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8
這是題臨安邸誦讀教案,是優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內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體會重點詩句的情境,在反復誦讀,合理想象,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境,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受到心靈的熏陶。
3、在誦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嘗試通過詩歌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思想。
(三個目標的確立,注重了學習的梯度。第一目標的確立是理解詩的意思,是對古詩的初步解讀;目標二是體會古詩之意味,是精細解讀;目標三是挖掘古詩之意蘊,嘗試習作,為深度解讀。)
教學流程:
一、看圖想象,引出課題。
1、多媒體出示“醉”的篆書體。
2、仔細觀察,放飛思想,你想到了什么?
3、是呀,我為什么寫“醉”呢?我們一塊看大屏幕。(出示《題安林邸》范讀)
(此環節是抓住古詩的要旨,通過對“醉”字觀察、思考提出問題,為初步解讀古詩提出要求。)
二、通讀全詩,初步了解。
1、自由讀詩,結合注釋了解詩意,可以進行交流。
A學生自由讀詩,理解,交流。
B進行簡單匯報,及時評價。(指導熏、邸的書寫)
過渡:通過讀、交流就基本掌握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但你們了解這首詩所描述的朝代背景嗎?(請同學回答,教師補充。)
2、了解宋朝歷史。
3、指導朗讀。(通過醉指導朗讀)
(在初識古詩時,融入古詩寫作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
過渡:你們讀得相當不錯,使我想起了陸游在臨終前所作的一首詩——《示兒》。
三、對比解讀,了解詩境。
1、回顧《示兒》,深入理解。
A學生集體背誦,再指名朗誦,回顧意思。
過渡:北方百姓受盡折磨,盼望朝廷的軍隊早日收復失地,然而這些朝廷的達官貴人卻做什么,林升是怎么回答的'?——引導讀詩。
2、討論交流:朝廷、達官貴人到底在干什么,你從哪看出來的?
①“暖風熏得游人醉”,這是一副怎樣的醉態呀?讀著這個“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看來暖風不僅指杭州的氣候好,更重要是指達官貴人的吃喝玩樂之風。
②在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眼里,杭州還是杭州嗎?怎么看出來的,說明達官貴人什么問題?(課件播放《清明上河圖》教師解說)
③詩的第二句是什么句,誰問誰?想到這些,我們怎能不焦急?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指名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A想到這些,我們怎能不擔憂?我們和詩人一起再問問他們—-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B想到這些,我們又怎能不憤慨?我們和詩人一起,指著鼻子問問他們——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C想到這里,我們義憤填膺,幫著詩人大喝一聲:西湖歌舞馬上休!(板書:休。)
(通過細致地分析,抓住醉、杭州與汴州、幾時休等進行分析,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悟,從而激發學生讀的欲望,達到情感的共鳴。)
四、整體對照,感悟詩韻。
1、北方的壯麗河山淪陷了,西湖邊還是一派歌舞升平、紙醉金迷——透過“醉”你感覺那些達官貴人怎樣的心態呢?
2、杭州的權貴們在歌與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們卻在金兵的鐵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在“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質問聲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聲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怎樣的心?
3、是啊,作者是怎樣將揭露權貴糜爛生活和飽含憤恨、不瞞的詩歌展現的呀?
4、現在你們明白我為什么一開始就書寫“醉”了嗎?(整合板書)
(通過“醉”“休”體會感情,形成一個感情的沖撞,使兩種心態落差加大,突出矛盾,解決矛盾。)
五、感情升華,吐露真情。
1、面對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面對水深火熱的北宋遺民,面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你想說些什么?可以是現代文,也可以是對《題臨安邸》的改寫?(自由選擇,自由練筆。暢談體會,隨機點評。)
2、教師感言:勸誡詩
山外青山樓外樓,江河破碎駐杭州。
臥薪嘗膽興國運,運籌帷幄復汴州。
(給孩子們一個表白自己的機會,是一種感情的宣泄,教師的感言透露出平等的課堂,也是一個延伸。)
教材分析:
《題臨安邸》是義務教育語文版五年級上冊第11課《古詩二首》中的內容。是南宋詩人林升看到中原國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卻一味茍且偷生,尋歡作樂,為吐心頭的憤恨,表達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而題寫在墻壁上的一首詩。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2、語文課程具有審美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誦讀中升情。
3、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古詩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中受到心靈的熏陶。
教學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內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體會重點詩句的情境,在反復誦讀,合理想象,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境,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受到心靈的熏陶。
3、在誦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誦、悟詩文,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流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習過陸游的《示兒》這首詩。誰還記得?請你背給大家聽聽。(指名背誦)
2、這首詩是陸游在什么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是啊,在臨終之際,陸游苦苦期盼著“王師北定中原日”,這一天他盼到了嗎?(沒有)沒有盼到,王師們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詩人林升(板書林升)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題臨安邸》(指板書),做了很好的回答。生齊讀課題。理解“邸”。
二、品悟:走進詩文。
(一)由題入手,讀懂古詩。
1、課題是什么意思,誰知道?(題寫在臨安旅店的詩)對。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說說嗎?(看注釋)結合注釋來理解詩詞,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釋,臨安是什么地方?
詩人林升就是在臨安客店的墻壁上寫下了這首《題臨安邸》。(出示《題臨安邸》)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看看是怎么寫的。(學生齊讀)
2、交流反饋,介紹背景。
①有沒有同學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哪里的景象?
②詩中還出現了哪個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
③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詩的?你們知道嗎?(簡介歷史背景)
3、品析詩句
師:是的,在我國歷史上,南宋王朝是一個非常黑暗、非常腐敗的朝代。人們在戰亂中痛苦生活,而當朝權貴們卻不聞不問,不理朝政。詩人林升就是在悲憤中寫下了這首《題臨安邸》,他究竟在臨安城看到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們再仔細地讀一讀這首詩,對照注釋好好想一想。[
①學生自讀自悟。
②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樓外有樓,西湖的歌舞幾時才能停止?溫暖的春風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簡直把杭州當作汴州。)
③在學生交流中隨機點撥:
你從“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詩句中看到了怎樣的景象?(看到了碧綠的青山一座連著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權貴們整日游山觀水、飲酒作樂……)你從詩句“幾時休?”中體會到詩人是什么心情?(生充分討論后交流,師隨機引導)
你們還體會到了什么?(憤怒)是的,“西湖歌舞幾時休?”這是林升對權貴們憤怒的質問!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么問?
同學們,這些貪圖享樂的南宋統治者就在你們面前,請大家和詩人一起,指著他們的鼻子,大聲問一問:——“西湖歌舞幾時休?”
“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此刻的權貴們又是一幅怎樣的神態?(“暖風熏得游人醉”)這里的“暖風”指什么?僅僅指自然界的春風嗎?這里的 “游人”是些什么人?詩人為什么不直接寫“權貴醉”而稱他們為“游人”呢?。
透過這個“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時啊,這真是一群爛醉如泥的家伙;他們真是紙醉金迷啊!他們簡直是醉生夢死!(板書“醉生夢死”)在這些權貴們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嗎?(“直把杭州作汴州”!)
師:是啊,他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已經淪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二)資源整合,深刻領悟。
1、了解汴州。
同學們,昔日的汴州又是什么樣子呢? 想知道嗎?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出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大家請看:出示《清明上河圖》
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說)就是這樣一個繁華的汴州,隨著北宋王朝的滅亡而被葬送了,此時,你心情如何?
祖國的錦繡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讓我們帶著悲痛,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出示古詩)
2、拓展閱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同學們,汴州淪陷了,權貴們可以逃離戰亂,來到南方的杭州,繼續尋歡作樂,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們的境況又如何?愛國詩人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中是這樣描寫的:(課件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①理解“遺民”、“胡塵”,體會百姓生活之苦。
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樣,你們聽出來了嗎?是從哪一句聽出來的?這里的“遺民”指什么? “胡塵”又是指什么?
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眼淚都哭干了。請你們再用心聽聽——(課件出示古代戰爭畫面)
透過這漫天飛揚的“胡塵”,你好像看到了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引導學生想象)
②理解“又一年”,體會等待時間之長。
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掙扎在死亡線上,“南望王師又一年”,你們可知道,這“又一年”是多少年嗎?你們知道嗎?據資料介紹,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原已經淪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同學們,整整23739個日日夜夜呀!同學們,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淚的遺民在盼,陸游在盼,林升在盼,他們盼到了嗎?(沒有)你的心情怎樣?誰來讀一讀。(生讀)他讀得怎么樣?你們聽出了什么?(悲憤,憤怒)你想讀嗎?(生讀)他讀得怎么樣?讓我們帶著無比的憤怒的心情,齊讀《題臨安邸》
三、拓展:升華詩情。
1.讀著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怎樣的心?(愛國)他的愛國之心體現在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對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擔憂。(板書:憂國憂民)
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暢談體會,隨機點評。)
2.面對國土的淪陷,面對人民的悲泣,一個又一個愛國志士站出來了:林升憤怒的質問著;陸游悲傷的呼喊著;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更是為實現他精忠報國的志向,帶領將士們浴血奮戰著……他的抗金事跡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閃電,劃破長空、光照千秋。(課件)來,讓我們一起高聲誦讀《滿江紅》!(師生齊聲誦讀)
附:板書設計
題臨安邸
權貴 醉生夢死
林升 憂國憂民
1。古詩教學要“讀”出來
古詩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朗讀、誦記,豐富積累上。在此過程中,要讓學生在詩中進行情感體驗,接受熏陶,增強語感,提高品味。而詩是表達人類情感最好的語言方式,所以古詩教學的第一要義就是“讀”。怎么個讀法?我想在課堂上呈現出來的是:
(1)層層拔高的讀。
《題臨安邸》這首詩是本節課重點的教學內容,我分了五個步驟開展教學: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好節奏;三讀,讀懂詩意;四讀,讀出情感;五讀,學會誦讀。在課堂上,可以看到,在老師的步步引導下,學生朗讀的水平在在逐層提高。
(2)文道合一的讀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所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借助注釋自讀疏通詩意,體會詩人獨特的情感。那么,如何將自己理解的內容和體驗的情感表達出來?我嘗試著將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巧妙地融入古詩的教學之中。不僅讓學生讀懂了什么,還要教會學生如何讀好這首古詩。“節奏”、“起伏”、“疏密”是朗讀古詩的三個重要的要素,邊讀邊引、邊教邊學,學生自然也就會讀了。同樣,在拓展閱讀時,這些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同樣運用于《滿江紅》的朗讀中。指導學生如此反復朗讀吟詠,能進一步領略詩的意境,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創造性地表現自己對詩意的理解和感受。
(3)回環往復的讀
一首詩,越讀越有味,這“味”不僅僅體現在“層層拔高的讀”,“文道合一的讀”,還體現在“回環往復的讀”。當《題臨安邸》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讀出了情感,甚至也會吟誦了,再怎么讀才更有味?那就是對比讀。《滿江紅》同樣是愛國詩詞,卻表達了和《題臨安邸》那些權貴完全不同的政治態度。一邊是岳飛將軍的滿腔激憤,一邊是達官貴人的尋歡作樂,兩者如此鮮明地擺在一起的時候,學生的心情是復雜的。有一個學生這樣說到:“我為岳飛將軍鳴不平,岳飛將軍在戰場奮殺,哪些皇帝貴人們卻在尋歡作樂,簡直太令人氣憤了。”學生的心中激起這樣的情感的時候,再讀《題臨安邸》,對詩歌的意境把握又上升了一個層次。課堂最后,再讀完南宋其他愛國詩句之后,配樂朗讀《題臨安邸》喚醒南宋王朝的這些達官貴人們,是一種感情的升華,是一種情感的宣泄。
2。古詩教學要“整”進來
此“整”為整合之意。將什么整合進來?我認為:
(1)將已有舊知整合進來
因為本節課我將帶著學生學習愛國詩詞,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背誦曾經學過的.一首愛國詩《示兒》,并提問:學了這首詩,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這樣,通過喚醒他們與這節課后面所學的《題臨安邸》這首詩的相關知識經驗,為他們掃清障礙,做好前提鋪墊,以便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古詩《題臨安邸》的情境。
(2)將背景資料整合進來
兒童學習古詩相對于一般的課文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難進入古詩中的情境,所以教師要注意開發利用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必備的背景材料。在這節課中,我向學生介紹了南、北宋的歷史,這有助于學生理解西湖的風景如此之美,詩人林升為什么還要發出“西湖歌舞幾時休”的感嘆。
(3)將圖片資料整合進來。
學生對“直把杭州作汴州”這句話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他們簡直就把杭州當作汴州。但是,為什么他們把杭州當作汴州?汴州是個什么樣呢?這對學生來說,是個疑惑之處。在理解這句詩的時候,我出示了《清明上河圖》,讓學生觀察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到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這樣一來,學生體會到杭州在這群貪圖享樂的權貴們的手中,也將和汴州有著同樣的命運。這樣,對詩句的理解也就深了一個層次。
3。古詩教學要“展”開來
此“展”可解釋為:
(1)拓展補充
我們語文課堂要體現“大語文”觀,不僅將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這一首詩的教學。我從不同體裁的角度選讀了《滿江紅》這首詞,從詩人的不同性別的角度選讀了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從不同描寫對象的角度選讀了陸游的“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這些詩詞雖有不同,但都表達出對南宋王朝擔憂,都表達出滿懷壯志的愛國熱情。像這同時代、同主題的詩詞,教學中拓展開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形成“網狀”的積累模式,達到觸類旁通的良好效果。
(2)展開想象
學習古詩不能拘泥于逐詞逐句地串講直譯,當學生已經初步疏通詩句之后,就應引導他們反復在朗讀吟誦中,邊讀邊想,展開想象,力求再現詩中的美妙場景和意境。《題臨安邸》這首詩中,圍繞“醉”字學生可以通過展開想象,豐富對“醉”的感悟。很可惜的是在課堂中我沒能讓學生去展開,只是如蜻蜓點水般請個別學生說,由此而體會詩人的“憤”,雖然學生也說了出來,但我感覺還沒有真正地深入地領會透徹。
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說這節課是經過幾次打磨,但終有不妥之處。如何在遵循學生閱讀規律下,有效開展古詩閱讀,是這次“雨花杯”賽課給我帶來諸多的思考。在比賽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行走在語文教學的路上,收獲別樣的快樂。
【學習目標】
1、借助注釋,獨立學習,正確理解兩首詩的意思。
2、在兩首詩的`對比學習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3、在反復誦讀與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受到情緒的感染和心靈的震撼。
【教學策略】
對課文中的兩首古詩進行整合,構建主題式、立體式的詩歌教學框架。即以對南宋這一時代的整體觀照為核心,將文中的兩首詩組織納入這一個主題。再適量補充同時期的相關詩詞。建構起一個互相聯系、互相映襯、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體課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兩首古詩,他們的作者所處的朝代都在南宋。你們對宋王朝有哪些了解?
2、是的,那是個非常復雜的時代。今天我們所學的兩首詩正是從不同側面反映那個時代的。相信同學們通過學習,會對歷史上曾經建都杭州的南宋王朝有更為全面的認識。
二、自學詩意,感受詩境。
1、了解詩題。
2、根據注釋,利用收集的資料,自學理解詩意。
四人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1)質疑,提出解釋不清或不順的詞、句。
(2)交流,說說這兩首詩的詩意。
(3)隨機引入,展開想象。
關于《題臨安邸》-----------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1、你知道汴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嗎?
2、課件展示《清明上河圖》
師:汴梁曾經是北宋的都城,是當時歷史上最發達、最繁榮的一個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全長5米多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了一個都城的繁華與富裕:風景如畫、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富足安寧但是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從北宋的最后兩個皇帝被俘成為階下囚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蕭條,人民流離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淪陷了,可是那些達官貴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過上了暖風襲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華似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蕭條的今天,會不會變成杭州的明天?
3、指名朗讀《題臨安邸》
4、暖風熏得游人醉,你能看到那游人中有哪些人嗎?你能看到他們在干些什么嗎?
學生想象說話。(游人掌握國家命運的統治者們。想象他們窮奢極欲、沉迷酒色的無恥丑態)
5、自由練讀。指名讀。
關于《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抓住遺民淚盡胡塵里
1、什么是胡塵?
2、聽錄音,想象:金兵的鐵蹄踐踏在什么地方?
3、交流
4、誦讀
三、誦讀想象,體悟詩情。
1、充分地、飽含深情地朗讀兩首詩,想象:你在兩首詩中分別看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
2、交流。
將兩首詩所勾勒的畫面相互交織起來,形成對比。教師隨機點撥,將情感引向深入。
(北方的壯麗山川陷落了西湖邊還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異族的欺壓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權貴們在歌與酒之間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復中原的部隊,望眼欲穿南宋的統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早已將失地與那兒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①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以后,你覺得遺民應該怎樣理解?是遺留在淪陷區的人民嗎?(被南宋統治者們拋棄的人民)
②南宋王朝的當權貴族們在小小的臨安城中住了一年又一年,年年月月西湖上游船不斷、歌舞不絕;淪陷區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鐵騎之下苦苦掙扎了一年又一年,分分秒秒幾乎將眼淚流干。他們還掙扎著,是因為他們的心底還有一絲期盼,期盼有朝一日能望見南宋軍隊的旗幟在南邊遠遠的地平線上出現。
③補充陸游《示兒》。
過渡:他們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拋棄了,被那些終日沉醉在湖光山色、鶯歌燕舞中的游人們拋棄了。
④有感情的朗誦兩首詩。
四、拓展學習,激情練筆。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2、練筆。
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野心勃勃、對江南之地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對這兩首詩的作者,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①自由選擇,自由練筆。
②交流。
3、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跡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4、放歌曲《滿江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