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5
這是八年級四邊形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第101頁的例題 , 練習二十七第1~5題
教學目標:1、通過周長與面積的對比,分清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及計算方法,數學教案-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2、進一步提高分析、比較、和實踐的能力。
重、難點:運用對比方法,分清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教、學具:投影片、小手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投影出示:一塊長方形的'白菜地,周圍圍上籬笆。
二、提出問題
(一)、觀察這幅圖后,你有什么問題?
學生提問,可能有以下問題:
1、籬笆有多長?怎樣計算?
2、菜地的面積是多少?怎樣計算?
3、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4、周長的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
(二)、確定學習目標。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我們本節課學習1~4個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其它的問題,大家課后去自行探討解決。
三、解決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
課前進行分組,明確每個人的任務,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4人一組,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人。組長負責組織活動,記錄員對學習過程與結果做出記錄,匯報員匯報本組的學習成果。大家一同觀察、操作、討論,總結學習結果。課前分組。形成制度:每個人擔任的任務定期進行交換。
圍繞以上4 個問題,展開學習。
2、匯報學習成果。
3、小結:
周長
面積
含義:
四條邊的長度和
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計算方法:
(長+寬)×2
長×寬
計量單位:
長度單位
面積單位
4、完成書上的101頁例1。
四、應用
1、估計教科書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2、測出手帕、桌面的周長和面積。
3、作業:練習二十七第1、2、3、5題。
五、總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2、這些問題請課后自己去解決好嗎?
板書:
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正方形 長方形
比較表
六、課后反思:
【教材分析】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時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本節課內容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特征,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導出其他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基礎,它提供了度量和計算面積的基本道理和方法。本課的教學具有啟后的作用,是為今后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等面積打基礎,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因此,教學好這部分知識尤為重要。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好學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聯系和模仿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感受成功的快樂。此外,學生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加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自己動手擺、動腦想和動口說等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發現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邊長為1厘米的方格紙、長方形卡紙
【教學過程】
課前精彩兩分鐘
學生展示樂高作品,介紹樂高中的數學知識,幫助同學們快速數數。
一、激趣引入,導入新課
1、我來比劃你來猜
教師用手比劃1米、1分米、1厘米,由學生來猜:都是常用的什么單位?用來測量什么?
教師用手比劃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由學生來猜:都是常用的什么單位?用來測量什么?
2、教師拿出信封,請同學根據提示猜圖形。
口述提示:它的面積有1平方厘米,這個圖形是什么?
(猜對就變魔術送給同學們。)
再提問:你怎么知道?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
3、課件出示幾個不同圖形,已知都是由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組成,求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看誰最快知道最后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讓學生描述長方形由幾行幾列組成,強調18個什么?)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二、經歷拼擺,說理漸悟
1、提供待測長方形,估一估它的面積。提供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拿出方格紙,你有什么好辦法?
2、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求出該長方形的面積。
3、反饋交流,請學生結合圖說明自己的想法。師引導:每行擺幾個?有這樣的幾行?總共擺了幾個?
4、師追問:能不能用更少的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擺?
(預設只在長邊和寬邊上擺出面積單位,通過想象課件演示鋪滿后所有的面積單位個數。)
板書:(列表法展示)每行個數 行數 單位面積數
5、師小結:長方形的面積可以通過擺面積單位得到。通過計數得到面積單位總個數與每行個數、行數的關系。
提問:如果想知道教室地面所圍的面積,難道也需要用面積單位去量么?
三、步步深入,漸悟漸深
1、動手操作:拿出方格紙,同桌兩人合作,共同畫出3個不同的長方形。
2、兩人分別填寫對應的作業單:一個人填單位面積數(每行的個數和行數),另一人用直尺測量3個長方形的長和寬。
3、組織同桌兩人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規律。得到長、寬的長度分別對應著每行的個數和行數。-----沿長和寬擺的單位面積數。
4、學生解釋的同時配以電腦動畫演示,讓學生對長方形的面積就是所包含的單位面積數—正好是長、寬相乘,有更深的認識。
5、小結。根據學生發言板書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四、遷移類推,求正方形面積
1、課件出示長12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求它的面積?你怎么知道?結合每行的個數、行數分析,再次落實。
2、師出示課件:長 10 厘米、寬 8 厘米的長方形。它的面積呢?
師提問:由長 12 寬 8 的長方形到長10寬8的長方形,想想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3、師追問:如果我讓長繼續變短,不變的是什么?變化的又是什么?這是一個什么形?它的面積又是多少呢?
得到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并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結合每行的個數、行數分析,再次落實。
五、鞏固深化、漸悟漸遠
1、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2、一個長方形花壇,長6米寬3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1)在花壇的四周圍一圈欄桿,求圍欄的長度。(2)求這個花壇的占地面積。
3、下圖中,每個小正方形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算出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嗎?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六、課堂總結、延伸
師提問:你知道了什么?
(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寬,我還知道長表示一排能擺幾個面積單位,寬就表示能擺這樣的幾排。
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邊長,在計算中很方便。)
出示平行四邊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呢?你有什么辦法解決?
【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每行個數 行數 單位面積數 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四邊形,了解四邊形的特點,并能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
3.通過主題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1.四邊形的含義。
2.找出四邊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平行四邊形。
2.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播放課件:四邊形——由國之源提供
四邊形教案 四邊形教案
同學們,你看到過這樣的東西嗎?通過你們的觀察,你發現這些物品的形狀有什么共同點了嗎?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許多圖形。學生匯報、交流。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四邊形”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新課學習
1.認識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就把它找出來。學生匯報,并說說理由。
繼續播放課件:四邊形——由國之源提供
四邊形教案
到底什么是四邊形?
四邊形教案
(2)小組討論,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呢?
你發現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回答
板書:四邊形有四條直的邊
四邊形有四個角
(3)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
2.給四邊形分類
(1)把你剪下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學生獨立操作)
(2)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小組交流)
學生匯報,并說理由
三、鞏固應用
繼續播放課件:四邊形——由國之源提供
四邊形教案
四邊形教案
四、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匯報)
2.今天我們學習了四邊形,掌握了四邊形的特點;還能根據四邊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給四邊形分出不同的類型。
教材分析:
一、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
1、建立空間觀念,能夠認識生活中的四邊形;
2、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通過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4、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
1、長方形的概述。
2、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三、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本節內容是學生學習接下來的平行四邊形以及周長知識的入門基礎和鋪墊。
四、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對四邊形、長方形以及正方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初步了解了它們之間的關系,為以后比較深入地學習幾何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1、通過課前的提問,讓學生復習回顧了以往知識,了解到學生學生學習了空間與圖形之后,對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
2、在此基礎上,本節將講授一些四邊形的簡單知識,并進一步介紹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3、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四邊形的特點及共性,將抽象的幾何知識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將會是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1、建立空間觀念,能夠認識生活中的四邊形;
2、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通過找一找、涂一涂、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4、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知道什么樣的圖形叫做四邊形。
2、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