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評價與反思PPT課件這個PPT共5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園教學活動 有效性評價與反思
分析下面三幅我國著名畫家豐子愷的漫畫,反映和體現了我國哪些錯誤的兒童觀?聯系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你的想法和啟發。
陶行知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解放孩子的手
解放孩子的腳
解放孩子的身體
解放孩子的口
解放孩子的心智
解放孩子的頭腦
瑞吉歐教育: 兒童的一百種語言
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
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
一百種總是一百種傾聽、驚奇、愛的方式。
一百種歌唱與了解的喜悅。
一百種世界等著孩子們去創造,
一百種世界等著孩子們去夢想。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但是,他們偷走了九十九種。
學校和文化把腦袋與身體分開。
他們告訴孩子:不要用腦袋去想,不要用雙手去做。
只要傾聽不要說話,了解但毫無喜悅,
只有在復活節與圣誕節的時候,才去愛和驚喜。
他們告訴孩子:去發現早已存在的世界,
而一百種當中,他們偷走了九十九種。
幼兒學習的特點
一、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
◆ 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 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
《指南》要求:
1.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2.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3.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幼兒園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教師進行計劃、設計和組織的專門活動,或稱正式指導的活動。專門的教學活動的存在是幼兒園教育區別于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重要特征。幼兒園教學活動可采用參觀、實驗、討論、觀察、表演、制作等多種途徑和方法,也可采用全班、小組及個別等多種形式,教學活動的空間也不局限于活動室。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師幼互動、教學有效性
二、師幼互動是有效教學得以實施的途徑
從某種角度說,教學就是一個以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核心,不斷造就和跨越其“最近發展區”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實現,離不開教師與幼兒的積極互動和有效合作交流,離不開教師的幫助和支持,這些幫助和支持就是在恰當的時候用恰當的方法,引發幼兒更高級的心智功能和解決問題能力,促進其知識的遷移和內化。
——摘自《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
(一)對提問的探討
機械地發問
教師在走到每一個幼兒身邊時,不問問題似乎覺得失職,機械地、不加思索地、形式主義地,或者說是習慣性地提出問題,“你這做的是什么?”這類問題老師最常提。有時,教師并不關心幼兒的回答。
提問過多過頻
教師在幼兒進行探究過程中總是提問過多。這種狀況,會打斷幼兒的思維過程和操作活動
啟發性問題少
教師的提問多為認知記憶性的,而真正能引發幼兒思考、深入探究和發現關系的問題少。
關注幼兒是否真正在“動”
幼兒真正參與活動的特征:
狀態積極主動,興趣高
專心而投入
圍繞活動主題積極思考,認真操作
大膽表現表達
敢于質疑,主動提問
認真傾聽和參與討論
愿意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幼兒園教學活動評價表
評價等級 A B C
目 標 目標的年齡適宜 目標的可落實性
目標的和諧性 目標實際的達成度
內容 內容與目標的一致性 內容的科學性
內容的生活性 內容實際的完成情況
相關環境材料的適宜性
教 師 教師講解的適宜性 教師教學策略的適宜性
教師對幼兒的關注 教師評價的適宜性
幼 兒 幼兒的投入程度 幼兒的互動機會
幼兒面臨的挑戰 幼兒的學習習慣
四、教師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
其主要特征,
一是實踐性,是指教師教學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體的實踐操作中;
二是針對性,是指教師對自我“現行的”行為觀念的解剖分析;
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師對于自身實踐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視角、多層次的思考,是教師自覺意識和能力的體現;
四是時效性,是指對當下存在的非理性行為、觀念的及時覺察、糾偏、矯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縮短教師成長的周期;
五是過程性,一方面指具體的反思是一個過程,要經過意識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師的整個職業成長要經過長期不懈的自我修煉,才能成為一個專家型教師。
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學活動反思
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教學理念等
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幼兒教師反思的常見誤區
1、教師對反思有抵觸心理
2、反思不是“報流水賬”,重在發現問題
“幼兒玩得很開心”或者“今天的活動效果不是很好”,等等。
如果教師能再思考一下幼兒為什么會玩得很開心,活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活動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主要癥結在哪里,怎樣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教學反思會更有價值。
3.反思不是“錯誤檢討”,重在有效調整
4.反思不是“一勞永逸”,重在歸納提升
5.反思不是程序和差事,重在自身專業發展
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一、對活動主題的反思
二、對活動目標的反思
三、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四、對活動效果的反思
五、對活動特色的反思
六、對活動改進的反思
對活動主題的反思
幼兒會喜歡嗎?感興趣嗎?
有什么樣的教育價值?有助于達到哪些教育目標?
幼兒可獲得哪些經驗?
可行性如何?材料提供是否方便?是否容易轉化成讓幼兒直接參與的具體內容?
是不是適合集體教學?
對活動目標的反思
以目標為引領,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反思的空間。在實施行為之前,這個目標是老師預設的,是期望能達到的。但行為實施之后,有些時候實際結果會與預期的相吻合,也有些時候實際結果會與預期不相符。無論是哪種情況,現實與預期之間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差距,這就構成了我們反思的空間。
如果是相吻合的,在這個空間里反思的就是:“為什么目標能得到很好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是需要挖掘、值得積累的好經驗?支撐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的是什么樣的觀念和認識?以這樣的觀念和認識來分析,自己還有哪些行為需要進一步調整?”如果是有差距的,在這個空間里則要反思:“差距是怎么產生的?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怎樣做才能有效地實現目標?”
活動目標的反思角度
科學性
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 充分挖掘了活動主題的教育價值
整合性
一次教學活動中有機滲透多個領域的目標
差異性
能根據本班實際,提出高、中、低三級分層目標
準確性
重點突出,難點定位準確
明確性
活動目的應具體、明確
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反思策略,可以考察教師對幼兒個性特征、學習特點和對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技巧的把握及運用情況
活動中指導策略是否適宜有效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不管如何復雜都要取決于兩方面:一個是策略的制定要符合、適合學習者的需要;另一個是教師應具備將頭腦中預想的策略轉化為具體行為的能力
案例:集體教學活動中如何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教師在教研以后梳理出不同年齡的孩子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發揮其不同的自主性
小班年齡的活動,教師要多創設讓孩子親身體驗的活動環境,同時教師介入到孩子中去,與孩子互動、認同孩子。引導孩子之間,遷移經驗
中班則比較多的創設了游戲的情景下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在游戲里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
大班的孩子更多的是給予孩子自主發揮的空間與時間,能夠讓孩子創造性的表達。尤其是教師提問的技巧,會給孩子留有自主的空間
對活動效果的反思
在對目標、策略的驗證與分析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并明確今后改進與完善的方向
“成功”之處
如果活動是成功的,在反思時把活動中促使預期目標達成的策略、做法,包括閃爍著智慧光芒的隨機教育等詳略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失敗”之處
如果活動尚有不足,則要回到前面所提及的對目標和策略的反思上,在反思中找到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并在不斷的反思性實踐中提高自身研究學科、研究幼兒和研究教育的能力
對活動特色的反思
一節課能有個特色,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鑒的好做法,就得承認其成功。
如一所幼兒園有一位男教師,他上體育課用的道具材料特別簡單,他善于用簡單的材料創設富有情趣的游戲和學習情境,如用一根長繩圍成圓圈變成“池塘”,讓幼兒在池塘里學做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再把長繩變成“河”,讓青蛙選擇寬窄不等的距離跳“過河”等;有的教師特別注意活動中動態資源的生成和利用;也有的教師對合作學習或小組活動有獨到的做法……在教學反思中就可以把這些閃光點扼要地記上,寫下該活動的特點,以便于日后有重點有選擇地采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一個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
對活動改進的反思
在教完每堂課、組織完活動后,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學習材料的提供、活動環境的支持、組織的方式方法,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幼兒反饋出的信息,寫寫“修改建議”,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或提出修改意見,也可以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處理才更有效,一步步明確問題,尋找對策,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