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手和腳PPT課件教案圖片這個PPT共9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教案。PPT的教學目標了解保護小手和小腳的一些方法,注意傾聽和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總目標
1、關注自己的身體,激發幼兒探究自己身體的興趣。
2、感受和體驗自己的小手、腳丫的外形特征、結構和主要功能,發展感知能力。
3、培養正確用手、腳的好習慣。
小手的秘密(人體)
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感知手的特點,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一個布袋或紙箱,幼兒熟悉的玩具或物品(應具有軟或硬、光滑或粗糙、大或小等不同特點)若干。2、兩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熱水。
3、一籃豆子。
指導要點
1、手指游戲:
小不點睡了,二拇指睡了,中指睡了,食指睡了,大拇指睡了;小不點醒了,二拇指醒了,中指醒了,食指醒了,大拇指醒了,我們大家都醒了。
2、看小手:
引導幼兒看看自己的小手,感知手有手心、手背、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手指上有指甲。
3、比小手:
(1)比比自己的手指一樣長嗎?哪個手指最長?哪個手指最短?
(2)與其他小朋友比一比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3)引導幼兒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手的大與小?
4、能干的小手:
(1)讓幼兒將手伸到布袋或箱子中摸一摸其中的物品,然后說一說摸到什么樣的東西(如軟或硬、光滑或粗糙、大或小等),或直接說出是什么物品。
(2)出示兩杯水,讓幼兒猜一猜兩杯水中哪杯是冷水、哪杯是熱水,然后讓幼兒用水摸一摸或試一試水溫。
(3)出示一籃豆子,讓幼兒用手將豆子抓到另一個籃子中。
5、說一說:手有什么本領?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事?
活動延伸
讓幼兒一起商量想個辦法,評選出班上的“大手王”和“小手王”。
有趣的指紋(人體)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
2、培養幼兒探索身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色顏料或印泥若干盒:白紙,抹布若干。
2、放大鏡每人一面。
3、指紋的掛圖。※
指導要點
1、手印畫:
教師指導幼兒大膽地用小手蘸上顏料在樹干上拓印枝葉,并引導幼兒觀察手紋和指紋。
2、認識指紋:
(1)告訴幼兒每個人的手指頭上都有個秘密,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2)啟發、引導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手指頭上的秘密——指紋和紙上的指紋印,說說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它像什么(像山峰、蚊香、樹葉、蝸牛……)。
(2)引導幼兒互相觀察指紋印,說說每個人的指紋有什么不同。
(3)出示掛圖,讓幼兒欣賞不同的指紋。
(4)聽故事《指紋的秘密》(見小小資料庫)。
(5)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指紋,每個人的指紋是都不一樣,公安局的叔叔在辦案的過程中,就是通過這些不同的指紋來抓壞人的。
活動延伸
讓幼兒的手指蘸上顏料或印泥,在紙上印上指紋,教師或家長指導幼兒根據不同的指紋形狀添畫成不同的東西。
靈巧的小手(人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用手感知幾種不同物品的特性(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和各種形狀)。
2、訓練幼兒的觸覺感受力。
活動準備
1、摸箱若干個。制作方法是:將紙盒子四周用彩色紙貼封好,在每個面上挖一個孔(大小剛好伸進一只手)。
2、不同質地、形狀的材料。如積木、海綿、棉布、絲綢、鑰匙、玻璃球等,冷、熱水袋各一個,砂紙若干張。
指導要點
1、辨別不同質地的物品。
(1)教師向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讓幼兒隨意摸一摸。然后,請他們辨別:哪些東西是軟的?哪些東西是硬的?哪些東西是光滑的?哪些東西是粗糙的?哪些東西是涼冰冰的?哪些東西是熱乎乎的?
(2)游戲:盲人摸物。
讓幼兒閉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要求幼兒說出摸到物品是什么。
①隨意摸出物品:將一些小物品放進摸箱中,讓幼兒從箱里隨意摸出一樣東西,并說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檢驗摸者說得對不對。
②摸相同的物品:教師拿出一樣東西,請幼兒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東西;讓幼兒將兩只手分別伸進兩個摸箱中,摸出兩個相同的東西。
③按指令摸物:讓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東西。如“摸出一個正方體的積木”、“摸出一個軟的東西”等。
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后,可將摸箱擺放到活動區,讓幼兒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戲。教師應注意要不斷變換摸箱中的材料。
小腳真能干(人體)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特征,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用語言準確表達感受的能力。
活動準備
兔子(或袋鼠)的頭飾若干,積木若干。
指導要點
1、小腳丫熱身運動:幼兒與教師一起隨音樂做動作(走成大圓圈):跑跳步一圈、腳尖走、腳跟走、腳外側走、腳內側走(邊走提醒幼兒認真觀察、模仿);幼兒與教師圍成一個圓圈(坐下):提踵、勾繃腳、轉腳腕、碰腳等。
2、認識腳的主要部分:
(1)猜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對寶貝,它能帶著我們去想去的地方,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2)引導幼兒觀察,腳丫是什么樣的?腳丫上有什么?讓幼兒感知小腳丫有:腳尖、腳跟、腳背、腳趾頭、腳指甲等,并向幼兒介紹腳底中間的地方叫腳弓(腳弓的作用:支撐腳底、緩沖行走時對身體的振蕩、保護腳底血管神經)。
(3)讓幼兒看看同伴的腳,并與自己的腳比一比:我們每個人的腳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教師啟發幼兒從腳的長短、寬窄、胖瘦及腳的彎度等方面作比較。
3、與幼兒一起玩小腳的游戲:
將幼兒分成若干組,讓幼兒扮演兔子(或袋鼠等),游戲開始后,讓幼兒用兩只小腳夾運積木,看看誰最快。
4、引導幼兒說一說腳有什么用或腳能幫助我們做什么(走路、踢球、跳舞、蹬車等)。
活動延伸
選擇暖和的天氣,讓幼兒赤腳在地毯、木地板、水泥地、泥地、沙地、草地、瓷磚、鵝卵石上行走,用腳感知冷、熱、硬軟、光滑、粗糙等。
大腳和小腳(人體)
活動目標
知道小腳會隨著人體的長大而長大,激發幼兒對自己成長的渴望與熱愛。
活動準備
1、顏料、大張白紙若干張。
2、嬰兒和成人的腳印各一張。
指導要點
1、我和小腳做游戲。
(1)腳上有什么:
①數一數:一只腳上有幾個腳趾?(幼兒數)哪個腳趾最大?
②教師小結:小腳小腳真可愛,1、2、3、4、5,五只腳趾頭。
(2)撓撓小腳:
①撓撓自己的小腳,撓撓同伴、老師的腳,有什么感覺?
②教師小結:小腳小腳真好玩,撓撓小腳哈哈哈,癢死嘍——
(3)比比腳大小:
①和老師、同伴比比。
②讓幼兒說說:你的腳為什么比老師的小?
③教師出示自己出生時的小腳印和現在的腳印,讓幼兒比一比、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老師的腳怎么樣了(腳長大了,腳趾長了,寬了……)
④告訴幼兒:老師的腳出生時這么小,但吃了好多飯和好多菜、水果啊,人長大了,腳也長大了。
(4)猜一猜:
①讓幼兒猜一猜、說一說:你長大了,腳會有多大?
②教師小結:小腳小腳真有趣,你長大我長大,大家都長大。
(5)給小腳“照相”。
讓幼兒赤腳蘸上自己喜歡的顏料,在教師提供的大白紙上印出自己的腳印,教師幫助幼兒在其腳印旁寫上幼兒的名字(也可以讓幼兒在灑有水的濕沙地或有些濕的泥土地上印腳印)。
2、讓幼兒說說小腳的本領。
3、引導幼兒說說該怎樣保護小腳:平時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腳呢(穿鞋、穿襪子、洗腳、剪腳指甲……)?
4、體育游戲:走腳印。
讓幼兒嘗試沿著地上畫的腳印走。全體幼兒練習走腳印時,教師應提醒幼兒上臂伸平,保持身體平衡,避免摔跤。
小 小 資 料 庫
小腳熱身運動
小蜘蛛,走鋼絲,(兩腳腳尖點地)
走來走去真自如,(腳尖點地來回走)
掉下來,別著急,(兩腳來回搖擺)
嘴里咬根保險絲。(兩腳腳趾一張一合)
小鴨、小鴨,(兩腳來回勾腳尖)
去捉大蝦。(兩腳腳趾一張一合)
心里癢癢,(一腳腳趾繞另一腳底兩下)
翹翹尾巴。(兩腳輪流勾腳尖)
嘴巴一張,(兩腳腳趾用力張開)
大蝦蹦啦!(兩腳打開用力翹起)
手指謠(兒歌)
食指,食指碰碰,
做只小雞叫叫,
嘰嘰嘰、嘰嘰嘰。
食指,中指并并,
做把剪刀玩玩,
嚓嚓嚓、嚓嚓嚓。
五只手指捏鎳,
做把榔頭敲敲,
咚咚咚、咚咚咚。
拇指,拇指蹺蹺,
夸你戴上紅花,
好好好、好好好。
手指游戲:阿文的東西
指紋的秘密(故事)
一天晚上,一個小偷進入別人家,偷走了很多東西。小偷離開之前,把自己的腳印擦得干干凈凈。
第二天早上,警察叔叔來了。他們仔細檢查,發現抽屜上有小偷留下的指紋。他們想辦法把這個指紋取下來,帶回去。警察叔叔把這個指紋和以前留下的指紋一比較,發現這個小偷以前也偷過東西。因為每個人的指紋和別人的都不一樣。警察叔叔很快就把這個偷東西的壞蛋抓住了。
神奇的紙盒 (親子游戲)
玩法:把家里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里面放進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來。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給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可以吃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的方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
提示:這個游戲適合2-4歲的孩子,由于寶寶使用觸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可刺激智力發展。
感覺袋(智力游戲)
材料:一只襪子、若干件家庭、教師用品。
玩法:在襪子中放入某樣東西,然后讓幼兒摸摸襪子,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成人可以用詞語提供線索。幼兒輪流去猜,藏放物品、提供線索。此活動能促進幼兒觸覺辨別和語言技能的發展。
環境創設
1、制作“多才多藝的手”展板,鼓勵每個幼兒隨時把手做的物品或與手有關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內。
2、收集各種根據手的原理制作的物品或圖片,布置在活動室的一角,如:挖土機、大吊車、鑷子、鉗子、勺子、夾子、筷子等。
家園共育活動
1、和孩子比較手掌紋和指紋,感受紋路的不同,說說這些紋路像什么。
2、在陽光下玩有趣的手影游戲。
3、在家和孩子一起用手勢表示一些簡單的信號和含義,這將成為您和孩子之間約定的交流方式。
4、與孩子一起玩“猜指頭”的游戲。方法是:左手五只手指的指尖聚攏,用右手手掌包合左手手指,但要讓指尖略微露出,讓孩子猜猜哪一根是中指(食指、無名指均可)。等到孩子掌握后,家長可刻意安排手指排列的順序和露出的指頂面積。
5、指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洗手、洗腳,知道保護手和腳的一些基本常識,并說說:小手、小腳有哪些地方不能碰(如:小手不能碰插座、電風扇的葉片等)?讓幼兒了解一些簡單的自我保護常識。
【教學反思】
在活動《手和腳》中,孩子們認識了自己身體的一些組成部分,并通過小手和小腳的探索,認識了頭頂、肩膀、膝蓋和腳趾等。而通過活動《靈巧的小手》,小朋友知道小手不僅可以吃飯、穿衣,還可以用來畫畫。通過這一活動,小朋友了解了自己的小手和小腳,從而產生要好好保護自己的小手和小腳的愿望。孩子知道了手和腳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活動中培養孩子觀察與比較的能力,發展孩子們的想象力,以及通過實踐增長了他們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們在游戲、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自己小手、小腳的本領,對自己的小手、小腳充滿了自豪感。通過活動大多數寶寶都學會了自己穿鞋,還有一小部分寶寶還不能正確分辨鞋子的正反面。
今天中午起床后,我又發現孩子們當中有好幾個把鞋子穿反了,于是我就說“哎呀,老師發現有很多寶寶的鞋子在吵架,它們正歪著頭呢!你們看見沒有?快把小腳并攏讓鞋子寶寶碰碰頭做好朋友。”孩子們馬上就把小腳并攏了,有點說:“我看見童童的鞋寶寶吵架了沒做好朋友。”有的說:“黃杰的鞋寶寶也吵架了。”……“快讓它們和好,幫它們把頭扭過來。”幾個穿錯鞋子的寶寶就把鞋子換過來了。我說“現在我們每對鞋子寶寶都成了好朋友,不再吵架了,它們還相互點頭微笑呢!” ……
小班的孩子對很多現象都喜歡以擬人化的形象出現,他們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機的,他們會對小花、小草說話;會與積木、玩具對話;會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具當成好朋友等等。所以對小班孩子的教育也要順著他們喜好,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設計背景
手和腳是我們身體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們人類進化的重要標志。對幼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手和腳不僅具有吃飯、走路、玩游戲的功能,還是他們學習探索世界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的媒介。各種有關手和腳的活動,可以促進他們大腦潛能的開發與發展。這節課我們將帶領小朋友認識其他動物的手和腳,知道動物們的手和腳與人類的不同之處。
活動目標
1、認識不同動物的手腳外形及特征。
2、了解不同動物的手和腳的功能。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認識不同動物的手腳外形及特征,了解動物的手腳與人類手腳的區別。
活動準備
“自然放大鏡”:《動動手,動動腳》、學習單:《超級比一比》、動物全身圖片、動物圖卡、動物腳型的圖片。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一、律動熱身《手心手背》:
1、教師示范律動的動作。
2、幼兒隨音樂模仿教師做律動。
基本環節:
二、活動過程:
1、教師拿出一張圖片,請幼兒猜測
——看看這是什么?
——猜猜這會是什么動物?
——像這樣的腳可以做什么?
2、教師帶幼兒一起閱讀幼兒用書
——說一說圖片里的人和動物用他(它)們的手(爪子)和腳(蹼、吸盤)來做什么事?
——為什么動物的腳可以做那么多厲害的事?
——說一說動物的腳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3、展示動物卡片及其腳型的圖片,請幼兒進行動物與其腳型的猜謎語與配對游戲。
——將動物從頭到腳的圖片折成三折(腳、身體、頭)
——只露出腳給幼兒看、猜猜是什么動物,并說說猜測的根據
——再露出身體和腳,最后揭露整張圖腳型與動物圖卡配對:
——將所有動物圖卡與腳型的圖卡蓋住,充分洗圖片后,依序排好。
——兩人一組輪流翻圖片,每人每次翻兩張,配對成功后的可以將牌取回,未配對成功的話再把圖片蓋回去。
——最后誰拿到的圖片多就算獲勝。
結束環節:
三、請幼兒運用《超級比一比》學習單
看看其中的動物圖片,知道是什么動物的小手或小腳嗎?比一比這些小手小腳的動物圖片連起來。
延伸環節:
1、區域活動區:
* 科學活動區
在區域內放置掛圖《動動手,動動腳》和一些相關各種動物的書籍,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基本特征。
* 益智活動區
投放動物腳和其他身體部位的圖片,讓幼兒自由操作。除了靜態的配對游戲之外,也可以請幼兒表演該項動物的動作。
2、親子活動:
請家長帶幼兒去動物園,指導他們仔細觀察動物,深入討論動物的手和腳的明顯特征和特殊功能。
教學反思
在本節科學領域的教學活動,幼兒與教師的互動性環節較多,幼兒配合度較高,回答問題積極踴躍,并能發現新問題。教師在活動中起到了引導的作用,教學問題提出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問題答案,研究、討論,尋找答案。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還對幼兒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識、自信心、榮譽感、科學知識等方面,起到了鍛煉和提升的作用。幼兒對個各種動物的手腳區分的較好,但對于手腳功能方面,還需要加強鍛煉。在翻圖片的過程中,個別幼兒對規則理解不是很清楚,會把沒有配對的圖片也拿回來,但在教師的引導下又將圖片送回,這同時也說明幼兒已經有了較強的榮譽感,知道圖片多就可以獲勝,而忽略了怎樣使圖片多,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加強幼兒對事物關聯性方面的訓練。總體來說,本節課幼兒起了主導性作用,課堂氛圍較為活躍,教學目標完成良好。
本節課只是我設計的系列教學活動之一,我的活動除了讓幼兒認識手腳的外部特征,了解人的手與腳所具有的特別功能,知道手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也會帶領幼兒用手腳去探索環境,親手親腳實踐各種活動,當然,我還會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手腳的方法。
在活動中,我不僅希望孩子能察覺手和腳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更希望讓孩子看到自己能力的展現,幫助他們獲得自信心去從事各種活動。我的活動將不單單關注有關認識手腳的各種知識,更為注重的是在活動中培養孩子觀察與比較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想象力,以及通過實踐增長他們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靈活的手腳、健康的身體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礎。讓我們在“小手 小腳”的學習活動中,陪同他們一起健康成長!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大小標記的認識。
2.能按照大小標記將物體分類。
3.初步學習粘貼的基本技能。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教具:大小標記各一;大小動物卡片一套2.學具:大小動物卡片每人四張。
3.漿糊每桌一盆、抹布每桌一塊。
活動過程:
一、幫動物排隊(出示動物圖片)1.今天誰來了我們班?
2.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大小不同)3.我們來幫他們按照大小分一分,分成兩排。
二、大小特征標記(出示大小標記)1.這里有兩張標記,誰會照它的樣子來做動作?
2.兩個動作有什么不一樣?
3.當小朋友兩只手伸出來,兩只腳分開就覺地很大,這張標記表示什么意思?叫它什么名字?(大標記)4.兩只手靠著身體,兩腳并攏就決得很小,這張標記又表示什么意思?叫它什么名字?(小標記)5.將大小動物放到相應標記處。
6.送小動物回家(1)出示貼有大小標記的房子T:這是大動物的家(指貼有大標記的房子)這是小動物的家(指貼有小標記的房子)T:天黑了,小動物要回家了,我們把大動物送到有大標記的房子里,小動物送到有小標記的房子里。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粘貼的方法。
三、幼兒操作:送小動物回家T:還有一些小動物也想請小朋友送它們回家,小動物要回家了,請你看一看哪個大?哪個小,然后把他們送回自己的家,好嗎四、活動評價:
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紙,從操作的結果、粘貼的技能集體進行評價。
活動反思
手是幼兒在一日活動中時時刻刻都在接觸和使用的。即將升入中班的幼兒處于第一個自立期。自己動手既是對他們的要求,也是他們自己的需要,這時期的幼兒,總想擺脫成人的照料,但是幼兒對自己的手缺乏真正的了解,,缺少保護手的知識和能力,活動目的是通過主題活動讓家園協同培養幼兒的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
活動結束了,看著孩子們開心的笑容,聽著孩子們的話語老師知道我們的寶寶長大了,孩子們的小手越來越能干,孩子們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師已經放心,他們一定能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
這次活動給孩子們增添了樂趣,也讓我在不斷地反思中找到了差距,我今后要不懈地努力,向各位老師請教,不斷地優化我的教學策略,提高我活動中的駕馭能力。
教材分析:
手和手指頭可以做很多事。繪本《手和手指頭》的圖畫和文字都讓人更直觀地感受手的作用,手的各種動作也讓人心頭一暖,是一本引導孩子發現和感受手的作用的優秀教材。第一課時的重點即放在,發現和感受小手做事時帶來的方便、有趣和溫暖,通過“手可以……(做什么)”句式的學習,用完整的話大膽訴說手的作用是活動難點。
目標:
1.學習用“手可以……”完整句式訴說手的作用。
2.發現并感受小手做事時帶來的方便、有趣和溫暖。
準備:
豐富經驗:兒歌學習《小手小手拍拍》;左右手;剪刀石頭布;重疊;手指名稱;輕音樂、手的照片、小書輪廓。
過程:
一、有用的手
1.兒歌表演:《小手小手拍拍》
2.問答:“小手在做什么事?”
根據回答展示繪本中的相應圖片:PPT第一張:帶有超鏈接的8張圖片同時展示,根據實際情況點擊放大。
小手會幫助我們……真方便。”
二、有趣的手逐頁閱讀繪本《手和手指頭》的趣味部分:PPT第二、三、四、五張,逐頁播放,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提煉和反饋,圍繞其中趣味細節。如:蕩秋千、撓癢癢、螃蟹鉗子夾屁股等。
“小手會做……真有趣。”
針對回答給予對應動作鼓勵。
三、溫暖的手配合背景音樂閱讀溫暖部分:PPT第六、七、八張,逐頁播放,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提煉和反饋,圍繞其中溫暖細節。如:抓胡子、牽手、摸頭等。
“小手會做……很溫暖。”
四、寶寶的手
1.乖乖的手配合背景音樂,播放PPT第九張(幼兒乖乖的手),教師同時給以簡單訴說。
2.不乖的手播放PPT第十、十一張(幼兒不乖的手),教師同時給以簡單訴說。
3.看著照片同伴訴說:我的手在做什么。
4.將照片對應學號貼入小書輪廓,做成小書《手和手指頭新編》
1、同手同腳
準備:繩子若干。
玩法:
1、游戲者每人把左手和左腳用一根繩子連起來,右手和右腳用另一根繩子連起來,準備一條長lO米的路作為比賽場地。
2、以接力賽形式進行。參加游戲的孩子和爸爸或媽媽為一組,需要兩組以上并排站在出發線上,裁判下令出發后,游戲者開始朝終點走,然后返回。最快全部返回的一組是優勝者。
注意事項:注意場地是否平整,避免摔倒時磕傷。拴綁繩子時要拴緊一點,避免游戲中滑落。
2、創意拼圖
準備:舊報紙、剪刀。
玩法:
1、把舊雜志或舊報紙上的人物圖片剪下來,例如:棒球選手、司機、警察等等,讓孩子說說他們是誰,都做什么事?
2、媽媽把這些人物圖片的頭部和身體部分剪開。
3、讓孩子重新任意組合,幫每一個身體配上頭部,并貼在白紙上。最后可能發生棒球選手戴警察帽,大頭小身體等情況,十分有趣。
3、小小雜貨店
準備:想想看,家中是不是有些食品空罐或糖果、餅干的空盒子?利用這些空罐、空盒子,可以訓練孩子的辨認能力,還可以建立他對交易和金錢的概念。
玩法:
1、將收集的食品、餅干的空盒整齊地排列在桌上或茶幾上。
2、讓孩子當顧客,從桌上選擇他想買的東西,并從罐上的標簽或圖片,說出該項食品的名稱(例如:牛奶、餅干等)。
3、引導孩子進一步說出這個食品的種類(是飲料?是水果?)以及味道(是酸?是甜)或顏色等。
4、等孩子了解各種物品后,讓他充當老板,你來當客人,請他取出你所要的食品,并正確地說出名稱。
4、兜兜水果
準備:圍裙、玩具水果(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場地上劃兩條線,線與線之間間隔2~3米。
玩法:孩子站在線后面向自己的父母的圍裙里扔水果,爸爸或媽媽系上圍裙,雙手拉起裙角站在另一條線后接水果。接得多的為優勝。
設計意圖:
游戲是幼兒熟悉而且很感興趣的事,為了讓幼兒在一節課中不覺得枯燥無味,所以我從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出發選擇了本次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下獲得知識,即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體現《綱要》倡導的精神。
活動目標:
1.愿意用語言、動作表現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動物腳的數量也不一樣,產生了解動物的興趣。
3.學習詞語:又輕又巧、蹦蹦跳跳、大搖大擺、橫行霸道。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草地背景圖、數字卡片
動物頭飾:小雞、小兔、螳螂、螃蟹、蜈蚣
動物圖片:小雞、小兔、螳螂、螃蟹、蜈蚣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猜它是誰"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啊,草地上邊來了很多的小動物,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猜猜看。
1.師:它是誰呀?(出示只露小雞腳的圖片)你是從哪看出來的啊? 小雞有幾只腳呢?(2只腳)
它是怎么走路的嗎?誰來學一學?(學習詞語:又輕又巧)
2.師:又一只小動物走過來了,它呀有四只腳,猜猜它是誰?
剛才小朋友說的都有四只腳,那它到底是誰呢?我們一起看。(出示小兔子圖片)
小兔子是怎樣走的呀路?大家一起來學一學。(學習詞語:蹦蹦跳跳)
3.咦!這是誰,你們知道嗎?(出示螳螂圖片)它有幾只腳啊?(6只腳)
六只腳的螳螂是怎樣走路的呀?誰來學一學?(學習詞語:大搖大擺)
4.師(出示螃蟹圖片):螳螂有六只腳,有一個動物它的腳比螳螂還要多呢,我們來看看會是誰呢?(螃蟹 )
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了。螃蟹有幾只腳啊?(8只腳)
師:螃蟹是怎樣走路的?誰來學學?(學習詞語:"橫行霸道")
二.欣賞、理解故事。
師: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到草地上去干什么嗎?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聽完故事就知道了,故事的名字叫《數腳》。
1.幼兒聽故事的前半部分。
師:小動物來到草地上干什么呢?小雞怎么說的?小兔、螳螂、螃蟹是怎么說的呢?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動物和數字卡片)
師:小動物們正說著,這時候誰來了?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腳嗎?我們繼續來聽故事。
2.幼兒聽故事的中間部分。
師: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腳嗎?為什么小動物們數不清楚呢?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腳?小朋友,你們來幫助蜈蚣數一數它有幾只腳好嗎?(出示蜈蚣卡片,教師引導幼兒一起數腳)
小蜈蚣到底有幾只腳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最后,聽聽故事是怎么告訴大家的。
3.幼兒聽故事的結尾部分。
師: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腳?(根據回答出示動物和數字卡片)
三. 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師:(數腳)這個故事有趣嗎?我們一起再來完整的聽一遍故事,聽時,老師有個要求,當故事中出現哪個小動物時,你們就大聲地說出它有幾只腳,再一起學學它走路的樣子。小動物幫小蜈蚣數腳時,小朋友也來幫著一起數。
四.擴散思維,進行遷移。
師:聽了這個故事我們小朋友知道了小雞有兩只腳,小兔有四只腳,螳螂有六只腳,螃蟹有八只腳,蜈蚣有四十二只腳,那除了故事中出現的這些動物你還知道什么動物?它有幾只腳?
(幼兒自由討論、交流)
師:有些動物有的小朋友不知道它有幾只腳,那就請你們回家查一查資料,找一找它們到底有多少只腳,找到后到幼兒園來告訴給大家聽。
五.聽音樂,表演"走路",結束活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