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集體備課PPT課件這個PPT共2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幼兒在情感、態度、認知和技能水平、能力發展等方面的已知、已會,有挑戰性但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操作性經驗。 幼兒園教師如何備課
為何備?
備什么?
怎么備?
一、為何備
“一個好的教師應當是用他的終生來備課的。”
——蘇霍姆林斯基
這里所說的“課”并非指向一節集體教學活動,而是涵蓋了幼兒在園進行的各種類型的活動。
二、備什么?
(一)備教材
1、教學內容的選擇
存在問題:缺少對教學內容或教材的獨特價值及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
(1)活動是源于幼兒在生活中關注的興趣點或遇到的
問題,還是由教師提供的?
(2)如果是幼兒感興趣的或存在的問題,關注點為如何融入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當前發展水平的教育價值?
(3)如果是教師設定的內容:關注點為如何將教師關注的教育價值轉化為幼兒學習的需要? (4)對涉及到的教育內容或教材的分析: 是否是本班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及本班幼兒可能的興趣點或關注點? 是否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 與幼兒的原有經驗的結合點是什么? 是否對幼兒的學習尤其是思維的發展有挑戰和思考的空間? 是否能整合多領域經驗的學習? 該教育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
2、教學目標的設定
存在問題:大而空洞
在此方面教師需要思考: (1)與此學習內容相關的核心教育價值是什么?幼兒需要學習的關鍵經驗是什么?
(2)幼兒與此關鍵學習經驗相關的已有經驗是什么(包括幼兒在情感、態度、認知和技能水平、能力發展等方面的已知、已會)? (3)針對本次活動期望幼兒可以獲得的具體學習經驗(有挑戰性但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操作性經驗)是什么? ?。?)不同經驗和能力發展水平的幼兒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可能達到的不同標準是什么(對教育目標的分解)?
(二)備兒童
1、幼兒已有經驗
最近發展區理論
2. 關注幼兒的興趣點
案例:螞蟻引出來的教育
1、游戲中的發現:螞蟻世界
一次組織孩子們進行戶外游戲,突然,一個男孩跑過來大喊:“老師,那里有一大群螞蟻在搬糧食。”他的喊聲吸引了其他孩子,大家七嘴八舌:“螞蟻的家被水淹了,他們在搬家”、“天氣這么好,他們是出來玩耍的”有的孩子則趴在地上,開始仔細點數螞蟻。這時快放學了,但是孩子們仍然在津津樂道的觀察螞蟻、談論螞蟻,甚至為螞蟻有多少只角爭的面紅耳赤。于是老師建議孩子們都回家去查查書,尋找答案。
2、收集資料、分享經驗
第2天,孩子們從不同的途徑收集到了螞蟻的資料,有些的圖片,有些是書籍。幾天下來,班上竟收集了許多介紹螞蟻的資料。為此,老師專門在閱讀區開辟了一個“螞蟻世界”,讓孩子們在螞蟻世界里看書、看圖片、交流、分享。
3、布置展板,引出話題:螞蟻從哪里來
◆ 第2周,班上多了很多螞蟻的圖片,都是小朋友從家里帶來的。紅螞蟻、白螞蟻、棕螞蟻都找齊了。老師把孩子們收集到的螞蟻圖片布置成一個展板。
◆ 一個男孩指責展板說:“老師,紅螞蟻生活在哪里?”“非洲最多。”“非洲在哪里?”
老師于是搬來地球儀,和孩子一起找非洲,順便認識了中國、亞洲,并學會了看地圖。
◆ “是誰生的螞蟻?”有一個問題出來了
有的說,是螞蟻媽媽生的。有的說不是,螞蟻媽媽生的的蛋,不是小螞蟻。這又是一個涉及到生物起源的問題。老師專門設計了一節課,講解生物交配、產卵等問題。
◆ 螞蟻吃什么呢?螞蟻家里還有誰呢?孩子們的思維越來越活躍,問題也越來越多。老師讓孩子們回家去找
書、找圖片,自己尋找答案。
4、家園合作,引領發展
第3周,孩子們對螞蟻的興趣達到了高潮,連家長都被發動起來,班上貼滿了螞蟻的各種圖片。關于螞蟻吃什么的問題,教師決定帶孩子們到戶外去,邊觀察邊尋找答案。
“樹上有螞蟻”——螞蟻吃樹葉(切葉蟻)
“老師,螞蟻在搬死蟲子。”答案之二:吃死蟲子
“老師,螞蟻喜歡吃糖,還喜歡吃面包渣。”答案越來越多。
回到教室后,老師讓小朋友把螞蟻喜歡吃的東西用圖片貼在螞蟻旁邊。
第4周,“誰最喜歡吃螞蟻呢?”這是個很吸引人的問題
“老師,蜘蛛吃螞蟻。我看見過蜘蛛把螞蟻圍在他的網里。”
“看,穿山甲!穿山甲最喜歡吃白螞蟻。”一個孩子舉起他手中的書告訴大家
“還有,大螞蟻也吃小螞蟻”
“人也可以吃螞蟻。我媽媽去云南旅游,買了一大包黑螞蟻給奶奶。我媽媽說,黑螞蟻可以治風濕病。”
孩子們的答案很豐富,討論過后,大家又把螞蟻天敵的圖片貼在了螞蟻旁邊。
3.避免生硬,注重滲透。
課堂滲透決不能是生硬的、穿靴戴帽式的,而必須是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只有深挖滲透素材、鉆研滲透藝術,才能真正產生“潤物無聲”的效果。
(三)備教學具
教具是上課時教師的輔助用具,可運用各種多樣化的手段為教學做準備。
學具的準備其實也是備課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怕只是孩子需要的一張紙、一支筆,我們都應該為孩子們做好充分準備,否則,活動的教育效果或許就會因為缺一張紙或少一支筆而受到影響。
(四)備方法
1.結合自身特點,確立教學風格
2、重視過程的設計
3、幼兒學習反應和教師應答策略之間的關系
三、怎么備?
(一)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
(二)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以課時備課為主。
(三)編寫教案與運用教案相結合,以運用教案為主。
(四)課前備課與課后備課相結合,以使備課更完善。
活動方案中各要素的書寫要求:
活動名稱:幼兒音樂活動
活動內容:唱歌“ ”
活動目標:
它是對活動提出的期望。書寫時要體現認知、情感態度、行為技能等方面的目標;體現各學科特點的目標;
活動準備:
包括經驗準備和物質準備。一般先寫經驗準備,再寫物質準備。
活動過程:包括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開始部分的主要任務是創設情境、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務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積極探索,以實現活動目標的過程。
——結束部分的主要任務是小結幼兒學習的情況,并對提出希望和延伸學習的要求。
活動評價(反思):
也稱活動評價,這是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實現自我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幼兒教師必須樹立的教育理念和應該具備的教學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