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6
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是什么,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張。
2、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默讀課文。
3、幫助學生認識“仲、儒、蔡、祭祀”;會寫“仲、育、儒、仁、核、怨、糧、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張以及他在中華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課前準備:學生可從不同途徑,網上、書籍、向家長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近來央視百家講壇,于丹教授在為我們解讀《論語》,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于丹教授說,《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其實《論語》在古代社會和*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是一部傳世的經典,二千多年來它一直影著*人的思想。
你們知道《論語》的作者是誰嗎?(孔子)
2、課前,同學們都從不同途徑了解孔子,請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學生可從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論、小故事等方面去談)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全文,教師提醒讀準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學生依次朗讀各個自然段,師生共同評點朗讀情況,注意正音。
三、交流預習成果
1、學生交流易讀錯的字音,和易錯的筆畫
讀音:如仲(zhng)儒(rú)祀(sì)
筆畫: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詞意
儒家:崇奉孔子學說的重要學派。學說內容重視倫理道德教育,它的經典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最高教條,成為*封建文化的主體,也為后代保存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
仁:古代儒家的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人與人相互親愛。
隱晦:不明顯,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四、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結構)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講述孔子的幾個故事。
2、默讀1、2自然段,思考:為什么稱孔子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導學生一邊默讀思考,一邊畫下關鍵的詞句)
要點:(1)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早期儒家學說,教導人們怎么為人處世。因此,人們稱他為圣人。
(2)流傳于世的一部《論語》,其中許多思想,可讓人終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點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聯系這句話的意思,舉舉生活中的實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導我們做什么樣的人?
師總結:人要學會關愛別人,這就是儒家理論中最核心,最精髓的東西“忠、恕”,——寬容。
第二課時:
一、整體入手,回顧全文
1、指名讀課文,思考:文中講述了關于孔子的哪幾個故事?
(可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
(1)、與子貢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盜泉水
(3)、與弟子談君子與小人及“識人不易”
(4)、晚年讀《周易》
二、細讀課文,品讀感悟
1、默讀第2-5個故事,抓住重點的語句去品味,通過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組間交流(2-4人左右)
3、集體交流,教師點撥
第二個故事
1)為什么孔子口渴的厲害,卻不喝一口“盜泉”里的水?
[盜,即盜竊,由此可看出孔子對偷盜行為的厭惡,認為“盜”不是君子之舉,人要靠自己的勞動去獲取,“盜”是可恥的,因此對“盜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盜泉里的水。]
2)第三個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窮困的時候能安守節*,小人窮困了就會為所欲為,可結合生活實際談。
(君子由于有修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小人心中無德,窮困時自然不擇手段,獲取利益)
引導學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窮困不要緊,重要的是有節*,有樂觀的生活態度。
2)孔子為什么說了解一個實在不容易啊?
[眼見不一定為實,內心的想法太主觀,要從多種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個人]
孔子知道錯怪顏回,才有此感嘆,從他的感嘆中,你覺這是一位怎樣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斷擁有智慧]
※引論語: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想像著孔子當時的心情,讀讀他對弟子們說的話,再指名讀,帶著理解。
3)第四個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點詞,試用一些成語或詞語,來形容孔子的學習精神?
[篤信好學,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活到老,學到老……]
三、整體回顧,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以幾個小故事的形式,讓我們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結合你學習生活中,談幾點感受。
總結:簡單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讓我們得以秉持民族的根*,也讓我們的心靈被喚醒,我們今天了解的只是*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讓我們試著沉下來潛心讀讀關于孔子的書,試著讀讀《論語》。
作業:1、推薦閱讀同步閱讀中的《孔子的故事》、《莊子傳奇》,
2、如有興趣,可閱讀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并寫讀后感。
板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盜泉水安守節*
君子與小人識人不易
晚年讀《周易》學而不厭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語言,抒發自己獨特的感受。
2、熟讀課文,能揣摩課文前后的聯系,感受文中洋溢著的深情。
教學重難點:
感悟“孔子贊水”這部分內容,并以此融會貫通地理解全文。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通讀全文,初步了解課文大體內容。
教學設計及說明:
一、整體感知
1、同學們已經認真初讀了全文,現在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泗水春景
孔子論水師生談志向
(通過初讀,反饋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情況,為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二、自主選讀,感悟語言
1、同學們已經整體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請大家選讀其中感受深的那一部分內容反復輕讀,有什么感受?
2、學生自讀。
(學生自主選讀,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體現教為學服務。)
3、交流。
相機教學:
a、讀悟“泗水春景”。
(1)學生讀。
(2)配樂,教師范讀。
(3)學生交流感受,相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齊讀。
(在學生自主選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意境美,表達方式的美,更好地誦讀好這段文字。)
b、讀悟“孔子論水”。
(1)小組練讀。
(2)交流讀,老師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聽這小組讀,邊聽邊想這部分內容,哪些詞、哪些句子、哪一段落你感受最深。
(3)交流感受,相機引導學生重點讀第八自然段。
(4)讀詞“凝望”、“意味深長”,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論水”這段話。
(5)交流對這段話的感悟,感受“真君子”的形象。
(6)欣賞“水”的動畫。
(7)結合第八自然段再交流一下感受或對水還有哪些更深入的感受。
(8)齊讀第八自然段。
(“孔子贊水”為教學重、難點,本段教學的過程仍按著整體至部分、至重點的步驟,教學中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的基礎,相機引導感悟這段文字,并通過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感受水的形象,使學生對孔子這段意味深長的宏論有或淺或深的領悟。)
c、讀悟“師生談志向”。
1、出示“急*子”、“溫文爾雅”兩個詞語,練讀好子路和顏回的兩段談論。
2、指名分角*朗讀這部分內容。
(這部分內容簡化處理,但不丟棄,以便學生整體感受課文。)
三、感悟部分間的聯系
1、同學們已經熟讀了課文的三部分內容,那么這些內容是怎么聯系起來融成一段美文的呢?
2、學生先自我感悟,然后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4、教師交流,相機板書:景、理、行、情。
(感悟聯系,又回到整體,企盼學生將課文融會貫通,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四、自主設計作業
1、同學們學完了全文,如果請你做些作業,你將會自己設計哪些作業?
2、學生交流,教師點評。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自主設計作業,也是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的體現,讓學生有學習主人的意識,并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學習。)
五、引導課外閱讀
1、出示“子曰:君子有九思……”。
2、初讀設疑,引導學生課外閱讀《論語》。
(通過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產生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讓小學生適時接觸古文,大有裨益。)
簡評:
本課時教學的總體思路是先整體入手,再分部分通過熟讀感悟語言,最后回歸整體,感受其間內在的聯系。主要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有自主選擇權,有自由表達權,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讀好課文,從感受語言的表層到感悟其間的內涵及聯系,充分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竭力創設一種*的教學氛圍
教學目標:品評圣人的思想體系,認識其思想的合理性與局限性。教學難點:對文中引用的《論語》語句的理解。教學課時:如果布置了課前預習,可用一課時;否則,用兩課時。教學步驟:一、導入新課山東省南部與江蘇交界處有一大湖,煙波浩淼,荷花繁茂,名曰“微山湖”。湖中有微山島,島上有三座碩大土堆,各如小山,實為三座古墓--子漁(春秋著名軍事家,《子漁論戰》主人公)墓,張良(漢丞相,劉邦主要謀臣)墓和微子墓。微山島、微山湖及微山縣都因微子墓而得名。微子墓中所葬者名啟,殷紂王之兄,即孔子之祖先。歲月輾轉,延至春秋,此地歸屬宋國。后因避禍,孔子祖先離宋至魯,安居曲阜,并誕生了一代圣人、歷代仰慕、我國最早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這是山東這塊風水寶地的造化,齊魯人民世代的驕傲。二、品評圣人(一)但是,我們用現代眼光來評價孔子,會發現他的頭腦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偏見--當然這全是由于時代的局限。請學生思考,概括其偏見(以此考察一下學生對孔子知之多少)。1、輕視農民,輕視農業生產。孔子的學生樊遲向他請教如何種莊稼、種蔬菜。孔子態度冷漠,回答說:“我不如農民,我不如菜農。”樊遲走后,孔子罵樊遲是“小人”(小人物,不成大器)。言外之意是讓他的學生不要學這個。(《子路第十三》)他這種思想當時已受到世人唾棄。有一次,子路跟孔子周游列國被落在了后面,迷了路,便問一農民“夫子在何處”,那人回答:“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何為夫子!”(《荷髫丈人》)2、輕視婦女。孔子有句“名言”: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婦女與小孩子一樣都難以教養。這是對婦女同胞、女教師、女學生的莫大侮辱,是可忍,熟不可忍。舊中國幾千年“男尊女卑”,女性不得進學堂(女性都應感激蔡元培,是他首先向你們敞開學校大門),始作俑者就是孔子,孔子一生門徒三千,得意弟子七十二賢,竟無一女性,可見其對女性輕視到何種程度。3、森嚴壁壘的等級觀念臭名昭著的“三綱五常”即為孔子等級觀念之體現。這種僵化落后的觀念取代了科學的尊卑觀和榮辱觀,剝奪了受壓迫者發言和反抗的權利,客觀上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孔子的偏見遠不止這些,例如他有句話叫做“不友不如己者”--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人人照此去做,那么人人將無朋友,這既矛盾又荒唐。三、品評圣人(二)然而,盡管如此,孔子仍不失為萬世仰慕之圣人,中華文明的締造者。那么他究竟有那些優秀思想需要我們繼承發揚與光大呢?閱讀教材101頁至105頁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這個核心主要有幾個要素組成?每個要素的內涵如何理解?引領學生邊讀邊在書上劃一劃,難懂處隨即講解。舉例如下: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含義是“仁者愛人”,即“愛人”,熱愛所有人,熱愛人類。“仁”的要素主要有四個,即孝悌、忠信、恭敬和智勇。然后讓學生在書上分別劃一劃表達這些要素內涵的語句。教學重點是解釋課文中夾雜著的論語語句,以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深入理解各要素內涵。試舉例如下:1、小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年輕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順從兄長。今之孝者……何以別乎?--現在所謂孝敬,都說能夠奉養父母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對狗對馬,也能飼養它,如果不懷敬愛之心,奉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何區別?色難--奉養父母始終做到和顏悅色難啊。2、忠信事君,能致其身--侍奉國君,要奉獻自己整個身心。主忠信,敬事而信,謹而信,言而有信--以忠信為主,敬業而守信用,說話謹慎而守信用,說到就要做到。3、恭敬巧言,令色,足恭……恥之--花言巧語,假裝和顏悅色,過分恭敬,左丘明以此為恥,我也一樣。入公門……--進入王公之門,恭敬有加,好象無地自容。過位……--經過國君之位,臉色莊重,腳步加快,說話好象底氣不足。4、智勇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仁愛之人安心的實施仁愛,智者更有助于仁愛的實施。四、作業:從課文中選擇十句《論語》語句進行翻譯。
一、教學要點:
1、理解課文,使學生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的教育思想。
2、學認生字7個,學寫10個,聯系課文理解和積累詞語“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顏悅*”等詞語。
3、繼續練習在自讀中作批注筆記,展開討論,引導學生作好讀書筆記。
第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要求。
1、自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識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邊讀邊圈點自己遇到的問題。
(二)導入新課。
1、出示“孔子”的畫像,你認識他嗎?板書“孔子”。
2、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請生上臺向大家介紹孔子。
3、過渡: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過三千多名學生。
4、板書課題:“孔子和學生”,齊讀課題。
5、引導學生思考:孔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人們稱他為偉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課文。
1、帶著問題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圈點。
2、全班交流,說出自己的看法。
3、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孔子教育學生不分高低貴*,一視同仁,理解“有教無類”一詞。引導學生了解孔子與子夏對話時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詞。
4、小組交流討論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5、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將疑難問題全班交流。
(四)作業:采集孔子的言語,摘錄自己喜歡的。
第二課時:
(一)把自己摘錄的孔子名言小組交流,談談自己對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話說說自己對孔子的認識。
(三)拓展思考:如果你是孔子的學生,你想對他說什么?
(四)讀名言*句,試著背下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表明了孔子對身邊人的態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句話表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相長”的特征,鼓勵學生*學習。
(五)讀課文,做摘錄筆記。教師指導后進生,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評議。
第三課時:
(一)復習鞏固認詞:富裕、天資、愚笨、選擇、謹慎、謙虛。
(二)比較記憶字形:
裕資擇謹慎
浴姿澤勤真
(三)練習寫生字10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