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指南的社會領域PPT課件這個PPT共34頁,主要包括了社會領域制定的背景,社會領域的定義及內容,社會領域目標結構框架等,歡迎點擊下載。
1.關注兒童的社會性教育和“大能力”培養,成為世界學前教育的共同趨勢;
2.關注和滿足兒童的社會性發展需要;
交流與表達——幼兒與自身的關系
參與與合作——幼兒與他人的關系
他律與自律——幼兒與群體及社會的關系
3. 強調“做人”教育,加速兒童社會化
做人——具有自主、自尊、自信的表現;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
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4.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改變傳統的道德教育,以密切結合兒童的社會性發展為主要學習內容
改變單純的課堂教學,以親臨社會、體驗生活為主要學習手段
改變生硬呆板的說教和灌輸,以兒童自主教育為主要學習方法
改變教師指令性的集體活動,以游戲、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等為主要組織形式
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其核心是逐步引導幼兒學會共同生活,建立和諧的社會(包括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社會性、個性品質。
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
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成人應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
社會領域目標結構框架
目標1 愿意與人交往
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經常和他一起游戲或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與成人交往的快樂,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
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活動。
目標2 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結合具體情境,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
當幼兒不知怎樣加入同伴游戲,或提出請求不被接受時,建議他拿出玩具邀請大家一起玩; 或者扮成某個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戲。
對幼兒與別人分享玩具、圖書等行為給予肯定,讓他對自己的表現感到高興和滿足。
當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或沖突時,指導他嘗試用協商、交換、輪流玩、合作等方式解決沖突。
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分工合作。
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如: 幼兒有爭搶玩具等不友好行為時,引導他們想想“假如你是那個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讓幼兒學習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
和幼兒一起談談他的好朋友,說說喜歡這個朋友的原因,引導他多發現同伴的優點、長處。
目標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
1.關注幼兒的感受,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能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使幼兒切實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
對幼兒好的行為表現多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肯定和表揚,讓他對自己優點和長處有所認識并感到滿足和自豪。
不要拿幼兒的不足與其他幼兒的優點作比較。
2.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與幼兒有關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見,即使他的意見與成人不同,也要認真傾聽,接受他的合理要求。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條件,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想法。
幼兒自己的事情盡量放手讓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夠好,也應鼓勵并給予一定的指導,讓他在做事中樹立自尊和自信。
鼓勵幼兒嘗試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并注意調整難度,讓他感受經過努力獲得的成就感。
目標4 關心尊重他人
成人以身作則,以尊重、關心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同事、朋友和其他人。
引導幼兒尊重、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尊重他人勞動及成果。結合實際情境,提醒幼兒注意別人的情緒,了解他們的需要,給予適當的關心和幫助。
引導幼兒學習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差異。利用民間游戲、傳統節日等,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幫助幼兒感知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理解人們之間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友好相處。
目標1 喜歡并適應群體生活
經常和幼兒一起參加一些群體性的活動,讓幼兒體會群體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群體的活動。
帶領大班幼兒參觀小學,講講小學有趣的活動,喚起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和向往,為入學做好心理準備。
目標2 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
成人要遵守社會行為規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則或其它游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
教育幼兒要誠實守信。
對幼兒誠實守信的行為要及時肯定。
小年齡幼兒經常分不清想象和現實,成人不要誤認為他是在說謊。
允許幼兒犯錯誤,告訴他改了就好。
目標3 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親切地對待幼兒,關心幼兒,讓他感到長輩是可親、可近、可信賴的,家庭和幼兒園是溫暖的。
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幼兒園和班級里的重大事情和計劃,請幼兒集體討論決定。 幼兒園應經常組織多種形式的集體活動,萌發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在家人眼里,小雅雖然只有3歲半,但已經像個小淑女一樣了,文文雅雅的。開學了,小雅上了一所條件不錯的幼兒園。不到2個月,小雅做了一件讓媽媽大吃一驚的事。
星期六下午,媽媽正在把一些用過的塑料袋折疊成小三角,準備收好再用。這時,小雅走過來,先把自己的三個娃娃擺在沙發上坐好,然后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來玩上課的游戲吧!你也坐到沙發上當小朋友吧!”媽媽邊答應邊走到沙發上坐下,但手里還在折著最后一個塑料袋。
“你是怎么回事!沒聽見我說上課了嗎?!”突然一個兇巴巴的聲音傳過來,媽媽嚇了一跳,抬頭一看,小雅正瞪著眼睛看著自己。她不由自主地趕快把塑料袋放到一邊。
“你!請把嘴閉上!”小雅的臉轉向一個娃娃。
“沒聽見啊!說他就不是說你啊!”……
“小雅這是怎么啦?這都從哪兒學的啊?”媽媽真是弄不明白。
1、這說明幼兒社會性的什么特點及如何引導?
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
成人應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粗暴生硬的說教。
適當運用獎懲手段,注意引導幼兒的“道德體驗”。
體驗性學習。
創設良好環境和人際關系氛圍。
⑴如果你是吳老師,你怎么回答苗苗老師?理由是什么?
苗苗老師的許多想法都值得肯定:
在處理兒童之間的沖突時能充分考慮到甜甜的個性特點,力圖選擇適當的方式支持她的進步;
平日注意觀察了解幼兒,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幼兒;
主動反思教育效果,并能從具體事件中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努力將兒童公約的基本精神(1.兒童最佳利益。2.尊重兒童尊嚴。3.尊重兒童觀點和意見。4.無歧視)落到實處。
建議:
選擇適當的實際與老園長交流,坦率地講出自己的觀察結果、發現和思考。
⑵這件事讓你有什么感悟?對你有什么啟發?
對待幼兒間沖突的處理不能過于簡單,不能為解決而解決,要看到和利用其中包含的教育契機,有針對性地支持幼兒的學習。如支持甜甜學習維護自己的權利,教育小巖理解、尊重別人的權利等。
正確而全面地理解社會領域目標的實質,靈活而有針對性地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社會領域的教育比較復雜,往往存在各種辯證關系。如在教育幼兒謙讓時如何兼顧到公平地對待自己與他人的權利;在培養助人行為時如何同時培養被幫助者的自立意識。要特別注意這種辯證關系,不能強調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
……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