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6
這是戴嵩畫牛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書戴嵩畫牛》是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短文,是蘇軾為唐代畫家戴嵩的《斗牛圖》寫的一篇題跋,講述了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錯誤的故事,贊揚了牧童率直不盲從,實事求是,敢于挑戰權威的品質以及杜處士敢于面對錯誤,虛心謹慎,勇于接受批評的優秀品質。課文有兩個自然段,刻畫人物神態的語言準確生動。課文配有兩幅精美的插圖,體現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狀態,有助于烘托學習氛圍,便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課文。
針對文體特征來教。
六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我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讀、思、悟。只要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入理,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注意不會的生字和停頓,范讀后出示劃分好的節奏讓同桌互讀,接著出示生字,同桌互相學習生字。在學習生字環節我把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說說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學習“錦”這個字時,我讓班上名字含著這個字的學生站起來說,順勢告訴孩子們學習字的方法。在翻譯課文時,學生們小組合作翻譯,然后個人展示。充分理解文章內容后,讓生畫出杜處士得到畫后的反應,牧童看到畫后的反應。最后明白蘇軾的觀點,并引導生活中。發散學生思維,課堂效果較好。
針對藝術熏染來教。
以蘇軾寫的兩首提拔,圖文并茂的方式導入課文,將乾隆為《斗牛圖》寫的兩首題跋作為結尾,再用《斗牛圖》貫穿于全文,將同一內容的三種不同體裁文章,集中整合教學,同時,這也是以一篇文章為切入點,對課內、課外知識進行整合的教學,特別是將中國“題跋”、書畫文化不斷進入學生課堂,起到藝術的熏陶。
針對學習方法來教。
在課堂學習中,我試圖通過“一篇”來教“一類”,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理解古文字詞的方法、正確斷句的方法,自己去通過比較發現古文的韻味。更重要的是學會表達,所以課中設計了多處語言表達的訓練,如結合課文閱讀為學生精心設計了“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今人有云:放牛當問(),畫畫當問(),題跋當問(),()當問()。”的語言運用,將“會表達”進一步落實。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我們看到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導而不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學、導法、導練。希望每一堂課都能讓學生學有所得。
《書戴嵩畫牛》是一篇文言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簡單的手法敘述了一件事情,啟示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
一、教學效果
本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課前準備充分,圖片資料豐富。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言文的寫作背景。我首先介紹有關《書戴嵩畫牛》的資料,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定的了解。
2.以學生為主,自讀課文。我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借助注釋翻譯課文,了解文言文的大概意思。
3.朗讀課文,熟讀課文。在學生了解課文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朗讀課文,個人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4.復述故事,悟出文章所給我們的啟示。在充分地朗讀課文、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個環節——讓學生們復述文中的兩個故事,然后問他們:故事給了你們什么啟示?進一步啟發引導得出:《書戴嵩畫牛》啟示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首先我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教學的特殊性和知識體系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體。我在教學中,嚴格遵守這一點,以學生為主,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充分地自學課文,翻譯文章的內容,弄懂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其次,在充分弄懂文中意思的基礎上我注重學生的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朗讀形式,感悟文言文中語言的精煉和文中所給我們的啟示。
三、不足之處
雖然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有成功的地方,但教學永遠都是有缺憾的。在本課中,板書還是粗糙,不能完美地展示文中的細節部分。對于一些重點易考的字詞沒有通過板書體現出來,不能使學生一目了然。
四、改進措施
今后在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板書的設計。一節課下來,要讓學生通過板書既能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又能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使板書成為課堂一個精彩的部分。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選編的是《文言文二則》,這充分說明文言文在我國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這篇課文比較適合兒童的認知水平,文中所蘊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
現在的六年級學生只在五年級時學過一篇《楊氏之子》,所以無論是學習方法還是閱讀經驗,都相對比較薄弱。部編版教材從三年級起都有編排文言文內容,所以在教學時先從三年級的文言文《司馬光》入手,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學習《司馬光》比較容易,希望把學習《司馬光》的方法遷移到本節課的內容上,通過課堂教學效果來看,這一目的達到。
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小學生對文言文接觸的又少,能做到正確的斷句,流利地朗讀就已經很不容易。教學《書戴嵩畫牛》時,我把指導學生朗讀、講故事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并不難理解,難就難在如何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確的斷詞斷句,把句子讀通順。教學中我在這方面很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充分發揮范讀的重要性,教師范讀課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覷,范讀文言文更是重要,一定要讓學生注意斷詞斷句,做到準確。要注重指導文言文的讀法,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
課件制作出現一個小失誤,學習多音字“曝”時,拼音“pù”是動畫效果出示的,但是在制作時,這一步加動畫遺忘了。所以今后課件制作完成后,一定要認真檢查,確保不再出現類似的事情。
在這課的教學中,文言文的相關知識是否要向學生講解一些,如果講了的話,以后對孩子還是有好處的。但是該在什么環節講,怎么講,還沒思考好,所以在教學時把這一部分內容省去了
一、復習舊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伯牙鼓琴》,讓我們重溫了一段動人的知音故事,也讓我們欣賞到了音樂藝術的魅力——音樂能將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澎湃化為音符,震蕩人的心靈。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看一幅畫,圍繞著這幅畫,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二、板書課題:書戴嵩畫牛(齊讀課題)
三、整體感知
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文章,注意讀準字音。
1.首先檢查一下同學們對生字的掌握情況。下面這幾個字大家能讀對嗎?
蜀 錦 囊 軸 拊 搐 謬 奴 婢
2.需注意的多音字:杜處(chǔ)士 好(hào)書畫 所寶以百數(shǔ) 曝(pù)書畫 斗(dòu)牛
3.師:同學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那能不能按節奏讀一讀呢?(投影)讀出停頓。指名讀,齊讀
4.師:同學們讀的不錯,對于文中的字,你哪個不理解呢?理解字詞的意思.。(投影)
四、分析課文
1.理解第一段的意思:指名翻譯。
師:杜處士對《牛》圖“尤所愛”,從哪看出他尤所愛?
2.翻譯第二段的意思。(指名)
師:牧童是怎樣評價這幅畫的?他的觀點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這是一個怎樣的牧童?
觀點:繆也
理由: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威挑戰。
3.杜處士聽了牧童的話有什么表現?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表現:處士笑而然之
人物形象:敢于應戰、樂于接受別人的意見。
4.同樣是笑,牧童的“拊掌大笑”和杜處士的“笑而然之”有什么不同?
師:誰能分角色朗讀第二段?
5.課文中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所蘊含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
原文: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同理:畫牛當問( )
( )當問( )
道理:藝術創作離不開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藝術家應該向富有經驗的勞動人民學習。
6.會“問”就夠了嗎?從這個故事和蘇軾的評價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要因事求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