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30
這是氓教學設計,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詩經》的常識:包含了那段時間的詩歌、內容、寫法和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詩的內容、中心、藝術特色和表現手法。
3、通過三首詩了解國風的寫作內容,體會民間的歌謠的特色。
4、了解衛、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體味獨特的文化內容。
第一首詩《氓》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了解衛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了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每節課40分鐘。
教學過程:
第一節課
教學目標:
1、請學生自己讀課文,不要老師來示范,讓他們自己親自體驗,老師不要代勞他們的工作。
2、明確字音和個別詞語的意思并牢記。
3、請學生示范讀課文,進一步明確字音和意思,請大家識記,當堂課掌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愛情永遠是不會變老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故事,今天,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們要結識的來個人,還有在那時的另外一些人。讓我們走近他們!
一、新授:
1、請一位學生讀文題。(2分鐘)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①讀對了字音,méng,
及時表揚,大家齊讀。通過注釋②,了解詞語的含義,明確這是古今異義,把古今異義四個字寫在注釋處。
第二種情況是讀成了máng,請其他同學糾錯,通過注釋②,了解詞語的正確讀音和含義,讀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對照課下注釋的內容讀課文。明確字音,讀到順暢為止。(15分鐘)
(一定要讓學生獨自的自己來讀,有的學生讀的快,有的學生會讀的慢。照顧多數學生,甚至于照顧到最慢的那個學生的速度。)
3、請基礎差一些的學生示范讀課文(10分鐘)
(請大家仔細的聽讀,用筆畫出有讀音出入的詞語,等同學讀完之后,一起訂正,不要打斷學生的朗讀的過程。培養學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請學生訂正個別字音。(5分鐘)
容易出現問題的字音是:(板書)
匪:fēi愆:qiān將:qiāng載:zài于:xū說:tuō
徂:cú湯: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6、集體讀訂正的字音,明確課下注釋的位置。(3分鐘)
7、體會四字句兩兩停頓的朗讀方法。
二、布置作業:(3分鐘)
1、回家自己讀課文,復習課堂上訂正的詞語,識記詞語的含義。下節課在聽寫本上聽寫。
2、通過注釋一,介紹詩經的相關知識。完成下面填空。
《詩經》是我國___的詩歌總集,又稱《》和《》,搜集了從公元前__世紀到__世紀的詩歌,《詩經》的六義是指:__、__、__、
__、__、__。
3、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本文的故事,至少寫300字。
第二節課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了解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故事。
2、了解衛地的獨特的文化,通過人物的言談舉止仔細品味。
3、了解賦、比和興的'具體內含和寫作手法并仿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當我們逆著時間的隧道走進他們的世界,你用你獨特的眼光看到了什么,你用你獨特的視角體會到了什么?我們等待著你的講述!
二、新授:
1、了解學生回家讀課文的情況,肯定有的學生沒有讀,課堂上請大家齊讀。(8分鐘)要求:讀準字音,彼此監督,而且要整齊,加進自己的感情,盡量把自己想像成課文中的人物。邊讀邊體會課文的內容。
2、請同學介紹自己讀完課文的感受,可以談一點,也可以談整篇課文。(15分鐘)
(總結學生的發言內容,對于有爭議的問題,可以考慮給以更長的時間進行深刻的討論。請同學們就課文中的人物發表自己的看法。)
4、介紹賦、比和興的含義,找出課文的例子,請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明確三種寫作手法,課堂上仿寫。(7分鐘)
5、從文化視角體會當時的風土人情。進行今昔對比,體會人物的特點。(5分鐘)
(明確:抱布貿絲原始的物物交換,造成了人與人之間交流范圍的狹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精神領域的道德方面,尤其愛情觀方面,少了更寬泛的選擇范圍,他和她上演了悲劇。她:溫柔體貼,情意綿綿,嫁作他婦,任勞任怨,遭受暴虐,失望決絕。他:喜請良媒,娶她為婦,感情變換,虐待其妻。)
三、布置作業:
1、再讀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課。
教學目標
1、 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
2、 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3、 《氓》的情節和主題。
重點難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并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2、通過閱讀注釋來自己翻譯課文。
3、《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教學過程
一、 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后人經常把它們并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后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后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興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
二、簡介《氓》
《衛風 氓》是一首敘事詩。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誦讀詩歌,然后根據課后的注釋來翻譯課文。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注意一些重點字詞的注音和解釋。
四、情節和主題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板書]
氓
(情節) 戀愛 婚變 決絕
(章句) 第一、二章 第三、五章 第六章
(詩句) 秋以為期 無與士耽 亦已焉戰
載笑載言 士貳其行
至于暴矣
(基調) 熱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剛烈
誦讀全詩,要安排好抑揚頓挫的語氣語調,反映情節發展的節奏,表現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調。
五、鑒賞要點
1、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后,“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于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2、《詩經》開創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六、背誦本詩
七、課后思考
請把本文和讀本上的兩首詩作簡要的比較。
《秦風?無衣》
教學目標
這是一首秦國的軍中歌謠,體會詩歌如何表現士兵的愛國精神。
重點難點
“同袍”“同澤”“同裳”“同仇”“偕作”“偕行”的遞進層次,理解它有利于背誦。
教學過程
一、 誦讀詩歌,提醒學生注意詩歌中的重復字詞。
頭腦里要想象著這是一首行軍的戰歌。
二、 重點解釋這些重復字詞。
同袍 戈矛 同仇
同澤 矛戟 偕作
同裳 甲兵 偕行
(字詞的重復是詩經的一大特色,了解這一特色對背誦有利,請同學嘗試背誦這首詩。)
三、[詩歌鑒賞]
《無衣》是秦國人民抗擊西戎入侵的軍中戰歌。
全詩共三章,章下章句對應;詩句大同小異,在重章復唱中詩意遞進。一邊歌唱,一邊行軍,一往無前。
第一章,統一思想。
當時軍情緊急,一時難以備全征求。“無衣”這是實寫。也可以理解為夸張的寫法,為國征戰,不計衣物不全的困難,“與子同袍”,與戰友共用一件戰袍。“王于興師”,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為什么大家能夠克服困難、團結備戰呢?“與子同仇”,大家認識到,仇敵是共同的必須一起抗擊共同的敵人。
第二章,統一行動。
“與子同澤”“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動起來,“與子偕作”,投身到征戰中。
第三章,一起上戰場。
“與子同偕”,激昂高歌,團結對敵,奔赴戰場。
這首戰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別與“同袍”“同澤”“同裳”,表現戰士們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寫“同仇”“偕作”,表現戰士們愛國的情感與大無畏的精神。這是一首賦體詩 ,用“賦”的表現手法,在鋪陳復唱中直接表現戰士們共同對敵奔赴戰場的高昂情緒,一層更進一層地提示戰士們崇高的內心世界。
《無衣》表現了奴隸社會時期人民保家衛國、團結對敵、英勇獻身的思想感情,真實感人,慷慨雄壯,確是一首充滿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藝術魅烽的古代軍歌。
誦讀這首詩,要注意全詩慷慨雄壯的基調。
四、默寫本詩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相關知識,掌握《氓》中的寫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節,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是主題。
3.積累字詞,提高詩歌欣賞水平。
教學重點:
《氓》當中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分析人物形象及是個主題。
一、導入
愛情是千百年來文學創作中長盛不衰的話題,古往今來有很多詩句是描
寫美好愛情的,同學們能不能背幾句?詩經中的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樂府詩中的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那么是不是所有文學作品中的愛情都是美好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氓》這首詩,和兩千多年前的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她的另類的愛情故事。(板書:《詩經》兩首—氓。)
《氓》選自《詩經·衛風》。初中時我們學過《詩經》中的作品,例如《關雎》《蒹葭》,大家對《詩經》都已經有相對的了解了。《詩經》原名《詩》又稱《詩三百》。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儒家經典”五經”之一。共收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類。(板書:《詩經》原名《詩》又稱《詩三百》共305篇又分為風,雅,頌。)請同學們根據你們課下收集的資料來說說《詩經》的成書過程。關于詩經的成書現在有三種說法:采詩說,獻詩說,刪詩說。采詩說:“古者天子命史歌謠,以觀民風。”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采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匯集整理后給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獻詩說,天子為了考察民間習俗風尚的好壞就下令諸侯和公卿列士獻詩。刪詩說,傳說古詩原來有3000篇,孔子根據禮儀的標準選編了300首整理出了《詩經》。現在通常認為《詩經》是各諸侯國協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參與了這個整理的過程。從我們以前學過的《關雎》《蒹葭》以及今天要學習的氓看大家覺得《詩經》中的作品有什么特點?以四言為主間以雜言,多用重章疊句,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創作的先河。同學們有誰給我們說說什么是《詩經》六藝?所謂詩經六藝是指:風雅頌賦比興。(板書:六藝: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是詩之體,也就是詩歌的體裁。賦比興則是詩之用,就是詩歌的寫作手法。風指十五國風,是經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共160篇,詩歌中的生活氣息比較濃厚,是《詩經》的核心內容,也是《詩經》中最有藝術價值的部分。雅又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是宮廷正樂。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是小雅中也有不少類似風遙的作品。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曲。賦: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就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比: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興: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 為“起興”,先言他物以引所詠之詞也。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對于詩歌中渲染氣氛、創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詩經中比興是經常連用的。
二、教師初讀課文,正字音。同學們一起朗讀一遍課文,看看這首詩大概講了什
么故事。好,同學們讀完了課文有誰能給我們講講大概的故事情節?本文以第一人稱“我”講述了一個女子戀愛,結婚。最終因為年老色衰被丈夫遺棄的愛情悲劇。
在具體學習這首詩歌之前我想先提出幾個問題,希望同學們學習詩歌的時候思考這幾個問題。
全詩的故事情節是什么,女主人公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詩歌使用了那些手法,具體找出這些詩句。
詩歌塑造了兩個人物,他們的具體性格特征是什么?
同學們認為女主人公婚姻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女主人公與氓分手后還有可能獲得幸福嗎?
三、翻譯詩歌
同學們課下已經預習過課文了,在這里我們只對重點難懂的字詞作解
釋,由同學們根據注釋自己來理解翻譯詩句。
氓是指對一般男子的稱呼。蚩蚩:忠厚的樣子。“之”是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沒有具體意義。“匪”通非,不是的意思。愆:拖延。“秋以為期”是倒裝句式“以秋為期”。載:是動詞詞頭,沒有意義。體:是卦象。咎:災禍。說通脫,擺脫。“三歲”并不是指具體的三年,而是指多年。爽,過錯。“靡”是沒有的意思。夙興,早起。夜寐,晚睡。“言”在這里是助詞,沒有意義。咥,是笑。泮通畔,邊,岸。
那個人老實忠厚,拿布來換絲。并不是真的來換絲,是到我這來是商量
婚事的。送你渡過淇水,直送到頓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時間,而是你沒有好媒人啊。請你不要生氣,把秋天訂為婚期吧。登上那倒塌的墻,遙望那復關。看不見復關,眼淚簌簌地掉下來。終于看到了你,就又說又笑。你用龜板、蓍草占卦,沒有不吉利的預兆。你用車來接我,我帶上財物嫁給你。桑樹還沒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新鮮潤澤。唉,斑鳩啊,不要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愛情中。男子沉溺在愛情里,還可以脫身。姑娘沉溺在愛情里,就無法擺脫了。桑樹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枯黃,紛紛掉落了。自從我嫁到你家,多年來忍受貧苦的生活。淇水波濤滾滾,水花打濕了車上的布幔。女子沒有什么差錯,男子行為卻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愛情沒有定準,他的感情一變再變。多年來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兒沒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你的心愿滿足后,就對我開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處境,都譏笑我。靜下來想想,只能自己傷心。原想同你白頭到老,但相伴到老將會使我怨恨。淇水再寬總有個岸,低濕的洼地再大也有個邊。少年時一起愉快地玩耍,盡情地說笑。誓言是真摯誠懇的,沒想到你會變心。你違背誓言,不念舊情,那就算了吧!
四、分析問題
1.請同學們根據詩歌的故事情節發展把詩歌分段。
詩歌的前兩章描寫的是女主人公的戀愛婚姻所以我們把前兩章分為第一部分,戀愛(1~2) 。
三四五章描寫女主人公的婚變過程所以我們把它分成第二部分——婚變(3~5)。
詩歌的第六章寫女主人公清醒堅決的分手,把它概括為詩歌的最后一
部分——決絕(6)。
女子的感情變化則是由戀愛時的熱情幸福—到婚變時的怨恨沉痛—最
后到決絕時的清醒剛烈。
2.請同學們用具體的詩句來列舉詩歌所用的表現手法。
這首詩是敘事詩通篇用賦的手法來敘述故事。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這兩句使用比興手法,以桑樹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誼深厚,用斑鳩貪食比喻自己深陷情網。“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這句也使用了比興的手法,以桑樹的日漸凋零比喻夫妻感情的淡漠。同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這兩句前后對比把桑樹落葉前的新鮮潤澤和落葉后的枯黃進行對比。暗喻了婚前的情誼深厚和婚后的感情淡漠。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這句用比的手法,比喻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
來越遠,不知回頭。
3.大家說說詩歌中塑造的兩個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
男主人公沒有好的媒人就來求親從這里看他得性格急躁。求婚不成就
生氣說明他性格怎么樣?任性。婚后氓不僅不守誓言,三心二意,還因為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就“二三其德”甚至對女主人公拳腳相加,充分體現了他的易變,專橫暴躁。婚前真摯的誓言和婚后的變心也體現了他的不負責任。
女子在溫柔的勸告氓,不是拖延婚期而是沒有好的媒人不成后就堅定
地約好了婚期,雖然在《詩經》時代男女婚姻還沒有受到那么深的禮教束縛,但是娶妻還是必須經過父母同意,和媒人提親的。女子自己決定了婚期更顯她的有主見和一往情深。“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則描繪出了戀愛中女子的微妙心理和行為體現了她的癡情。婚后女子沒有抱怨貧苦的生活,夙興夜寐,任勞任怨,表現出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勤勞,專一。婚變后女子清醒堅決的分手也體現了她的堅強,自愛。女子從戀愛到決絕的過程也表現出了婦女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生活幸福的強烈愿望。
4.同學們認為女主人公婚姻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同學說主要責任在于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說明女子并沒有
什么錯,而氓的行為卻前后不一了,這說明主要責任在氓的變心。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
也有同學說責任在于女子。她婚前對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的與他
成婚。婚后她每天都在操勞家務,忙于勞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變成了一個只會操持家務的機器人。一個單調乏味,沒有個性,沒有情趣的木頭人怎么能讓人繼續喜歡呢。
這場婚姻失敗的原因是復雜的,男子可以變心,女子不能改嫁,男女
社會婚姻中地位的不平等,導致婚姻不穩定這只是一部分原因。詩中說的“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但是這種說法是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去說的難免帶有主觀抱怨的成分,也沒有真正揭示出婚姻失敗的原
因。女子婚后任勞任怨,勤勞持家確實是一個賢惠的妻子。但是卻失去了原來的個性光彩,變成一個乏味,沒有情趣的木頭人導致氓的變心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關于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分析。
五、同學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詩歌三個部分不同的感情基調。課下背誦這首詩。最后,同學們下去思考,收集資料,下節課我們對分手后女子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這個問題進行一次課堂小辯論。
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下課。
板書
《詩經》兩首—— 氓
一.《詩經》原名《詩》又稱《詩三百》 共305篇 又分為風,雅,頌。
成書:采詩說,獻詩說,刪詩說。
六藝:風雅頌賦比興。
二.氓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情感: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手法:賦,比,興,對比
人物:氓:急躁,任性,易變,專橫暴躁,不負責任
女子:溫柔體貼,有主見,癡情,勤勞,任勞任怨,剛烈,自愛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高中語文《氓》原文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高中語文《氓》賞析
在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漸產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
“個體婚制在歷史上決不是作為男女之間的和好而出現的,更不是作為這種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現的。恰好相反。它是作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為整個史前時代所未有的兩性沖突的宣告而出現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段話對我們理解詩經中的棄婦詩是很有幫助的。
《氓》全詩共分六章。第一章寫的是女主人公答應了氓的求婚。詩歌一開頭就說明了氓是一個“抱布貿絲”的小商人,到女主人公這里來“貿絲”只是作為一個因頭,目的是“來即我謀”。為了達到目的,他裝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來向少女求婚。由于這位女主人公沒有能夠看破氓的虛情假意,一口答應了氓。于是,她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禮數也不管了,勇敢地許下了“秋以為期”的諾言,錯誤地把自己的愛情投在了一個騙子身上。
第二章時寫女主人公熱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進一步刻畫了她純樸熱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為以后的婚姻悲劇,為女主人公性格的發展變化埋下了伏筆。
第三章在全詩是一個感情上的轉折,由對愛情的憧憬轉入對自陷情網的追悔。“桑之落矣,其葉沃若”,詩人用桑葉的鮮嫩來比喻女子的年輕美麗,“于嗟鳩兮,無食桑椹”,既“比”又“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假如一個女子貪戀情愛,那么也會像斑鳩那樣遭到不幸。結尾三句:“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是女主人公從自己被遺棄的遭遇中總結出來的血淚教訓,她下定決心不再留戀過去,并告誡千萬個姐妹,以免再蹈自己的覆轍。這里,詩人為我們展現了這位女子的深深后悔之情,同時也寫出了這位女子性格中極為可愛的堅強的一面。
第四章就是抒發了女主人公對負心男子的怨恨。詩人用同樣的“比”的手法,用“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來說明女子的容貌已經衰減了,揭示出她被氓拋棄的直接原因。“自我組爾,三歲食貧”,道出了這位女子從結婚后一直是過著貧苦的生活,正是這樣的生活使得她美麗的容貌很快的憔悴了。而這位氓在騙得了愛情和嫁妝之后,逐漸暴露出了他那冷酷的“二三其德”本性,女子成了過河的橋梁被無情地拋棄了,女主人公的追求也都像肥皂泡一樣地破滅了。這里,詩歌通過這位女子的控訴有力地揭露了氓負心背德的卑劣嘴臉。
第六章抒寫了女主人公被棄后的憤恨決絕的心情,感情慢慢轉入平靜。“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憤之感油然而起。回憶往事,對照今天,自己的命運是那樣地暗淡渺茫,當初的“旦旦”“信誓”全被氓一手推翻了。而我——這位女主人公也透過氓背叛誓言的面目,看清了他那卑鄙惡劣的靈魂,于是她變得決絕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悔恨多于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她對氓已沒有什么企求,也沒有半句哀告,更不存一絲幻想,有的只是對氓的憤恨和譴責。至此,詩人為我們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由純樸熱情的少女,到忍辱負重的妻子,再到堅決決絕的棄婦的藝術典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