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角色游戲的指導PPT課件這個PPT共78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
幼兒園游戲的特點,角色游戲的指導,結構游戲的指導,表演游戲的指導,規則游戲的指導等,歡迎點擊下載。各類游戲的指導
本章主要內容
幼兒園游戲的特點
角色游戲的指導
結構游戲的指導
表演游戲的指導
規則游戲的指導
幼兒園游戲的特點
Q:幼兒園中的游戲與幼兒園外的游戲相比,具有哪些特點?
幼兒園游戲的特點
一、游戲時間的固定性
托幼機構外的兒童游戲,沒有固定的游戲時間,隨意性大。
托幼機構中的游戲作為教育內容的一部分,被有目的、有計劃地固定安排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體現了游戲活動開展的計劃性和時間的穩定性,這樣有利于兒童形成習慣,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養成良好有序的生活規律。
二、游戲環境的教育性
托幼機構外的游戲,家庭提供的玩具缺乏一定的教育意圖。
如,兒童對自然界的沙、石頭等感興趣,但家長往往因為安全衛生等問題而加以制止。
托幼機構的游戲環境都是經過教育者按教育目的和要求精心設計的,有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的,豐富多樣的玩具和游戲材料,有根據兒童游戲特點創設、布置的游戲場地。場地和材料的提供都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
三、伙伴關系的穩定性
托幼機構外,兒童在戶外交往的對象帶有極大的偶然性,碰到誰跟誰玩,缺乏穩定的伙伴關系。
托幼機構以年齡分班,每個班的兒童在人員、數量、性別等方面相對穩定。兒童結成的伙伴關系是相對穩定的,而且伙伴多,年齡相當,興趣相同,相互交往的機會多,彌補了獨生子女缺乏伙伴的缺陷。
四、教育者的指導性
托幼機構中,教師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懂得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并具有指導游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技巧。
導入案例:
娃娃家: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寶寶等,會想出很多成人的事來模仿,如買菜、燒飯、招待客人等……
照相館:小朋友戴上攝影師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機招呼其他小朋友拍照……
問題:以上游戲屬于什么類型?
角色游戲的指導
主要內容
什么是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的特點
角色游戲的結構
角色游戲的指導
一、什么是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通過模仿和想象,創造性地表現其生活體驗的一種游戲。
角色游戲是幼兒自然游戲的一種,在兩三歲時產生,學前晚期達到最高峰,是幼兒期特有的最典型的游戲。
二、角色游戲的特點
表征的特點
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特點
社會性特點
角色游戲表征的特點
表征的實質是幼兒表達意思——表意
游戲中的這些“假想”活動對于幼兒來說都是非常“當真”的
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特點
角色游戲是幼兒自主的活動。(自主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需要選擇主題、分配角色、設想情節等,游戲過程中自由切換情節和發展內容,使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游戲中得到充分體現。
這些創造性也是未來創造活動的萌芽。
角色游戲社會性的特點
角色游戲既是幼兒對周圍現實生活的體驗,也是幼兒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模擬,還常常包含了幼兒對成人社會的某種期待。
三、角色游戲的結構/要素
游戲主題的社會性
角色扮演的多樣性
材料的假象性
動作/情境的概括性
游戲規則的內隱性
游戲主題的社會性
游戲主題是角色游戲結構中的核心要素。
游戲主題不僅指游戲名稱,還指游戲內容。
游戲主題往往由所熟悉的家庭或幼兒園的生活,逐漸擴大到社會生活。性質由簡單到復雜。
角色扮演的多樣性
幼兒扮演的角色一般有機能性角色、互補性角色和想象性角色等幾類:
機能性角色,指幼兒通過模仿對象的典型動作來進行角色扮演。
互補性角色,指幼兒所扮演的角色是依角色關系中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
想象性角色,指幼兒扮演的不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而來也源于幼兒的想象。
幼兒通常根據自己的情感取向對扮演的角色有很強的選擇性。
有三種角色幼兒比較喜歡:
幼兒比較崇拜和尊敬的人;
讓幼兒感到害怕的人或動物;
與自己身份不同或低于自己身份的角色。
材料的假想性
游戲中以物代物的特點,都與他們所想象的、不再眼前的東西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替代物和被替代物在幼兒思維中出現的順序有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由替代物引發的想象活動:這個東西可以用來當什么呢?
另一種情況是由被替代物引發的想象活動:什么東西可以用來“當它”啊?
游戲動作和情景的概括性
兒童在游戲中不是單純地玩玩具:聽診器、方向盤等,而是通過使用玩具的動作來表現假想的游戲情節。
如,醫生看病、司機運乘客、送小孩看病、去公園玩、去串門、做飯、買菜等,
游戲中的動作,不是具體某人、某一動作的翻版,而是概括的、壓縮的動作。
如,為病人看病、媽媽抱娃娃、喂娃娃等是醫生、母親動作的概括。
這為幼兒的集體合作游戲提供了可能性,不同經驗的幼兒都可以參與到同一主題的游戲中來。
Q:什么是游戲規則?你能舉例嗎?角色游戲有游戲規則嗎?
游戲規則的內隱性
規則游戲中的規則是預設的也可以是生成的,不具有必然性。
角色游戲中的規則是受角色制約的,表現為:正確地表現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物應有的動作及其先后順序、人們的態度以及相互間的關系等。規則是內隱的。
孩子們有時雖然知道自己是在游戲,是“假裝”的,但他們總是試圖盡可能準確地再現他們所觀察到的人們的生活活動。
常見孩子說:不是這樣的,醫生看病要先掛號,才開藥,先用酒精消毒,才打針等,正是內隱性規則的體現。
四、 角色游戲的指導
角色游戲的一般性指導
各年齡班角色游戲的指導
角色游戲的一般性指導
游戲前的指導
游戲過程中的指導
游戲后的指導
角色游戲前的指導
經驗準備
場地/材料的準備
時間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游戲的內容也就越充實、越新穎。
教師應豐富幼兒的幼兒園生活經驗。(如何豐富?)
經驗準備
【案例】沒有那個錢
幼兒園大班新開了“玩具超市”很吸引人,不一會兒,老師就發現有的幼兒在把已經貼好的價格標簽扯下來,有的幼兒在改寫價格。老師非常奇怪,“你們這是干什么呀,為什么要把標簽扯下來?為什么要改價格?”。
幼兒七嘴八舌地說:“老師,玩具的價錢不對”,“老師,沒有那個錢”。
原來,幼兒所定的價格從1元到10元都有,但是他們按人民幣面值所做的錢只有1元、2元、5元和10元,沒有和3元、4元、6元、7元、8元、9元的價格對應的“錢”。
游戲結束時,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商場里的商品價格是不是都是1元錢、2元錢、5元錢和10元錢呢?幼兒七嘴八舌地發表著不同的意見。老師說,我們還是請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去一次超市,看看商店里的商品都有些什么樣的價格。當價格和錢不一樣的時候,人們是怎么辦的。老師給每個家長準備了一封信,說明了這次活動的意義,請家長在周末帶孩子去一次商店。
場地和材料準備
游戲場地、游戲設備、玩具和材料是幼兒開展角色游戲的物質條件,同時又是激發幼兒游戲愿望和興趣、發展幼兒想象力的重要工具。
場地和材料準備
注意問題1:要為幼兒設置一定的固定的游戲場所和設備。
場地和材料準備
注意問題2:
要提供豐富多樣的玩具材料。
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和游戲材料準備。
場地和材料準備
注意問題3:
游戲材料便于幼兒隨時取放。
時間準備
幼兒的角色游戲所需時間一般都較長,每次不能少于30分鐘。
只有在較長的時間里,幼兒才能有尋找游戲伙伴、商量主題和情節、分配角色、準備材料等的機會。
游戲過程中的指導
鼓勵和協助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戲主題
幫助幼兒選擇和分配角色
指導幼兒豐富游戲內容和情節,提高游戲水平
引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鼓勵和協助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戲主題
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游戲的需要,適當啟發幼兒游戲的動機,幫助幼兒學會確立主題。
小班多利用玩具啟發幼兒確立主題。
中大班要鼓勵幼兒獨立提出游戲主題。
教師可提出一些新主題供幼兒參考。
【案例】娃娃家的媽媽
在小班的娃娃家活動區,老師看見佳佳把娃娃放在一邊,只顧埋頭起勁地切著菜,老師知道她只是對成人切菜動作感興趣,對自己玩什么主題的游戲沒有明確的意識。于是啟發她說:“你這樣忙著切菜給誰吃啊?”“給娃娃吃。”“準備給娃娃做什么好吃的菜?”佳佳看看正在切的菠菜葉,說“我做菠菜湯。”“做好了也請我嘗嘗好嗎?”在老師的啟發下,佳佳不僅意識到自己在玩娃娃家的游戲,而且明確了自己的角色身份和行為的意義。
幫助幼兒選擇和分配角色
教師要接納幼兒獨立選擇角色和分配角色的方式,在需要時給幼兒提供分配角色的方法。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個性有針對性的啟發他們嘗試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利于個性和諧發展。
【案例】競爭當爸爸
一天,在玩娃娃家的游戲時,君君和健健都想當爸爸,君君說:“我個子比你高,應該我當爸爸!”健健不服氣地說:“我穿著皮鞋,應該我當爸爸,爸爸都是穿皮鞋的。”兩個人也不讓誰,其他小朋友也沒辦法說服他們。我給他們出了個主意:“你們倆各自說說你想怎么當爸爸,讓大家來評選,大家覺得哪個爸爸說的好,就讓他來當爸爸。”健健先說:“我幫媽媽干活,包餃子給孩子吃。”君君接著說:“我也和媽媽一起包餃子給孩子吃,吃完餃子,我們再一起去看電影。”結果,小朋友推選君君當了爸爸。
指導幼兒豐富游戲情節
教師指導的方式有兩種:
扮演角色參與游戲
【案例】理發店的發型書
一天,我扮成顧客去理發店理發。理發師問:“你要理發還是要洗頭?”“我要燙卷卷的頭發。”理發師問:“你要燙什么樣的卷頭發?”我說:“我也不清楚,要是讓我看看發型書就知道了。”理發師犯愁了,這時,小顧客朱文說:“我跟媽媽去燙頭發,看見他們就有一本很漂亮的書,里面有很多漂亮的發型。”“那我們也來做一本發型書吧。”于是,我喝孩子們找來了很多發型圖片,分類貼在紙上并裝訂成一本精美的發型書。于是發型書就在理發店游戲中被使用起來了。
組織幼兒討論設計游戲情節
【案例】醫生怎樣看病
我班幼兒到了中班時,角色游戲區增加了醫院游戲。醫院的醫生給每一位病人看病時,都一聲不響地給病人打針。對此,我決定先組織幼兒討論醫院應該怎樣給病人看病。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有的說:“要先問哪里不舒服。”有的說:“要先掛號。”“要先用聽診器聽。”“可以吃藥,不一定要打針。”“醫生不能打針,是護士打針的。”···經過這次討論,不僅發展了游戲情節,而且增強了孩子們的是非觀念,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通過提供材料豐富游戲情節
【案例】百寶箱里的面粉
娃娃家來了客人要吃肉包子,可是麥當勞和超市都沒有面粉賣,娃娃家爸爸讓超市的工作人員進點面粉來,不一會超市工作人員就從百寶箱里找來了橡皮泥賣給娃娃家。娃娃家媽媽用買來的橡皮泥捏成包子的樣子,滿足了客人的要求。
引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角色游戲需要制定和遵守的規則包括:
一是內在的扮演角色和物品使用規則。
組織討論角色任務;注意把握好遵守規則與自主游戲之間的度。
二是外在開展游戲必須遵守的常規。
要引導幼兒共同制定和完善
【案例】不要錢的超市
中班活動區新開了超市很吸引人,有的顧客們以為開放式的貨架上可以自由取貨,是不用付錢的,所以拿了東西就走,服務員也沒有阻攔。教師見此情景,以一個顧客的身份到超市去拿了許多貨物,故意對服務員說“謝謝,這幾天買東西不用付錢,真是好呀。”引起了超市工作人員的注意和異議,從而糾正游戲中的購物規則。
游戲結束環節的指導
讓游戲在愉快自然的狀態下結束
做好游戲后的整理工作
評價、總結游戲
讓游戲在愉快自然的狀態下結束
時間上:
游戲時間快到時,提前提醒幼兒,讓幼兒做好準備。
最好在幼兒興致降低但還保持游戲興趣時。
方式上:
注意以游戲的形式結束游戲,如火車到站了,醫院下班了,娃娃睡覺了。
做好游戲后的整理工作
游戲結束后整理場地,收拾玩具既是方便游戲下次開展的必要條件,又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時機,教師千萬不能包辦代替。
評價、總結游戲
教師講評的內容:
存在的問題
成功的經驗
各年齡班角色游戲的指導
小班角色游戲的指導
中班角色游戲的指導
大班角色游戲的指導
小班角色游戲的指導
小班角色游戲的特點:
小班幼兒的游戲主要直接依賴玩具。
小班幼兒正處于獨自游戲和平行游戲的高峰期,喜歡和同伴玩同樣或相似的游戲。
游戲時沒有組織者,角色間缺乏合作性。
游戲沒有明確的主題,往往是重復某個同樣的動作,在游戲的時候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正在扮演角色。
小班角色游戲的指導要點:
教師要為幼兒提供種類少、數量多,而且形狀相似的成型玩具。
多采用平行介入的方式指導游戲,也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游戲,以游戲的口吻來指導幼兒,幫助明確主題和角色,挖掘生活經驗
引導幼兒與同伴進行各種游戲內外的交往,同時注意游戲常規的培養。
培養幼兒獨立游戲的能力。
中班角色游戲的指導
中班角色游戲的特點:
中班角色游戲的內容比小班豐富多了,在游戲中表現出一定的創造力,持續的時間也延長了。
游戲主題還不穩定,經常出現半路換場的現象,游戲情節也比較簡單。
中班幼兒有較強的角色意識,有了角色歸屬感。
中班幼兒正處于聯合游戲的階段,有了與同伴交往的愿望,但交往技能還比較欠缺,因此常常與同伴發生糾紛。
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
中班角色游戲的指導要點:
教師應在提供成型玩具的基礎上,增加半成品以及廢舊物品材料的提供。
引導幼兒拓展游戲主題,設計游戲情節,學會分配角色,加深對角色的理解
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解決簡單糾紛的辦法,掌握交往技能以及相應的規范。
引導幼兒開展討論,在討論中尋找答案,解決問題。
大班角色游戲的指導
大班角色游戲的特點:
大班游戲內容豐富,主題新穎而多樣;角色增多并能反映較為復雜的人際關系。
游戲的獨立性、計劃性、合作性都加強了,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動選擇并有計劃地游戲;游戲規則也顯得更為復雜。
大班游戲處于合作游戲階段,喜歡并且善于和同伴一起游戲,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加強。
大班角色游戲的指導要點:
應著重培養幼兒獨立開展游戲的能力
多用提問、建議等語言形式指導游戲
關注幼兒的合作程度,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展開更多、更深入的溝通交流。
在游戲評價環節中,教師應給予幼兒更多表現的空間,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評價游戲的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