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9
這是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理解并掌握體積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化和聚。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化聚法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難點: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2.看了課題,能回憶回憶我們都學習過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呢?
3.學生交流:有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質量單位間的進率、液體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4.說說這些已經學過的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教師板書)
長度單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面積單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質量單位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液體體積單位
1升=1000毫升
5.猜想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6.提煉猜想,為研究作好必要的準備。
學生出現的猜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二、實踐探究、學習新知
(一)探究立方分米與立方厘米間的進率
1.指導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出示自學綱要:
①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②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③1立方分米與1000立方厘米,哪個大?為什么?
2.學具提供:
①教師提供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2個,一個標上棱長1分米,一個標上棱長10厘米,供學生觀察使用。
②掛圖,讓學生可以觀察分析,從而為得出結論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3.交流學習結果,分組匯報:
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也可以看作是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讓學生在回顧一下思維的過程,再說說自己的理解。
(二)獨立探究立方米與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立方米與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2.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呢?
3.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4.交流各自的思維過程:
棱長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書)
5.小結: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6.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
7.完成書上31頁練習七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填表,讓學生聯系填表的過程再一次說說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三)完成書上30頁練一練
1.讓學生先想一想:審題時先注意什么?試著說說要解決這些題目的過程和算理。
2.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適當總結把相關體積單位進行換算的基本思考方法。要提醒學生運用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的方法計算一個數乘或除以1000的得數。
3.小結: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轉化與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質量單位之間的轉化有什么相同處與不同處。
三、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所學方法
1.完成31頁第2題
讓學生先審題,觀察這一組題目有什么特點?在解決的過程中要突出面積單位換算與體積單位換算的區別,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把高級單位的數量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量,都要乘相應的進率。
2.完成31頁第3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這一題。說說自己的思考的過程。幫助學生鞏固方法,形成技能。
3.完成31頁第4題
讓學生在練習中回顧升與毫升的關系,進一步掌握升、毫升與本單元所學的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關系。
四、全課總結
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疑惑?
板書設計
1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1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
五年級下冊
第 3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
第8課時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35頁例2、例3、例4及第36~37頁練習八的第1~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指導,使學生掌握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會進行名數的改寫。
2.使學生學會用名數的改寫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用不同的單位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難點:掌握體積單位之間的互化。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口答:說一說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2.填一填。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課講授
1.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老師板書教材第34頁例2:一個棱長為1dm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dm3。
想一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3)老師出示棱長為1dm的正方體模型。
提問:它的體積用分米作單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單位,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厘米?(棱長是10cm)
(4)計算。
請學生想一想,根據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能不能算出這個正方體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學生先交流,再獨立完成,然后請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學生可能會說:
①如果把正方體的棱長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塊1cm3的正方體。
②正方體的棱長是1dm,它的底面積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據底面積×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體積。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V=a3
10×10×10=1000(cm3)
1dm3=1000cm3
(5)根據推導,請學生說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師板書)
(6)你們能夠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關系嗎?學生嘗試完成。
老師板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觀察板書內容。
想一想: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存在著怎樣的關系?通過觀察,學生發現: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2.體積單位,面積單位,長度單位的比較。
(1)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
(2)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一百。
(3)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一千。
3.學習體積單位名數的改寫。
(1)回憶:怎樣把高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低級單位的名數?(要乘進率)怎樣把低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高級單位的名數?(要除以進率)
(2)學習教材第35頁的例3。
板書: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請學生嘗試獨立解答,老師巡視。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
板書:3.8m3=(3800)dm3 2400cm3=(2.4)dm3
(3)學習教材第35頁的例4。
學生理解題意,明確箱子上的尺寸是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請學生說出這個箱子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4.鞏固:完成課本第35頁的“做一做”第1題。學生完成后,要求他們口述解答的過程。
3.5dm3=(3500)cm3 700dm3=(0.7)m3 0.25m3=(250000)cm3
三、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36~37頁練習八的第1~9題。
1.第1題此題是鞏固單位間進率的習題。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讓學生說說思考的過程。
2.第2題這是一道實際應用的問題。包裝盒是否能夠裝得下玻璃器皿,關鍵要看包裝盒的高是多少,因為從已知條件中我們已經知道包裝盒的長、寬都比玻璃器皿的長、寬要長。只要包裝盒的高大于18cm,就能夠裝得下。練習時,讓學生獨立計算出包裝盒的高,提醒學生注意統一計量單位后,全班反饋。
3.第3~9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在這節課里,你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學反思】
教學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時,教師先讓學生說出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再用棱長為1dm的正方體模型,讓學生說出它的體積,根據棱長1dm與1cm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1dm3=1000cm3,并用相同的方法讓學生推導出1m3=1000dm3,然后總結出: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最后,教師還要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進行比較,讓學生知道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的區別。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2.會進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激趣導入
1.填空: ①長方體體積=( ); ②正方體體積=( )。 ③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 )、( ); 同學們,前面我們認識了幾種常見的體積單位,并且會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那么,這些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怎樣的呢?想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呢?那么你想通過什么方法去研究呢?今天我們就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同時教師出示一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教具。
2、教師引導回憶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1)提問:我們在學習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進率時是怎樣推導的?大家能想起來嗎?(出示課件)
通過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你們能不能想出辦法推到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間的進率呢?
提問:(出示課件)
①當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②當正方體的棱長是10厘米時,它的體積是多少?
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學生分組進行探索、推導.教師巡視各組情況并進行指導:讓每個學生在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盒塊上盡量直觀的表示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全班交流,展示推導過程。
各組派代表上臺述說他們的推導過程:正方體棱長1分米,可以看成是10厘米,它就可以看成由1000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大正方體。每排每行有10個,每排有10行,有這樣的10排,10×10×10=1000,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全班歸納總結:教師用課件動態展示將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分割成1000個棱長1立方厘米的過程,并板書: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推導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問:“立方米和立方分米間的進率呢?你有辦法弄清楚嗎?你準備怎樣做?
生:1立方米太大了。
師: 是啊,那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
(2)學生獨立思考.可提示:在腦子里想一個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可以分割成多少個棱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體?
(3)學生先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師用課件顯示出來(或寫在黑板上).
4.總結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引導學生觀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問:你還能發現什么。引導總結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5.建立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的概念.
(1)讓學生回憶到目前為止,所學的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各有哪些,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學生回答后將書上第46頁表格填完整.集體訂正。)出示課件
三、教學例3、例4
1.教學例3.
(1)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將3.8立方米,2400立方厘米改寫成多少立方分米,分別是把什么單位變成什么單位?
(2)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交流解題思路。
(4 )小結相鄰體積單位名數相互改寫的方法。高級體積單位的名數×1000=低級體積單位的名數
低級體積單位的名數÷1000=高級體積單位的名數即大變小,乘1000,小變大,則相反。
3、教學例4
(1課件出示例4,放手讓學生嘗試作業.(2)交流解題思路
五、全課小結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意義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有關習題。
2.利用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3.體會分數加減運算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1.教學重點: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同分數分數加、減法。
2.教學難點: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 學 過 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說到生日,你們會想到什么呢?前幾天,小紅也過了一個愉快的生日。生日這天,小紅的媽媽給她準備了一個大蛋糕,小紅可高興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小紅將這塊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3塊,媽媽吃了其中1塊。師:你能根據情境用學過的分數知識說一句話嗎?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師:你能根據剛才提出的數學問題,說一說該怎么列式嗎?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個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師: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起來探索這類分數的加減法計算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法 ⑴猜測結果⑵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師: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手中的學具折一折、涂一涂或畫一畫。
⑶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方法1:用畫圖的方法從圖上看結果。
方法2:說理。是3個,是1個,3個加上1個是4個,也就是。
⑷課件演示,規范書寫
師:下面我們通過電腦的演示,一起來看一下。
⑸說出分數加法的意義
師:聯想整數加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加法的含義嗎?
課件揭示:分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2、學習同分母分數減法
師:-表示什么含義?(爸爸比媽媽多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結果等于多少呢?
學生獨立思考,操作后反饋,注意書寫格式的規范。
說出分數減法的意義師:聯想整數減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減法的含義嗎? 3、小組合作,歸納方法師: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以及它們計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追問: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怎么辦?強調:計算的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想一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問題,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相信大家一定會發現數學的更多奧妙。
設計說明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以及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本設計力求突出以下兩點:
1.復習鋪墊,引入新知。
在復習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是數學教學常用的方式,它能有效地促進知識間的融合,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本設計通過復習長度單位米、分米和厘米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關系,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關系,建立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關系,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2.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設計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獲取新知的方法和途徑。教學時,首先利用課件出示兩個正方體,一個棱長為1分米,一個棱長為10厘米,讓學生分別算一算它們的體積,由此發現: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接著讓學生根據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驗,進行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最后通過應用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的換算,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數學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板書: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進率:10)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板書: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進率:100)
3.說出兩個不同單位的名數之間是怎樣換算的?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由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乘進率;由低級單位轉化成高級單位,除以進率)
4米=( )厘米 24分米=( )米
2.0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2平方分米=( )平方米
4.我們已經學習了體積單位,你知道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嗎?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板書: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師:它們之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始教學,便于引導學生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探究新知
1.教學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1)比一比。
出示一個棱長為1dm的正方體和一個棱長為10cm的正方體。想一想,它們的體積相等嗎?為什么?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全班匯報。
(2)算一算。
計算兩個正方體的體積分別是多少。
(棱長為1dm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dm3,棱長為10cm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000cm3)
提問:根據它們的體積相等,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1dm3=1000cm3)
(3)議一議:為什么1dm3等于1000cm3?
生1:我是把棱長1dm看作10cm,再求體積,即10×10×10=1000(cm3),所以它們的體積相等。
生2:我是把棱長為1dm的正方體的體積看作由1000個棱長為1cm的小正方體組成的,這樣就得到10×10×10=1000(cm3),所以它們的體積相等。
生3:我是把棱長10cm看作1dm,再求體積,即1×1×1=1(dm3),所以它們的體積相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