一點,我們要到外面去玩了,剛說完,小語放下點心,就把椅子搬過來做好了,“小語,把點心吃完了再過來。”我對小語說道,小語無奈地回到餐桌旁,繼續啃干菜餅,邊啃邊說,“老師等等我”。看到小語對著點心發呆,我繼續催小語:“快點,我們要走了。”小語急得快哭出來了,接著一陣嘔吐聲打破了靜靜得等待聲,源源喊到:“老師,小語吐了”,“小語怎么了?”在清理嘔吐物時我想難道是小語身體不舒服……晚上家長來接時,我跟家長反應了這一情況,小語媽媽說:“小語在家從沒吃過這種干糧,她不喜歡吃干干的點心,大概是不想吃,所以就吐出來了。”聽家長一說,恍然大悟。
案例二:
今天的點心是小蛋糕,小朋友們都非常愛吃,不一會兒都吃完了,而小語還在慢慢地喝水,我對小語說:“小語,快點,我們要去玩大型玩具了。”這樣她又開始著急了,“老師等等我,我馬上吃好了”。當我為吃完點心的幼兒整理衣服時,青青跑過來對我說:“馮老師,小語的蛋糕掉到地上了”,看到地上的蛋糕,我想肯定是又不想吃點心,剛好中午成成接回去,還多了一塊蛋糕,我重新夾了一塊給小語,然后對小語說:“這次不要掉了,不然今天就沒五角星了。”小語失望地低下了頭。整理完衣服,我帶著幼兒準備出去完時小語忙拿者蛋糕跑過來排隊,我對小語說:“小語,留在教室里吃完了再出來玩。”“老師等等我,我就吃完了。”小語邊哭邊把蛋糕望嘴里塞,接著又是一陣嘔吐……
案例三:
今天又要吃糕點了,想到小語以前吃點心的樣子,怎么辦呢?既然小語不喜歡吃,那就少給她一點,起床時我第一個給小語穿好衣服,讓她第一個喝開水,等到分點心時,我把杏元餅分成了四份,給她一份,“小語,大家都吃一個大的,小語吃一個小一點的,肯定能吃得很快了”。小語拿著點心,跟同伴一比,笑咪咪地說:“嗯,我吃第一名。”在愉快地心情下小語兩口就把點心吃完了。看到小語吃完了,我又拿了一份對她說:“小語真快,吃了第一名,小朋友們都還沒吃完,我們再吃一塊等等她們好嗎?”小語顯得特別高興,一把拿過點心就吃起來,就這樣,小語在很快的時間里吃完了點心,看看還有幾個沒吃完,還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等等他們哦”。
分析與反思:
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將影響著孩子今后一生的發展,孩子的發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體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決于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行為習慣,攝取豐富的營養食品。小班幼兒是一個剛從家庭生活來到幼兒園集體生活的一個群體,在家訪中我們了解到有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決大多數幼兒在家中的進餐都是由家長來喂的,除此之外還讓幼兒在家中養成許多不良的進餐習慣,導致很多幼兒對進餐不感興趣,有時甚至表現為厭惡,進餐時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將飯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時還故意將飯菜嘔吐在碗內;邊吃飯,邊跑,邊玩這已經是進餐時的潛規則了,還有許多幼兒有嚴重的挑食現象。而這些不良習慣隨著孩子的入園也帶入了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我們曾觀察過,初入園時能愉快獨立進餐的幼兒只有寥寥兩三個。有的幼兒雖然會自己吃,,但習慣不好,滿桌滿地都是飯粒、菜羹,在進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幼兒挑食現象也較普遍。長此以往,將使幼兒身體得不到基本的營養保證,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也使幼兒失去了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以后糾正起來更加不易。
作為一位小班的老師,我們就是鼓勵孩子要自己獨立吃飯,樣樣都吃不挑食,并且養成一定的衛生習慣。同時要善于觀察每一個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以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小語是一位挑食的幼兒,而且在進餐時喜歡東張西望、發愣。再加上是新生,因此每次的就餐成了老大難。孩子挑食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說明孩子開始學著自己作決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是沿襲家庭的飲食習慣,在與小語父母的交流中得知,小語家是不吃的干糧之類的食物,也正是他們家長不吃的,家中更是不買這些食物,因此,久而久之,小語形成了挑食的習慣。
針對小語的情況,我們分析原因,結合孩子自身特點(喜歡玩游戲、得五角星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時間寬裕法
小語是新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較弱,所以動作較慢。往往其他幼兒在吃點心時,
小語還在喝水。這樣小朋友要出去玩時,她沒有吃完點心心里一急,就會出現嘔吐、故意將點心掉到地上情況。因此,起床時我們先給小語穿衣,讓她先吃點心。讓她在就餐時間上相對寬裕一些。
2、座位安排法。
以前,為了老師便于管理,我們通常都回把偏食的吃的特別慢的幼兒集中在一、二張桌
子上,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現在,我改變了方法,把他們安排在吃的很能干的孩子一起,這樣,他們看到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吃的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也吃的快,吃的香了。
3、逐漸加量法。
對于一些孩子從小就不吃的某中食物,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于這這種情況幼兒我采用了“逐漸加量”的方法。剛開始時,給的少一些,以后逐漸增加,讓他們慢慢的適應。
4、物質鼓勵法。
對偏食的幼兒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及時給予鼓勵,并發給他們一顆五角星、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的不良習慣。
5、家園配合,
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磨練,更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來鞏固孩子們的進餐常規。首先家長要做好榜樣作用,例如在吃飯前,可引導孩子關注一下誰還沒坐到餐桌邊,讓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須是在餐桌上做的事,并能和家人一起愉快地享受用餐時光,進餐時盡可能排除引發孩子玩的因素,并盡可能將看電視與吃飯時間錯開,當孩子把飯粒灑落在桌面上時,父母應引導孩子將它們撿起,培養孩子節約糧食的習慣。其次作為挑食兒童的家長,自己應該自我反思一下,孩子的習性是否是延續自己。在飲食的安排上盡量做到合理搭配,讓孩子嘗試多種食物。
在家園的有效合作促進下,孩子的進餐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也深知,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努力,我們也將一如既往地把這項工作更深入地開展下去,為幼兒發展打好最堅固的根基。
教育筆記:小手變勤快
獨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寶貝疙瘩,日常生活中,家長為幼兒準備好了一切,他們也認為得到什么都是應該的,而很少去想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很多幼兒認為干活都是大人的事,甚至吃飯的碗筷、自已的玩具都需要家長收放。即使一些注意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家庭,也多注重孩子智力的發展,而忽視了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應該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自我服務的重要性。現在孩子們上幼兒園了,作為老師我們必須重視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培養,并把它作為幼兒園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通過這段時間對我班幼兒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們的小手變得勤快起來了。孩子們在洗手前老師會用兒歌,引導幼兒挽起袖子,以免弄濕衣服,告訴他們洗玩手怎樣甩手才不會把水灑得滿地都是,以免滑倒。這種方法幼兒看得清、聽得懂,并會學著做。事實上,他們一開始就很好奇想做這些事,但有時碰到一點小困難就很難堅持下去。在每天的磨礪中,現在孩子們逐步掌握了洗手的點點滴滴,他們做得更好了,也增強了對自我服務的信心,我們也及時對表現進步的孩子給予表揚。
此外,我們還及時將一些好的方法與想法和家長交流。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里表現比較好,但在家里卻依賴性還是很強。因此希望教師提供更好的方法,以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好習慣,而不僅僅是為了圖一時的老師表揚。為此,在上次家長會上,我們也向家長介紹了這方面的內容。
首先,讓孩子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長的幫助下,學著自己穿脫衣、穿對鞋也可讓孩子觀察大人的勞動,啟發幼兒自我服務的樂趣和欲望,但一定要注意堅持。
其次,可以引導孩子和成人一起勞動。如:請孩子和家長一起擇菜、疊衣服,和爸爸媽媽一起打掃房間等,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更多服務興趣。由于小班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孩子往往不能善始善終,這時更需要父母及時提醒孩子克服困難,引導孩子有始有終地做完一件事。
最后,要對孩子的積極自我服務行為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勞力得到成人的認可,家長應及時肯定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保護孩子純正的自我服務積極性,對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家長應在表揚優點的基礎上提出改進的方法,如:“今天,你的小手洗得很干凈,下次記得把肥皂收起來就更好了。”也可適當增加一些物質獎勵,但不可多用或單一采用,這樣孩子對自我服務的興趣就會更濃了。
最近孩子們的變化更大了,經常告訴老師:我的小手會做什么?我昨天在家里睡覺自己脫衣服了,有的說我在家里也是自己吃飯的,媽媽說我很棒的小手的本領越來大了……
通過孩子們稚嫩的話語,我看到了他們的自我服務興趣和濃濃的情感,看到了他們的小手變得越來越勤快起來了。此時的我也特別的開心。
讓小手去做好事
在幼兒園里,相信每個班里都有幾位頑皮、不服管教的男孩子。我們班里卻有一個小女孩名字叫琦琦,短短的頭發,古銅色的皮膚,看上去就像個男孩子,她老是欺負別人,不管別人有沒有惹她,她都愛去“騷擾”人家,不論老師怎樣的教育她,媽媽怎樣的批評她,仍然無濟于事,還經常有小朋友到老師這里來告狀她的狀。
一次,小劉老師上圖畫課時,她拿水彩筆在別人的紙上亂畫,幾個小朋友一起來告狀,我走過去剛想批評她,只見她正蹲在地上給小朋友撿水彩筆,我連忙表揚她說:“琦琦,這樣才像是個乖孩子,小朋友在一起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不能欺負其他小朋友。”
接著,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說:“今天,老師要表揚琦琦小朋友,她主動幫小朋友們撿了掉在地上的彩筆…”我的話音未落,一個孩子就說:“金老師,琦琦打人,她不是乖孩子!”這下可不得了了,這話就像捅了馬蜂窩,“金老師,她故意用手打我…”“金老師,她還拿了我的彩筆的…”李佳琦呢!她不好意思的用眼睛看看我,又看看周圍。
我親切的對琦琦說:“琦琦,伸出你的小手,然后又對全班小朋友說,以前,琦琦小朋友這雙小手欺負過很多小朋友,但是今天她用這雙小手做了一件好事,幫小朋友撿起了彩筆,從今往后,如果她做了錯事,老師要批評她,幫她改正,她做了好事,老師就該表揚她。”接著我又充滿信心的說:“琦琦以后一定會用這雙小手做很多很多的好事。來!請我們的小朋友一起歡迎她改正缺點,為大家做好事。”說完,活動室里響起了一片歡快的笑聲和掌聲。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發現琦琦有了明顯的變化,她時常為小朋友搬椅子、撿玩具…和小朋友的關系也親近了許多,告她狀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少了,看到了琦琦一天天在進步,我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大班教師教育筆記3篇》:大班教師教育筆記第1篇小小餐巾紙每次幼兒用餐前,我總是提醒幼兒用餐時要注重持續桌面、地面干凈,告訴幼兒將骨頭,殘渣等放在桌子的邊上。然后組織幼兒用餐。在幼兒用餐過程中,
《小班下學期教育筆記200篇》:小班下學期教育筆記第1篇 小班教育筆記大全(二十一): 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 今日,我和往常一樣懷著一份好心境走近了教室,準備開始著一天的工作。看見蔣涵鈺一臉苦惱地坐
《保育筆記小班5篇》:第1部分這天區角活動,孩子們選取自己喜歡的區域,只見平時不太喜歡畫畫的雨桐居然選取了畫畫,好奇心驅使我走到了他身邊,只見他正用紅色的蠟筆畫著一個個封閉的圓,邊畫邊說道:&ldqu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