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9
這是五年級四季之美教案,是優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寫“黎明、紅暈、彩云”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3.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寫“黎明、紅暈、彩云”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分鐘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1)
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分別是什么?每個季節有什么特點?
生說自己喜歡的季節及其特點,師加以點撥。我們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筆下的四季是怎樣的。請我們打開書,翻到90頁,大家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提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生齊讀,師板書課題。
板書:四季之美 新課教學(
)分鐘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2)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小組活動,大家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并在小組內交流。
3.小組長檢查小組每個同學對生字的識記和理解情況,并及時向老師匯報。
4.每個小組在向老師匯報學習生字的結果時,要總結出本小組的識字方法。
生匯報識字情況,并總結識字方法。
三、初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出示課件3)1.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全文總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4)
這篇文章描寫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個季節不同的美景進行描寫。
板書:
春天----黎明
夏天----夜晚
秋天---黃昏
冬天-----早晨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在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解決,從而理解課文內容。用這種方法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美。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出示課件5)
師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這篇文章描寫的是四季之美,表達的是作者對四季之美的喜愛之情。因此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把這種喜愛的情感讀出來。我們要通過輕重讀的變化、語速快慢的改變,來表達情感。下面,我們讀課文,看誰讀得好。
2.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讀課文,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讀。其他同學及時做出評價。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寫得很美,在朗讀中要把這種美體現出來,因此朗讀指導非常重要。教師對朗讀進行指導,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同時也有利于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把握主要內容和產生美的感受。】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明白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通過朗讀,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這節課還是有所收獲的。
六、布置作業。(出示課件6)
1.掌握課后生字詞。
2.背誦課文。
3.朗讀課文,體會文中體現的四季之美。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讀拼音,寫詞語。
1.烏鴉在yè mù( )降臨的時候,飛回了自己的窩。
2.姑娘的臉上露出幸福的hóng yùn( )。
二、根據意思寫詞語。
1.心胸開闊,精神愉悅。( )
2.蝴蝶飛舞的樣子。( )
3.寒冷刺骨。( )
三、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夜幕 2.紅暈
二、1.心曠神怡 2.翩翩飛舞 3.凜冽
三、這篇文章介紹四季美麗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
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2.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的寫作方法。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一、復習導入 【設計意圖:
分鐘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四季之美》這篇文章。
板書:四季之美
2.聽寫詞語。(出示課件9)
黎明 紅暈 漆黑 夜幕 降臨愈發 心曠神怡 閑逸 和諧 掃興
設置復習這個環節,能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為進行新課做準備。】
新課
教學
分鐘 二、深讀課文,體會四季之美
1.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春天的美體現在哪里?作者寫這一部分用了怎樣的寫法?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0)
作者認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寫了春天黎明的動態變化,描繪出春天特有的特點,體現出春天的動態美。
板書:春天----黎明(顏色的變
魚肚白-----微微的紅暈---紅紫紅紫的彩云
2.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體現出夏天怎樣的特點。(出示課件11)生總結,匯報
板書:夏天----夜晚(螢火蟲的動態)
【設計意圖:在朗讀的過程中通過閱讀重點句子來品味四季之美,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
夏夜螢火蟲----迷人
3.讀第三自然段,說說秋天的美體現在哪里。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2)
板書:秋天---黃昏(鳥兒們的動
烏鴉歸巢 成群大雁 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4.讀第四自然段,說說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怎樣。(出示課件13)
生總結,匯報
板書:冬天早晨----落雪----師總結:分析課文,我們發現,作者筆下的四季和我們常接觸到的描寫四季的文章不同。作者在描寫四季之美的時候,只是抓住每個季節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三、探討寫作順序。(出示課件14)
教學目標
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寫“黎明、紅暈、彩云”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3.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窠、曠”等6個生字,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會寫“黎明、紅暈、彩云”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1)
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分別是什么?每個季節有什么特點?
生說自己喜歡的季節及其特點,師加以點撥。
我們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筆下的四季是怎樣的。請我們打開書,翻到90頁,大家齊讀課題。
生齊讀,師板書課題。
板書:四季之美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2)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小組活動,大家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并在小組內交流。
3.小組長檢查小組每個同學對生字的識記和理解情況,并及時向老師匯報。
4.每個小組在向老師匯報學習生字的結果時,要總結出本小組的識字方法。
生匯報識字情況,并總結識字方法。
三、初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出示課件3)
1.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全文總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4)
這篇文章描寫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個季節不同的美景進行描寫。
板書:〖puxuewang.cOm〗
春天----黎明
夏天----夜晚
秋天---黃昏
冬天-----早晨
四、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美。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出示課件5)
師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這篇文章描寫的是四季之美,表達的是作者對四季之美的喜愛之情。因此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把這種喜愛的情感讀出來。我們要通過輕重讀的變化、語速快慢的改變,來表達情感。下面,我們讀課文,看誰讀得好。
2.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讀課文,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讀。其他同學及時做出評價。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明白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通過朗讀,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這節課還是有所收獲的。
六、布置作業。(出示課件6)
1.掌握課后生字詞。
2.背誦課文。
3.朗讀課文,體會文中體現的四季之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
2.學習本文按照時間順序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四季之美》這篇文章。
板書:四季之美
2.聽寫詞語。(出示課件9)
黎明 紅暈 漆黑 夜幕 降臨 愈發
心曠神怡 閑逸 和諧 掃興
二、深讀課文,體會四季之美
1.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春天的美體現在哪里?作者寫這一部分用了怎樣的寫法?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0)
作者認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寫了春天黎明的動態變化,描繪出春天特有的特點,體現出春天的動態美。
板書:春天----黎明(顏色的變化)
魚肚白-----微微的紅暈---紅紫紅紫的彩云
2.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體現出夏天怎樣的特點。(出示課件11)
生總結,匯報『puxuewang.com』
板書:夏天----夜晚(螢火蟲的動態)
夏夜螢火蟲----迷人
3.讀第三自然段,說說秋天的美體現在哪里。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2)
板書:秋天---黃昏(鳥兒們的動態)
烏鴉歸巢 成群大雁 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4.讀第四自然段,說說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怎樣。(出示課件13)
生總結,匯報
板書:冬天早晨----落雪----閑逸
師總結:分析課文,我們發現,作者筆下的四季和我們常接觸到的描寫四季的文章不同。作者在描寫四季之美的時候,只是抓住每個季節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三、探討寫作順序。(出示課件14)
我們再一次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采用什么順序來描寫的?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5)
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描寫的。是從“春、夏、秋、冬”這四個詞語看出來的。
板書:時間順序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這篇文章就是用時間順序來介紹的。我們常用的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這兩種。介紹事物的發展,一般用時間順序;介紹物體不同部位的情況,適合用空間順序。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根據所寫內容來確定寫作的順序。(出示課件16)
四、布置作業。
試著用時間順序寫一寫你喜歡的植物的成長過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是一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散文。文章采用時間順序,分別介紹了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中最有特點的美。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在朗讀的基礎上抓住這些描寫,來體現四季之美。同時,我還對寫作進行了指導,效果良好。
2.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們進行自學,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運用層層深入的教學方法,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把握課文內容,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激勵性評價較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有所改進。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染、暈、紫、昏、鴉”,學習多音字“暈”和“著”。
2、能抓住表示時間的詞了解作者描寫景物的順序,感受四季之美。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自然對生命的愛。
教學重點:
能抓住表示時間的詞了解作者描寫景物的順序,感受四季之美。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自然對生命的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引出課題
師:播放有關四季的圖片,問學生這些圖片都是哪個季節的?
生:舉手自由發揮。
師:那么今天咱們就來繼續學習第六課,看看作者眼中的四季是不是和你一樣!(板書課題:四季之美)
生:齊讀課題。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8頁,自由朗讀課文。
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不懂的字詞。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貼卡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你最喜歡哪一個季節?為什么?(生答)
哪位同學能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舉手朗讀,之后再指出一名學生朗讀。
師:這兩位同學讀的好不好?那誰能說一說,春天最美是什么?
生:春天最美是黎明。
師:你是從哪一句知道的?
生:第一句話。(黑板板書:黎明)
師:很好,那請拿起你的筆,用你喜歡的符號畫下來。
師:在讀的過程中,誰發現了一個多音字?
生:“暈”是多音字,它在課文當中是四聲,紅暈,還有一個音是一聲,暈倒。
師:你真聰明!(課件出示多音字)
師:那我們把這個多音字帶入這個自然段中,再來讀一讀。
師:看你們讀的這么好,老師也想讀一讀了,但是在老師讀的過程中,請你們仔細聽,老師是怎么去讀的?(范讀第一自然段)
師:老師讀完了,你們覺得老師讀的怎么樣?那誰能像老師一樣讀一讀?
生:請一個組的學生讀,讀完,相互學習生字“染、暈、紫”。
師:你們真棒,我已經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那過了春天,就會迎來美麗的——夏天!
你們喜歡夏天嗎?為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喜歡夏天的原因。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是啊,夏天確實美,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第二自然段夏天的美!
(師讀第一句話,隨意點學生接著讀)
師:聽他們讀完,讓你感受到夏天最美的是——夜晚。(黑板板書:夜晚)
師:(課件出示螢火蟲動態圖和本段填空)是啊,看,夏天確實很美!在這里又出現了一個多音字誰發現了?
生:“著”是多音字。
師:是啊,這情景著實迷人,迷在哪里呢?咱們班女生來讀一讀!
生:男生評價女生,之后男生再讀。
師:翩翩飛舞的螢火蟲給給夏夜增添了無限的樂趣!那誰能用歡快的語氣再來讀一讀!
生:舉手讀本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課件出示樹葉飄落的動態圖)看,樹葉開始飄零,我似乎感覺到了一絲絲寒意,此時,讓你們感受到了什么季節?(手指著秋天卡片)
生讀:秋天!
師:接下來,老師帶著你們一起進入秋天的黃昏!
師:哪位同學愿意跟你的好朋友一起讀一讀?
生:兩位或三位同學讀第三自然段。
(師提出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并找出這段中的四字詞語)
師:你找到了哪些四字詞語呢?
生:急急匆匆、成群結隊、比翼聯飛、夕陽西沉、夜幕降臨、心曠神怡。
師:那么秋天最美是——(貼卡片:黃昏)
生:秋天最美是黃昏。
師:講解句型“在高空中比翼連飛,尤其叫人感動”這個句子,并叫同學用“尤其”造句。
師:是啊,秋天那么美,叫人感到的是——(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飛去),讓我們再回到秋天最美的黃昏,全班齊讀。
生:全班齊讀第三自然段,讀完,相互借助工具書學習“昏,鴉”。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多么美麗的畫面,真的叫人心曠神怡,這么美的秋天,哪怕秋雨綿綿,也叫人覺得溫暖了。秋去冬來,我們就可以穿上厚厚的雪地靴去滑雪了,多么有趣!讓我們一起進入冬的世界!
(課件出示冬天圖片)
師:冬天哪一個時刻最美呢?我請這個組的同學來讀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生:冬天最美是早晨。(師貼卡片:早晨)
師:是啊,落雪的早晨當然美(隨手拿出水晶球),邊說邊指著學生往下讀。
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師:多么美四季呀!讓我們再去感受一下四季之美吧!(播放錄音)
師:老師是伴著音樂讀的,你們也想這樣讀嗎?(播放音樂)
生:伴著音樂讀課文。(美美的讀)
師:你們讀的太美了,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謝謝你們。
(若時間允許,試著背誦)
六、小練筆
師:你最喜歡哪個季節?請四人小組寫一寫!
生:四人小組,派代表讀。
七、播放一首跟四季有關的歌曲。
小結:今天咱們學習了“四季之美”這篇課文,了解了作者筆下的美麗四季(指著板書,讓學生說出四個季節不同的最美時間段)。
作業布置: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板書: 四季之美
春天 最美是黎明
夏天 最美是夜晚
秋天 最美是黃昏
冬天 最美是早晨
在對五年級的學情、認知水平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教學有了起點,聚焦問題,寫景的文章究竟應該如何教呢?
在進行寫景類課文教學時,可以在具體課文教學前,增加了單元導讀課,目的是整體設計單元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寫景類文章歸類學習的意義,了解寫景類文單元歸類的學習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習寫景類文章的積極性、自覺性,使他們真正地學會和會學。
待單元課文學完后,在最后一課時進行單元小結,幫助學生回顧歸納寫景文的特點,歸納學習寫景文的方法策略等。在此基礎上,還可在課外閱讀中拓展其它類型的寫景文章,幫助學生打開閱讀思路和寫作思路,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習作水平,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寫景的文章,我們首先必須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感悟,體會文章所描寫的景物的美麗,讓這美景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更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文字,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美景寫出來的,即文章的表達方式。
學生活動特征:初步領略,直觀感知——自由朗讀,整體把握——默讀體會,小組交流——品讀交流,入情入境——回歸整體,梳理寫法——鞏固練筆,內化提升。
認知動態過程:初步感知——整體把握——默讀理解——交流體會——梳理寫法——鞏固內化。
我們如何操作呢?
具體的操作流程:
一、在朗讀想象中受到美的熏陶
1、立足文本感受美學習寫景類的課文,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悟景物的美好,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努力引導學生,立足文本,充分地去品讀感悟。首先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進行自學,抓住關鍵詞句圈圈畫畫,理解景物的特點。
2、超越文本想象美在學生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觀看視頻,視聽相結合,想象奇景,進一步豐富頭腦中的畫面,努力讓學生把課文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
3、朗讀文本表現美在學生充分感悟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教師通過適當的評價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這樣,通過默讀——品讀——美讀,引導學生個性化地閱讀,幫助學生真正享受到了美的樂趣和陶冶。
二、在品讀感悟中習得言語智慧
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揣摩寫作方法,積累優美詞句,從中習得語言表達的規律。如詞語的準確運用,比喻、夸張修辭方法的感悟以及對比襯托手法的使用,從中獲得寫景類文章的語言表達規律,為自己今后的習作打好基礎。
三、在互動探究中不斷滲透學習方法,讓結構意識更加的清晰。
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學會學習幫助是很大的。因此,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把前期初步掌握的學習寫景類課文的方法遷移運用到其他篇課文中。這種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意識的前移到學生的預習過程中。教學過程中采用閱讀寫景類文章的基本方法進行推進,達到螺旋上升。這樣在教學中落實了學法指導,真正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針對寫景文,還引領大家聚焦寫景,感受王國維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展開討論。
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論及詩詞所表現的境界問題,成為我們展現了宋詞的極大魅力所在。“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不在于作品中是否包含了“我”這個主體的存在,它舍棄了“我”在詞中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拋卻了“我”的主觀標的,類似于文學寫作中的“全知視角”,有上自下的“俯視”萬物。但這樣的“俯視”中卻包含了“物”與“我”的關系——“我”觀察“物”、“物”作用于“我”的情感特征和審美范疇。
王國維原文如下: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是“有我之境”的表達,分別出自歐陽修《蝶戀花》和秦觀的《踏莎行》,詞的意境里包含了作者對“花”和“秋千”借以情感寄托的表達,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和情感。“花”蘊含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秋千”有勾起了作者的回憶和思念,讓客觀的“物”寄托了人的感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分別出自陶淵明的《飲酒》和元好問的《穎亭留別》。這是王國維最所尊崇的“無我之境”的詩詞一類。這一類的詩詞在王國維看來,是“物”與“我”的相容和化境,達到了作者和所借以描述的實物的融匯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表現在詩詞里,看不出是描寫“物”還是表達“我”。陶淵明的《飲酒》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最能代表這類作品的特征,似乎有人的行為表達,但更多的是在“無心”和超脫自然的狀態下,性情的自發流露,“南山”亦并不是物的南山,它在詩詞里是“心”向“遠方”的擬物和歸宿。
其實一個優秀的藝術作品,自然是情與景,意與象統一的,如果完全脫離情感那其實意象是難以被接受和理解的,藝術的內容美又從哪談起呢?而且他本人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了解了王國維先生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再進行文本解讀,教材設計,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