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9
這是三角形的穩定性教學目標,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數學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建構的過程。這節課中,教師精心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在活動中產生深刻的體驗,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
(一)從“活動”的視角來重組教材。
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教學中設計了許多操作和探究活動,并根據學生的活動設計把教材例1和例2的內容進行了重組。教學中把例1中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這部分教學內容后移,而是把例1中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和例2的內容三角形的特性安排在一起教學,并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畫一畫、擺一擺、看一看、找一找、拉一拉、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中認識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二)以“探究”的方式來組織活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為他們創設一個發展的空間。在本節課中教師組織了一系列探究、學習活動,力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時,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先讓學生通過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通過看書自學自主學習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到動手畫高、指高最后到找出三角形一共有幾組底和高,每一個活動教師都注意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使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從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活動背景
在開展了《我們身邊的科學》這個主題中的“圓圓和方方”、“會變的圖形”、“拼圖形”等活動后,幼兒對物體的形狀產生了濃厚的觀察興趣。一天,我帶領幼兒到園外的小公園散步,看門的爺爺將自動伸縮門打開,一個細心的孩子發現門上有很多平行四邊形,隨著門的開關而變大變小,于是就興奮地嚷起來。經他一嚷嚷,很多幼兒都圍了上來,對這扇門產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記錄活動,讓幼兒感知三角形是最穩定的一種形狀,而四邊形等形狀會變形。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培養細心操作的習慣。
3.讓幼兒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體就是利用了形狀的穩定或不穩定性原理。
活動準備
做好的三角形、四邊形每組若干,筷子、橡皮筋、記錄表若干,投影儀,自行車、大吊車、鐵塔、照相機三角架的圖片。
活動過程
1.以自動伸縮門的事例引出課題。
“幼兒園的大門能自動拉長、縮短,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
“因為通電了。”
“門有彈性。”
“我看到門那邊有個平行四邊形,本來是大的,門開的時候就變小了。”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試驗,看看是怎么回事。”
(幼兒還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只有一個女孩子看到了門上的那些平行四邊形。不過,對于伸縮門的好奇使他們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這就很好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
2.教師出示用橡皮筋綁好的三角形和四邊形,請幼兒說說是什么形狀,然后進行拉、擠,看看會發現什么現象。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這個正方形我一拉就變成扁扁的了。”
“我拉不動三角形,三角形很牢。”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初步感知了各種形狀在拉、擠之后,有的會變形,有的不會變形,為接下來的記錄活動奠定了基礎。)
3.出示記錄表,講解記錄要求:操作后,在穩定的形狀后面打勾,不穩定的形狀后面打叉。還可以運用老師提供的橡皮筋和筷子,制作不同的形狀,看看這些形狀是否穩定,也在表中記錄下來。然后請幼兒操作,教師重點對幼兒在記錄和繞線中出現的困難加以引導和幫助。
(幼兒基本都能分辨出什么形狀穩定,什么形狀不穩定。幼兒普遍對制作各種形狀非常感興趣,但是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只有一小部分幼兒能獨立地用橡皮筋將筷子連成五邊形、六邊形,而且發現這些圖形也都不穩定。)
4.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說說自己做了一個什么形狀,是否穩定。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在講述過程中,幼兒都認為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其余圖形在拉擠之后都變形了。)
5.引導幼兒討論并操作:怎樣可以使四邊形、五邊形等形狀也變得穩固。
(在探索中得出正確結論的孩子并不多,但是通過操作,孩子們增強了感性經驗,這遠比老師說一個結論來得印象深刻。后來在老師的暗示下,孩子們基本都知道只要添上幾根筷子,讓多邊形變成若干個三角形,就可以穩定了。)
6.請幼兒聯系生活,說說什么東西構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上次我們看到的自動伸縮門,上面有一個個平行四邊形,開門的時候,平行四邊形變窄,關門的時候又變寬了,非常方便。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運用了三角形穩定、四邊形不穩定的原理嗎?”
7.看投影,了解相關知識(自行車、大吊車、鐵塔、照相機三角架等圖片)。
(看了圖片,幼兒了解到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的東西利用了形狀的穩定和不穩定性,感到非常好奇,為課后的延伸活動奠定了基礎。)
延伸活動
1.請幼兒平時多注意一下,生活中還有什么物品的構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2.在探索區提供筷子和橡皮筋,供幼兒繼續探索形狀的奧秘。
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按照“從生活中來,又應用到生活中去”這個思路來教學的。
一開始就用課件出示生活中多個含有三角形的物體,如:紅領巾、桌球架、路標等,從這些生活中常見物體中引入三角形,激了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嘗試畫一個自己喜歡的三角形,并互相說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有幾個頂點、幾個角、幾條邊,再集體交流。再根據這些特點,判斷課件出示的幾個圖形,讓學生明白三角形一定是三條線段圍起來的圖形,然后課件出示三條線段,問學生怎么變成一個三角形,學生自然想到將三條線段移動一點就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動態演示了三角形的形成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學生自然地想到三角形的含義,即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的三角形,就會想到如何區分的問題,一個三角形有邊、角、頂點。為了方便,一般用英文字母表示,如三角形ABC,每條邊,每個角,每個頂點就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出來了,同時說出每個角的對邊是什么,每條邊對應的角是什么,培養了學生用符號表示的思想。
接著課件出示一些生活中運用三角形的物體,如:單車、電線桿上的支架等。這時不急著下結論,而是運用學具,每個學生拼一個四邊形拉一拉,再拼一個三角形,也拉一拉,讓學生親身體檢到三角形是不容易拉動的,也就是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學生一下子就理解了這個特性的含義,知道了生活中為什么要運用三角形的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后,馬上出示一把搖搖晃晃的椅子和木條,問學生怎么辦,學生自然想到用木條釘到椅子的腳上,并構成三角形,這樣更加穩固。這就把所學的知識馬上運用到了生活中。
接著課件出示兩個含有三角形結構,但高低又不同的房子,問哪里是松鼠的家?哪里是長頸鹿的家?學生馬上會想到房子高的是長頸鹿的家,矮的是松鼠的家,也就是三角形高的是長頸鹿的家,三角形矮的是松鼠的家。從這個生活實例中引出三角形的高。馬上就出示三種表示房子的高即表示三角形的高,要求學生分小組交流,看哪一種能正確反映三角形的高,討論后,不急著下結論,而是叫一名學生上臺,老師用各種不正確的方法量這個學生的身高,學生看了后自然想到這是不對的量法,那怎樣量呢?叫一名學生上來量。從這個生活實例中,學生想到量身高必須是從頭頂量到腳底,這時馬上引導學生想到量三角形的高,必須也從最高點即頂點量到最低點即這個頂點的對邊,而且必須是垂直于底邊的一條線段,這樣學生就理解了三角形的高的真正含義。既然三角形有高,那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這時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要求學生打開書自學,然后全班交流,一字一句地讀、理解,從高的含義中引導學生想到,三角形有三條高,每條高都是一條垂直的線段。
理解了高的含義,肯定就會想到如何畫高呢?首先讓學生嘗試畫高,在課前準備的銳角三角形內畫一條指定底邊上的高,畫好后互相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動手的能力探究能力。將部分學生畫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講評,最后總結出畫三角形高的基本方法。
掌握了畫高的方法后,再練習畫高,畫好后又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的畫法。同時展示幾個學生的作品,大家一起講評,并糾正錯誤的畫法,接著出示幾種畫高時,放三角板的方法,讓學生討論哪種才是正確的放法,加深學生對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這節課內容多,知識量大,新的數學述語多,但學生參與面大,人人動了手,都親身體驗了畫高的方法。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從生活中來,又回到了生活中去,做到學數學,又用數學,充分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特點,學生快快樂樂地,情緒激昂的不由自主地參與其中,效果明顯。
本節課我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上課前我給學生有針對性的準備了一些學具長度相等的三根小棒、兩根長度相等的小棒、長度都不相等的小棒,此外還有全部長度相等的四根小棒,上課時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分組討論,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明確邊確定了,那么三角形的形狀也就確定了,和四邊形對比,它具有穩定性,然后親自動手拉一拉,親身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個學習過程都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在數學活動中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注重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由于學生已經進行了自學,課堂上根據自學情況讓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學生個人和小組合作操作四邊形和三角形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當學生已經深刻的理解了三角的穩定性后,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說一說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應用環節,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動手中體驗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時,讓學生修理松動的椅子、加固破損的門窗等活動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欣賞生活中的圖片,感受數學之美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課快要結束時,課件播放生活中三角形穩定性應用例子的圖片,通過欣賞圖片,使學生感受到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人類的智慧。同時使學生感受數學的美、生活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體會數學的博大精深。
不足之處在本節課我的語言還需要精練,每個環節的過渡語還不夠自然,如果每個環節連接處能夠對上一個知識點進行總結,自然的引入下一個知識點會更好。對于學具的利用上不夠充分,還可以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比較發現三角形的特征。
總之,精心設計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對于學生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一步一步走向高效。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