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雨的形成PPT課件教案這個PPT共15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教案。PPT的教學目標畫雨形成的循環圖,探究云和風的關系,使幼兒對探索雨的形成感興趣。
活動目標:
1、畫雨形成的循環圖。
2、探究云和風的關系。
3、使幼兒對探索雨的形成感興趣。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風頭飾,紙和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
小花,小草,小樹,小鳥和小朋友都說太熱了,要被曬干了。幫他們想辦法。
二、欣賞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幫了什么忙?(許多云聚在一起,負荷太重,變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們怎么會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變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風,吹得云很冷很冷,它們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陽曬得暖暖的,它們變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畫雨形成的循環圖。
1、討論。
2、分組合作畫雨循環圖。
五、游戲:云彩和風兒
幼兒演風和云。
扮演“風”的幼兒站在周圍一圈,用力吹氣,扮演“云”的幼兒先表現出各自的形態,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當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時,發出“嘩啦啦”的雨聲。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思路比較清晰、簡單的,通過圖片、欣賞課件、游戲表演,一環緊扣一環,過渡也較自然,幼兒能隨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題。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維也很活躍,常規紀律自覺遵守。大部分幼兒舉手發言很積極,思維至始至終都跟隨著老師,當然也有極個別幼兒雖然做似端正,卻沒有主動發言,他們應成為老師關注的焦點,要想辦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設計意圖
在“美麗的傘”的主題活動中,幼兒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下雨,聯想到下雨的季節。眾所周知每個季節的特征。而“梅雨”是長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區初夏季節的一個明顯的氣候特征。本活動以引導幼兒了解雨是怎樣產生的開始,逐步遷移到對我國氣候中“梅雨季節”來歷的探究。活動中力求變枯燥的灌輸、被動的接受為幼兒主動實驗、大膽推測、遷移地學習,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自己做小實驗,了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科學現象。
2、 通過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節”的來歷。
3、 激發幼兒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4、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 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火柴等實驗工具。
2、 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1、 幼兒邊看情景表演邊思考: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允許幼兒充分想像和猜測。
2、 幼兒做實驗。但要注意安全。
(1) 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 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
總結:水熱了就會有蒸汽,許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3) 討論:你平時看過“蒸發”的現象嗎?
3、 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1) 幼兒觀察:熱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發現什么?
(2) 幼兒思考:玻璃片上為什么會有水珠?
4、 幼兒看幻燈聽故事,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
教師提問: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奇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到哪里去了?
5、 引導幼兒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知道雨對人的好處與危害。
6、 啟發幼兒用所掌握的經驗解釋“梅雨季節”。 幼兒思考: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總是下雨?引導幼兒知道梅雨季節是海洋空氣與海洋冷空氣相遇形成了一段時間里雨水十分多的現象。
活動延伸
梅雨季節時,請家長與幼兒一同觀察和記錄雨水、潮濕、物體發霉的情況。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思路比較清晰、簡單的,通過圖片、欣賞課件、游戲表演,一環緊扣一環,過渡也較自然,幼兒能隨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題。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維也很活躍,常規紀律自覺遵守。大部分幼兒舉手發言很積極,思維至始至終都跟隨著老師,當然也有極個別幼兒雖然做似端正,卻沒有主動發言,他們應成為老師關注的焦點,要想辦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活動目的:
1、引導小朋友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小朋友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激發小朋友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4、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幼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幼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小朋友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1、小朋友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幼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
(發散性思維)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小朋友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里,問:杯子里冒出來的是什么?(水蒸氣)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么?
為什么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的科學現象)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里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1、請小朋友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小朋友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小朋友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小朋友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活動反思:
雖說這是一個科常活動,但用了一根情感的主線--營救點點,使整個活動充滿了故事化的情節。因此自始自終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了幼兒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動腦,克服困難,完成任務。情境的開展就像一雙無形的大手推動著幼兒想了一個方法又一個方法,而把點點救上來更似一個幼兒看得見的目標,給了幼兒動手動腦和努力的方向,激勵他們圓滿地完成任務救起點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達到活動目標的過程。
本次活動就是在情境中,激發了幼兒的關愛情感和探索欲望。為幼兒提供的豐富操作材料可以幫助幼兒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這種結論不是老師傳授,而是幼兒的直接經驗。因此幼兒的學習就顯得十分積極、主動。這種由興趣引發的自主探索活動,可以使幼兒感受到探索過程的成功,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
寬松自由的環境,豐富的材料、極少的限制,能激起孩子探索的積極性和欲望;寬大的背景更易于中班孩子敢于和樂于嘗試,這就給我一個啟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
當然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特別需要改進的有3點:
1、內化遷移過程中"落水現象"的發生與"由短變長"的目標好像聯系不大,有些牽強,案例中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嘗試與本主題接近的討論。
2、自己融入角色的意識還不夠。時常會忘記情境中的角色,當想起來時就會補充一句,小黑說,點點說,這樣大可不必,既然有情境,就用情境中的角色去提問回應效果更佳,需繼續鞏固自己本身對角色的認識。
3、科常活動知識點"連接"的兩面性討論不夠。沒有很好地詮釋"不能連接"的問題,需加強深入探究,激發幼兒求知欲和擴展幼兒的知識面,以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
以上需改進之處為我完善和改進活動提供了幫助,將在下一次分組活動中去實施和組織,去觀察幼兒的具體行為和實施效果。
設計意圖
“梅子黃時家家雨”,梅雨是上海初夏季節的一個明顯的氣候特征。很多孩子都喜歡下雨,本活動以引導幼兒了解雨是怎樣產生的開始,逐步遷移到對我國氣候中“梅雨季節”來歷的探究。活動中力求變枯燥的灌輸、被動的接受為幼兒主動實驗、大膽推測、遷移地學習,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自己做小實驗,了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科學現象。
2、 通過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節”的來歷。
3、 激發幼兒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4、 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 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火柴等實驗工具。
2、 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幻燈片、磁帶。
過程建議
1、 幼兒邊看情景表演邊思考: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允許幼兒充分想像和猜測。
2、 幼兒做實驗。但要注意安全。
(1) 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 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
總結:水熱了就會有蒸汽,許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3) 討論:你平時看過“蒸發”的現象嗎?
3、 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1) 幼兒觀察:熱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發現什么?
(2) 幼兒思考:玻璃片上為什么會有水珠?
4、 幼兒看幻燈聽故事,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
教師提問: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奇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到哪里去了?
5、 引導幼兒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知道雨對人的好處與危害。
6、 啟發幼兒用所掌握的經驗解釋“梅雨季節”。
幼兒思考: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總是下雨?引導幼兒知道梅雨季節是海洋空氣與海洋冷空氣相遇形成了一段時間里雨水十分多的現象。
延伸提示
梅雨季節時,請家長與幼兒一同觀察和記錄雨水、潮濕、物體發霉的情況。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思路比較清晰、簡單的,通過圖片、欣賞課件、游戲表演,一環緊扣一環,過渡也較自然,幼兒能隨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題。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維也很活躍,常規紀律自覺遵守。大部分幼兒舉手發言很積極,思維至始至終都跟隨著老師,當然也有極個別幼兒雖然做似端正,卻沒有主動發言,他們應成為老師關注的焦點,要想辦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雨的秘密
活動目的 1. 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 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 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 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 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 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 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 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 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 1. 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 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3. 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 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 (發散性思維)
三、 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 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 倒熱水在杯里,問:杯子里冒出來的是什么?(水蒸氣) 3. 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么? 為什么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 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 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里去了呢? 2. 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 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 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1. 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 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 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起數數的興趣。
2、培養按數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實際意義,在操作的基礎上嘗試用語言來表達“2”的形成。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大樹、小鳥;
2、在教室里擺放許多小兔(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小兔來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有一種小動物到我們班里來做客,它是誰?在哪呢?請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開
1、體驗2的形成
(1)請幼兒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師: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個小朋友找一只小兔來。
——你找到了幾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請幼兒再找一只小兔
教師:這一只小兔有些孤單,請小朋友再給它找一個伙伴好嗎?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們的教室里,請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兒找到另一只小兔。
(3)現在你有幾只小兔?
(現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師:先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來又在草叢中找到1只小兔,變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幾?
(1添1是2)
(4)請幼兒復述:1添1是2。
2、課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來我們班做客,我們應該為小兔準備愛吃的蘿卜和青菜
(1)課件播放:
先請1一只小兔吃1個蘿卜,再請另一只小兔吃1個蘿卜,
1個蘿卜添上1個蘿卜是幾個蘿卜?1添1是幾?(1添1是2)
(2)教師用貼絨教具演示2的形成過程:
先請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請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幾棵青菜?1添1是幾?(1添1是2)
3、認讀數字2
2只小兔、2個蘿卜、2棵青菜用數字幾來表示?(用數字2來表示)
幼兒認讀數字2,2像什么?(2像小鴨水中游)
4、理解2的實際意義。
(1)問2能表示2只小兔、2個蘿卜、2棵青草,還能表示2個什么?
小結:2能表示所有數量是2的物體。
(2)課件播放若干數量是的畫面,幫助幼兒理解2的實際意義。
三、結束
播放音樂,請幼兒在教室里尋找能夠用2來表示的物體.
教師:在我們的教室里有許多物體能夠用2來表示,請小朋友聽著音樂去找找吧,
音樂停止,到老師身邊來說給小伙伴聽,活動結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