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大班教養筆記《不要讓圖書再“哭泣”了》,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剛開學的時候,我們在圖書架上放上許多圖書,孩子們似乎也挺喜歡看的,課間的時候總能看到很多孩子到那邊看書,可是我發現,每次到了集中活動時,很多孩子沒有及時的把書放到原來的地方,圖書角那里往往是一片狼籍,雖然每次都提醒了,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是不是里面的書投放的太多了,反而顯得亂,于是我就重新整理了一下圖書架,選了一些更適合小班孩子閱讀的圖書,總共放書34本,每人一本還多3本,這樣書架也看上去整潔多了。
我又特地在一次談話活動中跟孩子一起來認識書,什么是封面、封底,該怎樣看書,一頁一頁翻,要愛護圖書……在孩子吃飯午飯后,我也適時安排孩子把小椅子放到前面來,進行看書活動。我發現從那次后,孩子們看完書都能放回書架了,心里一陣欣喜。可是過了不多久,我就發現了一本書的封面被撕壞了,本來我想趕快把它補補好,轉念一想,應該借機對孩子進行一次教育,我又趕緊召集孩子們圍坐一起進行談話,我說”你們看呀,書上的小馬在哭啊,為什么?”孩子們都說小馬壞了,“是呀,小馬受傷了,怎么辦呀?”沉默了一會,有個孩子就說補一補呀,這時我就教育孩子們看書時要愛護圖書,不能撕,不然書也會哭的,孩子們口里喊著“好!”接下來幾天我觀察著,發現圖書沒有撕壞的情況,我想情況有所好轉了。
但就在星期五那天,吃過中飯的活動是看書,在收起來的時候,田田拿起手中的書跟我說“老師,這本書壞了。”我一看,呀,這本書的封面連封底一起脫掉了。我想怎么上次的談話的作用沒有發揮多久,該怎樣更好的讓他們明白愛護圖書的這個道理,我又一次理了一下書假上的圖書,我發現了一本幼兒園統一發放到班里的一本“學習好習慣”,我趕緊翻開看看,書中的第一個故事“會哭的紙飛機”就是教育孩子們不能撕書,愛護圖書的故事,真不錯。等到孩子們午睡起來,吃過餐點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召集孩子圍做一起,先給孩子講“會哭的紙飛機”的故事,我發現孩子們聽的和仔細,時而還會隨著故事的情節做出相應的表情,聽完故事后我抓住重點進行提問“紙飛機為什么會哭?”孩子們倒是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意思也都是集中在因為把書撕了方面,聽了孩子們的表述,我也及時肯定表揚了他們,這時,我拿出了那本“赤膊”書讓孩子看,我說“你們看,這本書多可憐呀,封面和封底都沒有了,就像我們小朋友不穿衣服一樣變‘赤膊’了。”孩子們聽了都哈哈大笑,孩子們都覺得不穿衣服赤膊是很難看的,從而體會到書也不喜歡赤膊,明白了要保護好書的“衣服”還有“身體”,同時針對孩子們把書放回書架時沒有疊放整齊的情況也做了談話,并示范怎樣把書放回書架,每一層的書分四格,看完的書要把封面朝上分別放到四格中。這一次的談話利用了生動的故事還有形象的語言,希望孩子們能夠更好明白愛書的道理,讓我們班的書不要再“哭泣”了!
教育筆記: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
新學期開學,幼兒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我們仍舊延續中班時角色分配的辦法:從材料箱中找出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道具:帽子、領結、頭巾等戴上即可上崗了,而沒有拿到角色道具的就去做顧客或客人。游戲中發現:從中班開始約定俗成的角色標記讓孩子們已經形成習慣,一直以來孩子們在角色分工中沒有矛盾產生。
但是,這樣一種沒有矛盾發生的角色分配形式適合大班幼兒嗎?從《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我了解到:在相互交往中,大班幼兒開始有了合作的意識,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由此可見,對于大班這一年齡段來說,正是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大好時機。而怎樣讓大班幼兒更好地進行合作,提高合作的水平呢?針對幼兒角色游戲中角色分配的行為表現,我有了以下教育策略的調整。
情景一:
“今天,你想玩什么游戲?”星星、佳佳等能力強的幼兒說出了游戲的名稱,于是,我請這幾個孩子自由選擇游戲伙伴,商定游戲角色。星星、佳佳等孩子召集了需要的幾個角色人員后,指派角色了:“你做爸爸、你做媽媽……”、“我做廚師、誰做點心師、誰做服務員”……
分析:
看似是孩子們自己在確定游戲的角色,但卻是某幾個主角的行為,能力強的幼兒扮演了“組織者”、“指揮者”,致使其他的孩子成了其游戲的“隨從者”。雖然,有的小組也在按意愿分工,但是這一過程中沒有矛盾產生,協商的機會少,不利于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
情景二:
將各游戲區材料分布于各處,我說道:“找到自己想玩的游戲區材料,想一想這個游戲需要幾個角色,大家一起商量分配好角色再玩。”聽到老師的指令,孩子們各自找到了自己想玩的游戲區。但是,矛盾發生了,“人太多了,你是慢來的,你走吧!”后來的孩子悻悻地離開了。“多了一個,我們倆‘石頭剪子布’。”輸的孩子離開了。也有幾個孩子堅持要參加自己選定的游戲,不愿退出,大家僵持在那兒,老師出面解決:“想想辦法,能不能增加一個角色呢?”“那你做收銀員吧!”接下來,“我做點心師”,“我做服務員”……孩子們很快分配好了角色。
分析:
這次游戲中,有了孩子們自主分配角色的過程,但是,隨即也出現了很多矛盾,因為都是意愿選擇游戲,一些熱門游戲的參加者就比較多,怎樣解決角色人數限制的矛盾呢?游戲中,有的小組以后到者退出為規則,有的小組以猜拳形式定人數,也有的小組能力較弱,或碰到固執的同伴不肯讓,只好由老師出面協調。
雖然,孩子們協商解決矛盾的能力還比較弱,需要老師的指導,但是游戲中協商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正是合作能力培養的契機嗎?相信,為幼兒創設溫馨和諧的游戲情境,提供充分的與同伴自由交往合作的機會,經過一段時間,幼兒的協商分工、合作游戲的能力一定會越來越強的。
教育筆記:大班幼兒責任意識的培養
幼兒責任感的形成是大班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綱要》中在對社會目標的制定中,有這樣一條目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重視人的全面發展,重視兒童完整人格的培養和個性的充分發展,不僅是21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觀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共同趨勢。尤其是現在的幼兒們,基本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于責任意識比較淡薄,尤其是對于老師平時交代的一些任務,總會看到是那么固定的幾個孩子積極的完成,而另外那些孩子總會尋找各種借口,“我奶奶忘記給我拿了。”“我昨天去鄉下了。”“我媽媽說我們家沒有的。”……似乎這些都是家長該做的事情,和孩子們無關。因而,對于大班現年齡段地幼兒,幼小銜接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對于孩子責任意識的培養。
周五的做中學活動《神奇的蛋》需要用到生雞蛋,因而在周四放學前,我和孩子們做了個簡單的交流。“明天我們學本領要用一個雞蛋;這個雞蛋有點特殊,不是以前你們帶的熟雞蛋,而是生雞蛋。生雞蛋和熟雞蛋一樣嗎?”我問。“不一樣的,生雞蛋摔在地上要爛掉的。”曦曦說。“對啊。生雞蛋用力就會壞掉的。”軒軒說。“對啊,生雞蛋是很脆弱的,如果稍微用點力氣,雞蛋會壞掉;如果不小心掉在地上,會碎掉。所以,明天請你們帶生雞蛋來是對你們的一個挑戰。我們來比一比,明天你們中誰會記得要帶一個生雞蛋來幼兒園,而且還是完完整整的將雞蛋帶來。如果你明天成功帶來了,說明你挑戰成功,我會送你們一個任務挑戰成功的標記。”“好的。我肯定會帶來的。”孩子們紛紛相應。
為了看出這次任務有多少孩子能夠記住,我故意沒有在家校互動網上給家長發布消息。第二天,孩子們一個個都來了。這次還真是有很多孩子帶來及生雞蛋,他們有的用紙巾里三層外三層的包的嚴嚴實實的;有些小心的拿在手里面;有些緊張的不時摸口袋,原來是藏在了口袋中……而我則在門口迎接孩子的到來,為帶來了生雞蛋的孩子貼上一個五角星,表示鼓勵。孩子們拿到貼紙后都很開心,驕傲的對著朋友們說:你看,我完成任務了。
其實從上面這個片段可以看出,對于孩子們的責任意識的培養還是需要使一些小“手段”——使用物質獎勵以及強調任務的重要性,挑戰性。現在大班的孩子喜歡挑戰,有一種“從眾感心理,別人要干什么我也要這樣做;尤其是讓他們和別人比一比的時候,他們比誰都起勁,誰都不愿讓這誰,;所以就可以僅僅抓住孩子的這一個年齡特點,通過和他人得比試,引起孩子愿意主動承擔任務的意識,從而逐漸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必要的物質鼓勵可以為孩子帶來任務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孩子喜歡鼓勵,鼓勵教育一直是幼兒園的必修課。當孩子得到老師的鼓勵、肯定后,他對完成任務有著快樂的感受,原來我只要完成了老師的任務,會的到表揚和鼓勵,那么我下次一定也要好好地聽老師的任務,再接再厲,繼續完成。如此的周而復始,孩子的責任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提高。最后,在某些任務中,教師可以告訴孩子這項任務的難度系數,引起孩子想要挑戰的欲望,在完成后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成功感,同時孩子挑戰感,了解再難得任務只要我愿意挑戰,那也是可以完成的。這樣,對于今后孩子入小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不怕,勇于挑戰的精神也是有一定的培養和促進作用。
因而,不要小看了“拿雞蛋”這類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的任務,滴水穿石、鐵棒成針,靠的都是一日一日的不斷練習,因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給孩子一些任務,以此不斷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
舒是班里最洋氣的寶寶,像個洋娃娃。因為她有一個很時尚的媽媽,舒的衣服永遠透著新潮,比如靴褲的外面套一件毛絨絨的短褲,看上去特別還很舒服。舒是從別的幼兒園轉來的,所以她已經對幼兒園的生活很熟悉,其他的寶還哭著喊著找媽媽的時候,她還跑過去幫著老師勸說,小嘴很乖巧。可舒也有讓媽媽老師頭疼的事情,在幼兒園從不午睡,其實在小班的一個月里,她確實不午睡,沒有一點困意,她把自己的襪子脫掉,套在自己的手上,然后開始了一個人的表演,一會是小兔子,一會是小熊,而且還對話,再睡不著就把被子蒙在頭上,身體縮成一團,頂著被子在床上轉來轉去。舒媽告訴我們,她原來就是這樣,自己躺在被窩里能自言自語兩個小時。舒媽說,只要他不影響別人,老師就別管她了。可確實覺得這樣不妥,其實,舒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我們決定給舒培養,先從陪她睡開始,躺下后坐在她身邊,輕輕拍著她,我也發現,老師在她身邊的時候,她也會躺的好,所以她并不是沒有規矩的。一周下來,舒每天都睡著了,雖然是最后一個睡著,雖然老師真的費心,可看到洋娃娃熟睡后的樣子,嘴角總是透出喜悅。就在昨天我們突然發現洋娃娃沒用老師陪,自己睡著了,我們很欣慰,舒的午睡習慣初步養成,接下來就是鞏固。
鏡頭一:好奇怪!地板上怎么這么多的瓜子?我心里想著,并觀察發現瓜子就散落在大翊翊的床邊,因為沒有看到瓜子是大翊翊掉的,所以不能急忙下定義。
鏡頭二:老師組織幼兒在上主題課,大家都眼隨教師,只有大翊翊低著頭,小手藏在桌子下在摸玩著什么。當我輕輕走近大翊翊,她趕緊將小玩意藏進了褲兜,我沒有直接拿出她的玩意,只是用眼神提醒了一下,她也不敢再分神了。
鏡頭三:這是開學的第四天,按慣例,今天中餐幼兒應該吃水產品。就餐時間到了,孩子們看到是水煮蝦,一只只紅紅的,孩子們眼饞了。我先給每個孩子分四只,然后根據孩子的喜好增加備用餐(肉末蒸蛋)。看著孩子津津有味地吃著飯我開始為動手慢的孩子剝著蝦。有的孩子很愛吃,吃了四只又盛四只;有的孩子用飯勺將蝦挑在了桌子上;有的細細品嘗著,不做聲響……大翊翊很快就吃完了蝦和米飯,主動將飯碗擺放好。我腦子里意識到大翊翊吃飽了,就沒再問她。過了一會,我無意中看到大翊翊拼命地往褲兜里塞著什么,褲兜外還掛著幾根細細地紅線。我叫了一聲:“大翊翊,你過來一下。”大翊翊先是冷顫了一下,緊接著慌忙抽出手,慢慢地挪到了我身邊。“大翊翊,你的褲兜是百寶兜啊?藏什么寶貝了?”我開著玩笑問她。“是蝦!”大翊翊回答,我趕緊順著露出的蝦胡須,費勁地揪出了塞得模糊的蝦。“大翊翊,你還想吃蝦,是嗎?”大翊翊只是點點頭。(一向很少說話的大翊翊,只有迫不及待的時候才會擠出幾個字來。)于是,我又給她盛了四只蝦,看著她吃得津津有味,我不禁思索了。
我反思:
怎么引導孩子不藏危險物品在口袋?過了一個新年,家里吃的零食成為了孩子最好的收藏伙伴,再加上孩子在家和家長相處了一個寒假,看著家長在口袋里裝香煙、手機、鑰匙等物品,孩子也跟著藏一些物品來幼兒園。幫助孩子明白哪些物品不能藏的任務迫在眉睫。
怎樣指導孩子表達自己想說的事?面對極個別不愛表達、不善于表達的孩子,教師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如何指導該類孩子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說清事情是我工作中的一個重點。
相信老師的努力會讓孩子的那塊方形口袋變成一個有助于幼兒快樂成長的百寶兜!
剛開學的時候,我們在圖書架上放上許多圖書,孩子們似乎也挺喜歡看的,課間的時候總能看到很多孩子到那邊看書,可是我發現,每次到了集中活動時,很多孩子沒有及時的把書放到原來的地方,圖書角那里往往是一片狼籍,雖然每次都提醒了,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是不是里面的書投放的太多了,反而顯得亂,于是我就重新整理了一下圖書架,選了一些更適合小班孩子閱讀的圖書,總共放書34本,每人一本還多3本,這樣書架也看上去整潔多了。
我又特地在一次談話活動中跟孩子一起來認識書,什么是封面、封底,該怎樣看書,一頁一頁翻,要愛護圖書……在孩子吃飯午飯后,我也適時安排孩子把小椅子放到前面來,進行看書活動。我發現從那次后,孩子們看完書都能放回書架了,心里一陣欣喜。可是過了不多久,我就發現了一本書的封面被撕壞了,本來我想趕快把它補補好,轉念一想,應該借機對孩子進行一次教育,我又趕緊召集孩子們圍坐一起進行談話,我說”你們看呀,書上的小馬在哭啊,為什么?”孩子們都說小馬壞了,“是呀,小馬受傷了,怎么辦呀?”沉默了一會,有個孩子就說補一補呀,這時我就教育孩子們看書時要愛護圖書,不能撕,不然書也會哭的,孩子們口里喊著“好!”接下來幾天我觀察著,發現圖書沒有撕壞的情況,我想情況有所好轉了。
但就在星期五那天,吃過中飯的活動是看書,在收起來的時候,田田拿起手中的書跟我說“老師,這本書壞了。”我一看,呀,這本書的封面連封底一起脫掉了。我想怎么上次的談話的作用沒有發揮多久,該怎樣更好的讓他們明白愛護圖書的這個道理,我又一次理了一下書假上的圖書,我發現了一本幼兒園統一發放到班里的一本“學習好習慣”,我趕緊翻開看看,書中的第一個故事“會哭的紙飛機”就是教育孩子們不能撕書,愛護圖書的故事,真不錯。等到孩子們午睡起來,吃過餐點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召集孩子圍做一起,先給孩子講“會哭的紙飛機”的故事,我發現孩子們聽的和仔細,時而還會隨著故事的情節做出相應的表情,聽完故事后我抓住重點進行提問“紙飛機為什么會哭?”孩子們倒是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意思也都是集中在因為把書撕了方面,聽了孩子們的表述,我也及時肯定表揚了他們,這時,我拿出了那本“赤膊”書讓孩子看,我說“你們看,這本書多可憐呀,封面和封底都沒有了,就像我們小朋友不穿衣服一樣變‘赤膊’了。”孩子們聽了都哈哈大笑,孩子們都覺得不穿衣服赤膊是很難看的,從而體會到書也不喜歡赤膊,明白了要保護好書的“衣服”還有“身體”,同時針對孩子們把書放回書架時沒有疊放整齊的情況也做了談話,并示范怎樣把書放回書架,每一層的書分四格,看完的書要把封面朝上分別放到四格中。這一次的談話利用了生動的故事還有形象的語言,希望孩子們能夠更好明白愛書的道理,讓我們班的書不要再“哭泣”了!
有一個女孩叫海寧,長著圓圓的娃娃臉,常常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一笑兩個小酒窩,特別可愛,平常一聽見音樂渾身都能動起來,樂感特強,是他們班的舞蹈主力。
這孩子中午在幼兒園就餐,吃飯、站路隊、玩耍都特別好,唯一讓老師操心的是孩子的午休,小朋友睡前老師講故事,她也不聽,就是自己在鬧,一會兒下床拿鞋子扔到床底下,一會兒又把被子疊起來再伸開,一會又把小腳丫翹起來數數,一部分孩子睡著了,她不睡,大部分孩子睡著了,她還不睡,自己玩呀鬧呀,值班老師沒辦法,抱著她,哄著她,她終于睡著了,值班老師也松了一口氣,輕輕地把她放在床上,她睡得那個香甜啊,小臉紅撲撲的,小嘴嘟嘟著,有時睡夢中還咯咯笑起來,大概是做了什么好夢。可是,起床時間到了,老師把她叫醒,讓她起床時,她可就耍起來賴來了,哭著鬧著不起,老師去抱她,不是用手抓,就是她用腳踹,說不定在踹的同時,一泡尿就全都撒到褲子里面了,然后是老師打電話通知家長,家長匆忙來送衣服,老師又急忙給她換衣服......幾次三番,老師疲憊,家長也有意見了。漸漸地值班老師得出了經驗:把她叫醒后,不管她哭不哭,先把她往廁所里面抱(我們的活動室、洗手間是一體的),先把她撒尿,這樣就不至于把尿撒在褲子里,等尿撒完了,孩子也就不哭,醒了。
如今的海寧啊,可懂事了,自己吃飯,自己睡覺,還能去幫助小朋友穿衣服,就像一個小大人。
今天活動課后,孩子們陸續的上廁所小便,忽聽一陣吆喝聲:“老師,夢鑫的牙快要掉了”,“老師她的牙只剩下一小塊”。我快速跑進廁所,見一群孩子圍著夢鑫,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著。
看到夢鑫的眼淚快要流出來,很害怕的樣子,我安慰她說:“夢鑫別害怕,不要緊,過幾天就會長出個新牙的”。面對這情況,我腦海中有一種想法:現在大班的孩子已到了換牙的年齡,盡管中班時接觸過膚淺的牙知識,但有些孩子對換牙現象還是有些恐懼,很有必要大家再一起學習。
我就和孩子開始互動起來:“平時老師經常見有些孩子的牙變黑,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老師是平時不刷牙造成的。”“老師是吃糖太多了。”“老師還有,奶喝的太多,也會造成牙齒不好,變黑的。”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那掉牙的時候怎么辦?”我繼續問。“掉牙是要換牙了,我們不要害怕”,“掉的牙叫乳牙,長出的牙叫新牙,也叫恒牙,恒牙才結實。”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對換牙也有些了解。我夸獎說:“小朋友知道的還真多。”這時,我再看夢鑫時,她臉上露出了笑容。
抓住孩子的年齡階段,適時教育孩子,讓他們了解更多的知識顯得尤為重要。這節互動課,增強了孩子們對換牙知識的了解,以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緊張害怕了。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3篇》:《幼兒教育》讀書筆記第1篇 最近我看了一本《幼兒教育》的書,確實是給我在幼兒教育的一個角開啟了一扇門。 這本書里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
《大班教師教育筆記3篇》:大班教師教育筆記第1篇小小餐巾紙每次幼兒用餐前,我總是提醒幼兒用餐時要注重持續桌面、地面干凈,告訴幼兒將骨頭,殘渣等放在桌子的邊上。然后組織幼兒用餐。在幼兒用餐過程中,
《大班教養筆記30篇》:大班教養筆記30篇第1部分 收拾玩具的那些事兒 我們班的孩子十分熱衷于建構區的材料,每每區域活動時間那里總是客流不斷,平日里短短的過渡時間,孩子們也總要去擺弄、欣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