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活動案例及評析PPT課件這個PPT共24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教學活動案例及評析,教學活動評價的主要內容,舉例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目標制定修改實例,把握教學過程體現集體教學效益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教學 活動案例 及評析
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教學活動案例及評析
1、首先要有正確的教育理論的支撐
教育觀念上有了一個根本的轉變:
以幼兒的發展為本
2、要掌握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思路和內容。
活動的設計和組織:
活動內容、目標,準備、過程、效果
教學活動評價的主要內容
關注幼兒: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除了關注他們的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以外,還應關注他們在活動中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即關注孩子是怎么學的。通過了解幼兒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等等幼兒的行為表現,是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
關注教師:關注教師如何促進幼兒的學習,如教師如何激發幼兒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教師如何組織并促使幼兒思考、討論、引導孩子去操作、探究、教師如何評價和激勵幼兒的學習等,以此來評價教師課堂行為表現
(1)看教學方法和手段
所謂教學方法,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
(2)、看師生關系
1、看能否充分確立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看能否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與幼兒的融洽。
(3)、看教師教學基本功
1、看教態:教師活動中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幼兒,師生情感融洽。
2、看語言:首先,要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確簡煉,生動形象,提問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
3、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多媒體操作熟練程度(彈唱)。
(一) 關于教學活動的內容
1、選材內容科學生動,聯系幼兒生活。
2、具有科學性,教育性,與實際社會生活相聯系。
3能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幼兒情感和能力的培養。
(二)關于教學活動的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中師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的標準,它是師生雙方所預期的,既是教師教的目標,也是學生學的目標,教學目標實質上是學生學習的預期結果。
首先,要從幼兒的學習特點出發,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第二,幼兒園的目標的設置不但有知識技能方面的,還應注重能力、情感發展方面。
第三,要注意各個領域的聯系。
最后,還要具有一定的彈性,注意知識的延伸。
舉例分析教學目標
1、關于目標價值取向
(1)和諧全面發展的目標取向
活動名稱:秋天到了
活動目標: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充分想象,大膽的描述對于秋天的認識,引起孩子對于季節變化的關注與思考,感受秋天的美好。
(2)情感、態度、能力的目標取向
活動名稱:信的旅行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議議的過程中,交流了解郵遞員送信的主要環節,感受平凡小事也需要很多人的辛勤付出。
2)引起孩子對生活中人和事的關注,培養他們觀察、探究能力。
(3)基礎性與發展性統一的目標取向
主題:小花園(小班)
名稱:美麗的小花園
顧忌了基礎性而忽略了發展性:
目標:(1)運用對花的已有經驗,感知交替排列的變化規律,并續排。
(2)在游戲情景中體驗幫助別人以及成功的快樂。
顧忌了發展性而忽略了基礎性:
目標:(1)在音樂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的用肢體語言表現小花園的美麗。
(2)體驗游戲的快樂。
2、關于目標設定的適度問題
(1)適合幼兒年齡特征
案例:語言活動《逃家小兔》,放在哪個年齡段合適,怎樣確定目標?
(2)找準最近發展區
活動目標:
1)通過與同伴交流自己作品,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感受四季為我們帶來的不一樣的快樂,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在分享的過程中感受一年四季缺一不可,引發孩子對每個季節的期盼之情。
3、目標的指向應突出重點、兼顧多項
例1:目標(1)學習兒歌,感受小主人公(李苗苗)愛動腦筋的形象特點;
目標(2)樂意向小問號學習,并初步能提出自己的問題。
例2:目標(1)學習用繪畫的方法表達自己的問題;
目標(2)能大膽地構圖,比較確切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例3:目標(1)初步學會唱歌《為什么》,會用提問的語氣唱;
目標(2)能唱準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目標(3)對探索周圍現象有較濃的興趣。
4、目標的文字敘述應精確、具體、有可操作性
例1:中班綜合活動《會變的臉》的目標:
(1)感知并能用表情表現高興、傷心、害怕、生氣、憤怒等情緒變化
(2)能大膽想象并用繪畫或泥塑的方法表現某種情緒,注意眼睛、眉毛、嘴巴等細節的變化
(3)體驗表現成功的喜悅
例2:小班繪畫《美麗的鮮花》目標:
(1)通過學畫各種形狀的小花,提高幼兒對花的認識與理解;
(2)培養幼兒耐心細微的良好品質,發展幼兒的發散思維。
如果以教育目標呈現,可以這樣表述:
(1)引導幼兒感知花園中多種顏色、形狀的花,感受花的美麗
(2)鼓勵幼兒大膽地選用手指或棉簽點畫出自己喜愛的花。
如果以發展目標呈現,可以這樣表述:
(1)能感知花園中多種顏色、形狀的花,感受花的美麗。
(2)能大膽地選用手指或棉簽點畫出自己喜愛的花。
教學活動目標制定修改實例:
問題一:目標表述過于寬泛,活動的落腳點不明確
案例:中班活動“我喜歡的書”
活動目標:1.在看看、講講的交流活動中,豐富與閱讀有關的經驗;2.體驗在閱讀中發現的快樂,激發閱讀的興趣。
建議調整為:1.在看看、猜猜、講講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書的結構和特征,知道不同的人喜歡看不同的書;2.提高閱讀的興趣,能積極地參與自主閱讀并有初步的理解。
問題二:以“寫過程”代替“寫目標”,目標缺乏價值定位
案例:大班活動“摘橘子”
活動目標:1.通過看照片和錄像回憶、交流各自在摘橘子活動中的經歷;2.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發現橘子成熟的簡單過程,萌發愛護植物的情感。
建議調整為:1.在回憶、交流摘橘子經歷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困難的方法和經驗;2.發現橘子成熟的簡單過程,進一步萌發探索植物生長變化的愿望。
問題三:目標陳述混亂,缺乏整體的思考
案例:小班活動“我的名字”
活動目標:1.喜歡自己的名字,鼓勵幼兒大膽地應答教師的呼喚;2.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話。
建議調整為:1.喜歡自己的名字,聽到名字能大聲地應答;2.愿意在問題情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關于教學活動的準備
1、教學準備應重視兒童的經驗準備。
經驗準備是教師在備課時對兒童已有基礎的分析。教師要樹立過程意識,即幼兒的學習、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漸進地、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2、物質準備要考慮周到、適宜
物質準備是對于每次教學活動所需要的教具、學具、操作材料、場地等的思考和準備,物質準備充分可以保證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3、努力讓準備的過程成為兒童主動發展的過程
新的學習理論認為人的學習過程是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是學習者的經驗體系在一定的環境中自內而外的不斷“生長”。所以教師在思考教學活動時,一定要盡量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動者,讓孩子在參與準備(包括物質準備和經驗準備。
4、教師自身作充分的準備,以應對臨時的需要
教師要具備通識性知識。
三、把握教學過程 體現集體教學效益
(一)教學過程應尊循一般的教學規律,體現活動順序的層次性。
1、看教學思路、脈絡、主線是否清晰。
教學思路就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度,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操作練習等。
另外看教學的層次要主次分明,重點難點突出;脈絡清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2、設計思路與實際教學操作是否符合
有時,教師在設計教學思路時對活動預設不夠,對孩子的了解不夠,或者教學思路不清楚,導致在活動中遇到情況無法很好的處理。
3、看教學的結構安排是否合理,環節是否流暢緊湊。
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要看有沒有“前松后緊”或“前緊后松”的現象,要看指導與練習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看幼兒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集體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關注個體的時間過少的現象。
4、發現幼兒需求,體現因人施教
5、關注活動生成,靈活處置計劃。
例1:《逛菜場》(小班社會)
簡要過程:
1、設置情景,進入“菜市場”。
在《買菜》的音樂中進入活動室,激發幼兒買菜招待客人的愿望。
2、和幼兒一起開展買菜游戲。
1)熟悉菜市場環境,并與賣菜的哥哥姐姐打招呼。
2)師幼共同討論如何買菜,學習主動與人交往。
引導幼兒使用不同禮貌用語,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愿,如:“我要買 ****”、“請幫我拿***”、“謝謝”等等。
3)進行買菜游戲:賣菜的哥哥姐姐對會主動交流及正確買菜(買一樣菜使用一元游戲幣)的幼兒及時給予紅花獎勵。
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大膽主動地進行交往。
3、分享交流。
1)進行小結,交流買菜的經驗,分享買菜的快樂。
2)對哥哥姐姐表示感謝,并邀請去做客。播放《扮家家》音樂離開活動室。
(二)教學過程應該突顯重點,提高主要目標達成度。
例1:數豌豆(中班、數學)
簡要過程:
1、感知豌豆夾中豌豆的數量。
看看豌豆夾的外型特征,數數豌豆夾中豌豆粒。
2、剝剝、數數、記記。
每人二個豌豆夾,剝后數一數并用自己的方法作記錄。
3、分析記錄單:
重點:怎樣記錄看得清楚?
豌豆夾里的豌豆粒一樣多嗎?
4、再次操作:
用清楚的方法記錄3—5個豌豆夾中的豌豆粒。
5、交流并小結
討論:豌豆夾里的豆寶寶一樣多嗎?最多的幾粒?最少的幾粒?
(三)選取合適的方法、途徑,講究教學的實效性。
例1:《安全回家》(中班社會)
簡要過程:
1 、聽離院曲,引出離院主題。
2 、播放幼兒哭泣聲音及視頻,引出走失幼兒。
幼兒討論,為什么小朋友會在離院時走失。
3、 播放離院時的若干照片。
1)第一遍滾動瀏覽照片,教師提問:小朋友的這些行為安全嗎
2 )第二遍分組播放照片,師幼逐一討論并進行對比,進行判斷怎樣做好,怎樣做不好。
4、回放正確照片,進行正面教育,教師小結。
5、 幼兒集體討論:離院時如果走失了怎么辦?
6、響起離院音樂,幼兒自扮家長和孩子的角色,安全愉快地離開活動室。
例2:彩色的雨滴(小班美術)
簡要過程:
1、進入“下雨情景”
玩音樂游戲:“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
2、教師示范點彩畫
欣賞畫有天空、草地的大背景圖(三張鉛畫紙拼成)
•教師選不同顏色用手指點畫雨滴,讓幼兒感受雨滴是從上往下落下的;
幼兒跟隨老師用手指書空練習:一點、一點
3、幼兒作畫(配“下雨”樂曲)
•提醒幼兒自己選擇顏料,找一處合適的位置操作。
•觀察幼兒如何點畫雨滴,給予個別幼兒以必須的提示。
鼓勵幼兒可以多畫幾種不同顏色的雨滴。
4、欣賞:
感受自己和同伴共同彩色雨滴的美景
5、幼兒聽著音樂的“雨聲“、“撐著小傘”離開活動場地。
(四)教學過程應努力為幼兒主體性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
例1:《玩管子》(中班 科學)
簡要過程:
一、積塑管游戲:1、幼兒選擇積塑管玩具自由拼搭。
2、出示廢舊水管,初步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廢舊水管游戲。
1、直管游戲。
幼兒玩射門游戲,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乒乓球通過直管射入球門。
2、彎管游戲。
1)教師將球門放在水管側面,引導幼兒想辦法在不移動水管的情況下如何使乒乓球射入球門。
教師提供“C”型、“S”型等形狀的連接管,引導幼兒進行連接,探索兵兵球射入球門的方法。觀察用不同方法實踐的孩子。
2)請幼兒演示,提問:你選了什么形狀的連接管幫你拐彎射門。注意觀察成功與失敗的孩子,在演示過程中共同探討失敗和成功的原因。
三、管子連接游戲。
幼兒自由組合連接若干根管子,教師用玻璃球進行驗證,感知管子的輸送作用,并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四、看教育活動效果
1、目標達成度高,幼兒參與主動。
2、師幼關系融洽,和諧民主互動。
3、活動延伸,激發探索興趣。
謝 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