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7
這是圖形聯想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意圖:
圖形在孩子們現實生活中到處可見,世界上各種物體都是由各種形狀和它們的變體而構成。小班的時候,孩子們就認識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當我們把各種圖形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就能自發的用稚氣的小手拼出很多物體,為了滿足孩子們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設計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圖形的基本特征,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已經學過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梯形和橢圓形的認識。
2、在了解這幾種圖形基本特征的基礎上,能創造性地進行圖形的組合拼搭。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展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用廢舊的彩色紙片剪成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梯形和橢圓形圖片若干,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膠水、白紙
活動過程:
(一)復習對圖形的認識
出示各種圖形,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小朋友回答后,貼到黑板上,教師有意識的把出示的圖形組合成一副畫面,讓幼兒觀察。現在老師變成了一個魔術師,把圖形組合成了一個太陽、一座房子、一個蘑菇等圖形。
(二)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⒈點擊房子。引導幼兒觀察。提問: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⒉點擊小雞、太陽、房子、蘑菇方法同上。
(三)運用圖形自由拼搭物體
老師想把這幅圖片送給我們的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嗎?你們想不想像老師一樣也做一名魔術師,用圖形組合成一幅圖片或者一件物品,送給你們最親最愛的人?幼兒自由拼物體,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老師拼的不一樣。
(四)運用物體組合畫面
演示多媒體課件[其內容在拼物體的基礎上,把物體組合成畫面。]
1、出示畫面⑴提問:這幅畫是由哪些物體拼成的?⑵老師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理解把這幅畫編成故事講述。
2、幼兒用手中的圖形自由組合畫面,鼓勵幼兒勇敢地、大膽地、毫無顧慮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組合物品或者畫面,送給最親最愛的人。
3、請個別有代表性的幼兒拿作品到前面,讓他說出他拼的圖片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講給大家聽。
4、教師積極評價,活動結束。
一、教學目標:
1、 欣賞各種圖形聯想的圖片,讓學生初步了解圖形設計的基本知識。
2、 能利用不同的圖形,進行各種創意的聯想,提高創造能力。
3、 引導學生在觀察、聯想等活動中體驗造型樂趣,增強圖形創造的興趣,同時拓寬學生審美視野。
二、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源于浙美版小學美術第五冊第12課《圖形聯想》,屬于教材體系中“造型表現”范疇。本課簡要介紹了圖形聯想的構思方法,對圖形的基本運用、圖形的基本訓練形式加以介紹和講解。展示的各種圖形聯想的圖例,便于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研究性學習,也能讓學生裝從聯想、添畫中體驗一定的樂趣,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生活中進行體驗、探索,讓學生自己選定一個圖形,畫一組這個圖形的聯想圖。
三、 教學難重點:
重點:運用添加的方法對圖形進行聯想創造,在聯想創造中體驗樂趣。
難點:對圖形的聯想表現能奇妙,能夠別出心裁,讓人有意料之外的視覺感受。
四、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作業紙
學生:勾線筆、水彩筆或油畫棒等學生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
五、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師:今天是我第一次給同學們上課,首先,我帶來了一個小故事作為給同學們的小禮物。這個小故事是介紹丹麥設計師約恩.伍重在設計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時的一個小插曲(課件展示悉尼歌劇院)。悉尼歌劇院于1959年開始建造的。約恩.伍重一直在思考如何不用梁柱使穹頂立起來,直到開工兩年后,一次他在早餐切橙子時,突然有了靈感,他把橙子作為一個球體,分隔成不同的球面。用球體分隔法來建造這個偉大的建筑——舉世聞名的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而且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海灘邊,不時有帆船駛過,悉尼歌劇院的屋頂的設計又與帆船相呼應。
師簡單介紹丹麥設計師約恩.伍重在設計時的靈感來源于生活中的小細節。課件先展示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的全貌,在故事快結束時再出示悉尼歌劇院和帆船在一起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感悟建筑與自然和諧的巧妙藝術構思。
2、師:原來大師也創作靈感也是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偶然發現,如果我們也多留意一下身邊的話,也許我們也能創作出來。今天,我們也來向大師挑戰一下,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圖形進行添加、聯想創造出新的圖形。
師揭示課題并板書:圖形的聯想
(二)、相信自己,初步感受快樂
過度:同學們可能會說,我怎么能和大師比呢?老師告訴你,相信自己,才能有所成功。我們要用我們自己的雙手來創造。
師:我們就先用大家最熟悉的手來試一試。
師把手按在黑板上板畫出手形。
師:老師的手形像什么?
生1:像房子。
生2:像孔雀。
生3:像大白鵝。
生4:像棵大樹。
……
師小結:你們說得真不錯,(課件展示各種手形聯想)現在已經有點向大師靠攏了。
學生在暢所欲言之后,初步體會到圖形的聯想并不困難,感受到創作的樂趣,消除學生在創作上的緊張感。
(三)觀察探究,學習創作方法
1、師板畫一個水杯,問:看到這個杯子,你想到了什么?
生……
師出示課件展示杯子的聯想圖片
學生欣賞
2、師:在欣賞了這組圖片后,誰能告訴老師,它給畫面加了些什么?它是運用什么方法畫出來的?
引出“添加法”,并板書。
通過仔細觀察,引導學生根據圖片與提示,研究圖形聯想的基本方法——添加法。
3、師出示鴨子圖片,問:看到這個,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
師出示課件展示由小鴨子聯想出了美妙圖片。
學生欣賞
4、師:原來在平時不起眼的圖形,卻可以變化出那么多想象奇特的圖片來。一個圖形可以變化出一組四個、五個甚至于更多的圖形來,但是在變化的一個圖形中添加的筆畫是少而精好呢?還是多多宜善呢?
引出“少而精”的添加,教師板書。
讓學生知道在一個創作作品中的添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用精煉的筆畫創作出來。
(四)、欣賞感悟,拓寬創作思維
課件出示各種圖形聯想的圖片,學生欣賞。
學生欣賞作品后,充分相信自己能創作,也為自己下一步的創作拓寬思維。
(五)、體驗創作
1、情景創設:聯想城堡剛剛建成,國王正在為城堡內的裝飾而煩惱。我們同學們來幫助一下國王好不好?
課件出示:招聘優秀設計師
現在公開招聘優秀圖案設計師若干名,錄取條件:依據我國提供的簡單圖片或者生活中常見的圖片設計出新穎的圖片,能別出心裁,讓我國的人民喜歡。同時,我國還將評出優秀設計師、聰明智慧星、最佳創作獎等各種獎項。希望各國公民涌躍參與。
用“卡通城堡”情境設計作業,符合三年級學生喜歡童話故事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創作的興趣高漲。
2、師:你覺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和同桌一起來設計一組圖形的聯想,或者小組設計一組圖形的聯想。
分層作業設計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學生自由創作,大膽表現。
教師巡回指導
(六)展示評價
1、學生分組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再由別的學生評價
2、教師評價,并頒發優秀設計師、聰明智慧星、最佳創作獎等各種獎項。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已經學過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梯形和橢圓形的認識。
2、在了解這幾種圖形基本特征的基礎上,能創造性地進行圖形的組合拼搭。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展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用廢舊的彩色紙片剪成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梯形和橢圓形圖片若干,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膠水、白紙。
活動過程:
(一)復習對圖形的認識
出示各種圖形,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小朋友回答后,貼到黑板上,教師有意識的把出示的圖形組合成一副畫面,讓幼兒觀察。現在老師變成了一個魔術師,把圖形組合成了一個太陽、一座房子、一個蘑菇等圖形。
(二)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⒈點擊房子。引導幼兒觀察。提問: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⒉點擊小雞、太陽、房子、蘑菇方法同上。
(三)運用圖形自由拼搭物體
老師想把這幅圖片送給我們的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嗎?你們想不想像老師一樣也做一名魔術師,用圖形組合成一幅圖片或者一件物品,送給你們最親最愛的人 ?幼兒自由拼物體,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老師拼的不一樣。
(四)運用物體組合畫面
演示多媒體課件[其內容在拼物體的基礎上,把物體組合成畫面。
1、出示畫面 ⑴提問:這幅畫是由哪些物體拼成的?⑵老師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理解把這幅畫編成故事講述。
2、幼兒用手中的圖形自由組合畫面,鼓勵幼兒勇敢地、大膽地、毫無顧慮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組合物品或者畫面,送給最親最愛的人。
3、請個別有代表性的幼兒拿作品到前面,讓他說出他拼的圖片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講給大家聽。
4、教師積極評價,活動結束。
一、設計意圖:
在幼兒的生活中,隨處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圖形:玩具區圓圓的皮球、正方形的積木、三角形的穿線板,圖書角長方形的書本等,這些早已被幼兒所熟悉。中班幼兒以認識基本的幾何圖形,對圖形有著濃厚的興趣。本活動是通過讓幼兒觀察圖形激發幼兒去想象,并以拼畫的形式和運用完整的話說出圖形的變化。我根據幼兒的好奇心、注意力差的特點,在活動中我運用了神奇的圖形會變的口吻,讓幼兒感到這不是在拼畫,而像在玩魔術,從而更好的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于這些教育資源和我班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課。
二、活動目標:
1、進一步鞏固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半圓形及圓形的認識。
2、通過拼擺使圖形發生變化,發展空間知覺和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幼兒對的喜愛和興趣。
三、活動準備:ppt 每位幼兒一個平板電腦 幼兒課堂操作PPT
四、活動重點:各種圖形組合成新的物品。
五、活動難點:對電子產品的運用。
六、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小朋友,今天,高老師要來做魔術師,給大家變魔術,看誰的眼睛最亮,看得出我變的是什么?
教師逐一出示各種幾何圖形,讓幼兒復習并回憶圖形基本特征。(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基本部分: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變出的這些圖形是有魔力的,它想變成什么,它就可以變成什么?
第一次嘗試活動:觀察、思考。
提問幼兒:你想讓它變成什么
師:好,我們就來看看她們都變裝成什么了?(用圖片拼圖)
師:半圓變成烏龜
三角形變成小魚
正方形變成機器人
長方形變成蹺蹺板
圓形變成小路
小朋友仔細想一想還可以變成什么?
師:請小朋友動腦筋,仔細觀察小魚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第二次嘗試活動:在iPad上動手操作,感知圖形變換。
(1)請幼兒動手變一變。
(2)請幼兒說說變化的結果:用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拼了房子;用……
(三)結束部分。作品分析展示。
利用多媒體技術希沃授課助手把幼兒作品呈現在電子頻上,對幼兒作品進行展示、評價。
中班數學活動《圖形聯想》微反思
此次活動設計我能夠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活動目標和活動形式。由于幼兒直覺行動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年齡特點,整個數學活動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動手的過程中親自感知、探索、總結。本節課的特點是運用了信息技術手段,成功的吸引了孩子,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認識圖形到操作拼圖,層層遞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
但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1.語言不夠親切~缺乏親和力
2.幼兒動手操作時間較長,注意保護眼睛;
3.缺乏了鼓勵孩子的語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