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10月份教養筆記《膽小的老師》,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十一”長假過去了,我們回到了幼兒園。這個時候,我們的小農地里的玉米已經成熟了,于是我便帶著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剝玉米,體驗一下生活。
大伙真高興呀,手舞足蹈的,只見袁永浩、朱旭旭兩個小朋友高興地提著小桶,連忙把老師剛剛摘下的玉米運過去,可真能干呀。這時候,一只調皮的玉米蟲從玉米棒里鉆了出來,對我伸了伸脖子,可把我嚇一跳,條件反射般地把玉米扔了。
站在一旁的劉傳仁小朋友看到了,撿起來地上的玉米,問我:“薛老師,你把玉米扔了干什么呀?”“有個嚇人的蟲子,嚇到我了”我說。“哈哈,老師你膽子真小啊,它又不咬人,你怕它干什么呢”邊說他邊用手把蟲子捏了起來,沖我做個鬼臉。“你不害怕嗎?”我問。“我才不是膽小鬼呢,在家里我都幫媽媽剝玉米呢!”他驕傲地說。我跟著夸了他:“是啊,你看我們的寶寶多能干,又勤勞又勇敢,那么棒啊。看薛老師真膽小!”小朋友都在一旁跟著哈哈大笑了起來。他聽了我的夸獎,干的更起勁兒了呢!
這件事讓我又找到了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每一個孩子的天真都在震撼著我的心靈,尤其是這些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感受到了孩子勇敢的精神,他們質樸,真誠,擁有這群孩子,就像擁有了世界一樣幸福。
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的,他們是祖國的太陽和明天!
教育筆記:老師說我“膽小”
案例背景:
孩子最渴望得到,并且最有可能激發他們積極性的就是成人的激勵性評價。一句簡單的贊美,一個帶有鼓勵意味的動作,也許對于成人而言十分的簡單,但對于孩子來說卻是“無與倫比”的,適宜的評價不僅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對于優化和促進一日活動的有效發展起著積極的意義。因為,教師的評價就好像一面鏡子,孩子可以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形象:“我是什么、我會什么、我該做些什么……”。只有透徹的了解了自己的形象,孩子才會知道:“我該做些什么、該努力些什么……”。
我們常說,優化幼兒園的一日教學活動,是優化集體教學、優化常規、優化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優化集體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適宜、恰當的評價,往往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而不適宜的評價往往會起到反作用、反效果,孩子的不積極參加和不參加何談教學的有效性……
案例描述:
同同是其他幼兒園轉過來的插班生,為了使他更好的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我努力做了很多的嘗試:課間主動找他聊聊天、餐后自主活動一起跟他玩玩小玩具、鼓勵外向的孩子跟他一起玩……。但效果還是不好,更多的時候同同喜歡一個人在角落里玩自己的玩具。
在一次同同媽媽來接他的時候,我和同同媽媽交流道:“你們家同同膽子小,不喜歡說話。但是,請你放心,我一定會多鼓勵他,多給他機會。請你回家也能和自己的孩子溝通、交流一下……”。當時,我的這句話同同和其他很多的孩子都聽到了。
跟同同媽媽交流后,我更加關注他了。在集體活動時經常會請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但更多的時候,他都是“默不作聲”。同伴請他做游戲,同同習慣性的反應都是拒絕。直到有一天,同同和同伴的對話,才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我的評價對他的影響。
在那天的集中教學活動中,坐在同同邊上的妞妞問同同:“同同,你的作業做對的啊,快舉手,有五角星的”,同同低著頭說:“我不要”,“為什么啊?”,“我怕!”“怕什么啊?”“我不敢舉手,媽媽和老師都說我膽子小……”。聽到同同和妞妞的對話,我呆住了,沒想到我無意間和家長的一次對話會給同同帶來這樣的影響。從這以后,我更加的關注對同同的教育了,在集中活動時我還是一如既往地請他回答問題,碰到他不愿意回答時,我會鼓勵他:“老師和你一起講,好嗎?”,每次發現他有一點點進步時總會當著所有孩子的面表揚他說:“同同真棒!”、“同同膽子變大了”……漸漸的,我的努力起了效果,現在不太愛講話的同同好朋友變多了,偶爾也會主動的舉起小手回答問題。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對他而言不再是煎熬,而是一種樂趣,一個可以掌握新本領的時間了!
案例反思:
從最后孩子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同同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孩子,對成人的話有自己的反應、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教師直接在他人面前對同同的消極、負面的評價,導致了他內向、孤僻的進一步發展,覺得自己就是屬于這一類的孩子。正如案例前所說“教師的評價就好比是一面鏡子,在教師的評價中孩子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同同是屬于意志薄弱的一類孩子,老師給同同標簽了“內向和孤僻”,孩子就固化了自己的認識,在鏡子里看到的是不積極的自己,所以對于任何活動他的態度都有些消極的抵制,參與活動的興趣不高,甚至是不愿意參與。教師錯誤的直接給予“標簽”式的評價就好比是一面哈哈鏡,讓同同的自我意識得到扭曲。所以案例中,對于同同在一日活動中的消極表現,教師的不適宜評價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但是,在最后教師能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問題,在接下來的一日生活中,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為主,通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予以證正面的評價等方式,逐步幫助同同重新樹立了正確的自我概念——原來自己也是很能干、很受歡迎、媽媽老師都喜歡我的自我形象。
教學策略:
正確、適宜的評價不僅對孩子形成自我認識、積極的參與活動起著促進作用,更是我們開展優化幼兒園一日教學活動的必要的手段。現從以上案例中分析,談談有效的開展評價活動的策略。
一、開展多元評價,讓評價靈活起來
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僅存在片面性,更會讓孩子對這類的評價逐步失去興趣,使教師的鼓勵變成可有可無,從而促使激勵的效果逐步消失,導致一日活動中的常規管理、集中教學、生活活動等方面出現退化的現象。所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變成了優化一日活動,必須及必要執行的任務。如何開展多元化的評價,以下三步驟必不可少:
(一)以教師評價為主,家長評價和同伴評價為輔
教師的評價比較的單一,它僅僅是孩子在幼兒園生活中,教師將自己所看到的作為一種反饋的信息,而直接進行的評價。在其他看不到的時間里孩子的表現是怎樣的呢?教師一無所知。所以,我們應將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同伴評價有機的結合,那樣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兒,最正確與恰當的評價。
當然,教師作為幼兒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最主要的指導者與引導者,孩子在園的表現教師的評價應占主要的部分,而家長和同伴的評價則作為補充的部分,相輔相成的評價,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是公正、公平的一種評價方式。
(二)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教師、家長、同伴是屬于他人的類型,他們的評價是他人對自己的認識。他人評價能較好的分析他人對自己的認識,知道自己在他人中的形象,了解在他人眼中自己哪部分需要改正、提高,哪部分是值得他人學習,是與同伴間平行比較的一種手段。而自評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比他人評價好的方面是多了一種他人不了解自己的內心需求的方式。
所以,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開展評價時,不僅要了解他人對孩子的認識,更應該給孩子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讓他人了解自己的內心需求。
(三)發展的評價方式
所謂發展性的評價是指兩個方面:一方面指評價的手段及觀念要及時的更新,達到與時俱進;另一方面是指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幼兒的發展及表現,不能將自己的評價方式格式化、框架化。
這種發展式的評價,是以縱向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與孩子自己比較,有利于鼓勵不同水平的幼兒積極進取,促進不同層次的幼兒共同的成長。
二、以支持性評價語言為主,激發幼兒的興趣
支持性鼓勵的評價,能讓孩子感受到教師是平等的對待自己的,有利于加強師幼互動,達到優化一日活動的目的。何謂支持性評價呢?如:這是我們值得借用的好辦法、這點老師沒想到,你卻想到了……當然,在運用支持性評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支持性評價的靈活性。如:因人而異的鼓勵、適當適度的鼓勵等。
2、正確評價。如:抓住反饋亮點、根據不同幼兒方式的表達予以相應的評價回應等。
三、分析評價方式,避免或減少不適宜評價
我們常說孩子“自我為中心”,其實我們教師何嘗不是呢?很多時候我們會以自己的臆測代替事實,用我們的經驗審視孩子的行為,忽略了聆聽孩子的心聲。其實,正是因為教師的這種自我為中心,才會出現不適宜的評價。而不適宜的評價是造成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所以要做到盡量避免或減少不適宜的評價,那如何做到呢?首先應該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何謂“不適宜的評價”。我覺得不適宜的評價最主要分成兩大類:語言評價和非語言類的評價。
(一)語言類的不適宜評價
語言類的不適宜評價主要分以下幾方面:
1、消極、否定的評價。如:你愛打人、連XXX都回答對了你還不會、不喜歡說話等等。消極否定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對于教師不好的評價就會對號入座。
對于此評價造成的不良后果教師采取的策略:幫助孩子樹立信心、記下孩子的閃光時刻正面評價孩子、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對他表達你的感受和對他的期望。
2、簡單而頻繁的表揚。如:XX真棒、我喜歡XX等。這種簡單化而積極的表揚有時會讓孩子莫名其妙,而頻繁的表揚收效甚微,過多的此類表揚會讓孩子對表揚覺得可有可無。
應對策略:深化評價的內涵,幫助幼兒總結為什么表揚,及孩子的進步之處,用多種不一樣的語言評價孩子的發展,不將孩子統一化。
(二)非語言類的不適宜評價
非語言類的不適宜評價主要包括教師的眼神、動作等非肢體類的方式。如:對于孩子的告狀行為,教師覺得厭煩時,眼神瞄了一下告狀幼兒后就置之不理;孩子出現問題是時,對孩子指指點點等。此種不適宜的評價方式,其實也對孩子是一種消極的否定和傷害。
應對策略:避免不適宜的肢體動作的發生,鼓勵以語言評價描述孩子的不足,讓幼兒發現優、缺點后加以積極的改正。
幼兒園教育筆記200篇
幼兒園教育筆記案例200篇
幼兒園教師教育筆記200篇
幼兒教師教育筆記200篇
幼兒園老師教育筆記200篇
幼兒園上學期教育筆記200篇
幼兒園下學期教育筆記200篇
幼兒教育筆記200篇
教育筆記:老師的眼里有個我
大班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調皮起來個頂個都是好手。語言課堂上,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了一個 “郵遞員”的環節。可是,每每到這個環節,教室里的紀律……也曾多次想過去掉這個環節,可孩子們的興至極高。如果哪節課沒進行郵遞員游戲,他們就會問:老師,今天為什么不送信了?我們都想收信呢!于是便又將它留了下來。今天課堂上,又到了郵遞員環節了,如何讓未收到信的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這里呢?望著他們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我忽然來了靈感,說道:“誰是好孩子,老師的眼睛里就有誰。”聽到這里,孩子們馬上做好了,特別是那幾個調皮蛋坐的最好。我馬上表揚了他們,想當然,我們的環節很順利地進行了下去。后來,我又將此方法用于別的時候,效果同樣不錯。
其實,每個孩子都愿做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于他們的性格差異,決定了他們的不同。而作為老師的我們,應及時抓住幼兒的“閃光點”因勢利導,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教育筆記:老師不要太吝嗇自己的微笑
剛結束了一節課,澤澤便跑到我身邊說:“老師,你今天有什么高興的事情嗎?怎么上課的時候老對我們笑呢?”我一聽,心想,是不是自己平時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太嚴肅了,我一直以為不能總是對孩子太過于小孩子氣,不然,孩子就會很淘氣,可是,現在我覺得我不應該在吝嗇自己的微笑,當孩子再看到我們老師微笑的時候心里一定也是暖洋洋的,自然而然的會對我們很親近,上課的時候,因為我們的微笑孩子的心情也會得到放松,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會更好,不僅能起到很好的鼓勵作用,還可以跟孩子之間的關系更近一層,所以,我們不要再吝嗇自己的微笑了,多給孩子一點微笑,多給孩子一些關心,我相信,孩子會更喜歡我們老師更喜歡來幼兒園,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教育筆記:讓孩子感受老師的愛
每天早上接待的第一個小朋友總是婷婷,她長得圓圓的腦袋,大眼睛很漂亮。見到我總是會甜甜地叫一聲:“老師早”
可是婷婷不是個一般的孩子,她很頑皮,性格倔強,還特別好動,平時總喜歡在走廊里溜達,我每天要無數次從走廊帶回教室,她愛說話,尤其是老師講課的時候,老師講的什么她滿不在意,總是在下面有說有笑或是到處溜達,她還喜歡搶東西,經常會為一個玩具,或是一把椅子和小朋友鬧起來,也正因為這樣她經常受到我的批評,可批評過后她還是像以前那樣,我真拿她沒辦法,慢慢的我對婷婷有一些疏遠,對她的話也不上心,這件事情一直在苦惱著我,我一直在反思是不是我教育方法問題,我該怎樣教育婷婷這個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特點、行為方式、正是這些不同之處才組成了形形色色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群體,我們要學會賞識孩子、尊重孩子,我不應該疏遠冷漠婷婷,我決定換一種教育方式,我要用愛來感動她。
這天,別的孩子都在玩玩具,不知為什么婷婷卻冷落在一旁。我覺得這恰好是一個教育的大好機會,我主動地走到她面前對她說:“老師和你玩搭陀螺的游戲好嗎?”她爽快地答應了,婷婷高興地跳了起來。“我一定贏你!”她自信地說,我和她很快擺開陣勢,她的玩具插的飛快,不一會就把我落下了一大截,她高興得手舞足蹈,我不禁急了起來。這樣反倒增長了她的士氣,雖然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她的脫落差的的確比我快,也比我好。“我贏了”,她高聲歡呼,老師咱們再來一局,我還要贏你。
看著她興奮地勁頭,我的眼睛濕潤了說,我們要收玩具啦,等下次在陪你玩好嗎?她大大的眼睛頓時失去了光彩,沮喪地趴在桌上嘟囔著說“真沒勁”。
孩子的真情表露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我不禁自問,我有沒有真正關心過這孩子?她常常闖禍,頑皮,其實是天性顯露,我突然覺得對她的訓斥,冷漠是多么殘酷,老師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應該向他們表示自己的愛,要發掘孩子的閃光點,蹲下來走進孩子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需求興趣用愛心、耐心、點點滴滴澆灌童心,一個甜美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一次親切的撫摸都能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
“十一”長假過去了,我們回到了幼兒園。這個時候,我們的小農地里的玉米已經成熟了,于是我便帶著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剝玉米,體驗一下生活。
大伙真高興呀,手舞足蹈的,只見袁永浩、朱旭旭兩個小朋友高興地提著小桶,連忙把老師剛剛摘下的玉米運過去,可真能干呀。這時候,一只調皮的玉米蟲從玉米棒里鉆了出來,對我伸了伸脖子,可把我嚇一跳,條件反射般地把玉米扔了。
站在一旁的劉傳仁小朋友看到了,撿起來地上的玉米,問我:“薛老師,你把玉米扔了干什么呀?”“有個嚇人的蟲子,嚇到我了”我說。“哈哈,老師你膽子真小啊,它又不咬人,你怕它干什么呢”邊說他邊用手把蟲子捏了起來,沖我做個鬼臉。“你不害怕嗎?”我問。“我才不是膽小鬼呢,在家里我都幫媽媽剝玉米呢!”他驕傲地說。我跟著夸了他:“是啊,你看我們的寶寶多能干,又勤勞又勇敢,那么棒啊。看薛老師真膽小!”小朋友都在一旁跟著哈哈大笑了起來。他聽了我的夸獎,干的更起勁兒了呢!
這件事讓我又找到了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每一個孩子的天真都在震撼著我的心靈,尤其是這些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感受到了孩子勇敢的精神,他們質樸,真誠,擁有這群孩子,就像擁有了世界一樣幸福。
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的,他們是祖國的太陽和明天!
每次幼兒用餐前,我總是提醒幼兒用餐時要注重保持桌面、地面干凈,告訴幼兒將骨頭,殘渣等放在桌子的邊上。然后組織幼兒用餐。在幼兒用餐過程中,我等所有幼兒用完餐后,將桌子上的殘渣弄掉,把桌子擦干凈。雖然其間我多次提醒幼兒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潔,但是哪怕我喊破了嗓子都無濟于事,總有幾組桌面上有那么點飯粒、菜湯、吃完的骨頭。
最使我頭疼的還是第四組,每次午餐后總是弄得桌上、地上一片狼籍。我多次詢問為啥這樣,其他小朋友都說是豪豪小朋友把自己撒下來的飯粒、骨頭扔到別的小朋友面前,以證明自己吃的干干凈凈,桌上什么也沒有。盡管我不時提醒,可這種現象仍時有發生。
今天,午餐的主菜是炸雞腿,小朋友挺喜歡吃的。我在巡視孩子們的就餐情況時意外發現有一張餐桌非常干凈,所有的雞骨頭都吐在了桌子中間的那張餐巾紙上。圍著這張桌子的六個小朋友吃得格外開心,連吐雞骨頭這一動作都因那張公共餐巾紙而變得頗有情趣。六個孩子此時此刻如同一家人,圍坐一起共進午餐,那親樂的氣氛,讓我這個旁觀者都感受到特別的溫馨。
我問:“這個辦法真好!是誰想出來的?”豪豪小朋友笑著說:“老師,是我想出來的,這辦法好嗎?”我說:“好,你們看桌子上干干凈凈,殘渣都在餐巾紙上了。”這一說,豪豪小朋友的“專利”立即引起了全班孩子的興趣,并很快得到了推廣:其他小餐桌也紛紛仿效。
一張小小的餐巾紙,既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就餐習慣,又營造了一種溫馨的就餐氛圍。豪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餐巾紙供大家吐雞骨頭,這是個偶發性的行為,我抓住時機加以引導,使之得到鞏固和延伸,從而變成了孩子們有意識的良好習慣。
早上家長送孩子入園時,常常說的一句話:“張老師,麻煩你多給我的孩子喝點水。”說句實在話,即使家長不提醒,我們也經常提醒孩子們喝水。由于家長的提醒,我經常悄悄地觀察孩子們喝水的情況:有的孩子只喝一口水潤潤嗓子;有的孩子喝兩三口水;有的孩子能喝半杯水;還有的孩子接了滿滿一杯水,卻只喝了一兩口,純屬于玩水之意。真正能喝水的沒有幾個。為了讓孩子們喝足量的水,我攪進了腦汁,想盡了各種辦法,先是讓孩子們自己去喝,外加老師的督促,效果還是不怎么理想;然后,我又自編了兩個小故事“嗓子里的小蟲子被沖跑了”和“我的尿不黃了”,使孩子們真正認識到喝水的重要性,我覺得這個辦法挺好,效果不錯。通過故事,使孩子們知道自己該喝多少水,喝水少了會造成身體哪些部位不舒服等生活小常識。我經常采用故事法來教育幼兒,使幼兒知道喝水的重要性,果然效果不錯,也很少聽到小朋友的媽媽告訴老師提醒他的孩子多喝水。可有個媽媽告訴我:天氣涼了,她的孩子不能喝涼水。媽媽告訴孩子,孩子不聽,媽媽沒辦法只好來找老師。該幼兒是一個很好面子的孩子,她不樂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小秘密。為了不傷害到該幼兒的心理健康,我又編了一個小故事“蟲子和涼水”,讓全班小朋友明白喝涼水不有利于身體健康,喝溫水能夠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并且讓幼兒感知突然的冷熱刺激會給身體帶來不舒服的感覺,來幫助幼兒慢慢地理解喝水的學問。
關于孩子喝水的問題,看起來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但是孩子喝水的問題卻牽動著許多家長們的心。我們在一日活動中,經常提醒孩子們去喝水,有的孩子能夠喝足量的水,而有的孩子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滋潤一下嗓子就算喝水了,沒能夠達到喝水的目的。培養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
《幼兒園小班保育筆記200篇》:幼兒園小班保育筆記第1篇 小班保育筆記簡短(1): 午睡室里的故事 每一天在組織孩子午睡時,總有那么幾個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長時間也不躺到床上,安靜下來。而已經躺在床上
《幼兒園聽課健康筆記40篇》: 第1篇、大班健康活動中國功夫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對武術有濃厚的興趣,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力量等。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學習簡單的武術組合動作。 3、有謙虛好學、團結
《大班教養筆記午睡大全30篇》:大班教養筆記午睡大全30篇第1部分我班的趙瑞很調皮,中午從不乖乖睡覺。在床上,他的小手總是忙個不停,而且身子總翻來覆去,使床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每天我總要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