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2
這是確定起跑線教案人教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確定起跑線教案人教版第 1 篇
一、學習內容:
《確定起跑線》的教學設計
新世紀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體育與數學第二課時《起跑線》(教材P45相關內容)
二、基于課程標準的教材及學習者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本節課是學習圓的有關知識后,結合跑道結構與起跑位置關系這個具體情節所進行的一節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課。六年級的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已逐步趨于理性。他們不僅僅會關注比賽的結果,對比賽的過程以及比賽的規則等等都會予以關注,但是對一些規則還只是以遵守為主,對其原因缺乏必要的思考,很少嘗試利用自己學習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現象。教材中提供的問題情境:在一些短跑比賽中,運動員所在的起跑線位置是不一樣的。這一情境對有過參加運動會經歷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即使沒參加過運動會的學生也會有外圈距離比內圈距離長的生活經驗。因此教材中的這一教學情境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可以作為課堂的生長點。于是我設計了一個”探究我校200米比賽時各跑道的起跑位置”這一活動,通過這個綜合運用活動,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橢圓式田徑場跑道的結構,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發現生活現象中所蘊涵的數學問題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確定跑道起跑線的方法;另一方面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在體育等領域廣泛的應用,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現象,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生活現象。
三、學習目標:
1、運用圓的相關知識,會計算所走彎道的距離。
2、比較半徑不同的兩個彎道的長度,知道半徑大,所走彎道的距離就長,半徑小,所走彎道的距離就小。即“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要長”。
3、在應用圓的有關知識計算所走彎道距離的過程中,學會確定起跑線的方法,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4、在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學習重點:
比較半徑不同的兩個彎道的長度,知道半徑大,所走彎道的距離就長,半徑小,所走彎道的距離就小。即“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要長”。
五、學習難點:
在應用圓的有關知識計算所走彎道距離的過程中,學會確定起跑線的方法。幫助學生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六、針對學習目標的評價設計:
1、當學生自學45頁上半部分內容,計算笑笑、淘氣所走路程,并計算他們所走的路程差后,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計算笑笑所走路程的?又是怎樣計算他們的路程差的?(針對學習評價1)
2、當學生發現走在外圈比走在內圈的路要長時,教師提問:想過為什么淘氣走的路比笑笑走的路長嗎?(針對學習目標2)
3、通過師生互動及小組活動,探究“我校200米跑道起跑線的位置”。(針對學習目標3)
4、教師通過巡視小組活動及代表發言,了解學生的思路及方法。(針對學習目標3)
5、教師巡視小組活動,觀察小組成員能否獨立思考,互相交流,當小組中出現不同方法時,能否相互交流,確定較優化的方法。(針對學習目標4)
6、小組代表發言做到思路清晰,語言表達準確,具有邏輯性。(針對學習目標4)
七、教學活動: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還記得我們學校的運動會上有哪些賽跑項目嗎?
?。ǔ鍪緝蓮垐D片)
這是同學們在進行50米比賽的情景。
這是在進行200米比賽的情景。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為什么50米比賽時運動員的起跑線是相同的,而200米比賽時運動員的起跑線是不同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起跑線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的圖片情境,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新課的學習之中。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主要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提出要解決的問題,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為新課中的探索活動打好基礎?!?/p>
2、自學釋疑,互動對話
?、拧⑹紫龋埓蠹掖蜷_課本45頁,自學這部分內容,并完成下面3道題。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恰ⅲㄡ槍W習目標1)交流匯報,說一說你是怎樣填的?
你是怎樣計算笑笑所走的路程的?
怎樣計算他們所走的路程相差多少米?
我們知道了笑笑和淘氣所走的`路程確實不一樣長,大家想過嗎?這是為什么嗎?(半徑不同,圓周長不同,圓周長的一半也不同。)
?、取⑼ㄟ^計算和學習,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現外圈比內圈長)
?、?、要是淘氣和笑笑沿著這樣的路線比賽跑步,你覺得怎樣?要怎樣才能公平?
【設計意圖:本部分內容通過自學,使學生經歷猜測、計算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了數學的思想和方法?!?/p>
3、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請大家回頭想一想:為什么我校運動會上50米比賽的起跑線是相同的,而200米比賽的起跑線是不同的?
⑵、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我校200米跑道示意圖。
這是我校200米跑道示意圖,對于我校的200米跑道,你都了解了什么?
師講解:當運動員在進行200米比賽時,需要經過彎道,由于彎道的外圈比內圈長,而終點是一樣的,為了公平,裁判員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將外圈的起跑線向前提一些。
是隨便提一些就行嗎?那提多少合適呢?
?。ㄒ龑W生發現相鄰跑道之間的距離相差多少米,相鄰起跑線之間的距離就相差多少米。)
你們想知道我們學校200米比賽中相鄰起跑線之間的距離相差多少米嗎?
我們可以用學過的知識算一算。
想一想:要想計算出相鄰跑道的距離差,我們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彎道的半徑、道寬、直道的長度??梢噪S機的問學生知道跑道的寬度有什么用處。)
課件出示跑道上的信息。這些信息老師從我們的體育老師那里已經調查到了。
?、恰⑾旅嫖颐磳⒁运娜诵〗M為單位,合作探究這個問題。在活動之前,請先看清活動要求。(學生默讀)
~先獨立思考。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組成員確定適合的方法,合作探究。
~溫馨提示:假設跑步時運動員是沿著跑道的線跑。
⑷、幫助學生理解“溫馨提示”的意思。
“假設跑步時運動員是沿著跑道的線跑,這是什么意思?教師講解:不知大家仔細觀察過沒有,當運動員在比賽時都是盡可能的貼近跑道內側的線跑的,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樣可以盡可能的跑最短的距離。這里,為了大家計算方便,我們假設運動員是沿著跑道的線跑的。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⑹、全班交流匯報。
哪個小組愿意與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想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算法,最后引導學生比較簡便的算法。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使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p>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用學過的知識探究了我們學校200米比賽時個跑道起跑線的位置。其實,在國際比賽中,通常采用的是400米的標準跑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調查一下國際比賽中400米比賽時相鄰起跑線之間的距離差。
確定起跑線教案人教版第 2 篇教學目標:
1、通過該活動讓學生了解橢圓式田徑跑道的結構,學會確定跑道起跑線的方法。
2、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在體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如何確定每一條跑道的起跑點。
教學難點:
確定每一條跑道的起跑點。
教學過程:
一、提出研究問題。(出示運動場運動員圖片)
1、小組討論:田徑場400m跑道,為什么運動員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終點相同,但每條跑道的長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條跑道上,外圈的同學跑的距離長,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線位置應該往前移。)
2、各條跑道的起跑線應該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數據
1、看課本75頁了解400m跑道的結果以及各部分的數據。
2、出示圖片、投影片讓學生明確數據是通過測量獲取的。
直跑道的長度是85.96m,第一條半圓形跑道的直徑為72.6m,每一條跑道寬1.25m。(半圓形跑道的直徑是如何規定的,以及跑道的寬在這里可以忽略不計)
三、分析數據
學生對于獲取的數據進行整理,通過討論明確一下信息:
1、兩個半圓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圓。
2、各條跑道直道長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長度等于兩個半圓形跑道合成的圓的周長加上兩個直道的長度。
四、得出結論
1、看書p76頁最后一圖:
2、學生分別計算各條跑道的半圓形跑道的直徑、兩個半圓形跑道的周長以及跑道的全長。從而計算出相鄰跑道長度之差,確定每一條跑道的起跑線。(由于每一條跑道寬1.25m,所以相鄰兩條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徑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徑加2.5m)
3、怎樣不用計算出每條跑道的長度,就知道它們相差多少米?(兩條相鄰跑道之間的差是2.5π)
五、課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確定起跑線?
確定起跑線教案人教版第 3 篇這是一節數學綜合實踐并以活動貫穿整節課,我力求在各種活動中幫助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概念和周長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的。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橢圓式田徑場跑道結構,學會確定跑道起跑線的方法,另一方面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在體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由于每一學期我校都舉行運動會,所以孩子們都知道有的比賽起跑線不一樣,但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結合實際情況,學生能夠理解“為什么起跑線位置會不同”這個問題,因此,讓學生推導確定起跑線位置的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起跑線的位置與什么有關則是教學的難點。
本節課中,我密切關注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點,在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中,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獨立思考,再匯報。意在學生親自動手參與計算后在匯報中把計算方法達到最優化。但在教學中,通過填寫表格,穩穩的提出問題,匆匆的結束探究,急急的指名匯報,讓部分學生還不知從何開始就“到此結束”。同樣的情形在練習中也再次重演,當學生在匯報 200米比賽中的起跑線該怎么確定時也是學生說得不夠,用部分學生的想法替代了全部學生的思維。其次,對于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也準備的不夠充分,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方式是否面向了全體還有待改進。結合這樣的一堂課的教學怎樣有效的處理好教材,把握好教材,及對隨機的學生課堂狀況進行調整,這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和思考中進一步的提升。的,雖然知道學生肯定是知道了這個實際的比賽起跑線的問題與前面的準備體之間的巧妙的聯系。所以在腦海中也馬上想到了在后面的方法呈現之后需要一定的歸納。體會到每相鄰的兩個跑道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這樣在實際的生活中就不需要每個都進行計算,而且一個彎道是相差這么多,兩個彎呢?優化了學生解題策略。那1000米又為什么起跑的位置一樣呢?用實際生活解釋說一說,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差異。結合這樣的一堂課的教學和體會怎樣有效的處理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確定好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以及對隨機的學生課堂狀況進行把握和及時地調整,這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和思考中進一步的提升。
確定起跑線教案人教版第 4 篇這是一節數學綜合實踐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概念和周長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的。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橢圓式田徑場跑道的結構,學會確定跑道的起跑線的方法;另一方面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在體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由于每一學期我校都舉行運動會,所以孩子們都知道有的比賽跑線不一樣,但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結合實際情況,學生能夠理解“為什么起跑線位置會不同”這個問題,因此,讓學生推導確定線位置的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起跑線位置與什么有關則是教學的難點。
其實六年級的學生對起跑線并不陌生,很少有學生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200米、400米等起跑線位置為什么不同,相差多少。所以課的開始,我采用多媒體呈現了400米橢圓形跑道的一部分,用小動物的趣味運動會中準備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你認為他們的比賽規則合理嗎?”引起學生對起跑線位置的關注與思考。經過觀察共同討論,達成共識:“終點相同,但每條跑道的長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條跑道上,外圈的同學跑的距離長,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線位置應該往前移。”然后通過多媒體呈現跑道的有關信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已獲得的信息進行梳理,使學生觀察表明:每圈跑道的長度等于兩個半圓形跑道合成的圓的周長加上兩個直道的長度。學生在小組內借助計算器試算后,匯報方法。從中對多種算法進行優化,如各條跑道直跑道長度相同,因此跑道之間的差就在兩個半圓形跑道合在一起的圓的周長的差。在這里,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動畫直觀演示學生思考的過程,得出兩個圓的直徑的差也就是里圓的直徑加上兩個跑道的寬度,以及跑道線的寬在這里忽略不計等問題,并向其他學生作出具體說明。最后讓學生總結出最簡單的的計算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擔驚受怕”穩穩地提出問題,匆匆地結束探究,急急地指名匯報,讓部分學生還不知從何開始就“到此結束”。同樣的情形在練習中也再次重演,當學生在匯報200米比賽中的起跑線該怎么確定時,用部分學生的想法代了全部學生的思維。因此,本節課是否面向了全體學生還有待改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