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常規培訓PPT課件這個PPT共40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知道體育組織和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幼兒園戶外活動設計的原則,知道集體體育活動的常規環節。幼兒園戶外活動常規
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教師設計的以幼兒體育游戲為主的幼兒體育活動,僅僅是為了游戲而游戲嗎?
有沒有把握好身體動作的練習與身體素質發展之間的關系?
能否通過體育游戲來達到預設的教育目標呢?
能否夠真正在游戲中融合幼兒體育的相關知識與動作技能?
能否真正地在游戲中體現幼兒體育活動所獨特的教育價值?
一、組織和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二、幼兒園戶外活動設計的原則
1.從易到難
2.動靜交替
3.層層遞進
4.滿足全體
5.關注差異
三、集體體育活動的常規環節
(一)開始部分
1.任務:激發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通過身體活動克服各器官、組織的惰性,激活主要肌群,提高活動能力。
2.內容:根據基本部分的內容,做一些針對性的準備活動,為后面的活動做好適應性準備。可做一些基本體操或模仿活動,開展一些運動負荷不大的游戲,也可以進行簡單的舞蹈、律動等。
(1)熱心:交代活動內容,激發活動熱情(賦予故事情節、角色)
(2)熱身:做一些肢體與關節的準備活動。(與本活動有關)
(3)隊列隊形練習 、肺活量、基本的體操和模仿操。
3.時間:一般占總時間的20%左右。
注意事項:時間不宜過長,運動量不宜過大,根據需要選用口令或口哨。一般可以選用一些節奏感強、動感十足的音樂(合適幼兒的音樂))
三、集體體育活動的常規環節
(二)基本部分
1.任務:通過幼兒自身的身體運動,學習或探索新的或較難的運動內容,鞏固已學過的各類動作和游戲等,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
2.內容:主要是發展體能和基本動作的各類游戲。一次活動一般安排1—2項內容。在內容的安排上應注意新舊搭配,急緩結合,全面鍛煉幼兒的身體。
(1)教師示范并講解本次活動學習技能。示范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①示范正確、動作準確。
②講解語言簡潔、生動有趣、形象通俗易懂(少而精) 。
③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要照顧到全體幼兒,也便于幼兒模仿學些。
④示范要有明確的目的,次數以2、3次示范為宜。
三、集體體育活動的常規環節
(2)幼兒練習 。
幼兒練習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幼兒練習方式的使用作為幼兒游戲的一個部分,不脫離整個游戲情境)
個人分散式、兩人合作式、集體集中式、分組輪流式、魚貫式、分組輪換觀摩式。
三、集體體育活動的常規環節
靈活運用各種練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智慧的體現)
教師準備好活動后,在實際組織中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應根據上課時的具體情況作適當靈活的處理。
例如:發現幼兒在練習強度較大的項目時已顯出中度疲勞狀,教師則應立即調整活動的節奏,改個人分散式練習或集體集中式練習為分組輪換觀摩式練習,讓幼兒可得到輪流休息,或直接讓全體幼兒休息1——2分鐘,教師 可利用這一時間講解、示范或簡評,以糾正幼兒練習中出現的種種錯誤。相反,如果幼兒積極性很高,玩興正濃,又無疲勞感,教師就可讓幼兒再練習一會兒或再做一遍體育游戲。如發現幼兒 分組少,輪番等待的時間太長,則應馬上調整隊形(如變兩隊為四隊),以增加幼兒練習的機會。
三、集體體育活動的常規環節
(3)游戲鞏固 (活動高潮)
游戲指導注意事項
在游戲中可以設計多種體育技能(走、跑、跳、鉆、爬、平衡、投擲、攀登等),主要以本次學習技能為主其他技能為輔,在游戲中練習及鞏固對技能的掌握,教師在此時可以進行個體差異的指導。
①直接將有情節的體育活動性游戲作為主要內容
②用游戲的口吻或利用頭飾、玩具吸引幼兒
③有秩序的組織游戲,再次提示安全。
④給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幼兒創新玩法。
⑤增加競賽性的游戲
三、集體體育活動的常規環節
幼兒練習或者游戲時,運動的負荷量應由小到大,采用動靜交替的方法,避免讓幼兒產生過度疲勞或者發生運動損傷。同時要考慮照顧到個別幼兒能力差、體質弱、膽怯等因素,采用降低活動難度或者保護幫助的方法,給每個幼兒安排適合其發展水平的活動。這就是個體差異的指導。更重要的是練習時,老師一定在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時間:一般占總時間的70%左右。
三、集體體育活動的常規環節
(三)結束部分
(1)任務:降低幼兒大腦興奮性,由運動的緊張狀態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放松肢體。
(2)內容:較平靜的徒手放松游戲,輕松自然走步,簡單舒緩的操節或舞蹈,較安靜的游戲等。
(3) 時間:一般占總時間的10%左右。
放松活動的注意事項:
放松活動把握的原則:趣味,舒緩,放松。不可進行運動量大或興奮的游戲或活動;放松活動配以輕柔、舒緩的音樂;讓幼兒參與收拾與整理的任務。
三、集體體育活動的常規環節
(四)教師在體育活動中的角色:多觀察、少指導、真幫助。
“多觀察”就是教師在幼兒活動過程中要從幼兒的動作、表情、語言等方面仔細觀察,用心體會幼兒以怎樣的心情、怎樣的動機、怎樣的態度、怎樣的水平在行動,從而理解幼兒行為背后的真實意義。
“少指導”指在幼兒體育活動中教師應該讓幼兒自己去探索環境、操作器械,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應將教育意圖隱藏在教育環境中,教師主要以鼓勵、伙伴、和保護者的身份出現在幼兒身邊,是一種“隱性”的指導。
“真幫助”指教師應該給予孩子們的幫助是對其終身發展有益的幫助,而不是包辦和代替的幫助。比如有時孩子跌倒了,教師非但不能給予同情和幫助(嚴重的除外),還要請他仔細考慮一下為什么會跌倒,找到原因,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失誤。從表面看,這樣對待幼兒太嚴格了,但這正是在教給他們最有用的東西,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幫助。
體能活動多峰結構設計模型
四、幼兒體能活動常規練習內容
五、場地設置與組織流程方式(常用)
體能活動場地設置與組織流程(一)
體能活動場地設置與組織流程(二)
體能活動場地設置與組織流程(三)
體能活動場地設置與組織流程(四)
體能活動場地設置與組織流程(五)
體能活動場地設置與組織流程(六)
體能活動場地設置與組織流程(七)
體能活動場地設置與組織流程(八)
六、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常規養成
1. 衣物、人數。教師與幼兒選擇適合運動的服裝,并把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的狀態,戶外活動前組織孩子如廁,清點人數,不要把孩子遺漏在活動室;戶外活動結束時整理器材,清點班級幼兒人數,人數一致時帶隊返回活動室。
2.活動、隊列、常規養成。幼兒聽口令能立即做動作
3.體育運動器械的拿、放、使用常規;
4.體育活動常規的教育
(1)在體育活動常規教育中,以正面表揚為主,既樹立了榜樣,也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
(2)熟悉并能依據教師的哨聲、語言或手勢做出反應 。
(3)對幼兒體育活動常規的要求應堅持一貫性,不能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如此才能使體育活動常規內化為幼兒的習慣。
七、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常規安全
備完一節體育活動老師就應該明確本次活動會出現什么樣的不安全隱患,或是怎么樣才能減少事故發生的幾率,再者說即便是發生了事故怎么樣才能把傷害減少到最低限度。這就是教師所要時刻牢記的。
1.器械的投放,場地安全的檢查。
活動范圍要適當,既不能太大,太分散,不便于教師觀察,也不能太集中。活動前教師檢查場地,確保安全。
2.教師對場地、器械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
提前檢查器械的安全性、往返的路線器械投放不能太多,避免擁擠碰撞。
3.對幼兒活動時的方向、路線的選擇
4.照顧體弱兒:在上課前要仔細觀察班里所有孩子的身體狀況,切不可讓那些身體虛弱或是根本就不允許運動的孩子上課,消滅不安全隱患。
八、幼兒園戶外活動常規口令
第一類是側重控制整個活動局面、維持活動紀律和秩序的,例如,活動中的站位、隊形、分組之類的規則,稱之為秩序型口令。如活動剛開始的隊列練習,教師的指令是:“隊列練習:原地踏步→二路縱隊→→四路縱隊→二路縱隊→圓圈→二路縱隊。”幼兒在清晰明確的指令下,有持續的進行練習。 第二類是指導幼兒在活動中動作細節、動作技巧的規則,稱之為技術型規則。比如,在案例中,教師非常清晰地傳達:“身體貼近地面以手臂和腿的力量推動身體前進。”同時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地提醒幼兒,交代動作要領:“頭不能抬起”、“身體貼地”…… 第三類主要是表明本次活動或者活動中某一環節的主要任務的規則,稱之為任務型規則。任務型規則的傳達直接影響到活動局部和總體目標的達成。一旦教師對任務型的規則交代不夠清晰,就會導致活動的走樣,最終偏離活動的原先目標。
八、幼兒園戶外活動常規口令
常用隊列和動作口令
1.集合 9.向前三步走.
2.列隊 10.跑步走
3立正 11.踏步走
4.稍息. 12.立定.
5.向前/左/右看 13各就各位
6.報數. 15.成一列/二列橫隊集合.
7向右/左/后轉. 16成一路/二路縱隊集合
8 齊步走 17以中間(左翼,右翼)為基準散開
18解散
八、幼兒園戶外活動常規口令
如何喊口令
喊口令要預令動令分開,預令給孩子下達動作要求,聽到動令在作出相應的動作。如:齊步——走!不能連貫一氣喊出。
突出主音:對口令的重點字,要吐字清楚,加大音量。如“向左——轉”等等,應突出左字。
預 令(準備動作) 動 令(實施動作)
稍 息 立——定 向 右——轉
向左——轉 向前看——齊 向后——轉
齊 步——走
八、幼兒園戶外活動常規口令
口哨的基本用法:
吹法:上下嘴唇收緊,夾住哨子,舌尖頂住哨嘴,按節拍要求,及時的放開舌尖,腹肌緊收,胸腔憋住,用丹田之氣呼出強氣流,沖擊哨嘴。
八、幼兒園戶外活動常規口令
口哨的基本用法:
吹法:上下嘴唇收緊,夾住哨子,舌尖頂住哨嘴,按節拍要求,及時的放開舌尖,腹肌緊收,胸腔憋住,用丹田之氣呼出強氣流,沖擊哨嘴。
1、“嘟!嘟┄┄”用于上課前的或練習停止集中時。意思是“集合”;
2、“嘟!嘟!┄┄嘟”用于隊列練習中統一步伐。意思是“一二一”;
3、“嘟!”短促有力的一聲,用于起跑、投擲、裁判和游戲練習中,意思是“跑、投、開始”等等;
4、“嘟┄┄”一聲長鳴,用于下課。意思是“時間到”;
5、“嘟!嘟!嘟!嘟!”急促有力連吹,用于停止練 習。意思是“立即集合”。
九、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常規評價
(一) 教師言語性的評價
1.要有豐富的評價語:如果孩子的動作做得很好,而教師只用“好”或“不錯”來評價,孩子會感到不滿意 。教師應預測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質,作出適當和適時的表揚,使表揚產生真正的激勵作用。例如,當孩子的動作完成得好時,教師可以說 “你完成的真棒!”、“你做得真漂亮”,但孩子完成的不夠好時可以說:“你很勇敢”、 “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請某個幼兒示范時,教師可以說“請×××小朋友為我們大家表演一下”、完成了后要說:“讓我們用掌聲謝謝×××小朋友的表演”等,讓示范的幼兒體驗到成功,讓觀摩的幼兒學會感謝和欣賞。
2.評價語言遠離:“不”
用肯定性詞語代替否定性詞語。肯定性詞語能明顯地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而否定性詞語只告訴孩子不應該怎么做,卻無法表達應該怎么做。
九、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常規評價
(二)教師非言語性的評價 :
非言語性的評價主要是通過面部表情、聲調、身體動作等方式來表達的。它是語言交流的輔助形式,在體育活動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包括:
(1)動作行為暗示。教師可以用點頭、拍手、搖頭、豎大拇指等動作來表示贊同或反對。
(2)人際空間選擇。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教學情景中,那些預期采取否定態度的孩子傾向于站在遠離教師的地方,那些想獲得表揚的孩子傾向于站在靠近教師的地方。所以教師應經常走近孩子,或拍拍他們的肩、摸摸他們的頭,表示無聲的支持或贊揚。
(3)目光激勵。
九、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常規評價
(三) 幼兒自我評價
評價方式主要是以幼兒自評和幼兒之間的互評為主;評價的內容也主要是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而不是幼兒體育活動本身的功能;評價的著眼點在于幼兒個人,如“我今天做了什么體育活動”、“我的表現是怎么樣的”“我學會什么本領”“我XXX一起合作的感受”“今天我努力了、勇敢了”等等。
我們這里所說的評價包括了幼兒的鼓勵、表揚、比較、評述等幾個方面,并能做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幼兒。把評價活動貫穿于教育全過程。評價的方法也應從單一評價走向多維評價(如情感、認知、能力),
九、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常規評價
(四)評價要注意:
因人而異,不管是誰,不求動作質量的完美,只要積極認真地參與活動就能得到肯定與表揚。如能力弱的幼兒跳過20公分高度和能力強的幼兒跳過40公分高應都能得到積極的評價。(個體差異)
評價標準側重于創造性與個性發揮:以幼兒的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與想象力、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能力發展為主要評價目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