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0
這是一剪梅教學分解動作太極劍,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抒懷劍一剪梅
第一段分解動作第二段分解動作
一玉樹臨風屈膝下臀兩手在胸五仙人畫圖提右腳右手
前畫立圓左腳提膝成虛步劍指接劍右腳右前落步同時
上空右手下落左腳右前上步右腳隨劍伸出左腳插步兩手交替畫立圓右腳前上步然右后轉360°左腳平步右
后左腳左手向左拉開手劍上提左弓步反手刺劍
二仙人指路左腳提膝左手平收六力劈華山左轉撇腳右至胸前右手上空先沉一下兩手手持劍向左帶移動右步
對拉身體左轉成弓步劍指向前指展左腳右轉劍和手辟成一
右手劍摟至左胯旁直線由左后向前畫立圓
三七步托云收右腳提右手右并步立劍下辟
腳成虛步然后提右腳右手收胸前七一枝獨秀腰微右轉帶左手持劍平行體側右腳右前落步劍左腳開步提右腳獨立
持劍走七步同時左手托劍在頭上上斬劍
行云劍最后成弓步抱劍亮相八游龍入海收劍落步右
四倒提金鐘雙手順時針在胸前轉左腳扣步右后轉腕云
畫立圓同時左腳向左開步右腳劍退兩步平斬劍左轉帶
插步左手持劍在身體左側手心劍平云劍左轉撇腳歇步
向右然后屈膝再起立下劈劍
第三段分解動作起立以腰帶劍左轉左腳
九云鴻展羽右腳開步右弓步平退步左后轉右腳上步立
抹劍左做窩劍提右腳起劍落地劍直刺扣右腳左后轉左
劈劍右轉反云劍腳二十
教學目標: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
2、體會作者生平遭遇與創作的密切關系
3、利用開放性原則培養學生再造意境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感受鑒賞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韻律美、音樂美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補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原則:開放性原則
教學方法:聯想法 比較法
教學準備:CAI課件、多媒體設備
教學教程:
一、詩畫導入
展示一組CAI畫面:溪亭日暮、藕花深處、歸舟爭渡、驚飛的鷗鷺
師:(明示畫面中的意象)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學們看到這些畫面能想起初中學過的哪首詞?
生: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師生齊背《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啟發)詞中寫的是作者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開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女詞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做個快樂天使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顯示課題)
二、研習新課
1、范讀比較:(屏幕顯示)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師:(啟發理解)這兩首詞在內容上有哪些不同?
(提示)粗讀可發現:
景物時令——前寫夏景,后寫秋景;
作者年齡——前為少女時期,后為少婦時期;
感情基調——前愉快開朗,后細膩深婉。
師:(提示)女詞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趙明誠
2、清理思路、賞析意境
上片:詞人舟中所想 → 下片:回到現實
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寫女詞人獨居生活——舟中所想
紅藕香殘:以點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蕭條,
獨上蘭舟:背面敷粉——如果能與丈夫一同劃船該多好啊!
云中錦書:相關聯想——猜想丈夫的信該到家了,
月滿西樓:生發想象——仿佛身處西樓,望月計算著丈夫回家的日子。
下片:寫女詞人由想象回到現實
花飄水流: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難再啊!
一種、兩處:直抒胸臆——合寫夫妻雙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無計可消除: —— 情之深、重!
} 揭示主旨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名句)平字見奇,化無形為有形(由外到內,運動之速)。
3、名句賞析:“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好在關聯詞“才……卻”:前輕后重,無法排遣
比較“才……又”(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剛……又”(剛考完數學,又要考語文):前后并舉同等
提示:寫作一得——說話作文要力求煉字煉意
小結——①本詞重寫相思,次寫愁情。
②抒寫閨情而非閨怨。
4、誦讀指導:
結構特點:①本詞為雙調,每段四句,每句四拍,與七律相近;
②雙數句分解為兩小句,每小句四字。
誦讀要領:單數句緩慢悠長,雙數句輕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韻腳(秋、 舟、樓、流、愁、頭)幫 助記憶。
誦讀節奏: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自由朗讀:(2分鐘)
個別朗讀:1 ~ 2名學生演讀(大屏幕顯示相關畫面、音樂)
學生齊背:
5、影象欣賞:播映依據課文改編的優美影象,達到形象直觀,寓教于樂。
6、隨堂練筆:(5分鐘)合理想象,補充空缺形象,再造意境
(課堂重頭) 將全詞改寫成情景連貫、意境優美的抒情散文
(教師巡視學生完成情況,選定點評習作2篇)
當堂點評:(3分鐘)(習作投影顯示,作者朗誦)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
教師背誦:(下水作品)改寫的散文詩(大屏幕顯示、音樂背景)——
粉紅的荷花已經凋謝,鋪著的竹席也生秋涼,
輕輕解下絲綢帔,獨自登上木蘭船。
天邊飛來隊隊鴻雁,是誰捎來了遠方的佳音?
西樓灑滿月光,思念的人兒啊該早日歸來。
花兒自管飄落,水兒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卻只能獨自愁悶各天一方。
這樣的相思愁苦,哪兒有辦法可以消除,
皺著的眉頭方才展開,心里頭卻又想念起來。
三、擴展鑒賞: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鑒賞提示——這首詞所表達的是女詞人晚年寡居時孤獨、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個“愁”字收束全篇,卻用反問形式,含無窮之意于言外,更顯“愁”之深重。
金人南侵后,女詞人連續遭到國破、家亡、夫死的苦難,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寫出了許多反映個 人不幸遭遇的動人詞篇。《聲聲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結:《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三首詞從三個不同的時期即少女時期——少婦時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經歷。這些經歷在作者筆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現, 由此可見,生活是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
四、探討婉約詞風格:
(提示)剛才復習和學習的三首詞在風格上有一個共性,即都是婉約詞。試說說婉約詞的風格特點 (讓學生大膽發言,凡是能挨邊的說法都予以肯定,然后由教師小結)
語言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
題材較為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等)
五、創新思維練習:發散聯想
李清照除了創作婉約詞,還有沒有不同于婉約詞風的文學作品呢?若有,試舉例。
——有。①豪放詞:《漁家傲·記夢》: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以夢幻形式表現作者沖破現實尋求光明和自由的愿望。采用浪漫主義創作方法,風格豪放,意境闊大。)
②詩歌:《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歌頌楚霸王項羽失敗后不愿逃往江東茍且偷生的英雄氣節,諷刺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窩居江南的妥協逃跑政策。)
③散文:《金石錄后序》
(——南渡后所作。介紹《金石錄》的內容與成書過程,回憶婚后三十四年間的患得患失,是一篇優美動人的散文。)
六、音樂欣賞:
多媒體播放《一剪梅》改編的歌曲《月滿西樓》,畫面意境優美,音樂婉轉動人,第二段師生同唱,將課堂結束在師生情感共鳴的最高峰,余音繞梁,意味雋永。
教學目的:
1、把握李清照詞深婉細膩的藝術風格
2、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詞的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詞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前十分鐘左右,講了一下作文情況。
一、導入
1、請大家聽一首歌(《月滿西樓》),請注意傾聽里面的歌詞。
2、這首歌大家熟悉嗎?歌名是什么?里面的歌詞來自宋代一位著名女詞人的詞《一剪梅》。
二、作者簡介
同學們對于李清照了解有多少呢?讓學生述說他們所熟悉的李清照
明確: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初中時候我們學過她的《如夢令》,大家還記得嗎?(師生齊背《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詞中寫的是作者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開朗愉快的心情。當年她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女詞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做個快樂天使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三、吟誦詩文,品味音韻
吟誦是我們學習古詩文的第一步,到底李清照在這首詞當中表現了怎樣的情感呢?下面就讓我們先一起來齊讀。
1、師生齊讀詞文。 正字音:簟、裳
2、這首詞當中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相思之愁。
3、應該用怎樣的一種語氣語調來朗讀呢?緩慢、悠長。我們來試讀。
4、教師范讀,希望同學們隨著老師一起讀。
5、同學們已經慢慢進入情感了,下面請大家聲情并茂地自由讀一遍。體味詞中一種回環往復的音韻之美。
6、指名朗讀:
四、細讀品味,重點賞析
經過多次地朗讀, 我們的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一位清麗端莊、多愁善感女詞人的形象。
1、背景介紹:
李清照的相思之愁從何而來?她在思誰?
明確:寫于她新婚不久,屬于是少婦時代。新婚不久的李清照,丈夫趙明誠經常要外出游學、為官,這就給多情的李清照帶來極大的悲愁和苦悶。思戀之中,作為一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的女性,她自然不免抒寫她思念丈夫的愁情。
2、她的詞和人一樣,也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哀愁,讓我們一起體味這位千年美麗女子的愁情。本詞一定有打動你的地方。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地談談你欣賞的詞句。
明確: “紅藕香殘,通過景物的描寫,點明了時節,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這是一種以點帶面的寫法,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視覺、嗅覺)來表現秋的到來,那么 “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竹席生涼(觸覺)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第一句描繪了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明確:古代有“鴻足傳書”的傳說,所以在詩中,大雁往往承擔著傳遞音訊的作用,表示盼望、惦今外出在外之人的音訊,傳達思人之情。為了稍減閑愁,詞人又臆想鴻雁能傳書信。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雁傳書信,故可暫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詞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滿西樓”不正是“西樓望月幾回圓”嗎?
“花自飄零水自流”,詞人的思緒又由想象回到現實。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飄零,流水自去。由盼望書信的.到來,到眼前的抒寫流水落花,詞人的無可奈何的傷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兩個“自”字的運用,更表露了詞人對現狀的無奈。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寫詞人自己思念丈夫趙明誠,也設想趙明誠同樣在思念自己。這樣的斷語,這樣的心有靈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愛的基礎上的。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以逼近口語的詞句,描述自己不僅無法暫時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兩個副詞“才”、“卻”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現了詞人揮之又來、無計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五、帶情入詞,深情朗讀
下面就請大家帶著對這首詞的理解,再一次深情地朗讀。
六、披文入情,以情寫文
大家有感情的朗讀聲仍然余音繞梁,久久還在耳邊回響吧?請大家把你的理解、你的情感融進你的筆端,將全詞改寫成情景連貫、意境優美的抒情散文 。(可適當添加詞語)
示例:改寫的散文詩(大屏幕顯示、音樂背景)——
粉紅的荷花已經凋謝,鋪著的竹席也生秋涼,
輕輕解下絲綢帔(pèi,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獨自登上木蘭船。
天邊飛來隊隊鴻雁,是誰捎來了遠方的佳音?
西樓灑滿月光,思念的人兒啊該早日歸來。
花兒自管飄落,水兒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卻只能獨自愁悶各天一方。
這樣的相思愁苦,哪兒有辦法可以消除,
皺著的眉頭方才展開,心里頭卻又想念起來。
六、總結
思念之情是人類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斷,理還亂”,一旦萌發,難于消失;它刻骨銘心,像游絲一般縈繞于心。它可以從外在情態的“眉頭”上消失,卻又不自禁地鉆入“心頭”。我們再來齊背。師生齊背《一剪梅》)
七、布置作業
課后閱讀李清照的另一首詞《聲聲慢》,體會李清照前后期詞的異同。
金人南侵后,女詞人連續遭到國破、家亡、夫死的苦難,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寫出了許多反映個 人不幸遭遇的動人詞篇。《聲聲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這首詞所表達的是女詞人晚年寡居時孤獨、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個“愁”字收束全篇,卻用反問形式,含無窮之意于言外,更顯“愁”之深重。
小結:《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三首詞從三個不同的時期即少女時期——少婦時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經歷。這些經歷在作者筆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現, 由此可見,生活是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
探討婉約詞風格:
(提示)剛才復習和學習的三首詞在風格上有一個共性,即都是婉約詞。試說說婉約詞的風格特點 (讓學生大膽發言,凡是能挨邊的說法都予以肯定,然后由教師小結)
語言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
題材較為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等)
音樂欣賞:
多媒體播放《一剪梅》改編的歌曲《月滿西樓》,畫面意境優美,音樂婉轉動人,第二段師生同唱,將課堂結束在師生情感共鳴的最高峰,余音繞梁,意味雋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