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班級管理PPT課件這個PPT共19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了教師之間問題的管理,學生行為問題的管理,教師家長問題的管理,歡迎點擊下載。
教師之間問題的管理原則
1.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都是錯誤的做法。應在明確各自職責和分工的前提下,優質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時在班級總體工作目標下,互助互補。避免因職責不明而遺漏,或因界限太清而延誤。
2。班內工作都由老師共同完成。“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則”,勇于承擔責任之外,還要學會分解任務,有效引導他人去做事,促使整個團體能通力合作,同時切忌居高臨下的“指揮棒作風”,
3.教育的一致性。教師、保育員,教育目標和方式要達成一致。不可各成一派。
教師教育方式不一致問題的管理
案例本班有三個老師組成,沒有保育員,實行的是三教聯保,加我一個實習生,是四個老師。開學初期最重要的便是幼兒的常規教育,可以說我們四個老師對常規的教育是各具自己的特點,但相互之間沒有達成一致。所以幼兒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聽誰的指示。
比如組織幼兒到戶外去做操,劉老師要求幼兒在教室排一長隊出去做操,于是幼兒跑到劉老師身邊排成了長隊,他們剛站好,李老師就要求分小組排隊,要求重新站隊。幼兒看看劉老師,再看看李老師,不知道聽誰的。組織幼兒接水喝時,劉老師看到幼兒爭搶并不理會,李老師看到就很生氣,大聲要求幼兒排隊接水,劉老師覺得李老師是存心和自己過不去,便也大聲說,不用排隊,你們慢慢接。幼兒舉著杯子,不知道是排隊好,還是不排隊好。
排一長隊
劉老師的要求
排成兩隊
李老師的要求
原因分析
劉老師和李老師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她們對班級常規的管理理念不一樣,又不善于交流。她們的管理方式沒有達成一致。這不僅使得學生對常規模糊、不知所措,也易造成教師之間關系緊張。
對策
教師之間加強交流。就教育教學方式和理念達成一致,明確各自分工,互相幫助、配合。
其他具體注意事項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上課老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配班老師密切地配合,幫助帶班教師維持課堂秩序,協助做好相關的配班、準備工作。
戶外活動時,老師之間在活動前統一要求,向幼兒說明要求,然后再出去。
在生活活動常規管理中,當幼兒進行盥洗時,老師之間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組織幼兒進行盥洗和室內游戲,使各個活動開展地有條不紊。
幼兒行為問題的類型
1.違規行為。如畫桌子、丟玩具
2.攻擊性行為。愛打人或打架
3.干擾正常教學秩序行為。上課喧嘩發脾氣
4.情緒及依賴行為 入園焦慮、交往障礙
5.飲食行為問題 愛灑飯、挑食
幼兒行為問題的管理原則
1.堅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貫性。教師、家長、保育員教育目標、方式一致。
2.正面教育原則。對幼兒正向行為,及時給與強化。
3.及時性和適度性原則。輕微處罰,達到教育目的。
4.寬嚴相濟原則。允許發展差異、規范師幼互動。
幼兒行為問題的管理
案例大四班的劉子熙小朋友,攻擊性行為很嚴重。其他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他,他就會拳頭相向;誰玩了他喜歡的玩具,他就沖過去搶,別人不給,他就動手。最嚴重的一次,他在和同學發生口角后,一把把同學推到樓梯下面去了。雖然那位幼兒沒受傷,但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我們的重視,我們決定改變這個孩子。
劉子熙(左)
原因分析
1.為找到劉子熙攻擊性行為嚴重的原因,教師做了:觀察,和接他的爺爺交流。
2.結論
A.缺少關愛和教育.父母早出晚歸,在外做生意,很少有時間陪他。
B.爺爺對他百依百順,且年事已高,在孫子面前沒有威信。他的縱容使得孫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換位思考。
C.教育方式不對。劉子熙犯錯時,他爸爸會打他
對策
1.家園共育-家訪 約定時間見面后我們反映了劉子熙在校情況,并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商量對策。達成了家園共育的共識。
2.正面引導為主,批評為輔他不打人時,我們及時在全班面前表揚他,并獎勵他喜歡的貼畫,他打人時,我們要求他道歉,并在反思角靜坐10分鐘。
3.利用榜樣作用根據幼兒喜歡模彷的心理特點,我們給他安排了性情溫和、懂禮貌的幼兒做他的同桌。
教師家長之間常見問題
問題1:
家長沒時間和老師溝通
問題2:
家長和老師之間缺乏交流的經驗
問題3:
家長和老師交流僅限于家長會
教師家長之間交流的重要性
家長和老師的溝通看似簡單,卻有非常大的學問與講究,雙友有效的密切配合,是建立在共同教育培養孩子的過程之中,誤解有時不可避免,可最大的受害者始終會是孩子自己,和諧的溝通對孩子的成長有良好的作用。只有幼兒園與家庭配合起來,教育一致,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教師家長之間交流的建議
聯系不在次數多
如果不習慣直接面談,可以給老師發短信
時間允許的話,隔一兩個月和老師見面或打電話聊一聊,不要等到孩子有問題,才和老師交流。
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有效方法
一、教師應講究與家長交流的語言藝術
二、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
三、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
四、教師應通過多渠道,采取多種方法與家長溝通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