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9
這是將進酒教案板書設計,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篇內容為蘇教版語文《唐詩宋詞選讀》(選修)課本“豪放飄逸的李白詩”專題最后一首。本文是李白的代表作,和學生學過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屬同一個時期作品,并且二者在思想內容上也有相似之處。
《將進酒》本是漢樂府的曲調之一,是為勸酒而唱的歌辭。李白的《將進酒》約寫于天寶十一年(752),當時他與朋友岑勛在元丹丘的穎陽山居喝酒,因感嘆時光流逝,自己功業無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憤填膺,在酒酣胸膽開張之時,借《將進酒》之調,吟出此千古絕唱,浪漫的詩風,奔放的語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羈的個性,抒寫了他不合時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懷。“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二句,是詩的主旨,有統攝全詩的作用。詩中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頗具特色。
學習這首詩,要先把握本詩的整體內容,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詩的基調,然后探究詩人的藝術手法。本單元選編的這幾首詩,目的在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唐代詩歌,更進一步認識詩人李白淡于富貴、傲視圣賢的品質,氣勢磅礴、豪放不羈的詩風。其中對李白作品風格的把握是一個重點。了解李白的詩風,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本詩時而奔放,時而深沉,豪壯的酒話背后是如波濤洶涌般郁結的情感。全詩大起大落,詩情由悲轉樂,再轉狂放,再轉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發,氣勢如大江奔流。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
作為本專題的收尾之篇,必須作扎扎實實的模塊總結教學,深入的理解李白作品的豪放飄逸。本節課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我情感體驗,更深入地體會李白的復雜感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能力目標: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全詩,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誦讀中感悟李白的浪漫與豪邁。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
五、教學方法設計:
朗讀、賞析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3分鐘)
掀開中國的詩壇,一縷縷酒香撲面而來,詩與酒相從相隨,詩人與酒之間似乎有一種不解之緣。古來文人騷客,憑酒賦詩,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投影1)
有詩為證:
(投影2)
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吟誦他的詠酒詩中的代表作《將進酒》。 (板書1:《將進酒》)
(二)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標注到課題上)“請”“愿”的意思。“將進酒”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
(三)吟誦賞析(35分鐘)
一讀
大家以前學過不少李白的詩歌,李白的詩歌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豪放)對,豪放的詩歌應該怎樣讀?
(投影3)
1、自由讀。下面請大家結合提示自由放聲朗讀。(3分鐘)
2、展示。大家剛才朗讀得都比較投入,下面我們就請一位同學為我們大家展示一下。
要求:其他同學請側耳傾聽,然后請你對這位同學的朗讀作出一個中肯的評價。(3分鐘)
3、評價。這位同學朗讀得怎么樣,你能給他一個怎樣的評價,并說明理由。(3分鐘)
(估計學生的評價只會從聲音等方面評價,不會很到位,教師可作引導:剛才這位同學從……等幾個方面對這位同學的朗讀作了評價,說的不錯,但僅僅如此就能把李白的情感表達出來了嗎?然后過度到下一個環節)
二讀
1、誦讀指導
(1)引導:同學們知道,讀詩就要聲調抑揚頓挫,聲音高低不同,語速緩急相間的,但這抑揚頓挫高低緩急是由什么決定的呢?(感情)對,了解了詩人的情感變化,也就能把握住詩歌的情感脈搏,讀好讀準這首詩,讀出詩的韻味來了。
(投影4)
(圍繞詩人感情的變化,賞析詩歌中有關語句,在賞析的同時吟誦詩句,這一點需要老師調控好課堂節奏)
(投影5)
(2)、小組合作:尋找感情變化線索,每個階段用一個字來表述。對困難的存疑。
(1分鐘)
(3)、交流,點撥。(4分鐘)
(這一個環節是這一堂課的重點環節,所以教師要注重引導。“悲”“歡”這兩種情感學生是很容易找到的,關鍵是“憤”“狂”這兩處情感,學生一下子不會說的很到位,教師在引導的時候,可設置一些問題:
①關于“憤”。比如:李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主張積極入世,他為什么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不復醒”時介紹背景)
而且除了“鐘鼓饌玉”不足貴外,詩人好像對“古來圣賢”也頗有微詞,倒是對所謂的“飲者”有所羨慕,這是為什么? 歷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賢”,留名的“飲者”,李白為何單說曹植呢……然后水到渠成引出: 面對著古來圣賢皆寂寞的現實,詩人內心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板書: “憤”)
②關于“狂”。(承上問)這無限的激憤表現在行為上如何呢?(學生讀出有關語句:主人何為言少錢……呼兒將出換美酒),(教師接)就成了無比的狂放。(板書“狂”)
③而這所有的情感最后都濃縮成三個字—————“萬古愁”。 )
隨機板書:
(4)總結: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真是——“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
2、誦讀
(1)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情感段落,進行誦讀。并進行朗讀技巧交流。
(2)小組推薦,全班交流。
隨機誦讀指導,并投影:
①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君”,指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誦讀時頭腦中須有黃河奔流的視象。“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高堂”一聯系承“不復回”而來,說及人生。“悲白發”,猶言人生易老,嘆意極濃,“悲”字當重讀,再用“朝如”句補足其意。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當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投影6:略
②以下節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為人題語,重音當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天生”一聯說明“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當讀得擲地有聲;讀后宜作一頓(這里的潛臺詞是“既如此,那就……”),為詩中策一個高潮蓄勢。第一個高潮在“會當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當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讀,“三百杯”一語尤當著力加以渲染;為突出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為樂”宜輕讀。
投影7:略
以上是詩的鋪墊部分,讀后可作稍長停頓。
③“岑夫子”以下六句為詩意轉換處,亦可視為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當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請字上,突出拆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
投影8:略
④“鐘鼓”一句至結尾為詩的主體部分,詩人借此盡吐胸中塊壘,必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
“鐘鼓”二句是這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主旨所在。詩人說這話時,其憤激之情必當見于辭色,應當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二語當用極強音讀,以見其憎惡、鄙棄之深。其下“古來”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說明“不復醒”的理由,亦可見詩人蓋世之氣和狂放之態。兩句之中,上句為賓,宜輕讀,略示“風歌笑孔丘”(《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之意;下句為主,宜重讀,要表現出十足的自信。
“陳王”二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為例,可用敘述調讀而略帶感情色彩。重音當落在“恣歡謔”三字上,但歡中有悲,因為詩人說陳王,其實又是說自己,不過是懷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兩句也是有主有賓:“主人”句為賓,宜輕讀;“徑須”句為主,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態如見,直重讀。讀后應稍作停頓,為結尾的抒情高潮蓄勢。
投影9:略
⑤ 結尾前三句當快讀,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張語調讀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不是一般的兒女愁情。
投影10:略。
3、下面大家能不能按照老師的提示哪位來嘗試把全文朗讀一遍?(投影有標志的全詩)(最好是找一位朗讀好的同學來讀)(3分鐘)
三讀
聽了同學們剛才的吟誦,老師不禁也想和大家PK一下。
四讀
現在大家想精彩演繹李白的《將進酒》嗎?
(齊讀 或放錄音,同學們可以跟讀)
五讀
在大家剛才朗讀的時候,我發現已經有同學能背誦了,我們一起試著背一下好嗎?
(估計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背出來)
(四)課堂總結
賀知章說,李白是謫仙人,所以他必定擁有縱情傲物的權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詩與酒成就了詩仙太白豪放飄逸的詩風,成就了他雄奇俊秀的浪漫主義詩境。正如臺灣作家余光中所說:
投影11:
(五)、作業布置
1、背誦并默寫全詩。
2、課后請收集李白的詩酒名句名篇,進一步體悟李白的詩酒人生,寫一篇評論性文章。
八、教學設計說明
1、教學一開始,教師利用學生已學知識,自然地引出課題。
2、能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誦讀指導,以“讀”代“講”,使得學生在誦讀中不知不覺地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及對作者復雜情感的把握。
3、努力營造出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在快樂中地學習。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二、背景簡介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應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愿”的意思 “將進酒”意即“勸酒歌”, 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四、整體感知
(一)大家先聽錄音,聽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詩歌中的:節奏變化,韻律變化以及情感變化并在課本上作適當的標記
(二)1學生自己讀2遍(大聲讀、旁若無人的讀);2齊讀
(三)請同學們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后的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激動的(找出對應詩句) 豪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悲壯的(找出對應詩句) 自信的(找出對應詩句)
憤慨的(找出對應詩句) 狂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愁苦的(找出對應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同學們,當大家看到這么氣勢磅礴的黃河的時候會感到心情怎么樣?
——激動 ……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作者為什么從江水想到了人生?
這一句中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古人有一個詞評說的好——悲而不傷,悲而愈壯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讀完這一句,我們會發現作者用其中兩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他的感情:“歡”和“樂”在這里有一種心態讓詩人感到歡樂這種心態是——自信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這就是本詩的第一次感情變化,由原來的悲壯轉成了歡快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他不僅自己喝,還勸他的朋友喝這里也就點明了“將進酒”的.這個題目的意思,勸酒歌另外,同學們感受一下,在這里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三字句”,那么這四個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這就是詩歌中的第二次感情變化:由歡快轉為狂放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為什么作者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呢?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種——憤慨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三次感情變化:由狂放轉為憤恨然而憤恨之情剛剛顯露,詩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
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東西到了李白這里卻抵不過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滿著鄙視之情
“呼兒將出換美酒”
正是詩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顯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四次感情變化:由憤恨再轉回到狂放,而這種狂放比剛才的還要狂,是一種癲狂
然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詩歌的最后一句寫道“與爾同銷萬古愁”這種“愁”不再是一時一刻的,而是“萬古愁”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五次感情變化:由癲狂轉回到愁苦
五、總結: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壯——歡樂——狂放——憤恨——癲狂——愁苦,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
六、思考:
這萬古的愁從何而來呢?(請同學們結合背景,結合你所了解的李白分析)
提示:
1政治遭遇
2人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3對絕對自由的向往與現實的矛盾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二、背景簡介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應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愿”的意思 “將進酒”意即“勸酒歌”, 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四、整體感知
(一)大家先聽錄音,聽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詩歌中的:節奏變化,韻律變化以及情感變化并在課本上作適當的標記
(二)1學生自己讀2遍(大聲讀、旁若無人的讀);2齊讀
(三)請同學們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后的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激動的(找出對應詩句) 豪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悲壯的(找出對應詩句) 自信的(找出對應詩句)
憤慨的(找出對應詩句) 狂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愁苦的(找出對應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同學們,當大家看到這么氣勢磅礴的黃河的時候會感到心情怎么樣?
——激動 ……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作者為什么從江水想到了人生?
這一句中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古人有一個詞評說的好——悲而不傷,悲而愈壯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讀完這一句,我們會發現作者用其中兩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他的感情:“歡”和“樂”在這里有一種心態讓詩人感到歡樂這種心態是——自信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這就是本詩的第一次感情變化,由原來的悲壯轉成了歡快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他不僅自己喝,還勸他的朋友喝這里也就點明了“將進酒”的.這個題目的意思,勸酒歌另外,同學們感受一下,在這里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三字句”,那么這四個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這就是詩歌中的第二次感情變化:由歡快轉為狂放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為什么作者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呢?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種——憤慨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三次感情變化:由狂放轉為憤恨然而憤恨之情剛剛顯露,詩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
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東西到了李白這里卻抵不過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滿著鄙視之情
“呼兒將出換美酒”
正是詩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顯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四次感情變化:由憤恨再轉回到狂放,而這種狂放比剛才的還要狂,是一種癲狂
然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詩歌的最后一句寫道“與爾同銷萬古愁”這種“愁”不再是一時一刻的,而是“萬古愁”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五次感情變化:由癲狂轉回到愁苦
五、總結: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壯——歡樂——狂放——憤恨——癲狂——愁苦,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
六、思考:
這萬古的愁從何而來呢?(請同學們結合背景,結合你所了解的李白分析)
提示:
1政治遭遇
2人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3對絕對自由的向往與現實的矛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