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手足口病防治知識講座PPT課件這個PPT共34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現,重癥病例表現,手足口病的臨床特,手足口病皮疹的“三個四”等,歡迎點擊下載。手足口病防治知識講座 ——讓您的孩子遠離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傳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主要是柯薩奇病毒A組4、5、7、9、10、16型和B組2、5、13型,腸道病毒71型。人群對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學齡前兒童為主。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及腸道病毒71型
得病后有什么表現?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現
急性起病,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位于舌、頰黏膜及硬額等處為多,也可波及軟腭,牙齦、扁桃體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后轉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手足部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消退后不留痕跡,無色素沉著。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愈,預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2.重癥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于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遺癥。
(1)神經系統表現并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陽性。合并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2)呼吸系統表現并發肺水腫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發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啰音或痰鳴音。
(3)循環系統表現并發心肌炎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的臨床特征
發病早期有點像感冒,急性起病,發熱,一般為38℃左右,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癥狀。同時或1~2日后手掌或腳掌處出現米粒大小的皰疹,有時也會出現在臀部或膝蓋處。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壁厚,皰內液體較少??谇粌鹊陌捳钇茲⒑蠹闯霈F潰瘍,常常流口水,不能吃東西?!?br />手足口病皮疹的“三個四”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
手足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
人是本病的傳染源
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癥狀帶毒者
流行期間——患者
急性期,病人糞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后一周內傳染性最強。
流行間歇和流行期——健康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癥狀。但感染后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手足口病是怎么傳播的?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呼吸道空氣飛沫傳播。
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糞口傳播、日常接觸傳播。
門診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嚴——醫源性傳播
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會留下后遺癥,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愈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癥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愈。
孩子出現可疑癥狀怎么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
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并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癥狀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癥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可怕嗎?
如何預防手足口?。?br />傳染源隔離
住院隔離或居家隔離
建議隔離時間
通常,待皮疹結痂后1周
或自發病之日起2周
以切斷傳播途徑為防控工作重點
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重點對象為幼兒家長
養成正確洗手習慣
一般家庭怎么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手衛生。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預防“手足口”十五字口訣
推薦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濕、搓、沖、捧、擦(洗手步驟)
正確洗手方法(二、搓)
三、沖 用清水把手沖洗干凈
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里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用84消毒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
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預防手足口病幼托機構措施
環境及物品清潔消毒 1、幼兒玩具用品定期清洗,可在陽光下暴曬至少2h或用有效含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也可將玩具、書本散開暴露于紫外線燈下60min以上; 2、幼兒的食具和飲水杯每天用開水煮30min或消毒柜消毒;托幼機構的廚房人員還要注意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3、被服勤晾曬,可采用陽光曝曬2h以上; 4、托幼機構的廁所每天應清潔消毒,用有效含氯500mg/L的消毒液進行噴灑或擦拭; 5、對幼托機構的物體表面如地面、桌面等每天進行擦拭消毒,可用有效含氯500mg/L的消毒液,作用時間30min;
6、幼托機構應注意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室內可使用紫外線燈進行照射,每天最少一次,每次60min. 7、地面要濕式拖掃,禁止干拖干掃。可用有效氯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或拖地,消毒劑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m2.拖把應專用,污染區和清潔區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mn,再用水清洗干凈,懸掛晾干后使用,最好放在陽光下暴曬后備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