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3
這是蘇教版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兩位數加減兩位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以及兩位數筆算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
這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容易掌握,重點是要學生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我們知道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只依靠記憶、思維和語言進行計算直接得出結果的計算方法和方式。雖然口算的結果是外顯的,但口算的思維過程即是內隱的。也正因為口算過程的內隱性,所以也就有了口算方法的多樣性。新課程標準里也提到:“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更多的注重了對學生算法多樣化的教學。
一、“23+31”教學片斷(1)
師:你是怎樣計算23+31的?
生1: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所以23+31=54。
生2:先算23+30=53,再算53+1=54,所以23+31=54。
生3(按捺不?。豪蠋?,還可以這樣算,先算20+31=51,再算51+3=54,所以23+31=54。
生4:我先算30+30=60,再算60-7=53,最后算53+1=54,所以23+31=54。
分析:倡導算法多樣化是基于原來的計算教學中“計算方法單一、過于注重技能的發展、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等問題提出來的,主要著眼于讓學生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適當引導學生:“你是怎樣算的?”從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他們自主交流,為自己選擇合適的算法,這也為不同的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注重算法的多樣化,但并不是像解決問題一樣“一題多解”,算法越多越好,這也是很多人對算法多樣化產生的一個誤區,就像上面所曾顯得學生算法,雖然提出的方法很多,但是不難看出,有些算法過于繁瑣,或是思維層次由高到低,其實這與算法多樣性目的是不相符的,因此,在學生提出多種算法后,我又加強了學生對算法優化的學習。
二、“23+31”教學片斷(2)
師:剛才這幾種算法中,你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
生1:我喜歡用第一種方法。
生2:我喜歡用第二種方法。
生3:我喜歡用第三種方法。
生4:我喜歡用第四種方法。
師小結:我們今天主要學習用第一種和第二種方法來進行口算,第三種方法在算理上和第二種是一樣的。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兩種方法的計算過程,然后用這些方法來做下面各題。
分析:在算法多樣化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算法有多種多樣,作為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選擇合適自己的算法。在這節課中,學生之前所說的方法較多,可以看出,方法2和方法3是同一類,方法4在計算思路比較麻煩,因此我適時引導學生選擇運用普遍口算方法,其實也是幫助學生優化算法,正是教師的有效引領,讓學生經歷了從多樣化到優化的過程,學生擇善而從之,這是“優化”帶來的反應,是學生“選擇”的結果。
新課標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它的目的其實也就是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尊重,有利于培養學生高水平的數學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具體地分析具體情況”的意識。但是我認為算法多樣化不是沒有目的性的將所有算法堆砌在一起,因此在這節課設計中,我不僅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還要引導學生優化算法,在多中選優,真正學會普遍使用的計算方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3~4頁例1、“想想算算”,練習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初步理解和學會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 培養學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態度和初步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 口算下面各題。
53+20 36+40 28+30 57+20
76+3 43+2 65+2 31+4
57+8 76+6 48+5 29+4
提問:口算時,十位上的數要加在哪一位上?個位數呢?
2、 口算。
?。?) 做第3頁復習題。
?。?) 口算下面各題。
24+30+5 36+40+3 27+10+5 57+20+8
3、 板書: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第1題。
(1) 出示例題36+43=
(2) 讓學生先說說可以怎樣進行口算?
?。?) 問:十位上的4要加在哪一位上?為什么?個位上的3呢?你認為36可以先加多少再加多少?這就要把43怎樣分呢?把43分成40和3之后,可以怎樣加?(師配合板書:36 + 43 = )
40 3
?。?) 誰來告訴大家,口算36+43要怎樣算?
2、教學例1第(2)題。
?。?) 出示例題57+28=
?。?) 提問:按照第(1)口算的過程,這一題可以怎樣算?
(3) 你是怎樣想的?師配合板書。
(4) 再指名幾人口述57+28的口算過程。
(5) 問:這道題可以怎樣算?
3、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也就是幾十幾加幾十幾??谒銜r,可以先把第二個加數分成幾十和幾,然后把幾十幾先加幾十,再加幾,就可以算出得數;還可以按照剛才相處的.方法算出得數。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 小黑板出示,指名3人板演,一組一組算,其余做在書上。
?。?) 檢查得數。
?。?) 比一比,說一說。
?。?) 指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直接先加幾十,然后再加幾;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
3、完成練習一第1題。
?。?) 小黑板出示,學生口答得數,老師板書。
?。?) 每組題里上下兩題的計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個位相加滿十怎么辦?
四、課堂小結: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要怎樣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五、課堂作業:練習一第2~3題。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和進位口算方法。教材安排了”買車票”的情景,通過解決一共買多少張車票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探索兩位數加法的口算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感受兩位數加法計算的實際意義。
學情分析
學生剛接觸兩位數的口算,計算時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教師要合理引導,尤其是先把兩位數分解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在頭腦中留存兩個數,然后聯系學過的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進行兩位數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3.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理解口算算理。
方法指導
引導發現法、知識遷移法、動手操作法、小組合作法。
預設流程
具 體 內 容
激趣導入
(約3分鐘)
1.開火車。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小蜜蜂來采蜜。
23 28 35 63
邵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自主學習
(約7分鐘)
1.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口算方法。
(1)課件出示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匯報。(一至五年級參加“世博會”的各班人數)
(2)出示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3)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求一共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級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計算,列式:35+34。
(4)這個算式如何計算?互相交流算法。
(小組合作討論)
我們學習過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通過觀察我們知道35+34中的兩個加數沒有一個是整十數或一位數,但是我們是否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習過的加法然后進行計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計算?(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加數拆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5)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小組合作討論)
①還可以拆分另一個加數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②除此之外,同時把這兩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然后進行計算也很簡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口算方法。
(1)出示問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列式計算:39+44
(3)學生嘗試計算39+44,并說說算法。
(小組合作討論)
經學生自由討論,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比較算式,發現規律。
1.對比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3.小組匯報。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
不同點:前者個位數相加不進位,后者個位數相加進位。
精講點撥
(約8分鐘)
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把其中一個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用電一個兩位數加整十數,再加一位數;也可以把兩個兩位數都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一位數加一位數,最后把兩次的和相加。
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
(1)完成做一做
①利用主題圖中的信息獨立完成(1)(2)題,然后指名說說是怎樣計算的。對于不同的方法可以讓學生通過交流、比較,了解它們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選用適宜的方法進行計算。
②根據主題圖中的信息,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
(2)完成練習二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開火車說說每道題是怎樣算的。對計算準確的學生給予表揚。
(3)完成練習二第3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小組交流說說你想買什么,需要多少錢?
(4)拓展練習
丁丁家離學校420米,一天他上學時走了160米,發現語文書忘在家里了,又回家取,然后去上學,丁丁這次上學比平時多走了多少米?
2.全課總結
在這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它們的計算方法,我們要正確運用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
3.作業布置
練習題二第2、4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例1 35+34=69
(1)35+30=65 65+4=69
(2)30+30=60 5+4=9 60+9=69
(3)30+34=64 64+5=69
教學內容:
教材91頁、92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在100以內)的加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境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
教學重點:
會用數的組成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式。
教學難點:
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43+3= 53+9= 75+2= 35+8= 56+5= 36+20= 23+40= 72+10= 5+30= 58+30=
(1)開火車的形式進行一組口算練習,課件顯示出結果。
(2)教師在2行中各挑一道讓學生說口算方法。
(3)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第一行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第二行是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
(4)引出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師板書)。
二、明確算理,學習新課。
1、課件出示教材91頁情境圖
(1)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說,教師用課件展示)。
(2)問: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過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還能少于68人)。
(3)超過68人可能會發生什么?看來為了安全,我們不管是乘車還是乘船,都要遵守規章制度。
2、估算:一條船能坐下四個班的同學嗎?說說你的理由。
3、猜測:至少要幾條船四個班的同學才能坐下?
4、計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條船,能坐下嗎?
(1)讀題。
(2)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數加起來,和68人比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 (教師板書)
(4)討論算法。
(5)交流匯報,教師有選擇的板書學生的算法。
(6)要求學生選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說一說。
(7)完善該題。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條船,能坐下嗎?
(1)把這道題寫在練習本上,并寫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 2)學生匯報,教師有選擇的板書。
(3)完善該題。
6、觀察:這2道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7、這四個班怎樣搭配兩條船就夠了?
三、拓展練習。
1、口算練習(比比誰是計算小能手)
練習方法:讓學生先在口算卡片上面做,然后開火車的方法公布答案,最后選幾個學生挑自己喜歡的算式說說口算方法。
2、判斷
練習方法: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出自己的判斷,并說明理由。
3、蹺蹺板游戲
練習方法:根據兩只小動物下面的算式結果,說出哪只動物在上面,哪只動物在下面,比說說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
4、解決問題
(1)觀察情境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踢足球的有54人,打籃球的有26人)。
(2)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3)列算式、說結果并說口算的方法。
5、解決問題
( 1)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怎么列算式?
(2)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怎么列算式?說說你的口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在以后遇到計算題得時候,你感覺大家應該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前幾冊100以內口算的延續,是在100以內口算和筆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掌握這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生活中能解決問題,而且是以后學習筆算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由情境圖引入這節課,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學生比較有興趣,而且在計算之前,讓學生先估一估、猜一猜,滲透了估算的意識。在實際的計算中讓學生體會到了算法的多樣性,鼓勵學生從同一道算式中發現不同的口算方法,再通過比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最后讓學生為四個班的同學找最合適的搭配方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為他們以后的數學學習做了較好的鋪墊。
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還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學習的地方,整個課的設計如果再新穎一些,可能會更多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特別是練習課的設計,不是特別符合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在知識點的引導上,教師如果能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及時的追問、總結,可能會更大程度地開發孩子的思維,比如:學生在拿68和54或71進行比較時,問一問為什么要這樣比較,對于跟的比較慢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會更清楚一些,另外孩子在說完四個班的搭配方法之后,如果能引導孩子發現其中的規律,效果會更好。整個教學過程中兒童化的語言體現的不明顯,課堂就顯得不是那么完美了。
一節公開課上完之后,感覺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以后抓住每一次聽課的機會,多汲取別人的優點。平時利用空閑時間要多看書,不斷地充實自己,力爭每一節課都趨于完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