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8
這是絕對值題型歸納,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了解絕對值的概念,會求有理數的絕對值;
2.會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3.在絕對值概念形成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絕對值概念既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關于絕對值的概念,需要明確的是無論是絕對值的幾何定義,還是絕對值的代數定義,都揭示了絕對值的一個重要性質——非負性,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有理數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即無論a取任意有理數,都有。
教材上絕對值的定義是從幾何角度給出的,也就是從數軸上表示數的點在數軸上的位置出發,得到的定義。這樣,數軸的概念、畫法、利用數軸比較有理數的大小、相反數,以及絕對值,通過數軸,這些知識都聯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絕對值是0,從幾何定義出發,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識結構
絕對值的定義;
絕對值的表示方法;
用絕對值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三、教法建議
用語言敘述絕對值的定義,用解析式的形式給出絕對值的定義,或利用數軸定義絕對值,從理論上講都是可以的.初學絕對值用語言敘述的定義,好像更便于學生記憶和運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絕對值的定義,即在教學中,只能突出一種定義,否則容易引起混亂.可以把利用數軸給出的定義作為絕對值的一種直觀解釋。
此外,要反復提醒學生:一個有理數的絕對值不能是負數,但不能說一定是正數。“非負數”的概念視學生的情況,逐步滲透,逐步提出。
四、有關絕對值的一些內容
1.絕對值的代數定義
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零的絕對值是零。
2.絕對值的幾何定義
在數軸上表示一個數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的絕對值。
3.絕對值的主要性質
(2)一個實數的絕對值是一個非負數,即|a|≥0,因此,在實數范圍內,絕對值最小的數是零。
(4)兩個相反數的絕對值相等。
五、運用絕對值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1.兩個負數大小的比較,因為兩個負數在數軸上的位置關系是:絕對值較大的負數一定在絕對值較小的負數左邊,所以,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比較兩個負數的方法步驟是:
(1)先分別求出兩個負數的絕對值;
(2)比較這兩個絕對值的大小;
(3)根據“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確的判斷。
2.兩個正數大小的比較,與小學學習的方法一致,絕對值大的較大。
一、情境導入、自主預習 (“預習”、“交流”、“展示”和“檢測”)
“南轅北轍”這個成語講的是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卻向北走了起來,有人預言他無法到達目的地,他卻說“我的馬很快,車的質量也很好”,請問他能到達目的地嗎?同學們能用數軸來描述這個成語嗎?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教師在學生自學時要進行多次預習督促。
二、自學互研、生成能力
模塊一 相反數的代數意義和幾何意義
自主探究:閱讀教材第30頁“議一議”上面的內容,再完成下面的問題。
問題1: 3與-3有什么相同點?5與-5呢?你還能列舉兩個這樣的數嗎?你發現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歸納總結:如果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那么稱其中一個數為另一個數的相反數,也稱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0 的相反數是0。
問題2:將上面三組數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每組數所對應的點在數軸上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歸納總結: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位于原點的兩側,且與原點的距離相等。
模塊二 絕對值的概念及求法
自主探究:先閱讀教材第30頁的“議一議”、“想一想”再完成下面的問題。
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的絕對值。例如+2的絕對值等于2,記作∣+2∣=2;-3的絕對值等于3,記作∣-3∣=3.
問:(1)如果a表示有理數,那么∣a∣有什么含義?
(2)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有什么關系?
問題3:求下列各數的絕對值
-21,0,-7.8,21
學生獨立完成,再與同伴進行交流
合作探究:師生共同完成第31頁“議一議”的內容。
問:一個數的絕對值與這個數有什么關系?
總結歸納:正數的絕對值是正數,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a(a>0)
用字母表示∣a∣= 0(a=0)
-a(a<0)
模塊三 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自主探究:閱讀教材第31頁“做一做”及例2的內容,獨立完成下面的問題。
問題4:(1)在數軸上表示下列各數,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1.5,-3,-1,-5
(2)求出(1)中各數的絕對值,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3)你發現了什么?
問題5:比較下列每組數的大小:
-1和-5 -2.7和-1.5
總結歸納: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預習”、“交流”、“展示”和“檢測”)
完成教材第32頁“隨堂練習”部分,學生獨立完成,可以叫學生上黑板(臺)解答。
四、檢測反饋、達成目標
1.判斷題:
(1)有理數的絕對值一定是正數。( )
(2)絕對值最小的數是0。(
)
(3)如果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那么這兩個數相等。(
)
(4)如果甲數的絕對值比乙數的絕對值大,那么甲數一定比乙數大。( )
(5)絕對值等于它本身的數一定不是負數。(
)
(6)絕對值等于1的數有兩個。(
)
2.求下列各數的絕對值:
7.5,-2.8,+2
3.︱3.14-π︱=____ 。
4.絕對值小于3的所有整數有______。
5.若實數a、b滿足︱3a-1︱+︱b-2︱=0,求a、b的值。
本節課重點是會求一個數的相反數和絕對值,會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剛好一個大的知識點包含三個小的知識,依次分三模塊教學,遵從量力性原則,由簡到繁,學生逐漸吸收,明確自己學什么內容,使學生能夠掌握。對應的問題(練習)也分模塊來,遵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及時復習,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最后總結歸納出知識點,加深印象,方便學生記憶。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借助于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概念,會求一個數的絕對值,能借助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索、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探索得到絕對值的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相反數、絕對值的概念。
【教學難點】
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和相反數;借助絕對值比較負數間的大小。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回顧舊知并提問:上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
預設:學習了數軸,知道了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
多媒體出示,3與-3,5和-5等數字,再次提出問題:這些數有什么相同點,你能找到這些數在數軸上的位置嗎?引出新課。
(二)探索新知
學生自主觀察,并寫出幾組類似的數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絕對值的概念及表示法。
(2)理解數的絕對值的幾何意義。
能力目標:
(1)掌握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及有關的簡單計算,
(2)掌握絕對值等于某一正數的有理數的求法,探索絕對值的簡單應用。
情感目標:讓學生經歷絕對值的產生過程,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絕對值的概念和求一個數的絕對值。
難點:絕對值的幾何意義。
教學手段:
多媒體(powerpoint)教學與板書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我們已經知道有理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與生產實踐聯系緊密,用正、負數可以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而數軸使我們直觀的感受到有理數中正、負數的區別和數在數軸上相應的位置。
乘城市中的出租車去逛商店是我們經常經歷的事,其中的數量關系與我們所學的有理數、數軸有密切聯系。例如有2位同學在書店購買書籍后回家,一位同學乘上甲出租車向東行駛10Km到達A處,另一位同學乘上乙出租車向西行駛10Km到達B處。
二、合作學習
把全班同學分4—5組分組討論完成下面的三個問題
1:描述請大家用數軸來表示這一過程(記向東行駛的里程數為正)
2:思考兩位同學付費額度是否一樣?為什么?
3:結論付費額度與行駛方向有沒有關系?
然后請各組代表總結發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給予高度的評價)
這兩位同學由于乘車離開書店的距離一樣,所以付費額度也是一樣的,與行駛方向無關。說明在數軸上的A(+10)、B(—10)兩點到原點(書店)的距離是一樣的,都是10。同樣數軸上+5和—5兩點到原點的距離也是一樣的。
我們把一個數在數軸上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的絕對值。(注意是離開原點的距離)
如數軸上表示-5的點到原點的距離是5,所以—5的絕對值是5,記作;+5的絕對值也是5,記作。其實際意義是:數軸上+5這個點到原點的距離為5。(強調絕對值符號的書寫格式)
三、課內練習
1、求下列各數的絕對值:-1.60-10+10同時說出它們的幾何意義。
2、說出下列各數的絕對值:-7-2.0501000
由上述兩題可概括出:(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得出結論)
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零的絕對值是零,互為相反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注意一個數的絕對值不可能是負數,而是非負數。)
五、探究學習
1、某人因工作需要租出租車從A站出發,先向南行駛6Km至B處,后向北行駛10Km至C處,接著又向南行駛7Km至D處,最后又向北行駛2Km至E處。
請通過列式計算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1)這個人乘車一共行駛了多少千米?
(2)這個人最后的目的地在離出發地的什么方向上,相隔多少千米?
2、寫出絕對值小于3的整數,并把它們記在數軸上。
六、小結
一頭牛耕耘在一塊田地上,忙碌了一整天,表面上它在原地踏步,沒有踏出這塊土地,但我們說,它付出了艱辛和汗水,因為它所走過的距離之和,有時候我們是無法想象的。這就是今天所學的絕對值的意義所在。所以絕對值是不考慮方向意義時的一種數值表示。
七、布置作業
做作業本中相應的部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