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9
這是小學一年級七巧板的知識,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七巧板課程蘊含著深奧的數學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鍛煉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勝利小學一年級于本學期開始開設“特色七巧板”校本課程,鼓勵學生大膽創造,努力創新。
“特色七巧板”課程一年級每學期每班共開設十六節課,每周二下午第三節課為上課時間。作為新設的校本課程,假期里,學校專門聘請七巧板課程專業教師對學校教學領導和一年級老師進行了兩輪系統的培訓。開學后老師們精心備課,在課堂上邊講授知識邊帶領孩子們動手拼擺,學生們則用手里的七巧板運用老師教授的規律拼擺出不同形狀的圖案,有數字、有各種可愛的動物,還有漂亮的小花,美輪美奐,精彩紛呈。
“特色七巧板”課程讓同學們從了解幾何圖形到對稱,多重排列組合,學會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近一個月的學習中一年級的學生們已然接受了新課程,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勝利小學在探索中前行。相信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新課程的陪伴下,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開學第一個星期,一年級數學的第一個單元是《認識平面圖形》,其實所學的五個平面圖形除了平行四邊形學生稍微有點陌生之外,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學生在幼兒園的時候早都認識了,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些平面圖形的認識,我重點設計了《拼一拼,擺一擺》這一課來練習鞏固。
本節課我分為四個環節進行。第一環節:欣賞導入——通過放視頻,學生欣賞七巧板拼出的圖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這個環節,幫助學生感受七巧板的魅力和神奇,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欲望。第二環節:初步感知——認識和了解七巧板,老師帶領學生了解它為什么叫做七巧板?七巧板的來歷:別名“東方魔板”,以及各部分的組成和名稱。最后還讓學生做了一個小填空題:七巧板有幾種圖形組成,其中正方形有( )個,三角形有( )個,平行四邊形有( )個。同學們觀察著手中的七巧板,自主數數填空。這個環節學生通過手、腦、語言三者的結合,增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信心。第三環節:動手操作——獨立用七巧板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進行展示交流。這個環節是整節課的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它為什么叫“七巧板”? “巧”就是學生只要能夠開動腦筋,七巧板它能變換各種不同的圖案。第一步,先欣賞老師的作品,讓學生明白七巧板原來可以拼房子,帆船,小魚,長頸鹿等。第二步,老師輔導學生拼出有趣的圖案。最后派出代表通過投影儀匯報各組的作品展示。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師生共同動手操作,反思總結。
我雖然從教十幾年,但是第一次教一年級的學生,因為七巧板在二年級和三年級數學書也有該部分內容,我發現一年級學生畢竟是年齡比較小,大多數學生只能機械式照著課本或者大屏幕上的作品比葫蘆畫瓢似的的去拼去擺,真正能做到創作型的去設計圖案的人數不算多。但是也有,一旦發現有亮點作品的話,我一定會放在投影儀下大幅點評和激勵,鼓勵其他同學也創作新的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課堂上的拼擺活動,我發現同學們懂得如何小組合作了,原來都是自己拼自己的,自己擺自己的,現在也有同桌兩人把自己兩個人的14塊板板拼在一起,創作出一個大的圖案。七巧板看似數學學具,但是它功能超級強大,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學生互相幫助,共同創造,培養孩子們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
下課鈴聲響了……可是孩子們像沒有聽到似的,依舊趴在一起拼擺自己喜歡的圖案。我想:這就是七巧板的魔力吧……
教學目標:
1.通過拼、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3.能辨認各種圖形,并能把這些圖形分類。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準備:
圖形卡紙、實物、學具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探究新知:
1.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圖形朋友嗎? (長方體 正方體 球 圓柱)
2.你能把這些圖形平平的面畫下來嗎?學生在紙上畫一畫
3.你們畫下的圖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并且小組小結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點: 共同點:
長方形 對邊相等 4個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邊相等 4個角都是直直的 不斷開的
圓 沒有角 即封閉的)
三角形 有三條邊 三個角
二、鞏固發展:
1.說一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圖形?
小組內評一評,各小組展示作品。
3.練習一第1題
請小朋友涂一涂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顏色嗎?小組討論合作,反饋匯報哪些涂成黃色,哪些涂成藍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紅色?
4.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圖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題:數一數有幾個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獨立完成 ,說說你是怎么數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結方法。
三、提高練習:
取長方形紙一張,對折再對折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折再對折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角折再對角折
觀察結果
四、總結:今天你們學到了什么?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個有什么特點?
你有什么想問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平面幾何圖形的特征。
2、培養學生觀察力、記憶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實際操作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具學具:
七巧板(學生) 多媒體課件(老師)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1、欣賞幾幅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圖片,請同學們觀察其共同特點。
(通過多媒體課件上圖片的欣賞,激發學生對七巧板的喜愛之情。)
2、用激情的語言來介紹七巧板的歷史,讓學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國人發明的一項智力游戲,使學生感到自豪并激發學生對七巧板的興趣。
(教師通過言詞滲透自己的驕傲與自豪之情,使學生可以更好的體會情感與激發興趣。)
二、學習制作七巧板
1、通過幻燈片展示七巧板的制作過程。
2、請同學們按照幻燈片上的序號在自己的七巧板上標出序號。
(七巧板的制作過程雖然十分簡單,但它在本節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決定,把它作為本節課的重點。)
三、認真觀察七巧板
通過對七巧板的觀察,讓學生找出七巧板的特點,學生說不全,教師可給予適當的指導:
1、它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
2、每種圖形有幾個?分別是幾號。
3、看一看,比一比,哪兩個圖形一樣大?
(通過對七巧板的認真觀察,讓學生可以更好的了解七巧板的基本特征,這樣又復習學過的知識,還為后面用七巧板拼圖打下基礎。)
四、利用七巧板拼數學圖形
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來拼圖:
1、從七巧板中選出兩塊板,拼出學過的數學圖形。請以為同學利用實物投影儀演示給大家看。
2、選擇七巧板中的三塊,拼出學過的數學圖形。學生匯報,教師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
3、游戲環節:
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利用所有的七巧板擺出一個正方形來,學生利用自己的七巧板也跟著擺出一個正方形來。
游戲開始!
挪動正方形其中的兩塊,把它變成一個三角形。(第一個成功的孩子用實物投影儀巖石給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再挪動三角形其中的一塊,把它變成長方形。(第一個成功的孩子用實物投影儀巖石給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再挪動長方形其中的一塊,把它變成平行四邊形。(第一個成功的孩子用實物投影儀巖石給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本環節是本節課的亮點所在,也是我教學設計的重點所在。我精心設計了這個環節,為的是孩子們在動手和動腦的過程中體會七巧板的神奇之處,激發學生地七巧板的喜愛程度,從而為以下的環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學生動手操作拼圖形
1、根據序號拼圖形
教師給出七巧板的圖形上標有序號,學生可以根據序號拼出圖形。
2、照樣子,選擇喜歡的圖形拼一拼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六幅有七巧板拼成的作品,但不出示七巧板的序號,讓學生照著樣子拼一拼,試一試。
3、猜一猜,拼一拼
出示第一幅狐貍陰影的圖片
① 你們看它像什么?
② 猜一猜,它可能是有哪幾塊七巧板拼成的?
③ 學生在猜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試拼。
出示其余的陰影圖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同桌之間先說說它像什么?再說說它可能有哪幾塊七巧板組成?最后試著拼一拼。
教師在此過程中發給四組同學四幅七巧板和四張紙,讓這四組同學在紙上拼,拼成后教師給她們展示在黑板上。
4、成果展示
相信學生通過一節課的練習可以用七巧板自己拼圖形了,下面就請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兩人一組拼圖形,拼成后可以利用自己的畫筆點綴自己的作品。
作品完成后,教師挑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欣賞。
(學生動手拼圖的環節我分為四個步驟,它們是從簡單到難一步一步過度過來的,如果一上來就讓學生自己動手拼圖形那一定是行不通的。所以我決定要一步一步的來,讓孩子們的過程走扎實,這樣孩子們結束了這節課后猜可以拼出優秀的圖形來。)
六、作業布置:
請學生欣賞幾幅由學生共同合作創作的七巧板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創作一幅由意義的七巧板的圖畫,周五展示給大家看。
(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動手、動腦以及小組合作的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