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30
這是部編版題臨安邸教學設計,是優秀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3、在反復誦讀與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受到情緒的感染和心靈的震撼。
【教學過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曾經學過的詩。播放《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誰能告訴我,這首詩是誰在什么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詩人陸游在臨終的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復被金國占領的中原失地)
3、我們來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對照圖,同學們對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領了多少。(出示地圖)北宋時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領,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國的統治之下過著怎樣的悲慘的生活,他們痛失親人,他們家破人亡,他們流離失所。
4、自己的國家被別人占領,南宋的王師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權貴都干什么去了?(板書:權貴)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又一位南宋愛國詩人林升(板書:林升)寫在旅店的墻壁上的一首詩《題臨安邸》。
(板書詩題)生齊讀
二、品悟:走進詩文。
1、出示《題臨安邸》,師介紹當時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在這樣的情況下,林升寫出了這首《題臨安邸》。
2、同學們,聽了這段介紹,你認為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指名答。
師:那么我們就用憤怒、責問的語氣來朗讀這首詩吧!對照注釋理解詩句意思,自由讀詩。
3、詩人把那些“王師”“權貴”“皇帝”們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游山玩水的人)
這里的游人和我們平時說的游人一樣嗎?(不一樣,我們平時是出去旅游,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爾的,而這里的游人卻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
我覺得這些不顧老百姓死活的權貴們不配做人,說他們是“家伙”更為確切,大家說好不好?(對,游山玩水的家伙,尋歡作樂的家伙)
4、他們玩得都怎么樣了?(醉了)
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樣?(不一樣。“喝醉酒”是醉了還會醒過來,只是偶爾的,而這里的“醉”卻是天天如此,永遠也醒不過來的。)(xjlet.com)
5、讀著這一句“暖風熏得游人醉”(想象說話)小精靈兒童
(1)透過這個“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仿佛看到了那些權貴們喝著美酒,吃著山珍海味。仿佛看到了歌女們為他們演奏,舞女們為他們跳舞。)
師:是啊,他們只知道吃喝玩樂,歌舞升平,醉生夢死(板書:醉生夢死),下面我們來看看當時這些權貴們吃喝玩樂的一幅圖畫。(課件出示)
(2)通過這個“醉”字,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他們在那里高談闊論,卻什么也不去做。仿佛聽到了被金兵占領地區的老百姓在說:“南宋什么時候能把領土收回去,讓我們不再受苦啊!”)
6、師:可是暖洋洋的春風把這幫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樣。在他們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嗎?(汴州)
師:是啊,他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老家汴州。
7、誰能解釋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只是他們逃難的地方,是不是他們真正的家?那些家伙簡直把臨時避難的杭州當作了老家汴州。他們還想要他們的家嗎?
師:也就是說那些家伙早已忘記了故都汴州,忘記了被金兵占領的半壁江山。
教師解說:據史書記載,汴州當時的人口超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繁華的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出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請大家看一看畫中的部分景象。
三、誦讀想象,體悟詩情。
1、出示《清明上河圖》,師: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的確是這樣,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啊!但是這一切的一切,從金兵攻破城門起,從兩個皇帝淪為金人的階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麗的河山就斷送在這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家伙手中。
汴州的繁華已經不復存在了。我們再來看看杭州,這些權貴們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樣子呢?誰能用一句詩來回答。(山外青山樓外樓)
2、師:你怎樣理解這句話?(西湖周圍的青山樓閣重重疊疊,風光極其美麗。)
3、這些樓是誰建的?(皇帝,大官們)他們建了作什么?(為自己享樂)
師:是啊,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多美啊!他們已經斷送了一個美麗的汴州難道就不會再斷送一個錦繡如畫的杭州嗎?(出示課件)
4、看到這么美麗的杭州,面對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顧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飯袋,你們著急不著急?
你著急什么?(著急他們這樣吃喝玩樂,金兵會把杭州又占領了。)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
想到這里,我們擔憂不擔憂?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
想到這里,我們憤怒不憤怒?我們和詩人再和詩人一起指著他們的鼻子問一問他們——西湖歌舞幾時休?
是啊!那些統治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這種尋歡作樂的生活要到什么時候才停止呢?
5、有感情地朗誦全詩。(出示全詩課件)
四、拓展學習,激情練筆。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2、練筆。
在“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質問聲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聲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怎樣的心?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這憂國憂民(板書: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①自由選擇,自由練筆。
②交流。
一、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能理解詩句意思,背誦詩句。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課文,結合底下注釋和創作的背景資料,了解詩句內容和主題思想。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內心強烈的愛國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詩句意思。
②難點:結合關鍵詩句,體會作者情緒,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說在教學過程前的話:
先看課后習題,結合語文要素,提取試講內容的方向。如本文習題:
1、讀懂詩歌的題目有助于我們理解詩歌的內容。從前兩首詩的題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答:《題臨安邸》的題目指的是寫在臨安城一間客棧的墻上。也即全詩是一首墻頭詩。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作者當時的身份、所處的地點。同時,還引發我們的好奇,如為什么要寫在墻上?是想讓所有人看到吧,那到底寫的是什么內容?
3、結合注釋,查找相關資料,說說下列詩句的意思,再想想他們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答:這句話表面上是寫游人們沉醉在杭州城和煦的暖風里,似乎已經把杭州當做新的都城,樂在其中。但實際上,作者是一語雙關,要諷刺為政之人茍且偷安,絲毫不再記起中原故土的汴州都城,還在金人手里,那里的同胞還在飽受苦難,只圖暫時的尋歡作樂。它表達了詩人見到此情此景,沉痛、憤怒的內心。
三、教學過程:
1、教學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陸游的《示兒》,了解了關于南宋晚期的歷史背景,當時金人南下,攻打南宋,南宋統治者逃到杭州,成立臨時政府。眾多愛國人士紛紛站出來,渴望收復中原失地,實現祖國統一,陸游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詩《題臨安邸》的作者他也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在詩中寫下了什么故事和心情吧!
2、初讀課文:
要求:請同學們結合老師講的背景知識,用深沉的語氣,反復朗讀古詩。
提問:看到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問?
3、精讀課文:
提問:結合注釋,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提問:詩中有哪處讓你感到疑惑嗎?說一說
提問:當你看到國家破裂,當官者卻茍且偷安,不思家仇國恨時,你是什么心情,你又想對他們說什么?
提問:這首詩,你體會到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4、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南宋另一位愛國詩人林升寫的《題臨安邸》,對南宋晚期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們再次被詩人濃烈的憂國憂民情懷感染,從中明白,要做一個心懷國家和人民的人。
5、作業:請大家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
1。古詩教學要“讀”出來
課文題臨安邸課后反思
古詩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朗讀、誦記,豐富積累上。在此過程中,要讓學生在詩中進行情感體驗,接受熏陶,增強語感,提高品味。而詩是表達人類情感最好的語言方式,所以古詩教學的第一要義就是“讀”。怎么個讀法?我想在課堂上呈現出來的是:
(1)層層拔高的讀。
《題臨安邸》這首詩是本節課重點的教學內容,我分了五個步驟開展教學: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好節奏;三讀,讀懂詩意;四讀,讀出情感;五讀,學會誦讀。在課堂上,可以看到,在老師的步步引導下,學生朗讀的水平在在逐層提高。
(2)文道合一的讀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所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借助注釋自讀疏通詩意,體會詩人獨特的情感。那么,如何將自己理解的內容和體驗的情感表達出來?我嘗試著將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巧妙地融入古詩的教學之中。不僅讓學生讀懂了什么,還要教會學生如何讀好這首古詩。“節奏”、“起伏”、“疏密”是朗讀古詩的三個重要的要素,邊讀邊引、邊教邊學,學生自然也就會讀了。同樣,在拓展閱讀時,這些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同樣運用于《滿江紅》的朗讀中。指導學生如此反復朗讀吟詠,能進一步領略詩的意境,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創造性地表現自己對詩意的理解和感受。
(3)回環往復的讀
一首詩,越讀越有味,這“味”不僅僅體現在“層層拔高的讀”,“文道合一的讀”,還體現在“回環往復的讀”。當《題臨安邸》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讀出了情感,甚至也會吟誦了,再怎么讀才更有味?那就是對比讀。《滿江紅》同樣是愛國詩詞,卻表達了和《題臨安邸》那些權貴完全不同的政治態度。一邊是岳飛將軍的滿腔激憤,一邊是達官貴人的尋歡作樂,兩者如此鮮明地擺在一起的時候,學生的心情是復雜的。有一個學生這樣說到:“我為岳飛將軍鳴不平,岳飛將軍在戰場奮殺,哪些皇帝貴人們卻在尋歡作樂,簡直太令人氣憤了。”學生的心中激起這樣的情感的時候,再讀《題臨安邸》,對詩歌的意境把握又上升了一個層次。課堂最后,再讀完南宋其他愛國詩句之后,配樂朗讀《題臨安邸》喚醒南宋王朝的這些達官貴人們,是一種感情的升華,是一種情感的宣泄。
2。古詩教學要“整”進來
此“整”為整合之意。將什么整合進來?我認為:
(1)將已有舊知整合進來
因為本節課我將帶著學生學習愛國詩詞,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背誦曾經學過的一首愛國詩《示兒》,并提問:學了這首詩,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這樣,通過喚醒他們與這節課后面所學的《題臨安邸》這首詩的相關知識經驗,為他們掃清障礙,做好前提鋪墊,以便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古詩《題臨安邸》的情境。
(2)將背景資料整合進來
兒童學習古詩相對于一般的課文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難進入古詩中的情境,所以教師要注意開發利用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必備的背景材料。在這節課中,我向學生介紹了南、北宋的歷史,這有助于學生理解西湖的風景如此之美,詩人林升為什么還要發出“西湖歌舞幾時休”的感嘆。
(3)將圖片資料整合進來。
學生對“直把杭州作汴州”這句話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他們簡直就把杭州當作汴州。但是,為什么他們把杭州當作汴州?汴州是個什么樣呢?這對學生來說,是個疑惑之處。在理解這句詩的時候,我出示了《清明上河圖》,讓學生觀察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到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這樣一來,學生體會到杭州在這群貪圖享樂的權貴們的手中,也將和汴州有著同樣的命運。這樣,對詩句的理解也就深了一個層次。
3。古詩教學要“展”開來
此“展”可解釋為:
(1)拓展補充
我們語文課堂要體現“大語文”觀,不僅將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這一首詩的教學。我從不同體裁的角度選讀了《滿江紅》這首詞,從詩人的不同性別的角度選讀了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從不同描寫對象的角度選讀了陸游的“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這些詩詞雖有不同,但都表達出對南宋王朝擔憂,都表達出滿懷壯志的愛國熱情。像這同時代、同主題的詩詞,教學中拓展開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形成“網狀”的積累模式,達到觸類旁通的良好效果。
(2)展開想象
學習古詩不能拘泥于逐詞逐句地串講直譯,當學生已經初步疏通詩句之后,就應引導他們反復在朗讀吟誦中,邊讀邊想,展開想象,力求再現詩中的美妙場景和意境。《題臨安邸》這首詩中,圍繞“醉”字學生可以通過展開想象,豐富對“醉”的感悟。很可惜的是在課堂中我沒能讓學生去展開,只是如蜻蜓點水般請個別學生說,由此而體會詩人的“憤”,雖然學生也說了出來,但我感覺還沒有真正地深入地領會透徹。
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說這節課是經過幾次打磨,但終有不妥之處。如何在遵循學生閱讀規律下,有效開展古詩閱讀,是這次“雨花杯”賽課給我帶來諸多的思考。在比賽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行走在語文教學的路上,收獲別樣的快樂。
教材分析:
《題臨安邸》是義務教育語文版五年級上冊第11課《古詩二首》中的內容。是南宋詩人林升看到中原國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卻一味茍且偷生,尋歡作樂,為吐心頭的憤恨,表達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而題寫在墻壁上的一首詩。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2、語文課程具有審美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誦讀中升情。
3、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古詩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中受到心靈的熏陶。
教學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內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體會重點詩句的情境,在反復誦讀,合理想象,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境,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受到心靈的熏陶。
3、在誦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誦、悟詩文,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流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習過陸游的《示兒》這首詩。誰還記得?請你背給大家聽聽。(指名背誦)
2、這首詩是陸游在什么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是啊,在臨終之際,陸游苦苦期盼著“王師北定中原日”,這一天他盼到了嗎?(沒有)沒有盼到,王師們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詩人林升(板書林升)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題臨安邸》(指板書),做了很好的回答。生齊讀課題。理解“邸”。
二、品悟:走進詩文。
(一)由題入手,讀懂古詩。
1、課題是什么意思,誰知道?(題寫在臨安旅店的詩)對。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說說嗎?(看注釋)結合注釋來理解詩詞,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釋,臨安是什么地方?
詩人林升就是在臨安客店的墻壁上寫下了這首《題臨安邸》。(出示《題臨安邸》)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看看是怎么寫的。(學生齊讀)
2、交流反饋,介紹背景。
①有沒有同學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哪里的景象?
②詩中還出現了哪個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
③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詩的?你們知道嗎?(簡介歷史背景)
3、品析詩句
師:是的,在我國歷史上,南宋王朝是一個非常黑暗、非常腐敗的朝代。人們在戰亂中痛苦生活,而當朝權貴們卻不聞不問,不理朝政。詩人林升就是在悲憤中寫下了這首《題臨安邸》,他究竟在臨安城看到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們再仔細地讀一讀這首詩,對照注釋好好想一想。[
①學生自讀自悟。
②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樓外有樓,西湖的歌舞幾時才能停止?溫暖的春風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簡直把杭州當作汴州。)
③在學生交流中隨機點撥:
你從“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詩句中看到了怎樣的景象?(看到了碧綠的青山一座連著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權貴們整日游山觀水、飲酒作樂……)你從詩句“幾時休?”中體會到詩人是什么心情?(生充分討論后交流,師隨機引導)
你們還體會到了什么?(憤怒)是的,“西湖歌舞幾時休?”這是林升對權貴們憤怒的質問!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么問?
同學們,這些貪圖享樂的南宋統治者就在你們面前,請大家和詩人一起,指著他們的.鼻子,大聲問一問:——“西湖歌舞幾時休?”
“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此刻的權貴們又是一幅怎樣的神態?(“暖風熏得游人醉”)這里的“暖風”指什么?僅僅指自然界的春風嗎?這里的 “游人”是些什么人?詩人為什么不直接寫“權貴醉”而稱他們為“游人”呢?。
透過這個“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時啊,這真是一群爛醉如泥的家伙;他們真是紙醉金迷啊!他們簡直是醉生夢死!(板書“醉生夢死”)在這些權貴們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嗎?(“直把杭州作汴州”!)
師:是啊,他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已經淪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二)資源整合,深刻領悟。
1、了解汴州。
同學們,昔日的汴州又是什么樣子呢? 想知道嗎?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出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大家請看:出示《清明上河圖》
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說)就是這樣一個繁華的汴州,隨著北宋王朝的滅亡而被葬送了,此時,你心情如何?
祖國的錦繡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讓我們帶著悲痛,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出示古詩)
2、拓展閱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同學們,汴州淪陷了,權貴們可以逃離戰亂,來到南方的杭州,繼續尋歡作樂,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們的境況又如何?愛國詩人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中是這樣描寫的:(課件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①理解“遺民”、“胡塵”,體會百姓生活之苦。
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樣,你們聽出來了嗎?是從哪一句聽出來的?這里的“遺民”指什么? “胡塵”又是指什么?
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眼淚都哭干了。請你們再用心聽聽——(課件出示古代戰爭畫面)
透過這漫天飛揚的“胡塵”,你好像看到了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引導學生想象)
②理解“又一年”,體會等待時間之長。
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掙扎在死亡線上,“南望王師又一年”,你們可知道,這“又一年”是多少年嗎?你們知道嗎?據資料介紹,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原已經淪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同學們,整整23739個日日夜夜呀!同學們,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淚的遺民在盼,陸游在盼,林升在盼,他們盼到了嗎?(沒有)你的心情怎樣?誰來讀一讀。(生讀)他讀得怎么樣?你們聽出了什么?(悲憤,憤怒)你想讀嗎?(生讀)他讀得怎么樣?讓我們帶著無比的憤怒的心情,齊讀《題臨安邸》
三、拓展:升華詩情。
1.讀著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怎樣的心?(愛國)他的愛國之心體現在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對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擔憂。(板書:憂國憂民)
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暢談體會,隨機點評。)
2.面對國土的淪陷,面對人民的悲泣,一個又一個愛國志士站出來了:林升憤怒的質問著;陸游悲傷的呼喊著;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更是為實現他精忠報國的志向,帶領將士們浴血奮戰著……他的抗金事跡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閃電,劃破長空、光照千秋。(課件)來,讓我們一起高聲誦讀《滿江紅》!(師生齊聲誦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