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2
這是紅樓夢教案及反思,是優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紅樓夢教案及反思第 1 篇
一、導入
《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長篇小說。它以一個貴族家庭為中心展開了一幅廣闊的社會歷史圖景,社會的各個階級和階層,都得到了生動的描寫。這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動了我們的心,每一次閱讀都會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深深地牽動著。今天,我們一起來讀節選自《紅樓夢》的四篇課文,走進賈府,走進大觀園,走進寶玉,走進黛玉,走進賈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四篇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弄清眾多出場人物。
2.介紹與四篇課文有關的《紅樓夢》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節,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點
《訴肺腑》
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經歷了初戀、熱戀和成熟三個階段。黛玉從她孤苦無依的身世與處境和高潔的思想品格出發,執著而強烈地要求寶玉嚴肅專一的愛情。她或喜或怒,變盡法子反復試探寶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這回遠來探親,黛玉偷聽到寶玉的“肺腑”之言,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嘆,確認寶玉為“我之知己”,從此他們的愛情進入了一個成熟階段。
《寶玉挨打》
在封建家庭里,家長責打子弟是天經地義的事,不足為奇,但賈政此番毒打寶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卻顯得極不尋常。從當時的情形來看,似乎是結交伶人和所謂“逼*母婢”這兩件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實,根本原因還在兩種思想的矛盾沖突上。賈政是封建統治者的忠實奴才和封建禮教的衛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標準來培養寶玉,希望他走科舉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祿,維持自己的家聲;而寶玉卻鄙視功名富貴,厭談“仕途經濟”,對封建社會傳統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懷疑乃至否定。父子間的這種矛盾是無法調和的,而寶玉挨打正是這種矛盾發展到對抗地步的鮮明而集中的表現。
《香菱學詩》
香菱本來就愛讀詩,也想學著作詩,但苦于無人指點;來到大觀園以后,有了黛玉這樣的老師,她如癡如醉地沉浸在詩的境界中了,終于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了作詩。
《抄檢大觀園》
大觀園里住著“金陵十二釵”中的六位青年女子,只有寶玉是惟一的男子,此外,還有為這些人服務的大群婢女。
抄檢大觀園的起因是,賈母的丫頭傻大姐在園內山石背后搶到了一個“繡春囊”——這是當時男女青年表示愛情的一種信物,其實并不足怪,但在持有雙重道德標準的榮國府當家人的眼里卻如同洪水猛獸,深恐因此而敗壞自己的家聲,必欲查個水落五出而后已,這是就事情的表象而言。如果往深處追究,還可以發現其中包含著榮國府內大房和二房之間的明爭暗斗以及王夫人清除寶玉身邊“妖艷”丫頭的意圖——從王夫人拒絕鳳姐“平心靜氣暗暗察訪”的辦法,而采取王善保家的抄檢之策,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來。
這場旨在整肅榮國府內部秩序、改善人際關系的鬧劇,其結果恰恰走向了自身愿望的反面,它使府內的各種矛盾更加激化,從此,不僅大觀園失去了往日的平靜和安樂,連榮國府也日見其衰頹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探春“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這番話,可說是給這場鬧劇做了一個精辟的總結,揭示了它的悲劇實質。
作為這場鬧劇的犧牲品的只能是奴才,有些受迫害而死,有些被逐出府,連充當抄檢急先鋒的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挨了耳光,成了現世報。
四、品讀鑒賞
《訴肺腑》提示:
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重點朗讀人物對話部分和心理描寫部分,仔細體味其思想感情。
方法;點評法
1.課文第三段,史湘云以及襲人對寶玉規勸的一段對話描寫:
湘云笑道:“還是這個情性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后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里攪些什么!”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襲人道:“云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里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得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到怎么樣,哭的怎么樣呢……”
這段對話,充分表現了寶玉厭惡仕途,不愿與士大夫交接,蔑視封建道德倫常規范,具有強烈的叛逆性格。史湘云勸說寶玉要熱心仕途,多結交官宦,講談經濟學問。但封建禮教對她的影響不及寶釵那樣深。史湘云的言詞表現了她的嬌憨活潑、開朗豪爽的性格特征。襲人與湘云一起規勸寶玉,表明了襲人與寶釵所遵奉的行為規范是一致的。顯然,湘云、寶釵對寶玉的規勸是善意的、真誠的;寶玉的反感,是自然的、真實的,都是無可指責的。
2.課文第三段,湘云因勸寶玉留心“仕途經濟”而被寶玉斥為說“混賬話”,并當眾頌揚黛玉不講這些混話:
襲人道:“……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訕了一會子去了。……誰知這一個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見你賭氣不理他,你得賠多少不是呢。”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他生分了。”
寶玉視黛王從來不講“混賬話”,顯然,這是寶黛愛情的根本。
3.課文第四段描寫了黛玉聽了寶玉的知心之語后的內心狀態:
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于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嘆者,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為知己,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既有金玉之論,亦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釵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燒,病已漸成,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癥。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滾下淚來。
“又喜又驚,又悲又嘆”這八個字,極其準確地概括了黛玉此刻復雜的心理狀態。黛王幼年間也曾受過封建教育,但并不嚴格,封建禮教和功名利祿觀念對她的影響微乎其微,因而保持了純真的天性;又因父母早逝,生活孤單,她只能從尋求知己中獲取感情的慰藉。來到賈府以后,她和寶玉很快就達成了感情上的默契,并發展成了愛情;而與此同時,她又不能不想到,寶玉作為榮國府的繼承人,身邊有那么多的女性,他能唯獨鐘情于自己嗎?現在,她聽到寶玉親口說出“林妹妹不說這樣混賬話”,而且是當眾說的,怎能不“又喜又驚”呢?但理想終歸是理想,它能否變成現實呢?在當時的婚姻制度下,沒有“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自由相戀的情人是很難結合的,更何況在這詩禮簪纓的大家族里,“金玉之論”似乎已成定局!瞻念前途,不寒而栗。這也是寄人籬下的黛玉所特有的一種心態。
4.課文第五段,寶玉對黛玉訴說的肺腑之言。
①寶玉乃點頭嘆道:“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見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②“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里,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
這是寶玉對黛玉從內心中吐露的真實之言。
《寶玉挨打》提示:
《紅樓夢》中的“寶玉挨打”是封建衛道者賈政和封建叛逆者賈寶玉之間,第一次以劇烈的形式所表現出來的一場面對面的沖突。品賞的重點放在:①在寶玉挨打這一事件中,賈政、寶玉、王夫人及賈母的表現,如何顯示出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②寶玉挨打后,寶釵、黛玉先后去探傷,兩個人的言行不同,表現了各自什么樣的內心活動。
品賞一:眾多人物在寶玉挨打事件中的表現,顯示出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
1.“寶玉挨打”是怎樣引起的
寶玉為了丫鬟金釧兒跳井自殺,正在徘徊懊恨而弄得精神錯亂時,恰巧碰到賈政走來,和他“撞了一個滿懷”!如此莽撞,足使賈政惱怒,何況,賈政因為寶玉沒有和封建官僚賈雨村好好應酬,本來就不高興;喝問之下,見寶玉神經不夠正常,氣更加惹大了。恰恰又在這時,忠順親王府派人來查問名藝人蔣王菡的下落,暴露了寶玉在外結交藝人,在賈政看來是“流蕩”行為;偏巧又碰上賈環乘機進讒,把金釧兒投井的事加以夸大歪曲,說成是寶玉“強*不遂”,在寶玉的“不肖種種”上又加了一條“大逆不道”;這就把賈政“氣得目瞪口呆”“氣得面如金紙”……情節的層層推展,把賈政和寶玉之間所存在的種種矛盾,一齊集中起來、交織起來。賈政兇惡地大叫:“拿寶玉來!”
2.賈政的憂慮
寶玉被賈政的仆人逼著走來。“賈政一見:眼都紅了,也不暇問他……只喝命堵起嘴來,著實打死。”在賈政看來,封建主義的一套“詩書禮教”已在寶玉身上失效,只有毒打才能改變寶玉。表面上看,這場毒打含有金釧兒投井的因素,好像賈政也十分看重這個婢女的人命。其實并非如此。在“打”的過程中,支配著賈政的思想動機是:
眾門客見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奪勸,賈政哪里肯聽,說道:“你們問問他干的勾當可饒不可饒!素日皆是你們這些人把他釀壞了,到這步田地還來解勸。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你們才不勸不成!”
“弒君殺父”,一語道破天機。原來賈政是在擔心寶玉成為封建社會的叛逆者。
3.寶玉的不“悔改”
在賈政的*威緊逼下,寶玉始終沒有求饒,也沒有“悔改”的表示,表現出他不屈服于封建勢力;但是,他也沒有作出正面的反抗。此時的寶玉,雖然是封建貴族家庭的“逆子”,但畢竟是在“溫柔富貴之鄉”長大的,免不了出身階級和時代歷史的局限,狹窄而溫飽的生活,使他還不能沖破榮國府這個封建牢籠。
紅樓夢教案及反思第 2 篇學習目標: 1、鑒賞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2、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學習重點: 1、如何鑒賞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2、如何刻畫人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看當代小說,總會有一種共同的感覺,那就是作者筆下的美女個個都是如花似玉,真是千人一面。《紅樓夢》涉及人物四百有余,但曹雪芹卻能做到各具情態。今天我們就以王熙鳳和林黛玉為例,來感受曹雪芹濃妝淡抹各相宜的人物描寫。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鑒賞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2、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鑒賞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一)王熙鳳: 后人在提到王熙鳳時說: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你認為這句話是否有道理?結合文中對王熙鳳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談談你的看法。 首先我們找到描寫王熙鳳的段落(5、6段)。描寫王熙鳳的段落比較集中,都在這兩段。我先找位同學讀王熙鳳的出場。 在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出場是刻畫人物的起點,是在讀者空白的腦海中打下的第一個烙印,所以文學大師歷來都十分講究人物的出場描寫。我們上節課所講的賈寶玉的出場就采用了預先鋪墊、設置懸念的方法。我們剛剛所讀到的王熙鳳又是怎樣出場的呢? 設想:此時尊親長輩在堂,遠客初到,賈府上下個個循規蹈矩。突然,屋外傳來旁若無人的笑聲,王熙鳳如眾星捧月般出場了。這樣的出場方式體現出怎樣的人物性格? ——張揚。 這屬于人物描寫中的那種描寫? ——細節描寫。 接下來是什么描寫? ——外貌。 記得讀王熙鳳的穿戴時,有同學在下面小聲嘀咕:這么多,她怎么穿戴呀?作者為什么要對王熙鳳施以濃妝? ——突出她的貪婪與俗氣。 再往后是對王熙鳳肖像的刻畫。應該說,王熙鳳是美麗的,因為她的眼是丹鳳眼,眉是柳葉眉,可為什么曹雪芹在給她美麗的同時,又說她的眼是三角眼,眉是吊梢眉呢?結合后面那幾句話分析一下。 俗話說:三角眼,吊梢眉,不是小偷就是賊。可見在人們心目中,這樣的眉眼是刁鉆的,狡黠的。結合后面幾句和導讀上的“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笑著,腳底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我們更確信這一點。 再看她見黛玉時一系列的表現:先是恭維,繼而拭淚,忙轉悲為喜,她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轉變? 這一切只因為她的機變逢迎。她贊美黛玉的話,句句為賈母而發;抽帕拭淚,轉悲為喜,處處為賈母而做。 最后,我們看她一串的問話,一頓的囑咐,一通的吩咐,捧茶捧果,回王夫人話,無不表現出她的精明能干。 看完了濃妝的王熙鳳,我們再來欣賞淡抹的林黛玉。 (二)林黛玉: 王安石曾說過:意態由來畫不成。但在曹雪芹的筆下,人物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今天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集書卷氣、靈秀氣、孤傲氣于一身的一代才女林黛玉超凡脫俗的美。 與王熙鳳的盛裝不同,曹雪芹對林黛玉的刻畫只注重肖像,正如老舍先生所言:真正美麗的女人,是絕不多施脂粉,不亂穿衣服的。文中對黛玉的肖像描寫,是分三次完成的。 1、眾人眼中的黛玉; 2、王熙鳳眼中的黛玉; 3、賈寶玉眼中的黛玉; 這三次描寫雖觀察者不同,但結論都一致,那就是林黛玉是一個美麗嬌弱的女子。 其次我們再來看林黛玉進賈府后一系列的語言、心理、動作。這些描寫是散落在文中各處的,請同學們找出來,并說說從這些描寫中你感受到黛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作者分別用了什么描寫手法。 1、辭大舅母:知書達理 (語言描寫) 2、擇座:(1)第10段,賈政、王夫人處; (2)第12段,賈母處吃飯時; 心思縝密(心理描寫) 3、對讀書的回答:(1)第12段:只剛念了《四書》。 (2)第14段:不曾讀,些須認得幾個字。 謹小慎微(語言描寫) 四、總結全文: 課文中,曹公以變化多端的說法,或虛或實,或正或側,或以環境暗示襯托,或以衣飾精雕細刻,或用比較的方法,或借人物自身的活動,或取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在人物描寫、性格塑造方面,真可謂三寸柔毫,鬼斧神工。 五、布置作業: 1、賞析《紅樓夢》中你最喜歡的一個人物。 2、課外閱讀原著,擴大對《紅樓夢》的認識
紅樓夢教案及反思第 3 篇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育點
1、 了解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及其故事情節大意
2、 體會本文人物出場的特點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 通過文章環境,把握作品的主題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通過揣摩人物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養學生良好的分析習慣和知識遷移地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認識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沒落,理解賈寶玉追求個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二、重、難點
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的思想意義。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 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課文大意。
2、 默讀課文,疏理小說情節,圈劃出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寫語句。
3、 鑒賞討論,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情況
1、放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主題曲的錄音,勾起學生對古典名著的回憶,營造氣氛。
2、作者簡介及《紅樓夢》的創作:
《紅樓夢》是我國18世紀中期出現的一部古典小說。它高度的藝術性,在我國及世界文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大約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漢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內務府的“包衣”(滿語奴隸之意),入了滿籍。從他曾祖曹璽開始,三代世龔江寧織造的官職。祖父曹寅做過康熙的“侍讀”,兩個女兒都被入選為王妃。在康熙時,曹家是非常顯赫的貴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親因與皇家派別斗爭有牽連,以及在江寧織造任期內財款虧空等原因,被罷官,抄家,家道從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經歷了曹家由盛而衰的過程,由“錦衣紈褲”的貴公子,降為落魄的“寒士”。當他著書時,已過著“蓬牖茅椽,繩床瓦灶”和“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貧困生活。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變化,促使他對過去的經歷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憶。這就為他能對社會上種種黑暗抱有不滿和批判的態度,寫出反映封建統治階級、封建制度沒落衰敗的《紅樓夢》,準備了良好基礎。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具體年月已無從知曉,我們只能根據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據專家考證,《紅樓夢》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經傳抄問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種原因未能傳抄于世,后來終于失落,這是不可挽回的損失。到了18世紀末,高鶚續寫了后40回,補成了現行的120回本。
2、著重介紹《紅樓夢》前五回的內容和課文內容。
本文選自《紅樓夢》第...
紅樓夢教案及反思第 4 篇《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首,展現了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并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筑金石等各領域均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通過導讀課,能使學生明白《紅樓夢》不是簡單描寫了寶黛悲劇愛情,而是蘊含著深刻的主題思想的。且導讀過程中學生反映較好,特別是部分女生興趣濃厚,還選取《林黛玉進賈府》中的精彩片段,編成情景劇進行表演。
古人云: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也有不足之處,要注意還應緊扣傳統文化知識,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進行研究性閱讀,如有學生對飲茶感興趣,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研究其中的“茶”文化:1.找出《紅樓夢》中寫到飲茶的章節,看看茶的種類有哪些。2.聚焦一處(其中第41回“寶玉品茶櫳翠庵”是寫茶事最詳盡的.,可以選此處),進行精讀,思考:小說中怎樣寫選茶,煎茶用什么水,飲茶用具又是用什么樣的,怎樣品茶等等。3.找出小說中的茶詩、茶聯,了解其與文學、藝術的直接聯系,思考蘊含于其中的茶文化的魅力。這樣的研究性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18世紀中葉封建貴族家庭的風習和“茶”文化的深遠影響,真正感受到這部古典小說的無窮魅力,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