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1
這是有理數比較大小教案人教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共1課時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 初中數學 人教2011課標版
1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并能準確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2.通過有理數加法的教學,體現化歸的意識、數形結合和分類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的思維能力。
3.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有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數、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等概念,因此我沒有把時間過多地放在復習這些舊知識上,而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動形象的事例,讓學生充當指揮官的角色,親身參加探索發現,從而獲取知識。在法則的得出過程中,我引進了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微機,讓學生在微機演示的一種動態變化中自己發現規律歸納總結,這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學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法則的應用這一環節我又選配了一些變式練習,通過書上的基本練習達到訓練雙基的目的,通過變式練習達到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這些我都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具體體現。而且在做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提問,使課堂在學生的參與下積極有序的進行。
3重點難點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異號兩數相加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有理數的加法
1.類比聯想,提出問題
通過實際問題,提出質疑導入新課。
在下列問題中用負數表示量的實際意義是什么?
(1)某人第一次前進了5米,接著按同一方向又向前進了3米;
(2)某地氣溫第一天上升了3°C,第二天上升了-1°C;
(3)某汽車先向東走4千米,再向東走-2千米。
緊接著,回答:
(1)某人兩次一共前進了多少米?
(2)某地氣溫兩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
(3)某汽車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千米?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指出:這三個問題都是求物體兩次向同一方向運動的和的問題,同小學一樣,可以用加法來做。但是,這些數中出現了負有理數,怎樣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呢?引出課題。
活動2【講授】有理數的加法
2.直觀演示,歸納法則
用6個實例講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問題:
(1)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2)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3)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5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4)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5)向東走3米,再向東走-5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6)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0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這6個問題,都借助于數軸,先規定了向東為正,向西為負,通過課件具體演示兩次運動的結果,由在數軸上表示結果的點所處的方向,確定和的符號,由表示結果的點與原點的距離,確定和的絕對值。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通過分類、觀察,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進而總結出有理數加法運動,一般步驟為:
(1)根據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確定和的符號;
(2)根據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進行絕對值的加減運算。
前面已經分析過,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我抓住突破難點的關鍵,一是借助于數軸的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自己歸納法則;二是引導學生分析法則特點,總結規律,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從而使難點化解,并在化解難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結出法則之后,可進一步提問:在算術里,兩個不都是零的數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數,那么,對于兩個有理數,相加后和還一定大于加數嗎?
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最終要讓學生明白:在有理數運算中,算術中的某些結論不一定再成立,即對于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和不一定大于加數,這是有理數的加法與算術運算的一個很大的區別。
活動3【活動】有理數的加法
3.應用舉例,
為了解決從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化,使知識教學和智能培養結合起來,接下來我設計了例題和練習題,選題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例1:計算下列各題:
(1)(-3)+(-4)
(2)(-5)+(+8)
(3)(+0.5)+(-1.6)
通過此例,訓練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和直接應用,特別是異號兩數相加的問題,師生共同來完成,老師做板書示范。
活動4【練習】有理數的加法
練習1 填空(口答)
(1)(-4)+(-7)=_____( ) (2)(+4)+(-7)=_____( )
(3 7+(-4)=_____ ( ) (4)4+(-4)=_____ ( )
(5)9+(-2)=_____ ( ) (6)(-9)+2 =_____ ( )
(7)(-9)+0 =_____ ( ) (8)0+(-3)=_____ ( )
通過變式訓練,使學生對法則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和掌握,并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我設計了練習2。
練習2 今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某地水庫的水位在某天當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二次上升了b厘米,問:
(1)兩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
(2)計算當a、b為下列各數時的值:
① a= 4 , b=3 ② a= -3 , b= 7 ③ a= 5 , b= -5 ④ a= 4-2, b= -1 ⑤ a = -3 , b=0
(3)說出以上運算結果的實際意義
活動5【作業】有理數的加法
填空題
1、3的相反數是___________, 的絕對值是_____________,絕對值等于2的數是_________
2、若上升6米記作+6米,那么-8米表示 。
3、數軸上與表示-2的點距離1個單位長度的點所表示的數 。
4、比較大小:(1) (2)-2 -3 。
5、已知 ,那么 。
二、有理數的加法
(1)15+(-22) (2)(-13)+(-8) (3)(-0.9)+1.51 (4)
(5)(-12)+(+8)+(-9) (6) 36+(-24)+(+64)+(-76)
(7)(-41)+45+(-9)+(+20) (8)(-78)+(+5)+(+78)+(-10)
(9)(-3)+40+(-32)+(-8) (10) 1+(-2)+(-1.75)+3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有理數的加法
1.類比聯想,提出問題
通過實際問題,提出質疑導入新課。
在下列問題中用負數表示量的實際意義是什么?
(1)某人第一次前進了5米,接著按同一方向又向前進了3米;
(2)某地氣溫第一天上升了3°C,第二天上升了-1°C;
(3)某汽車先向東走4千米,再向東走-2千米。
緊接著,回答:
(1)某人兩次一共前進了多少米?
(2)某地氣溫兩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
(3)某汽車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千米?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指出:這三個問題都是求物體兩次向同一方向運動的和的問題,同小學一樣,可以用加法來做。但是,這些數中出現了負有理數,怎樣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呢?引出課題。
活動2【講授】有理數的加法
2.直觀演示,歸納法則
用6個實例講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問題:
(1)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2)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3)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5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4)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5)向東走3米,再向東走-5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6)向東走-5米,再向東走0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
這6個問題,都借助于數軸,先規定了向東為正,向西為負,通過課件具體演示兩次運動的結果,由在數軸上表示結果的點所處的方向,確定和的符號,由表示結果的點與原點的距離,確定和的絕對值。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通過分類、觀察,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進而總結出有理數加法運動,一般步驟為:
(1)根據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確定和的符號;
(2)根據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進行絕對值的加減運算。
前面已經分析過,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我抓住突破難點的關鍵,一是借助于數軸的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自己歸納法則;二是引導學生分析法則特點,總結規律,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從而使難點化解,并在化解難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結出法則之后,可進一步提問:在算術里,兩個不都是零的數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數,那么,對于兩個有理數,相加后和還一定大于加數嗎?
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最終要讓學生明白:在有理數運算中,算術中的某些結論不一定再成立,即對于兩個有理數,相加的和不一定大于加數,這是有理數的加法與算術運算的一個很大的區別。
活動3【活動】有理數的加法
3.應用舉例,
為了解決從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化,使知識教學和智能培養結合起來,接下來我設計了例題和練習題,選題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例1:計算下列各題:
(1)(-3)+(-4)
(2)(-5)+(+8)
(3)(+0.5)+(-1.6)
通過此例,訓練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和直接應用,特別是異號兩數相加的問題,師生共同來完成,老師做板書示范。
活動4【練習】有理數的加法
練習1 填空(口答)
(1)(-4)+(-7)=_____( ) (2)(+4)+(-7)=_____( )
(3 7+(-4)=_____ ( ) (4)4+(-4)=_____ ( )
(5)9+(-2)=_____ ( ) (6)(-9)+2 =_____ ( )
(7)(-9)+0 =_____ ( ) (8)0+(-3)=_____ ( )
通過變式訓練,使學生對法則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和掌握,并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我設計了練習2。
練習2 今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某地水庫的水位在某天當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二次上升了b厘米,問:
(1)兩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
(2)計算當a、b為下列各數時的值:
① a= 4 , b=3 ② a= -3 , b= 7 ③ a= 5 , b= -5 ④ a= 4-2, b= -1 ⑤ a = -3 , b=0
(3)說出以上運算結果的實際意義
活動5【作業】有理數的加法
填空題
1、3的相反數是___________, 的絕對值是_____________,絕對值等于2的數是_________
2、若上升6米記作+6米,那么-8米表示 。
3、數軸上與表示-2的點距離1個單位長度的點所表示的數 。
4、比較大小:(1) (2)-2 -3 。
5、已知 ,那么 。
二、有理數的加法
(1)15+(-22) (2)(-13)+(-8) (3)(-0.9)+1.51 (4)
(5)(-12)+(+8)+(-9) (6) 36+(-24)+(+64)+(-76)
(7)(-41)+45+(-9)+(+20) (8)(-78)+(+5)+(+78)+(-10)
(9)(-3)+40+(-32)+(-8) (10) 1+(-2)+(-1.75)+3
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參加初中數學科目考試的七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有理數加法》,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課程、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有理數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了有理數加法的基本運算法則。這節知識是在有理數、數軸、相反數及絕對值等概念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并且是之后學習有理數混合運算、科學記數法及開方的基礎。因此,本節課起到承上啟下,鋪路建橋的作用,意義重大。
教學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應用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法則進行計算。過程與方法目標:巧設具體問題的情境,并結合數軸,學生通過思考、分析、聯想的過程,加深對有理數加法的理解,并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養成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通過以上對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有理數加法的運算法則,并能夠靈活運用。難點是培養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有理數加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對于把握和處理教材有重要的作用。七年級的學生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正數的簡單計算問題,也對有理數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運算因其本身有些抽象,學生計算起來還是有些困難。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抽象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成長,但仍需要感性經驗的輔助。所以本節課程可以通過設計具體的實際情境來引導學生理解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并且可以提高他們對于較抽象問題的解決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遵循新課改的精神: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我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采用以歸納總結法為主,以啟發式教學法、講練結合法、情境教學法為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結合本課內容,我將學法確定為: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為主,這有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成長。
教學過程可以分為五個環節,首先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一個良好精彩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是一節課成功的開始。根據《有理數加法》這節課的特點,我將采用圖片方式進行導入。播放幾組足球比賽的圖片,規定進球數為正數,失球數為負數,它們的和為凈勝球數,有一支球隊現在的比賽情況是進球4個失球1個。提問同學,該隊凈勝球數的表達式是什么呢?設置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興味盎然地投入到之后的學習中去。
接著進入課文新授,深入感知環節。
第一步,在學生討論導入提出的問題后我提問學生回答之前的問題,得到4+(-1)的答案,這就引出了有理數加法的表達式,學生出于對這個表達式答案的好奇,能更(專注地)進入到下面的學習(依據)。
第二步,因上面的式子中出現了負數,我會提問學生(方法),負數讓他們聯想到了之前的什么知識,引導學生們說出數軸,此時規定在數軸上向右運動記為正,向左運動記為負。隨后假設左右運動的六種情況。問同學,這六種運動過程在數軸上怎么表示?用之前有理數的加法式子怎么表示?每種情況下最后的結束點分別離原點多遠?讓同學們分組討論,隨后來回答。這步可以引出有理數的相同符號的加法,不同符號的加法,兩個相反數的加法以及有理數與0的加法。這為后面學生理解加法法則奠定了基礎。
第三步,根據同學的回答將前面五個式子以及答案完整的寫在黑板上,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從中根據數字前面的正負符號能發現什么規律。同學談論交流,我進行引導和總結歸納得出有理數加法的運算法則即: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這一步通過例子有利于學生深入得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加深印象。
為了讓學生鞏固新知,我會在新授結束后,根據教材分梯度選取習題,給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在練習后我會進行及時講解。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重點。
同學們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后,我將提問他們收獲了什么,由同學自主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的內容,我給予補充評價。同時讓同學自己談談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同桌之間的討論。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合作交流,并能通過反思來更好的鞏固本節的知識。
本節課的課后作業是學生回家思考現實生活中可以用有理數加法來解決的問題,編寫成題目并解答。這樣有利于解決這節課的難點。
我的板書設計采用的方法是線索式(方法),遵循簡潔、明了、大方的原則,能很好的為突出教學重點服務。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教師在備課中經歷了學習新課標,探討新教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自制電腦課件等艱辛的過程。經過半個月的準備,實際教學中“表演”成功,收獲很大,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本節課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激情引趣—合作探究,發現新知—鞏固應用,體驗成功—開放訓練,拓展思維—小結反思,布置作業。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導入,創設情境,集中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激發學習動機。探討有理數減法法則時,學生經歷了利用舊知計算溫差,對比觀察,發現、總結、驗證規律的過程。從而發展學生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師生共議例題,兩輪比賽,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有理數減法法則。趣味數學題的設計,培養多向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學生參與設計精美的鐘表時熱情十分高漲,較好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利用數學知識有服務于生活。作業“超市”,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反思小結,濃縮知識要點,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的融合。
通過本節課,使我深深感悟到實施新課標,必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活動來看,動腦、動手、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形式看,學生口答,筆答,搶答,板演,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好朋友間探究等形式多種多樣,氣氛活躍,積極性高。比較充分的體現課堂是學生的學習天地。
回顧平時教學,雖然有了新的教學理念,但實際教學中卻經常不知所措。今后應繼續鉆研,不斷探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能熟練地運用運算律簡化有理數加法的運算,能靈活運用有理數的加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經過有理數加法運算律的探索過程,了解加法的運算律,能用運算律簡化運算。
重點、難點:
1、重點:運算律的理解及合理、靈活的運用。
2、難點:合理運用運算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敘述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2、有理數加法與小學里學過的數的加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答: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先要根據具體情況正確地選用法則,確定和的符號,這與小學里學過的數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計算和的絕對值,用的是小學里學過的加法或減法運算。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計算下列各題,并說明是根據哪一條運算法則?
(1) (-9.18)+6.18; (2) 6.18+(-9.18); (3) (-2.37)+(-4.63)
2、計算下列各題:
(1) +(-4); (2) 8+;
(3) +(-11); (4) (-7)+;
(5) +(+27); (6) (-22)+.
通過上面練習,引導學生得出:
交換律兩個有理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用代數式表示上面一段話:
a+b=b+a
運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個有理數,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或者零.在同一個式子中,同一個字母表示同一個數。
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用代數式表示上面一段話:
(a+b)+c=a+(b+c)
這里a,b,c表示任意三個有理數。
根據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推出:三個以上的有理數相加,可以任意交換加數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幾個數相加。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例(P22例3) 計算:
(1) 33+(-2)+7+(-8)
(2) 4.375+(-82)+( -4.375)
引導學生發現,在本例中,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結合在一起再相加,有相反數的先把相反數相加;能湊整的先湊整;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數相加,計算就比較簡便。
本例先由學生在筆記本上解答,然后教師根據學生解答情況指定幾名學生板演,并引導學生發現,簡化加法運算一般是三種方法:首先消去互為相反數的兩數(其和為0),同號結合或湊整數。
例2(P23例4)
教師通過啟發,由學生列出算式,再讓學生思考,如何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第一問可以讓學生自已作行程示意圖幫助理解,注意第一問和第二問的區別。
練習 課本P.23練習:1、2
四、總結反思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
1、課本P27習題1.4A組第3、4題
2、課本P28習題1.4B組第12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