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6
這是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評課,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積的變化規律》是人教版四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自探找出規律,難點是:總結并應用規律。聽了楊老師上的《積的變化規律》一課,覺得有以下特點:
1、以游戲的形式引入說明 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與教學實施都是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站在為學生服務的角度。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
2、 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讓學生經歷想辦法、找問題、找方法的學習過程,體現了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投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學時,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用自己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歸納規律。
4、 在探索規律的學習活動中感受獲取成功的樂趣,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的體驗,了解學生掌握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充分發揮內在情感態度的激發作用,從而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節課楊老師用了豐富的表揚語,這點值得我學習。最后我再提一點小小的不成熟的建議:剛引入時青蛙的只數和眼睛的倍數關系同時又引出只數與腿數的關系。要是讓學生帶著疑問自己發現他們間的倍數關系是不是效果更佳。
今天下午,我們全校數學老師參加了好課共享聽課活動,聽的是駱璇老師的《積的變化規律》。駱璇老師的這堂課輕松精彩,使我有幸又一次見識了生本課堂上的數學魅力。
《積的變化規律》這堂課是主動教育的范例,今天聽了駱老師的這堂課形式獨特,設計新穎,更是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讓我知道了我今后的課堂該如何怎樣去做。
開篇開門見山。一開課就揭示課題和出示問題生成單。根據各自提出的問題小組商討提煉最想研究的問題。在時間上得到了保證。從匯報的結果也看的出,學生實實在在把問題落到了實處,每組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恰當的方法。我覺得學生的主體得到了體現。當然老師的組織引導也非常到位,體現了老師的智慧。值得我好好學習。
精彩的過程。第二環節是學路建議。明確活動要求后,選擇一組題進行研究,和上一環節的處理是一樣的。這樣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發揮集體的智慧,群策群力。讓學生自己經歷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研究具體問題——歸納發現規律——解釋說明規律。通過這個規律的探索,學生理解了兩數相乘時,積的變化隨著其中一個因數或兩個因數的變化而變化。這一過程老師給了 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習,而不是流于形式。同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活動中思維得到了發展,得到提高。能力得到了提高。
這一活動我認為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動手操作符合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實踐是創新的源泉”,老師充分認識到了學生具有活動實踐的天性和創造成功的欲望,大膽放手讓學生“多動”,盡量讓他們在“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歷各種探索活動。
精彩的應用。分A類和B類練習,即注重了基礎學生的培養,又注重了優生的思維拓展。練習題的巧妙設計突破知識的難點。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我個人覺得既巧妙又難得。這體現在B類題的處理上。值得我學習。同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節課真的是讓學生去積極的探索,主動去學習,很好的滿足了不同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機會。
駱老師為我們展現的是一節“生本高校課堂”,時時處處能讓聽課者感受到活力的綻放,智慧的迸發,真正做到了從學生實際出發,為學生成長服務,這種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通過這節課也使我進一步體會到生本課堂的魅力需要我們老師的不斷努力。
積的變化規律
《積的變化規律》是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教材以兩組乘法算式為載體,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從中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這是學生在掌握乘法運算的基礎上,揭示積與因數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在“變與不變”中,受到辯證思想的啟蒙教育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經歷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4、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二、重難點分析
重點:掌握并能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難點:探究積的變化規律,學生自己發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律。
三、教學過程:
1、情景引入:
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
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
四只青蛙......
怎么列出式子:1x4=4 2x4=8 3x4=12 ......你能繼續列下去嗎?
2、探索新知:
小明和小伙伴們要去城堡里尋寶,可是一路上,困難重重......
我們也一起去幫忙看看吧~(讓學生對這個課題感興趣)
(回答問題才能進入城堡)
小林跑步到城堡,每秒跑6米,問2秒跑了多少米? 請列出式子?
? ?6x2=12(米)
20秒跑了多少米呢?
?? 6x20=120(米)
200秒呢?
? ?6x200=1200(米)
你能發現這三個式子有什么規律嗎?
組織交流:全班匯報交流發現的規律,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這樣寫算式的理由。
?6 x 2 = 12
不變 x10
?6 x 20 = 120
不變 X10
?6 x 200 = 1200
歸納規律:
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也要乘幾。
(2)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有什么變化?學生完 成下
列計算,想一想發現了什么?
6 x 200 = 12
不變 ÷10
6 x 20 = 120
B不變 ÷10
6 x 2 = 1200
引導學生概括: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0除外)時,積也要除以幾(0除外)。
3、整體概括規律
問:誰能用一句話將發現的兩條規律概括為一條?
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零除外),積也
要乘(或除以)幾(零除外)。
4、驗證規律
(1)先用積的變化規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
8x50=400
16x50=( 800 )
32x50=( 1600 )
? 26x48=1248
26x24=(624)
26x12=(312)
(2)自己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律。
四、研究“兩數相乘,兩個因數都發生變化,積變化的規律”。
1、獨立思考,發現規律。完成下列計算,說規律。
18×24=
(18÷2)×(24×2)=
(18×2)×(24÷2)=
2、組織全班交流,概括規律。
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另一個因數除以(或乘)幾,它們的乘積不變。
五、闖關題1
火眼金睛
判斷題
1、兩數相乘,一個因數除以10,另一個因數不變,積也除以10。( )
2、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積擴大了5倍,則另一個因數也擴大了5倍。( )
3、4x6=24
4x12=48
(4x2)x(12÷4)= 48 ( )
4、兩數相乘,一個因數擴大2倍,另一個因數擴大3倍,那么積擴大6倍。 ( )
闖關題2
這塊長方形綠地的寬要增加到24米,長不變,擴大后的綠地面積是多少? 長x寬=綠地的面積
( )x8 =560(平方米)
( ) x24=(1680)(平方米)
方法1:24÷8=3 3x560=1680(平方米)
方法2:560÷8=70(米)
70x24=1680(平方米)
答:擴大后的綠地面積為1680平方米
題3、拓展題:
這個長方形綠地要栽種蘋果,如果每4平方米可以產蘋果9千克,那么560平方米可以產蘋果多少千克?,擴建后的果園可以產蘋果多少千克?
(每平方米的產量 )X(有幾平方米)=產蘋果的量
( )x 4 = 9
擴建前:?( )x 560= ( )(千克)
560÷4=140(平方米) 140x9=1260(千克)
擴建后:?( )x 1680=( )(千克)
1680÷4=420(平方米) 420x9=3780(千克) 答:......
小明和小伙伴們得到了最珍貴的寶物,那就是他們一路上的重重考驗。因為困難讓他們得到了更多的知識。
六、總結
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1、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零除外),積也要乘(或除以)幾(零除外)。
2、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另一個因數除以(或乘)幾,它們的乘積不變。
七、作業布置:P59
1. 3. 4
八、板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
6×2=
6×20=
6×200=
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要乘(或除以)幾。
18×24=
(18÷2)×(24×2)=
(18×2)×(24÷2)=
兩 數 相 乘,一 個 因 數 乘(或 除 以)幾,另一個 因 數 除 以 (或 乘 )幾,它 們 的 乘 積 不 變。
▲.這節課教學要注意的一些內容:
1、注重組織好合作交流活動。
對于這類剛剛嘗試探索規律的問題,廣泛進行小組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讓學生
經歷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研究具體問題——歸納發現規律——解釋說明規律——舉例
驗證規律。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給學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間,讓學生自主
地進行探索與交流。教師把思考的權力還給學生。
2、學與練有機穿插,練習的設計體現了階梯性。
學生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亦學亦練,注重了知識的生成與鞏固,學與練相得益彰。
最后練習題的設計,既注重了基礎知識的鞏固,又注意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如最后的拓展題則是一個因數擴大幾倍,另一個因數縮小相同的倍數,積不變的情況,不對全體學生做統一的要求。
今天聽了趙艷波老師的一節數學課,受益匪淺。趙老師在教學中以兩組乘法算式為載體,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通過這個過程的探索,學生經歷了研究問題——歸納發現規律——解釋說明規律——舉例驗證規律四個層次的學習過程。在這一系列學習過程中老師非常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計算、說理、交流等活動,歸納積的變化規律。過程的設計很緊湊,老師的講解清晰、簡潔,設問、追問都處理的恰如其分。學生的思維在一個個追問中得到開啟,不失為一堂很實的課。一環扣一環的層層剖析,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鞏固練習中,可以看出教師平時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審題能力的訓練。讓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年輕教師在課堂中能把問題的設置運用自如,確實難得。我比較欣賞。
小建議:
1.小結時,可先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再整理完善。
2.板書再工整些更加完美了。
如果是我執教這一內容。我會這樣設計:
1.出示兩組乘法試題。
2.提問:你能根據上面每組算式的特點接下去再寫兩道算式嗎?試試看。
讓學生在嘗試寫算式的過程中自己發現規律。這個過程,手腦并用,使規律的探索落到實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