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1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wǎng)
這是幼兒園案例分析3篇,是優(yōu)秀的幼兒園案例分析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案例現(xiàn)象
楊帆小朋友胖嘟嘟的,十分可愛,可是他有一些習慣很不好。
觀察一:晨間自由活動時他會帶著同伴在教室或幼兒園竄來竄去,追逐打鬧;玩積木時,他會把所有的積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會神地聽講,他卻和周圍的小朋友頭碰頭講得熱火朝天,手舞足蹈……觀察二:繪畫活動開始了,他趁教師不注意,拿著記號筆在畫紙上、桌布上亂涂亂畫,要不,就拍著桌子大聲叫“我畫不來”,當教師走近他時,他就對你笑嘻嘻的,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觀察三:他的口語表達本事較差,一緊張就小臉漲得通紅,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有時也會結(jié)結(jié)巴巴說不清楚,有時直接說“我不會”。
觀察四:自理本事特差,能夠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他媽媽對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二、案例分析:
㈠好奇心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么東西都很感興趣,并且,我們那里的積木他以前根本沒玩過,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我沒有的一些東西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所以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xiàn)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并非真的壞行為,但卻是一種不利于他人的行為。
㈡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頭還有一個姐姐,長他6歲,他提出的條件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人人都會答應,使他養(yǎng)成了唯他獨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會,因為有人包辦了。
三、措施與效果:
不良的習慣,不是說一時就能改正的,我軟硬皆施,表揚和批評相結(jié)合,每一天對他吹耳邊風,睡午覺時,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會反思的,逐漸,他慢慢改掉了這些不良習慣。針對楊帆畫畫時的表現(xiàn),我讓本事較強的幼兒坐在他的身邊,時常關(guān)心他,照顧他,還手把手的教他勾線,教他涂色。并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在家多為孩子添置一些繪畫工具,讓他在家里涂涂畫畫,培養(yǎng)他的興趣。針對孩子口齒不清、說話結(jié)結(jié)巴巴這一問題,我在平時注意與孩子多交談,讓他重復其他幼兒的回答,并時常找機會讓他在團體面前講述。另外,請家長平時用普通話與孩子交談,讓孩子在家多聽故事,多接觸語言環(huán)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動中,陪伴在他身邊,引導他描述周圍的景色、人們的活動,讓他復述別人的話,漸漸地孩子的語言有了較大的提高。還有,午睡起床,讓他自我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滿頭大漢,我用鼓勵的眼光看著他,向他豎起大拇指,此刻,穿衣服對他來說,已經(jīng)很拿手了。
此刻楊帆已有了可喜的提高。早上來園時很有禮貌地向教師問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處;繪畫時不但能根據(jù)教師的范畫進行勾線,還能經(jīng)過想象進行添畫;有時還主動幫忙清潔教室、給小朋友講故事……
我和魔豆一起長
案例:
春天是種植的最佳時節(jié),種植活動又是幼兒園最常見的活動,它能讓幼兒通過與植物的真實接觸,感受它們的細微變化,從而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美化環(huán)境的意義。《綱要》中也明確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為了豐富自然角,我發(fā)動小朋友帶來了大的紅色魔豆、劉亮博的姥姥也帶來許多小的白色魔豆,兩種豆子上都有不同的祝福的字。于是我們就進行了一次種植魔豆的活動。
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孩子們分白豆、紅豆兩組進行種植,并做上標記,首先讓孩子把魔豆泡在冷水15分鐘,然后把魔豆放在薄薄的土里種好、澆水。放在自然角內(nèi)供幼兒觀察比較。孩子們猜想說:過幾天一定就會長出嫩芽來的,葉子嫩綠、嫩綠的,枝干也嫩綠綠的,開出漂亮的花,長出好吃的果實吧……。最后,他們許下愿望:祝魔豆快快發(fā)芽、長大。在離園后,孩子們拉著家長去看他們種的魔豆,并說:“這個是我們種的。”看著他們快樂的樣子,我想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的成功感已經(jīng)得到實現(xiàn)。第二天,孩子到幼兒園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種的魔豆長出來了沒有。一天、兩天過去了,還是沒有動靜,有的孩子就著急。不時地問我:“魔豆怎么還不長出來?”我勸他們耐心等待。就在第三天的時候,終于,小魔豆有些按捺不住,躍躍欲試想沖開土壤,孩子們對它說:“快出來吧!我們會一直呵護著你,我們會同你一起長大!”孩子們的臉上帶出了一絲的幸福,過了幾天已露出半邊身子的魔豆,又往上伸展了一些,孩子們驚奇的喊花盆中的小魔豆長出了一枚小嫩芽,我告訴孩子“那不是芽,而是魔豆的根莖,只有先長出根莖,把整顆魔豆托出土面,再退殼脫膜,才能長出小新芽來”。孩子們聽后似乎明白了,我又進一步與家長溝通,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搜集植物生長的資料,共同學習。過幾天,我發(fā)現(xiàn)孩子老是忘了給魔豆?jié)菜谑窃谝淮涡∨笥押韧晁螅掖舐曊f:“我現(xiàn)在要給魔豆寶寶喂水了,我看他們口渴得都蔫了。”聽著我的話,大家都搶著說:“老師,我去給魔豆寶寶喂水吧。”第二天,梁嘉銘喝完水后跟我說:“老師,魔豆寶寶還沒喝水,我去給它們喂水”。為了鼓勵她的行為,以及帶動更多的孩子去關(guān)心照料魔豆寶寶,我在集體面前表揚了她。結(jié)果引發(fā)了澆水熱潮,大家都去澆,剛澆完,又有另一個去澆水,弄得花盆里外都是水。經(jīng)常聽到他們互相責備:“水澆太多,魔豆會死掉。”看來他們知道這個道理,只是大家都想給魔豆“喂水喝”都想關(guān)心照料,為了滿足大家這一需求,我們制作了澆水記錄表,讓他們看澆水記錄,如果今天有人澆過了就不用再澆了。澆水的事漸漸的不用老師操心了。最后我們提議一起、護理它、觀察它、了解它。細心地呵護這些魔豆,功夫不負有心人,梁嘉銘小組的紅色魔豆藤爬的好高、好高,魔豆的葉子已經(jīng)比孩子的巴掌還大了,望著綠油油的葉子,我們感到十分的欣慰,畢竟,那可是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勞動成果呀!那綠油油的綠葉,時不時微微擺動,像一個燦爛的微笑,開花后長出了一個果實,像馬刀一樣!孩子們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情不自禁地給了它一個甜蜜的飛吻。而劉亮博小組的白色魔豆藤爬的矮一點,葉子很少而且小,開花后長出了兩個果實,像水果刀一樣!小朋友把魔豆生長的過程記錄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在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兩種魔豆果實長出的大小、高矮、胖瘦差異越來越明顯。他們的話題又在轉(zhuǎn)移:“我們紅魔豆果實寶寶長得比你們的大。它已經(jīng)和我的胳膊差不多長了。”并用胳膊比劃著長短。噢,這是個新內(nèi)容,給魔豆寶寶量身高。為了把孩子的觀察探索引向深入,我向孩子們提出了新的問題:“怎樣知道魔豆寶寶長高了?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給它們量身高?”在我的啟發(fā)下又引發(fā)了一場測量和制作測量工具的熱潮,他們找來了各種工具合作測量,并且還制作了長頸鹿測量尺、回形針測量尺、刻度測量尺、冰棍糕測量尺……在我們的共同關(guān)注下,魔豆寶寶一天天地長大了,關(guān)注他們的孩子也漸漸增多,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也多了。
分析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老師的引導與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在幼兒發(fā)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整個種植活動中能抓住幼兒的年齡特征,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仔細觀察每個幼兒的一舉一動,始終做幼兒種植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從幼兒喜歡種植的興趣點入手,與孩子一起種植魔豆,既滿足幼兒熱愛大自然,樂于參與種植活動的需要,又讓幼兒在種植管理過程中感知魔豆的培育過程、生長變化、生長條件等,獲得各種有意的經(jīng)驗和體驗,增進全面了解。在照料中孩子們傾注了自己的感情,從而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魔豆。從種植開始,到魔豆寶寶的成長,孩子們在不斷地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探索的過程中,通過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學習和經(jīng)驗得到了生成和深化,對魔豆的感情也在不斷加深,收到了預期效果。讓小朋友們體驗了種植的樂趣,認識了春天種植的意義,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播種綠色,放飛希望吧!魔豆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樂趣,我們喜歡魔豆。我們和魔豆共成長。
案例背景
A是班級里的小男孩,來幼兒園一年都不到,長得很帥氣,有時儼然一個大男孩,人也很聰明,但話不多,還有讓老師苦惱的是:他很多時候比較懶,睡前不愿意自己脫褲子,醒了更多的時候等老師、阿姨幫他穿褲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餓他連喂自己吃飯都懶得動手,做操時只要老師不扶著他做,他也懶得動手動腳,活動時,只要是需要動手稍微有點麻煩的事情,他寧愿坐在一旁看看,仿佛他對于很多事情都沒有什么激情。
案例描述:
境一:
“老師好!”門口A進來。“你好!今天真棒,來得早起來了。”老師一邊摸著A的頭,一邊對他說,“想玩哪個區(qū)角,自己選一個進去玩吧。”他選了娃娃家,在里面玩得很開心,又是燒菜,又是做飯,還躺在靠墊上蹭來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時間,老師鈴鼓響起,“請小朋友們把你們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后來搭火車,我們要準備下樓做操了。”可他還在玩,老師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來了,我們要準備下樓了。”可他還在繼續(xù)玩,老師走過去,對著他說,他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沒有整理的意思,來到自己的鞋子旁邊坐著,但是就是沒有動手穿,然后看看老師。老師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師說:“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后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會穿的哦?”他沒反應,然后老師又說:“A再不整理,等下我們就都下樓了,就不等你了。”他見老師這么說就象征性的拿了幾個玩具放好,這時一位小女孩進去幫他整理,他就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沒有穿“我不會!”A說。“不會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師說。A點點頭,老師一步步告訴他,他今天穿的鞋子應該怎么穿,并一步步幫他穿上一只,另一只讓他自己動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場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和著音樂做早操,雖然有些孩子的動作也不是特別標準,但是一個個都是一副認真的樣子。這時,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里一動不動,老師開車開到他的面前:“A小司機當好了嗎?”說著老師扶著他的手開著,他就像一個提線木偶,沒有任何感覺的讓老師扶著他開,開了一小會,老師放開了他,繼續(xù)開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后他又是呆呆的站著懶得動手了。老師叫他:“A,小手舉起來了,變成小豬了嗎?”老師扶著他的手夸張的做起來,他就跟著老師的手動起來了,但是當老師離開后,他又停了,對此老師顯得有些無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師講了嘟嘟熊的故事給孩子們聽,故事講完后,老師問孩子們:“老奶奶為什么喜歡嘟嘟熊?還夸獎他。”有孩子很快的說:“因為他會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帶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勞動。”“對呀!所以老奶奶喜歡他,還夸獎他。那我們也要學嘟嘟熊,以后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懶,要不然沒有人會喜歡你的。”“A是嗎?”旁邊的一位孩子馬上說:“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點點頭。
情境四:
有天起床,所有的孩子都已經(jīng)穿好鞋子了,只有A還坐在他的鞋子旁邊等阿姨出來幫他穿。一會,阿姨出來,老師對阿姨說:“阿姨,不要幫他,他會習慣的。”然后,阿姨沒有幫他,他繼續(xù)坐著,老師走過去,“我們今天來給你得小腳丫找家好嗎!”老師把自己的鞋子脫去,“這個是它得家嗎?”“不是!”“那它得家在什么地方?”“這里!”“那趕緊讓它進家門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習慣的原因
A的不良習慣并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通過家訪我們了解到,從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兩位老人對于小孫子是寵愛有加,每天吃飯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個任務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場地,他從來都不習慣自己整理玩具。就這樣,什么都由大人包辦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動手的機會,并逐漸養(yǎng)成了嬌生慣養(yǎng)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對于他的每個眼神總能很快的心領(lǐng)神會,并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難怪A經(jīng)常說自己不會但也懶得問。
2、教育效果經(jīng)常不明顯的原因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們也會運用故事、榜樣激勵、說理、看圖等策略,但是這些對他來說更多的時候只是簡單的說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認識和經(jīng)驗。教師對于孩子的教育有時還是會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思想束縛,有時也會只注重教育的結(jié)果而非過程。比如有時教師為了讓孩子盡快的完成任務,僅僅只是用了語言的提示讓A把自己的玩過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卻沒有交給他應該如何整理,這對于其他的孩子來說也許并非難事,但是對于一個在家一直有人幫他做事的A來說也許是有難度的,可能根本沒有人告訴過他應該要怎么拿怎么放,放哪里。而有時教師也忽略了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對于A來說也許只是對于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并非從內(nèi)心有所觸動,因而也達不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統(tǒng)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長輩們對于獨生子女得溺愛讓他們失去了很多動手的機會,正是這樣才讓A變得如此的依賴他人。要是他發(fā)生根本性得改變必定需要一個很長得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更多家長得配合,教室要及時得指導家長的工作,要讓家園真正能達到很好得共育,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要讓5+2=7而不是小于7,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得家庭環(huán)境和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
2、淡化說教,創(chuàng)設(shè)更加生動活潑的實踐情景去教育孩子,運用好游戲得方式
在我們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語氣去教育孩子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不要總習慣于把現(xiàn)成得東西告訴孩子,要倡導以人為本,更多得運用游戲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有趣得情景讓他們親身體驗。
3、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幼兒園綱要指出:“教室應為幼兒學習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室要觀察幼兒、了解孩子、同時鼓勵孩子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世界。而教室僅僅作為他們參加獲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找到孩子得興趣點加以引導
都說興趣是最好得老師。綱要也指出: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得事情、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得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提高孩子對于參與活動得興趣。
《幼兒園案例管理分析3篇》:幼兒園案例管理分析第1篇案例一園的利益。當事故發(fā)生后,幼兒園的每一個處理過程都符合法律程序,同時也合乎人情。園長及當事教師態(tài)度積極,對受傷兒童的治療及時,又多次看望,并主
《案例分析小班3篇》:案例分析小班第1篇 一、情況記錄 經(jīng)過上一次的體育游戲“木頭人”記,軒軒對參加體育活動有了一些興趣,但是在玩游戲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種情況:故意違反游戲規(guī)則。
《幼兒園案例分析范文10篇》:幼兒園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幼兒園案例分析(一):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反思 觀察背景:欣悅是我班一個年紀較小的外地新生,經(jīng)過一個月的幼兒園生活發(fā)現(xiàn)其適應本事還是相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