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麻疹PPT課件這個PPT共29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概述,麻疹病毒,易感人群,易感環境,麻疹的臨床表現,金魚眼,典型的麻疹等,歡迎點擊下載。概 述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傳染病
乙類傳染病
臨床特征為:發熱、上呼吸道炎癥、結膜炎、Koplik斑和全身性斑丘疹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對紫外線和消毒劑敏感
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
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傳染性
以冬春季發病為多
易感人群
未接受過免疫接種的人,特別是幼兒,具有罹患麻疹及其并發癥(包括死亡)的最高風險。麻疹也可感染未接受過免疫接種的較大兒童、青少年和青年人。所有未接受免疫接種的人或沒有通過罹患該病獲得免疫力的人均可受到感染。
患過麻疹的人將獲得終身免疫。
易感環境
由于麻疹病毒在人體外及空氣飛沫中存活時間不長,在室內空氣中保持傳染性約2小時,所以麻疹疫情多發生在人員較集中的環境,如幼兒園、學校、工地、軍隊、醫院等集體單位,所以以上單位的人群如沒有患過麻疹或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都容易感染麻疹。
易感環境
由于麻疹病毒在人體外及空氣飛沫中存活時間不長,在室內空氣中保持傳染性約2小時,所以麻疹疫情多發生在人員較集中的環境,如幼兒園、學校、工地、軍隊、醫院等集體單位,所以以上單位的人群如沒有患過麻疹或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都容易感染麻疹。
麻疹的臨床表現
臨床特點為
發熱
流涕
眼結膜炎
咳嗽
粘膜疹
皮疹
金魚眼
金魚眼
皮疹
眼結膜炎
典型的麻疹
潛伏期
一般為10~14天(亦可短至1周),此期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前驅期
指從發熱至出疹,一般為3~4天
主要表現:發熱、上呼吸道炎 癥、眼結合膜炎、 麻疹粘 膜斑.
出疹期
在發熱3~5天后出現,持續3-5天
出疹順序:耳后、發際→額、面部→
頸→軀干→四肢,達手掌、足底
皮疹性質: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
恢復期
皮疹按出疹先后順序消退,伴有糠麩樣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經7~10天消失。
Koplik’s spots (麻疹粘膜斑)
時間:發疹前24 ~ 48小時出現
位置:開始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以后累及
整個頰部并蔓延至唇部粘膜
形態:直徑約1mm的灰白色小點,外有紅暈
發展: 1天內很快增多,皮疹出現后逐漸消失
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
頸部皮疹
麻疹軀干皮疹
麻疹手部皮疹
麻疹手部皮疹
麻疹足部皮疹
出疹的第二天
出疹第三天
麻疹出疹期
麻疹出疹期
麻疹恢復期色素沉著
并發癥
2. 喉炎
3. 心肌炎
4. 神經系統
1)麻疹腦炎
2)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SPE)
5. 結核病惡化
6. 營養不良與維生素A缺乏癥
預防流行的保護措施(一)
在流行期間,盡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集體單位一旦發現麻疹后應要求病人隔離,并避免易感人群的接觸。對易感者酌情進行應急接種。接種減毒活疫苗后產生抗體的時間較麻疹的潛伏期早,故在接觸后2日內接種有預防效果。
不扎堆就診,避免院內感染。
預防流行的保護措施(二)
控制傳染源:加強對病人的管理,堅持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兒童集體機構應加強晨檢,及時發現患者,做好疫情報告。對可疑者應隔離觀察外,還應按照《傳染病防治法》中開展入托、入學需要查驗接種證的制度,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孩子要告訴家長及時到預防接種門診接種麻類疫苗。
發現病人后應嚴格隔離至出疹后5天,如有并發癥時應延長至10天。與病人密切接觸者應醫學觀察3周。
預防流行的保護措施(三)
切斷傳播途徑:常曬被褥、曬衣物,曬太陽,開窗通風換氣,室內保持清潔。
麻疹免疫預防的基本知識
不接種麻疹疫苗,幾乎每個人都會患麻疹
母傳抗體可以保護嬰兒不患麻疹,但也會降低嬰兒對疫苗的反應(所以最小接種為8月齡)
疫苗并不是100%有效,接種年齡越小,疫苗免疫效果越不好
在免疫覆蓋率很高的地區,未接種人群可能不會患麻疹,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被暴露于病原之中
免疫人群可以保護未接種個體
未接種個體仍對麻疹易感
易感人群可以累積到大年齡組再發病
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
免疫:根本措施
1、常規免疫是根本:提高人群免疫力
2、保持高水平(95%以上)的免疫接種水平
3、加強兒童入托入學接種證查驗和補種工作
強化免疫是策略:消除免疫空白
查漏補種
應急接種
謝 謝 (Thanks)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