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3
這是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內容是什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內容是什么第 1 篇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從回顧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線出發,再通過折紙探索平分一個角,提出遇到不能對折的木板或鋼板類角時如何平分的問題,引出角平分儀,進而類比介紹角平分線的作法。對于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究,我是按操作、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進行,先讓學生通過折紙,提出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思考,作出猜想,然后將它轉化為數學問題,讓學生圍繞著問題而展開驗證猜想,從而得出結論。
整節課都以學生為主,自己操作、探究、合作貫穿始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的思考留下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由學生自己去發現結論,學生在經歷“將顯示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從而能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動手、合作、概括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可惜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估計不足,前面探究角的平分線的畫法花時過多,造成后面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究,特別是驗證猜想和歸納結論顯得過于倉促。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內容是什么第 2 篇1、清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
這一點對于剛剛參加工作4年的'我來說,往往是在教學后才能更好地把握的。比如本節的內容,要讓學生自己經過探究總結出“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學生們在歸納時能說出“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向角兩邊作垂線段,垂線段的長度相等。”但卻不能將垂線段的長度,與點到直線的距離聯系在一起,從而在得出性質定理時,出現了一些困難,就是因為我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對原有知識的認識,在布置預習作業時沒有讓學生回憶什么是點到直線的距離。發現這個問題之后,我在2班布置預習作業時,就提起了注意,從而讓教學順利的進行了下去。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學生,清楚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潛能、需求與差異,清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新的知識生長點與潛在的困難,使教學更合理,幫助學生順利的進行知識建構。如果離開對學生現狀的準確把握,教學設計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2、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
本節課的目標之一就是:會用尺規作圖的方法,畫任意角的平分線。如何讓學生理解、記住作法,從而掌握畫角平分線的方法呢?
我由“平分角的儀器”入手,讓學生們自己發現儀器的原理,從中得到啟發,畫一個角的平分線關鍵是找到滿足條件的三個點,學生能理解到這兒,就能自己找到方法并畫出角平分線。也就讓學生的學習處在一種自然生成的狀態。新知識的發生、形成、應用,不是教師強加于學生的,是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的。
二、理解教材,讓教學設計由教材“生長”
本節內容教材在編排時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經歷這個探究過程,在明確探究目標、形成探究思路的前提下,動手操作,得出猜想,并進一步進行推理論證,感受結論的合理性,體現數學研究的嚴謹性。
我在設計性質探究這個環節時,充分的挖掘了教材,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以問題為載體,逐步要求學生獨立分析、形成完整的證明過程,從而訓練了學生推理論證的能力。
教材的結構體系、內容順序是反復考量的,語言是反復斟酌的,例題是反復打磨的,習題是精挑細選的。教學設計時需要理解教材,理解教材內容、編排意圖,重視教材的特色欄目,善于將教材內容“生長”開去,教師應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結構,進而把知識教“活”,促進學生豐富或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讓學生順利開展數學活動,進行知識建構。
三、理解教學,讓教學設計更有效
教學設計時需要理解教學,重視教學過程、教學方式、課堂提問的設計,才能優化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學習。
1、重視教學活動的設計
本課教學時有一個突出的特點,設計了問題串,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有針對性、啟發性,這些問題環環相扣,循序漸進,讓數學定理的歸納過程、命題的發現過程充分“暴露”給學生。
學生在經歷觀察、猜想、驗證、證明的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并能有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正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發展學生能力的有效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經歷一個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才能克服教學中只重數學結果的傾向,實現從“被動的接受”到“主動地建構”的轉變,讓課堂涌動著生命的靈性。
2、重視數學方法的滲透
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如本節課的例題,可以用兩步全等的方法,也可以結合本節課的新內容,這樣就只需證一步全等。讓學生體會證明線段等、角等,可以用全等的方法,當然也可以用角平分線的性質,將來還會有別的思路,這樣的總結,能幫助學生整理做題思路,不會在解決問題時一臉茫然、無從下手。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內容是什么第 3 篇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角的平分線的性質,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證明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會利用角的平分線的性質進行證明與計算。
【過程與方法】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線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推理證明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增強探究問題的興趣、有合作交流的意識、動手操作的能力與探索精神,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證明及應用。
【難點】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究。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角平分線的畫法
2.利用PPT創設情景:
如圖是小明制作的風箏,他根據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C是∠DAB的角平分線,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二)生成新知
探究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同組同學交流,找學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師糾正答案)
如圖,將∠AOB對折,再折出一個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條折痕為斜邊),然后展開.觀察兩次折疊形成的三條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結論?試著證明你的結論.
0011.jpg
∴△PDO≌△PEO(AAS)
∴PD=PE.
(三)深化新知
思考: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在應用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由學生討論匯報)
(四)應用新知
1.例題:解決導入中PPT的問題
2.練一練:(1) 下面四個圖中,點P都在∠AOB的平分線上,則圖形_____ 中PD=PE.
0012.jpg
(五)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今天的學習還有什么疑問嗎?
作業:必做題,選做題,思考題:角平分線性質的逆命題并證明。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內容是什么第 4 篇教學目標角的平分線教案設計
1.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內容、證明及應用.
2.理解原命題和逆命題的概念和關系,會找一個簡單命題的逆命題.
3.滲透角平分線是滿足特定條件的點的集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和逆定理的應用是重點.
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區別和靈活運用是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角平分錢的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的探求與證明
1,復習引入課題.
(1)提問關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讓學生用量角器畫出圖3-86中的∠AOB的角
平分線OC.
2.畫圖探索角平分線的性質并證明之.
(1)在圖3-86中,讓學生在角平分線OC上任取一
點P,并分別作出表示P點到∠AOB兩邊的距離的線段
PD,PE.
?。?)這兩個距離的大小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學生度量后得出猜想,并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知識進行證明,得出定理.
(3)引導學生敘述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定理1),分析定理的條件、結論,并根據相應圖形寫出表達式.
3.逆向思維探求角平分線的判定定理.
?。?)讓學生將定理1的條件、結論進行交換,并思考所得命題是否成立?如何證明?請一位同學敘述證明過程,得出定理2——角平分線的判定定理.
?。?)教師隨后強調定理1與定理2的區別:已知角平分線用性質為定理1,由所給條件判定出角平分線是定理2.
(3)教師指出:直接使用兩個定理不用再證全等,可簡化解題過程.
4.理解角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都相等的點的集合.
?。?)角平分線上任意一點(運動顯示)到角的兩邊的距離都相等(滲透集合的純粹性).
?。?)在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運動顯示)都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而不在其它位置,滲透集合的完備性).
由此得出結論: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二、應用舉例、變式練習
練習1填空:如圖3-86(1)∵OC平分∠AOB,點P在射線OC上,PD⊥OA于D
PE⊥OB于E.∴—————————(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
?。?)∵PD⊥OA,PE⊥OB,——————————∴ OP平分∠AOB(—————————————)
例1已知:如圖3-87(a), ABC的角平分線BD和CE交于F.
?。╨)求證:F到AB,BC和 AC邊的距離相等;
?。?)求證:AF平分∠BAC;
?。?)求證:三角形中三條內角的平分線交于一點,而且這點到三角形三邊的距離相等;
?。?)怎樣找△ABC內到三邊距離相等的點?
(5)若將“兩內角平分線BD,CE交于F”改為“△ABC的兩個外角平分線BD,CE交于F,如圖3—87(b),那么(1)~(3)題的結論是否會改變?怎樣找△ABC外到三邊所在直線距離相等的點?共有多少個?
說明:
?。?)通過此題達到鞏固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第(1)題)和判定定理(第(2)題)的目的.
(2)此題提供了證明“三線共點”的一種常用方法:先確定兩條直線交于某一點,再證明這點在第三條直線上。
?。?)引導學生對題目的條件進行類比聯想(第(5)題),觀察結論如何變化,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練習2已知△ABC,在△ABC內求作一點P,使它到△ABC三邊的距離相等.
練習 3已知:如圖 3-88,在四邊形 ABCD中, AB=AD, AB⊥BC,AD⊥DC.求證:點 C在∠DAB的平分線上.
例2已知:如圖 3- 89,OE平分∠AOB,EC⊥OA于 C,ED⊥OB于 D.求證:(1)OC=OD;(2)OE垂直平分CD.
分析:證明第(1)題時,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OEC=∠OED,再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得到 OC=OD.這樣處理,可避免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
練習4 課本第54頁的練習。
說明:訓練學生將生活語言翻譯成數學語言的能力.
三、互逆命題,互逆定理的定義及應用
1.互逆命題、互逆定理的定義.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角平分線的性質,判定定理的題設、結論,使學生看到這兩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正好相反,得出互逆命題、互逆定理的定義,并舉出學過的互逆命題、互逆定理的例子.教師強調“互逆命題”是兩個命題之間的關系,其中任何一個做為原命題,那么另一個就是它的逆命題.
2.會找一個命題的逆命題,并判定它是真、假命題.
例3寫出下列命題的逆命題,并判斷(1)~(5)中原命題和它的逆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兩銳角互余;
(3)對頂角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如果|x|=|y|,那么x=y;
(6)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7)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說明:注意逆命題語言的準確描述,例如第(6)題的逆命題不能說成是“兩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理解互逆命題、互逆定理的有關結論.
例4 判斷下列命題是否正確:
?。?)錯誤的命題沒有逆命題;
(2)每個命題都有逆命題;
?。?)一個真命題的逆命題一定是正確的;
?。?)一個假命題的逆命題一定是錯誤的;
?。?)每一個定理都一定有逆定理.
通過此題使學生理解互逆命題的真假性關系及互逆定理的定義.
四、師生共同小結
1.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的條件內容分別是什么?
2.三角形的角平分線有什么性質?怎樣找三角形內到三角形三邊距離相等的點?
3.怎樣找一個命題的逆命題?原命題與逆命題是否同真、同假?
五、作業
課本第55頁第3,5,6,7,8,9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教學設計需2課時完成.
角平分線是符合某種條件的動點的集合,因此,利用教具,投影或計算機演示動點運動的過程和規律,更能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自己觀察,探索新知識,從中提高興趣,以充分培養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