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4
這是乘方教案是幾年級,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題:1.5.1 有理數的乘方一
課前熱身 溫故知新
1、看下面的故事:從前,有個“聰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塊面包。他想,天天要飯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這塊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這樣下去,我就永遠不要去要飯了!
請你們交流討論,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塊面包看成整體“1”,那第十天他將吃到面包
.
2、拉面館的師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條,把兩頭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復多次,就能把這根很粗的面條,拉成許多很細的面條.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條.
學習目標 有的放矢
1、理解有理數乘方的意義.
2、掌握有理數乘方運算
3、經歷探索有理數乘方的運算,獲得解決問題經驗
指點迷津 授之以漁
學習重點:有理數乘方的意義
學習難點:冪、底數、指數的概念極其表示
教學方法:觀察、歸納、練習
涉及考點 形成網絡
教學流程
一 未雨綢繆
1.預習學習:P51-52頁-內容
3.小試牛刀 :完成好下面的問題
1)叫乘方,叫做冪,在式子an中,a叫做,n叫做.
2)式子an表示的意義是
3)從運算上看式子an,可以讀作,從結果上看式子an,可以讀作
二 課堂探究
1.自主學習
1、將下列各式寫成乘方(即冪)的形式:
1)(—2.3)×(—2.3)×(—2.3)×(—2.3)×(—2.3)=
.
2)、(—)×(—)×(—)×(—)=
.
3)(2008個)=
2、例題,P41例1
從例題1 可以知道: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 數,負數的奇次冪是 數,負數的偶次冪是 數,0的任何次冪都是 .
3、思考:(—2)4和—24意義一樣嗎?為什么?
2.合作探究(兵教兵)
我們已經學習了五種運算,請把下表補充完整:
運算加減乘除乘方運算結果和
3.成果展示
4.質疑解疑
5.畫龍點睛
6.平行訓練
1、填空
1)底數是-1,指數是91的冪寫做_________,結果是_________.
2)(-3)3的意義是_________,-33的意義是___________.
3)5個相乘寫成__________,的5次冪寫成_________.
2、用乘方的意義計算下列各式:
(1); (2)(3); (4)
三 提高拓展
1. 1=; 1+3=; 1+3+5=;1+3+5+7=……
① 通過上述觀察,你能猜想出反映這種規律的一般結論嗎?
你能運用上述規律求1+3+5+7+…+2003的值嗎?
2.計算
(1); (2)
四 我的收獲和質疑(教師:教學反思)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理解乘方、冪、指數、底數等概念。
(2)會進行有理數乘方的運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乘方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探索精神,體驗小組交流、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正確理解乘方的意義,掌握乘方運算法則。
2、難點:正確理解乘方、底數、指數的概念,并合理運算。
3、關鍵:弄清底數、指數、冪等概念,注意區別-an與(-a)n的意義。
四、課堂引入
1、幾個不等于零的有理數相乘,積的符號是怎樣確定的?
幾個不等于零的有理數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的個數確定,當負因數的個數為奇數時,積為負;當負因數的個數為偶數時,積為正。
2、正方形的邊長為2,則面積是多少?棱長為2的正方體,則體積為多少?
五、新授
邊長為a的正方形的面積是aa,棱長為a的正方體的體積是aaa.
aa簡記作a2,讀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
aaa簡記作a3,讀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
一般地,幾個相同的.因數a相乘,記作an.即aaa.這種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
在an中,a叫底數,n叫做指數,當an看作a的n次方的結果時,也可以讀作a的n次冪。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數的乘方,冪,底數,指數的概念及意義;正確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乘方有關規律的過程,領會重要的數學建模思想,歸納思想,形成數感,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
鼓勵猜想,倡導參與,學會傾聽,建立自信心。
學習重點:理解有理數乘方的意義和表示,會進行乘方運算。
學習難點:冪,底數,指數的概念及其表示。處理好負數的乘方運算。用乘方解決有關實際學習重點問題。
學習方法:
探究歸納法
過程設計:
一自主研學
1求n個()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
2在式子an(n為正整數)中,()叫底數,()叫指數,()叫冪。
3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的任何次冪(),0的任何次冪()。
二合作互學
知識點1:有關乘方的概念
1(--3)4表示的意義是(),,底數是(),指數是(),結果是()
243的底數是()指數是(),表示的意義是(),結果等于()。
知識點2乘方的運算
3計算0.0012=();(--?)=()
知識點3乘方的讀法
4(--2)5讀作();---25讀作()
教學引入
師:教材在《四邊形》這一章《引言》里有這樣一句話:把一個長方形折疊就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形紙條,按動畫所示進行折疊處理。
動畫演示:
場景一:正方形折疊演示
師: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圓規,我們來研究正方形的幾何性質—邊、角以及對角線之間的關系。請大家測量各邊的長度、各角的大小、對角線的長度以及對角線交點到各頂點的長度。
[學生活動:各自測量。]
鼓勵學生將測量結果與鄰近同學進行比較,找出共同點。
講授新課
找一兩個學生表述其結論,表述是要注意糾正其語言的規范性。
動畫演示:
場景二:正方形的性質
師:這些性質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矩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三:矩形的性質
師:同樣在這些性質里尋找屬于菱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菱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四:菱形的性質
師:這說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質。
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師:根據這些性質,我們能不能給正方形下一個定義?怎么樣給正方形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有同學做躍躍欲試狀。]
師:請同學們回想矩形與菱形的定義,可以根據矩形與菱形的定義類似的給出正方形的定義。
學生應能夠向出十種左右的定義方式,其余作相應鼓勵,把以下三種板書:
“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且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學生活動:討論這三個定義正確不正確?三個定義之間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種定義方式。]
師:根據定義,我們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系梳理一下。
三自覺練學
1(--3)3=(),--52=()
2立方等于8的數是(),平方等于16的數是()
3一個數的平方等于這個數本身,此數為(),一個數的立方等于這個數本身,此數為(),一個數的平方等于這個數的立方,此數為()。
4(--3×5)2=();--(--2)4=()
5(--1)2012=()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有理數的平方是非負數。B一個有理數的平方是正數。
C一個有理數的平方大于這個數。D一個有理數的平方大于這個數的相反數。
7把--(--?)(--?)(--?)(--?)寫成乘方的形式是()
8下列各對數中,值相等的是()
A--32與--23B--23與(--2)3C--32與(--3)2D(--3)×2與--3×22
9計算下列各題
(1)(--?)3(2)--(--3)3(3)8×(--?)2
(4)(--1)100×(--1)3(5)(--?)3×(--16)
10閱讀材料并解決問題
你能比較兩個數20112012和20122011的大小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先把問題一般化,即比較nn+1和(n+1)n(n為大于1的正數)的大小。然后從分析n=1,n=2,,n=3~~這些簡單情況入手發現規律,猜想一般結論。
(1)計算比較
12--------2123-------3234--------4345-------5456---------65
(2)從上面各小題結果歸納,可以猜想什么結論?
(3)根據歸納猜想的結論比較20112012和20122011的大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科學記數法的意義,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比較大的數。
2、過程與方法:
在科學記數法中,其中a是整數位只有一位的數,n是原數的整數位數減1。
重點、難點:
1、重點: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較大的數。
2、難點:熟練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較大的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太陽的半徑大約是696000千米;光的速度大約是300000000米/秒。這些數讀、寫都有困難,可把696000記作6.96×105,這就是科學記數法。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填空
= , = , =
2.8×= ,2.8×= ,2.8×=
2、學生探究:從前面的填空可知:
100=, 1000=, 10000=280=2.8×,2800=2.8×,28000=2.8×
從上面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嗎?
(1)10的指數比原數的整數位少1,一個數可以寫成一個整數位數只有一位的數與10的n次冪相乘的形式。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做一做:課本P44例2
解答見教材,注意10的指數比原數的整數位少1
2、科學記數法:把一個絕對值大于10的數記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這種記數法叫做科學記數法。
3、做一做: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1) 108000;(2)-3200000
兩生上臺練習,指出學生存在的錯誤,如對科學記數法中a的要求理解的錯誤。
4、P44練習第1、2、3題
四、總結反思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時要注意:(1)a是整數位只有一位的數,(2)10的指數n比原數的整數位數少1。
五、作業:P45習題1.6A組第3、4、5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