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8
這是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師準備木條(或硬紙條)釘成的三角形、學習卡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情境導入
1、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2、課件展示課本第80頁情境圖,讓學生指出圖上的三角形。
3、讓學生討論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二、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1、三角形在生活中有這么廣泛的運用,究竟它有什么特點?下面我們來變個小魔術。
2、生上臺前拉教具:拉一拉,你有什么發現?
3、實驗結果: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4、請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如:自行車三角架、交通警示牌等)
5、出示教材第81頁插圖:圖中哪兒有三角形?它具有什么作用?
三、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4人為小組畫三角形,理解含義。
2、展示學生畫的三角形,組織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3、生板演完成習題:三角形有()條邊,()個角,()個頂點。(生齊讀)
4、概括定義:大家對三角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認識,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指名說)
5、辨一辨:(出示幻燈片)它是三角形嗎?說說你的理由。
6、師小結: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四、畫三角形的底和高。
1、出示圖形:看這是老師課前畫的三角形,大家仔細觀察老師畫的與你們畫的有什么不同。
2、生觀察指出,師引導出高和底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形式。
3、學生分組討論練習畫三角形的高。
4、展示學生作品:說說你是如何畫的。
5、幻燈片演示畫高過程。
6、學生板演畫高。
五、總結
1、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還知道了怎樣畫三角形的——高。
2、鞏固練習。(課件演示學生修椅子:說說為什么要這樣修?)
【學習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教育部審定·數學》四年級下冊P59—61頁。
【內容分析】
認識三角形和認識三角形特性在四年級中屬于較為簡單的內容,主要讓學生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因為上個學期學生已經學過畫垂線,所以給三角形畫高能起到很好的遷移。
【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2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人。本班的每個學生都活潑可愛,有著很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但是有一半的同學的數學基礎較差,差生占50%。是本校數學成績中等的一個班。他們不僅計算能力差,空間想象能力也差。因此為了上好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另外我還精心制作了一些教具,來進行直觀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認識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2、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3、會在三角形上畫高。
【學習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學習難點】
給三角形畫高
【學習過程】
一、激趣定標
1、出示埃及金字塔的和橋的資料圖。
2、你從圖中發現三角形了嗎?
3、展示目標: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1、小組合作,利用學具擺三角形,上臺展示。
2、出示以下三角形引導學生說出三角的定義。
3、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出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4、播放圖片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三角形。
5、小組合作閱讀60頁,回答三個問題。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怎么畫三角形的高?
自己畫一條三角形的高。
6、一個三角形的有多少條高、
7、生活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作用?舉例子
8、如何增加椅子的穩定性?
三、測評訓練。
完成課文65頁第一題。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中的第一課時《三角形的特性》,具體見教材P59、60頁例1、例2,練習十五1、2、3題。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1)》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59、60頁的內容。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內容的設計是在上述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構建數學知識。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三角形,對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的特征、特性,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
設計理念
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識是通過操作、實踐而獲得的。因此本節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特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和三角形的高。2、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及其應用。
過程與方法:經歷三角形的認識過程,體驗直觀觀察、實踐操作等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加強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突破方法:學生在釘子板上圍三角形,在練習本上畫三角形,然后自主探究,教師引導講解,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難點:找出各種類型的三角形的高。
突破方法:通過教師引導講解與例題演示,聯系總結。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直觀演示。
學習方法
實驗觀察,獨立思考,小組探究,操作完成。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釘子板。
學生準備:學具小棒、三角板,釘子板,集合圈(用于制作三角形和四邊形,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請兩名學生讀自己的數學日記。
(設計意圖:教師與學生課前做適當交流,了解舊知的掌握情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談話:同學們,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各小組成員的努力,各個小組都拿到了不同的分數,現在請組長起來匯報一下各組到目前為止的得分情況(學生匯報)。這節課,我們又要進行新一輪的比賽,本節課的優勝小組,將為他們組加上5分,表現好的同學也會為你們自己的小組加分。你們準備好了嗎?好,給自己加加油吧!
(設計意圖:通過比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好本節課奠定基礎。)
一
激趣導入
同學們,雖然我們已經認識很長時間了,可你們一定還沒有見過老師原來的樣子,先請大家看看老師2010年到北京旅游時拍的照片,好不好?(學生回答)
教師課件出示有關故宮、鳥巢的照片,并對這些地方進行簡單介紹,讓學生從照片中找到三角形。生活當中你在哪些地方還見到過三角形?(學生匯報)
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三角形具有哪些特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三角形的特性(1)(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談話,拉近師生距離,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二
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請每一位同學輕輕拿出學具--釘子板,用皮筋在釘子板中圍成一個三角形并觀察。
2、思考: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匯報,教師引導說出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3、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個三角形,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三角形,指名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4、教師講解:為了表達方便,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3個頂點,這個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分別講解頂點,邊的表示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觀察,發現新知識,學習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稱。)
(二)學生討論: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學生匯報,教師引導講解。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們在用數學語言表達的時候也要講求其嚴謹性。教師強調,用邊做定義,重點分析線段,圍成等詞語。課件出示: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學生齊讀。做練習題,學生匯報,說出是不是三角形,為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怎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重點引導學生說出,充分給予學生討論發言的機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體驗新知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做相關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新知。)
(三)認識三角形的高
1、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學生自主完成)
教師指出: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三角形的底。
2、在三角形上標明高和底。
教師強調:通常畫高時用虛線,還要標明垂直符號。
3、議一議:三角形會有幾條高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動手畫一畫,并互相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掌握數學知識,難點教師引導講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學生匯報,教師小結。
(四)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
1、過渡:同學們,剛才大家的表現非常好,說明數學學習的能力特別強,老師在這里為大家點贊,接下來讓我們來放松放松。組織學生用集合圈里的塑料條拼成三角形和四邊形,用手拉一拉,說出你的發現。教師小結: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2、用小棒擺出三角形和四邊形,觀察后說出你的發現。
3、課件展示三角形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
練習題
學生分組比賽,完成課件中的練習題。
(設計意圖:開展比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四
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匯報,教師總結。
五
布置作業
1、課本65頁練習十五第一題。
2、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和今天的學習經歷完成一篇數學日記。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1)
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才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一課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單元第一課時,它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的知識,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在眾多的平面圖形中辨認三角形,還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三邊之和的關系,三角形的分類、內角和等知識。繼而為溝通三角形與其它圖形的聯系以及后續學習其它平面圖形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和思維基礎。“探索一些圖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系,了解一些幾何圖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測量、識圖、畫圖的基本方法”是數學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圖形與幾何教學提出的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易變性,了解三角形穩定性和四邊形的易變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2.經歷操作、觀察、比較、交流、歸納等數學探索活動過程,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唯一確定性是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本質,培養學生抽象能力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四變形具有易變性 。
教學難點:理解三角形的唯一確定性是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本質。
教學資源:長度相同的小棒每組21根共320根、橡皮泥、三角形的框架15個、四邊形1的框架15個。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的有關知識,生活中你見到了哪些物體中有三角形?
2. 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什么自行車的車架做成三角形,籃球架的框架做成三角形?這里面藏得有什么道理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繼續研究有關三角形的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特性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實物展臺上放三根小棒: ,現在這樣圍成三角形了嗎?誰來圍一圍?剛才沒圍成三角形,現在就圍成了,圍成三角形的關鍵是什么?(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請同學用三根小棒擺三角形,看看你能擺出幾種三角形?再用4根小棒擺四邊形看看你能擺出幾種四邊形?認真觀察擺出的三角形和四邊形,你有什么發現?
2.組織交流匯報:生1.我擺來擺去擺出的三角形都是一種三角形。生2.我擺出了3 個不同形狀的四邊形。
3.同學們的發現到底對不對,就需要我們進行驗證。學生在展臺演示,老師講解:
(1)擺一個三角形,再擺一個三角形,再擺一個三角形;怎么進行驗證?我們可以把擺出的三角形移動,發現它們能完全重合,也就是無論怎么擺,擺出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完全相同。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角度確定形狀,邊長確定大小。)
(2) 擺一個四邊形,再擺一個四邊形,再擺一個四邊形。我們把擺出的四邊形移動,發現它們不能重合,也就是擺出的四邊形的形狀、大小都不相同。這又是為什么?(這是因為:角度發生了改變,形狀會隨之發生改變。)
(3)看來只要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確定了,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完全確定了。
4.拿出三形框架,拉一拉,拉得動嗎?使勁拉呢?拿出四邊形框架拉一拉,拉的動嗎?我們用手拉三角形,使勁拉也拉不動,我們用手拉四邊形,四邊形一拉就變形了。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已經確定下來,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會完全確定了,不會再發生變化。而四邊形由于角度會發生改變,所以四邊形的形狀和大小都會隨之改變。因此我們說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四邊形具有易變性。)板書: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四邊形具有易變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現在你能說一說,人們為什么把自行車的車架做成三角形,籃球架的框架也做成三角形?人們把自行車的車架、籃球架框架等做成三角形就是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2.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四邊形?(推拉門)人們為什么把伸縮門的框架做成四邊形?(運用了四邊形的易變性)
3.椅子有問題了,太搖晃了,怎樣加固它呢?圍籬笆,哪種方法更牢固?為什么?
四、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這節課我們通過用長度相同的若干根小棒擺三角形和四邊形,發現,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只要確定下來,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會完全確定了,不會再發生變化。而四邊形由于角度會發生改變,所以四邊形的形狀和大小都會隨之改變,因此,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四邊形具有易變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