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教養筆記大班上學期11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師心得:好心情、好心態會使你更年輕
常常聽見周圍的人說當幼兒園的老師最年輕,永遠都是和小孩子在一起,由此,我想到大概是因為心態的問題吧,小孩子永遠都是無憂無慮的,而相處久了就會被這種感覺給包圍,自己也會變得如同小孩子班純真可愛。但是在老師的圈子里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我有時也會有這樣的感覺:累、煩。確實,一個人面對著這么多的小孩子,他們的紀律性不強,他們的控制力不夠,往往一個微小的動作就會引起他們的哈哈大笑,一個游戲就會使他們瘋狂地去玩耍。而此時我們教師就要去干涉他們,常常擔心跑多了會累,跑得快了會摔跤。而當他們在您的再三叮囑下還是出現了失誤或犯了錯誤時,你的心情會很失望,有時會很冒火,此時的你覺得自己會比別人老得快。而這時前面提到的心態就非常重要了,我們要懂得克制,懂得換位,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征。
記得有一次出去活動時,讓孩子們玩“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先由老師當老狼,孩子當小白兔,讓孩子們看老師示范一次,孩子們興奮極了,都想玩。當聽到口令后,孩子們一個比一個走得快,都超出老狼很多。再等老狼去抓的時候,孩子們跑得太快,沒有遵守游戲規則,一不小心有幾個摔倒了,幸好在草地上,沒有出現摔傷。在這時,看到他們摔下去的一刻,我的心也蕩在半空中,深怕有個摔痛,同時心中的那股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出來了。“跟你們說了要小心,別爭著跑,你看你們還是不聽”這句話剛到嘴邊,我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馬上收了回來,我沒有進行批評,而是微笑著對他們說,為什么會摔倒呢,是不是沒有遵守規則呢?這種態度比大聲批評效果要好,老師的幫助、鼓勵下,那幾個孩子到游戲最后都遵守著規則,再也沒有摔倒過。當孩子勝利的時候,臉上都露了喜悅的表情。
我想,如果一個老師能做到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都有一個好的心態,那你真的會越來越年輕。所以心情越不好的時候,就要更控制自己,努力做一個孩子們心中的好老師。
教育筆記: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也是一個人克服困難、自強不息、取得成功的內在動力。一位哲人曾經說過:誰擁有了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 .一次,我園組織口算比賽,每班選出五名幼兒參加,當選到龐鑒軒小朋友時,別看他小,可他的想法可多了,把這次比賽太看重了,就怕自己不行。早上到校時,就哭了,她媽媽和我說:“怕不會,不想來上學”。我把他叫到我跟前,和他講,“你是最棒的,你什么事都行,以前幫老師做事都表現得那么好,老師相信你,這次比賽你一定行,不要怕,老師相信你。”聽了我的話,孩子不哭了。比賽結束了,成績很好,孩子很高興,借此機會我又鼓勵他,告訴孩子,做什么事都要勇于嘗試,不嘗試怎么知道你不行呢?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自信。慢慢的孩子真的改變了許多,課上也表現的積極了。
教育筆記:讓我也當一次小老師
教育是門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并不在于教齡的長短,我雖然已有11年的教齡,可對這門藝術,我卻還只是個叩門者,倒是這11年來,因為品嘗了一些教育的苦樂酸甜,使我感悟很多,在這里我舉一個例子吧!
馬亦心在幼兒園特別特別愛當小老師,只要老師說一句“看哪個小朋友休息的好或是坐的好,就會請表現好的小朋友來當小老師”,這時的馬亦心表現肯定是百分百的好。而當老師叫到她的名字讓她如愿當了小老師,那她就能很出色的完成老師交給她的任務。問題是,要是沒點到她的名,那她就會完全懈氣了,表現不再出色,只是馬馬虎虎、隨隨便便的。像上星期,我就故意沒去叫她的名,想不到,馬亦心自己站起來問老師“你怎么不叫我做小老師?”,頗有些興師問罪的樣子,我就說那下一次請你吧,可沒想到,隨后的馬亦心故意不坐在椅子上,而是坐在了桌子上,好像和老師唱反調,我批評了她,她還倔強地別過臉去。我感覺馬亦心的表現欲望特別強,有人關注她了,她就會做的很好,要是無人理她,她也就馬虎過去了,平日里是個機靈鬼,而且很會說話,很會反駁人,我們老師經常會被她的話塞得沒了下文。不過馬亦心的確是班上比較能干的孩子,比如:拿東西,到別班找人或是做老師之間的傳話筒等等。因為她在全班幼兒中的這種“威信”,所以我還是經常請她當“小老師”,負責在游戲活動時間帶領大家一起做游戲,在休息時間負責“整頓”紀律。
有一天,問題出來了。周行的奶奶來接他時向我告狀說:“老師,哪個叫馬亦心?她打我家丁子豪幾次了,他都沒還手,如果以后再打,我要跟她不客氣了。”等她走后,我對錢老師說:“照例馬亦心表現很好的,怎么會打周行呢?”后來我們猜想到一定是她在做小老師時打的。我決定找機會好好觀察一下馬亦心。
這天,我照例請馬亦心做“小老師”,馬亦心走到臺前,和大家玩起了“請你猜猜我是誰”的游戲,她一邊帶著大家玩,一邊不時的用眼神與不聽話的幼兒對視,像個老師樣的睜大眼睛盯著別人,不守規則的孩子也就不敢再動了。看到形勢被她控制得很好。我便上了一趟廁所,就這么一會兒的功夫,教室里卻傳來了整齊的“凱凱”加油,“凱凱”加油的叫聲。我趕快回到教室,想看看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只見馬亦心就在凱凱座位旁兩人劍拔弩張,互相怒視,都有點怒發沖冠了,誰也不讓誰。“發生了什么事?怎么啦?”我趕緊平息了大家的情緒,準備了解事情的經過。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的說起來,馬亦心更是大聲叫著:“老師他不守紀律,不聽我的話。”眼中充滿了讓我幫助她的目光。原來是馬亦心發現丁子豪在下面講話,就叫他到臺前“罰跳”,必須她說停的時候才能停下。丁子豪果真按照馬亦心的要求不停地跳了起來,這時凱凱發出了“不要聽她的話”,引起了馬亦心的極大不滿,她沒想到還有人敢不聽自己的話。她非常生氣,徑直去找凱凱理論,誰知凱凱不甘示弱:“哼!就是不聽你的”,兩人就爭執起來,誰也不示弱,就出現了剛才的情況。我趕緊平息事態,當著全班的面教育了馬亦心,我并心平氣和問馬亦心:“你在做小老師時有沒有打周行?”她說:“我做小老師時,他常常不聽我的話,所以我就打他了,是輕輕打的,我聽了之后很生氣但我并沒有表現出來并叫她對小朋友們要好,不能用懲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果碰到難題可以請老師幫忙并讓她給丁子豪、周行道歉,馬亦心很委屈的樣子,眼淚直打轉,但她還是表示今后再也不對小朋友兇了。事情解決了。
通過這件事不由讓我想起了上星期一發生的一件事,建鋒的媽媽來接他,向我了解孩子在班上的表現。我說建鋒很乖、很聽話,就是膽子小些。他媽媽同意了我的看法,但最后說了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她說:“祝老師,您猜前幾天建鋒跟我說什么?”孩子能說什么呢,我好奇地等待下一句。“他說,你跟祝老師說說,讓我也當一次小老師。” 我當時一愣,停了幾秒鐘,才邊想邊說:“是啊!我真沒讓建鋒當過小老師。”
現在,“讓我也當一次小老師”這句話總在我腦子里轉。我聯想到有時請孩子當小老師,只注意了能力強的、聰明的孩子,而很少請調皮和默默無語的孩子,以致于我說請小朋友當小老師的時候,調皮的孩子不屑一顧,知道一定沒自己的份;老實的孩子則用乞求的目光注視著我,心里肯定在想,老師您請我吧!而我卻真的忽視了他們,當孩子用求媽媽幫忙的方法來告訴我時,我的心真的被震憾了。
這件事還引起了我的反思,“小老師”的選擇不應該是隨意的,不能以自己輕松為目的。應該讓每個孩子都有鍛煉的機會。在后面的日子里,我在選“小老師”時,不再是只選某一個人,而是注重發現誰有進步就選誰當“小老師”。平時還要注意觀察、了解孩子,努力去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每一處閃光點;深刻地體會教育孩子無小事,做老師的如不重視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久而久之,易使孩子形成自卑、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障礙,而這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一切都要從小開始培養,這樣才能會讓他們更好的健康成長!
教育筆記:老師,我不敢唱!
記錄:
5月初xx少兒頻道將到我們幼兒園錄制“小葵花寶貝好聲音”的節目,4月底老師們就向家長告知了這個活動。請有意向的家長到老師處報名。
我們班總共有5位小朋友的家長進行了報名。于是我們將在班級內先進行選拔,一天下午老師給報名的幼兒創造了一個班級小舞臺請幼兒先在班里表演一下。
先請浩浩表演,發現浩浩膽子比較大,唱歌時聲音較響只要再練習一下到時上臺沒什么大問題。接著請另外一個小男孩,可是這個孩子膽子比較小,先是不肯上臺,在老師的鼓勵下站到了臺上,可是他卻說:“我想不起來了!”還有一個小女孩在唱的時候是邊唱邊留眼淚的。
針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我和家長個別進行了溝通。對于膽子大的孩子我們要給他配上動作進行表演,對于膽子比較小的小朋友要先給他們鼓勵,克服心理壓力。
在表演的前面幾天老師和家長一起努力,這幾個小朋友有了不同的進步。在表演那天每個小朋友都發揮很好。
分析: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針對幼兒的性格特點作為老師和家長要能讀懂,因材施教。如邊唱邊哭的女孩子,事后我和她進行了溝通,這個孩子就告訴我說:“我不想到前面唱,我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唱。”于是我就開導她,告訴她:你是最棒的。慢慢她就敢上臺表演了,只是聲音比較小。針對這個孩子比較怯場的表現,那我們就安排其他一個小朋友和她一起上臺。這樣她的內心有了依靠,膽子大了更愿意表現了。
教育隨筆:要媽媽喂飯的孩子
過完暑假孩子們回到幼兒園,猛然感覺他們都長大了了,不僅個子長高了,而且感覺都更懂事能干了,果然大一點就是不一樣。上中班后小朋友們基本都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時還會幫助老師,幫助同學,進步可真不小,作為他們的老師,也心里感到開心又欣慰!
班上有一個小可愛,叫“彤彤”,她聰明可愛,惹人喜歡,但是就是特別喜歡在媽媽面前撒嬌,什么都要媽媽幫助她,自己的小手不愿意動。媽媽是位溫柔有心的媽媽,可是就是扭不過彤彤,很多事都會慣著孩子,依著孩子,缺少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小班下學期經過我們的努力,彤彤已經學會自己喂飯了,而且進步很大,可是過了一個暑假,孩子的諸多壞習慣又回來了,小朋友們在吃飯時她總是不吃,東張西望,用小手抓菜玩,有時還會脫掉鞋子,把小腳架在桌子上,怎么說都不聽。于是,我在放學接人時和媽媽溝通,向她反應孩子開學后的情況,結果在和彤彤媽媽的交談中找到了問題所在。
原來在放暑假后,媽媽沒有在家里堅持培養彤彤在幼兒園養成的一些習慣,一放假就開始每天由媽媽喂飯,整個一個暑假孩子沒有自己喂過一次飯,每天媽媽喂,而且在喂飯時習慣還特別不好,東張西望、手里玩玩具、到處跑、或脫掉鞋子吃飯。媽媽說的一切都在幼兒園體現出來了,吃飯時東張西望、邊吃邊玩、還常吃飯脫掉鞋子。所以孩子的一個壞習慣就是這樣不經意間養成的,一個好習慣要培養好要花很多時間,花很多心思才能養成。我們在幼兒園花了小班整整一年的時間才把彤彤吃飯的習慣培養好,到上個學期以見成效??墒且环偶賸寢屢驗閮蓚€月沒有注意孩子習慣的培養,彤彤在吃飯這方面的習慣又打回原形了,又要從頭開始。壞習慣就這么容易養成,養成后還特別難改。和彤彤媽媽溝通過后,媽媽也意識到自己在暑假沒有堅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并意識到了習慣培養的重要性,現在在全力配合幼兒園糾正彤彤的一些不良習慣,也相信通過我們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彤彤慢慢會養成各方面良好的習慣。
從這件事我深深感覺到家園配合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習慣培養上,不能只在幼兒園管好孩子,而孩子在家的狀況卻一概不管,那會讓教育非常吃力還沒有效果。俗話說5?2應該等于7,而不應該是等于0,在幼兒園培養孩子們好習慣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常和家長溝通,家園合力,才能真正把孩子培養好。家園共育,我們努力的方向!
教育隨筆:從孩子不愛上幼兒園想到的
這天,有家長說孩子不愛上幼兒園,總是說某某孩子打他,跟老師了解是什么情況,由此,產生了想跟一些家長說說這個話題的想法。
首先,我想跟大家談談孩子之間存在的差異。每個家長都要接受每個孩子存在不同的差異問題,有的孩子淘氣,有的孩子安靜,有的孩子活潑,有的孩子內向,這也是我們老師必須接受和面對的孩子個性差異問題,孩子回家會說誰誰打我了,誰誰搶我東西了,事實上,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階段,他覺得喜歡的玩具就是他的,他們之間的沖突,往往是因為想占為己有,所以才動手,我們的教育策略往往是有針對性的疏通,嘗試引導幼兒學習禮貌相處,做錯了事的孩子能夠主動道歉,讓孩子更多的嘗試與好朋友分享,輪流或者共同創設情境玩都喜歡的玩具,畢竟,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小團體,這個“打”,有一定意義上的不都是存心的去“打”某個孩子,我的意見是家長在愛自己的孩子的同時,也要嘗試愛同班的其它小朋友,包容孩子的缺點,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糾正缺點,畢竟,回頭看看,自己家的孩子身上也可能存在別人家的孩子身上沒有的,也需要時間糾正的缺點。
再次,想跟大家說說孩子的語言發展特點,小班階段的孩子受年齡限制的關系,語言發展中有一條就是:喜歡重復、模仿,有一個孩子說“誰誰打我了”,其它的孩子就會想起之前的某一天,或者某一件事人云亦云,很認真的樣子跟著附和“誰誰也打我了”,所以有時候,聽到孩子說“誰誰打我了”時,不妨家長們耐心的問問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評判一下到底誰是誰非,幫助孩子也嘗試自己應對與幼兒交往的更好方式,然后更好的疏導一下孩子的情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家長不要拘泥于“誰誰打我了”就妄下結論,其實,每一個成人都了解,有些幼兒之間的沖突,是不可能用誰是誰非來蓋棺定論的。
最后和家長溝通一下孩子說“不愛上幼兒園”這句話,孩子會因為想起各種不愉快而產生不愛上幼兒園的想法,我們做老師和家長的是不可能阻止孩子有這種想法的,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不是都不要當著孩子面說孩子不愛上幼兒園的話題?有沒有想過,不愛上幼兒園的孩子更會受你在他面前說“他不愛上幼兒園”而產生“不愛上幼兒園”的負能量?我們家長和老師孩子更多的是轉移目標話題,嘗試轉換用正能量的話題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嘗試給幼兒回憶和同伴,老師之間的許許多多有趣的活動,打開孩子的心結,將孩子愛上幼兒園變成一件愉快的事。
家長有問題提出,教師才會有目的的關注,如此一來,誤會就會漸漸少了,融洽就會漸漸多了。
教育隨筆:大班孩子可以很安靜
自從到了大班,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都加強了,他們能自己穿衣疊被子,能迅速拍好隊伍,能聽明白老師的要求,也能迅速加入到游戲中去,遵守游戲規則??墒牵瑢τ诖蟀嘟處焷碚f,有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就是:大班的孩子越來越吵了。
特別是現在天氣越來越熱,孩子們穿得少,活動更加靈活,可是這樣的“靈活”使得班級中越來越吵,老師也要很多次都用不同的方法來讓幼兒安靜下來,可是這樣循環往復總是得不到最終的解決。
我陷入了思考……一味地兇,可能只能安靜一時,幼兒們聽了就過了,或者他們只是就安靜地坐那兒,象木頭一樣,我認為從幼兒身心方面來考慮都是不合適的。于是我就會允許幼兒在活動中小聲地交流,或小范圍地活動。如音樂活動中自己找地方和同伴結伴跳舞做動作等。可是有時候,我的好心并沒有得到好報。有個別幼兒會自由地穿梭,或故意搗亂,推擠邊上小朋友,引起告狀。于是,接下來,我把跳舞的事情先放一邊,把他們先調整紀律。接下來孩子們安靜多了,可是我和他們的心情已經沒有了剛才的輕松和愉悅,活動只好草草收場。
這幾天天氣特別炎熱,孩子們吃好點心與吃好午飯后,又開始吵鬧,他們似乎不懂得熱了就要安靜下來,要是能像剛來學校一樣安靜就多好呀。忽然我腦袋中靈光一閃,想到他們來學校第一天,我給他們講了個故事,他們不僅聽得津津有味,還特別安靜,于是我開始拿起班級中的故事書。果然,孩子們看到我拿書了,馬上停止了和其他幼兒的玩耍,開始盯著我的書本,等到我開始小聲講故事了,幼兒們居然都不講話了,都開始認真地聽我講故事,還對故事中的一些片段引起了共鳴,于是我就故意將聲音放低,再將速度放慢,或者有時候特別有帶情緒,幼兒們一下子就進入了故事,沒有誰再亂說話了。一個故事講下來,沒有吃好點心或者午飯的小朋友都吃好了,幼兒們也沒有哇哇大吵,這樣我們又開始進入下一個環節,并且趁著幼兒們安靜的時候,我再次強調了下一環節的要求,果然,幼兒們的注意力要比平時好得多。原來大班的幼兒們也可以很安靜,我們可以利用他們較成熟的思維來說一些稍微有難度的話題或者故事,讓幼兒們增長知識的同時也能安靜下來!
教育筆記:老師我不餓
都說我們中三班是一個特殊的班級。
似乎也可以這樣講,他們都是從不同的幼兒園相聚到我們中三班。
全部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我也這樣想。
他們的性格名字我們都還不認識,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班的郭子誠。為什么要講他呢?他是我們班最懂事的一個小男孩。男孩子具有的調皮他似乎在幼兒園全都收起來了。上課時也是最認真的。但唯一讓媽媽頭疼的就是吃飯。
每到吃飯的點就是他在幼兒園最不開心的時刻。
于是我就過去詢問情況,他總是告訴我:老師我不餓。
然后就開始哭。我便安撫他我們不愛吃就少吃一點但是不可以不吃。都說小朋友是最聽老師的話啦,可是對于這件事似乎不大起作用。
媽媽告訴我在以前的幼兒園中午時接回家吃飯的要不就是媽媽給他送飯。于是給她養成了這個習慣。挑食不愛吃飯。于是我跟他就約定了一件事我們每天少吃一點幼兒園的飯同樣的飯這次吃五口下次就要多吃一口,這樣我們就可以克服它啦。他也同意啦。以后的幾天里雖然效果不是很大但也不會再哭了。記得有一次跑過來跟我說劉老師今天幼兒園的飯真好吃。
開學已有一段時間了,與班內的孩子彼此有了一丁點兒的默契,他們入園的焦慮心情沒有了,能高興地跟家人道別,開心的和同伴玩,慢慢適應集體生活了。班內孩子由于部分讀過托兒所,因此在開學初常規方面,我們很重視,用故事、兒歌引導幼兒規范自己的行為,懂得謙讓、輪流、分享等與人交往的技能,同時在自我服務能力方面,通過示范、引導、鼓勵相結合,讓幼兒大膽嘗試。在完成的過程中,不會的老師幫忙解決,于是一切工作在我們班三位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每次午餐時,揚揚小朋友,每天總是把飯碗掉到地上,弄得臟兮兮的,為了讓他養成好習慣,我們鼓勵他向其他孩子學習,用小紅花來激勵他,可他總是這樣,觀察后,發現每次總是在他添了第二碗飯后,才出現這樣的情況,會不會是吃不下,故意這樣的。于是今天,吃飯前,我們就對幼兒們進行了有關提醒,在給他添第二碗飯時,注意量少一點,同時站在他身邊,提醒他手拿住碗、監督他,果然同樣的事不再發生了,我們及時表揚了他,從這以后,這樣的事再也沒發生過。在我們給孩子提醒的時候,孩子們也在提醒我們自己,他們像老師的鏡子,照射出老師自身的言行。如:一次我們要求孩子不撒飯粒,在指責揚揚、恒恒桌上有飯、菜灑落,很不干凈時,光光馬上說了:“剛剛我看到老師也掉飯粒了。”可愛吧!我們班的孩子,要求他們做到的,自己也要先做到”,難怪,人們常說,老師是孩子的學習榜樣,老師的一言一行深深影響這孩子們,我想,有我班孩子的童言無忌,我們老師今后會做的更棒,更嚴格的要求自己做好。
一段時間的相處,了解了個別小朋友的特殊需求,如:洋洋小朋友,每天需要聽一個故事才肯入睡,何老師每天不厭其煩的給他講,怡怡吃飯時,總會嘔吐,潘老師細致的擦去嘔吐物,給她喂飯,秀園每天只吃一點,潘老師擔心她肚子餓,總是耐心地一點一點的喂吃,睡覺時,我們一個一個地哄著他們入睡,就像媽媽一樣輕輕拍打著他們的身體,抱一抱,安撫著夢中警醒的個別孩子,留意好身體不舒服的幼兒,如:咳嗽的馨馨,會給她一個靠墊,枕在頭下,會讓她喝點水等,由于我們的愛心、耐心、誠心,他們感受到了,老師像媽媽。孩子們很快的就接納了我們,我們真開心。
剛接班,和班上的老師和阿姨交流班級幼兒情況,聽她們介紹,班上有幾個幼兒睡覺不太乖,提醒我要注意。開學第一天看午睡,全班都睡著;開學第二天,全班都睡著……挺乖的呀!我不禁暗自感慨和高興著。
誰知,到了第三天,小家伙們就開始“原形畢露”了。濤濤一次午睡要起床小便兩三次,不讓也不行,人家奶奶說的“不小要憋壞的”;雯雯則翻來翻去就是不肯睡,還硬是把摸摸屁股的手湊在我鼻子上讓我聞臭不臭……
再和搭班老師交流,發現她看午睡時情況要好一些,而在交流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小秘密”或是“小竅門”:原來,調皮好動的琰琰的確不愛睡覺,但是只要聽到老師說要請他起來做數學題,就會乖乖地睡覺,因為數學不太好的他最怕動腦筋思考做題了;而確實喜歡經常小便的濤濤必須讓他在睡前去大個便,這樣上床后能好一些;不太自覺的瑾瑾和雯雯有時要耍點小伎倆,跟她們說“奶奶不來接了”或是“隔壁班的床空著呢你要不要去睡啊”則比較有效……當然,除了這些小手段,還有就是一種習慣,孩子們對于老師的熟悉,對于這位老師看午睡的熟悉,習慣了不那么調皮、習慣了安然就寢。
雖然交流的是看午睡,然而從交流中我卻聽到和想到了更多。其實,從搭班老師對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描述以及一些“對策”中,可以看出這其實是老師對孩子的觀察和了解。正因為有了前兩年的相處,讓老師能對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都越來越了解,對他們的性格、脾氣。愛好、特點等都有了清楚的認識。我想,這也就是為什么家長都不太愿意班級里經常調換老師的緣故。因為三年的相處,讓老師和孩子、讓家長和老師都走得更近了,彼此了解得更多了,有些事有些話家長更便于和老師開口交流,而老師對孩子的方方面面也更熟悉,無論是在生活教育中還是教育教學中都更能得心應手吧。
好在,還有半年的時間讓我和這幫孩子相處,盡管時間不那么長,但是真心的付出,熱情的交流和細致的觀察關心,一定也能將我和孩子們拉得更近一些,讓我們彼此更熟悉一些。在這種熟悉的氛圍中,孩子們一定能睡得更香、學得更多、成長得更快樂!
在課間吃餐點時,我發現有的小朋友不小心把餅干掉到地上后,馬上拾起來就往嘴里塞;也有的小朋友不愛吃,故意把餅干扔到地上。對于這兩種現象,我覺得一種是不講衛生,另一種是浪費糧食,兩種現象都不好。
于是我就先對小朋友講了餅干是從哪里來的:把從農民伯伯種糧食開始到工人叔叔把做成的餅干從工廠運到商店里,再到爸爸媽媽用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給小朋友買餅干吃的過程詳詳細細地告訴了他們。雖然孩子還小,不能非常明白的體會到,但至少也已經懂得了餅干的來之不易,不應該再隨隨便便就把它扔掉。
接著,我又對小朋友講了地上有許許多多人們肉眼看不見的臟東西,如果這些臟東西吃到肚子里,就會肚子疼、拉肚子的,還會影響到我們長高、長胖,而且還有可能會使小臉蛋變得難看起來,所以掉到地上的東西不能隨便就往嘴里送,如果像蘋果這樣可以洗的東西要洗干凈了再吃,如果不能洗的就不要吃了。但同時也提醒大家盡量要小心,不要讓食物掉到地上去,否則,浪費糧食是很可惜的。孩子們都聽得很認真,他們都已經明白了要做一個講衛生,懂得節約的孩子才是一名真正懂事的孩子。
《關于小班教育筆記3篇》:關于小班教育筆記第1篇 小班有個孩子叫航宇,一入園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調皮,他的嘴巴幾乎不用,(活動課老師不論教什么他的嘴總閉得緊緊的),平時也不和小朋友交流;而手的用處
《幼兒中班教育筆記3篇》:幼兒中班教育筆記第1篇 《充分發揮晨間談話的功效》 晨間談話,顧名思義就是晨間活動時對孩子進行的集體或個人的談話活動。我校幼兒老師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發揮它應有的
《小班教育筆記400篇》:小班教育筆記400篇第1部分 在班里,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需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