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12
這是二年級下冊數學乘法口訣求商,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課本P23頁例1,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只小猴?
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學生交流想法。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為下面的抽象思維作準備,使學生由直觀向抽象過渡。通過相互交流、啟發達到共同發展的效果。讓學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第1題。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并想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2、3題。
【設計意圖】:寓學習于游戲中,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體會被除數和除數一樣時商是1。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第七課時 用乘法口訣求商(二)
教學內容:
課本P24頁例2,練習五第4~6題。
教學目標:
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并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能運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在游戲中鞏固知識并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主題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題圖: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把計算教學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發學習興趣。
二、探索學習
教學例2
(1)、引導學生根據圖上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2)、學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教師板書。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你會列式嗎?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說說商是幾,你是怎么算的?比較總結求商的方法。
小結:可以用乘法口訣求商。
仔細觀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訣求商?通過比較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發現規律。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激起學生進一步表現的欲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4題。
要求學生口述對題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5、6題。
要求學生讀懂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感受到利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便利,會比較熟練的使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從眾多方法中擇優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對除法含義的認識,能夠解決簡單的除法應用實際問題。
3、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會熟練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1、出示卡片,學生說出得數,并說出用哪句口訣。
6×2= 3×4= 2×5= 3×3=
5×2= 4×4= 2×3= 3×5=
6×1= 4×6= 2×4= 3×6=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說一說( )里的數是用哪句乘法口訣想出來的。
3、說圖意,列算式。
4、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創設情境,談話:大家都聽過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吧。(課件出示)后來孫悟空回到花果山,帶回了一些鮮美的桃子。小猴子看到了都想吃。孫悟空想:“糟了,桃子不夠分,怎么辦?”它靈機一動說:“我考大家一個問題,誰回答對了,就把桃子獎勵給它吃吧!
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請仔細觀察有(12)個桃子,每只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猴呢?”
二、探索算法
1、獨立思考,合作探索。
師:小猴子怎么想也想不出來。小朋友,用你們學過的知識幫幫它們吧!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12÷3=□(只),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因為是在平均分,每幾個分一份,問可以分幾份,所以用除法)
你是怎么計算出12÷3的?能給小猴子說一說嗎?
學生可借助擺圓片、獨立觀察、想算理等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接著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各自的想法。比一比,哪一組幫小猴子想的方法最多。
2、交流匯報算法。
3、嘗試運用,多種選優。
小猴子從小朋友這里得到了這么多好辦法,解決了孫悟空的問題,高興壞了。有一只小猴子特別可愛,它決定也考考孫悟空。它說:“孫大圣,有12個桃,如果平均分給四只小猴,有本事你也算一算每只小猴能分幾個?”
師:誰知孫悟空馬上就計算出結果。小朋友們猜猜,孫悟空用哪種方法算的這么快呢! 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說到乘法口訣每年的二年級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情況,還記上一屆學生乘法口訣差不多一半都了解和熟悉了。有的是二年級之前部分老師教的,有的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的,還有的是暑假家長擔心孩子溺水啥的給孩子報的暑期培訓班任課老師提前教的。當中,在暑假學會和了解的站大多數。這些孩子不說會背吧,最起碼對乘法口訣是不陌生的。
說到暑假防溺水在這里給大家說幾句題外話,天氣逐漸升溫,防溺水教育將會是以后所有學校的重要任務吧,特別是中小學。說兩點,一是溺水常見時段:放學后,雙休日,節假日,暑假期間。二是溺水死亡原因:河邊玩耍,下水摸魚,撿取河中物品,結伴下水游泳。總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吧。
記得自己小時背乘法口訣的時候,是看著學校發的文具盒里面的乘法口訣表背的,從一一得一開始背到一九得九,然后二二得四背到二九十八,一列列豎著背最后到九九八十一。現在那種鐵的表層帶有動漫圖片的文具盒很少見了,都是塑料的布的差不多。今天說的用2到6的乘法口訣求商對學生來說也不難,乘法口訣都是上學期學習過得,靈活運用就行。
舉個例子12÷4=( )讓學生想與12有關的乘法口訣,學生會想到兩個乘法口訣:二六十二,三四十二。因為除數是4,不考慮二六十二。12除以4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根據乘法口訣三四十二知道四個三是12.所以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
也可以這樣理解,12除以4表示12里面有幾個4?根據乘法口訣三四十二得知三個四是12,所以12里面有三個四,答案為3。可以發現,同一個除法算式有兩種不同的理解,這也是以后在做題時部分學生易出錯的地方。舉個例子:算式15÷3=5,表示15里面有()個()。看到這種題目部分學生容易混淆,是三個五還是五個三?
我們從除法算式本身分析,“15÷3=”有兩種理解,一是表示把15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5。二是表示15里面有幾個3?等于5。所以得出15里面有5個3。
另外一個是除法算式不一樣,但是用到的乘法口訣是一樣的。比如8÷2和8÷4用到的都是二四得八。所以我們得出一句話:一個乘法口訣可以寫出兩個除法算式,但是并不全是比如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這些,兩個因數(乘數)一樣的就只能寫一個除法算式。
最后說說與之相關的應用題,一般情況下學生總以為本單元學習的是除法,那么相對應的都是除法應用題,造成有些學生看題審題不認真,習慣性的用大數除以小數,但是有些情況不是的,如圖所示:
第三題的第二問,8個福字用去兩個還剩幾個?這一題比較明顯,一般不會出錯。假如說這一題就一問的話,把第一問刪除直接問用去兩個還剩幾個,那些馬虎大意的學生就可能出錯了。(這一題比較明顯,效果不是太好)
本人教育界小學生,只是把自己教學中的一些個人經驗與大家分享。說的不合適的地方請同行前輩多多批評。您的關注是對小河最大的鼓勵。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