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維護PPT課件這個PPT共45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影響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幼兒常見的心理障礙,積極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等,歡迎點擊下載。一、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
第一、智力發展正常
智力:指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為綜合,主要以思維力為核心。
智力正常幼兒在認知方面表現: 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求知欲望旺盛、動手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較強。
第二 情緒穩定愉快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內在體驗,是一種心理過程又是心理活動賴以進行的背景。
心理健康的幼兒表現: 情緒安定、積極向上、具有對他人的愛與同情心、愉快樂觀、沒有不必要的緊張感和不安全感。
第三 人際關系和諧
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表現出來的。
幼兒心理健康的表現:樂于與人交往、合群、能與他人友好相處、通過交往獲得別人的了解、信任和尊重。
心理不健康的幼兒表現:不能與人合作、對人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斤斤計較、猜疑、不能置身于集體、與他人格格不入。
第四 行為統一協調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思維變的有條理,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日趨合理和成熟。
一個人的行為經常偏離自己的年齡,如幼兒具有攻擊行為、遺尿等,則是不健康的表現。
第五 性格樂觀開朗
性格是個性的最核心 最本質的表現,它反映在客觀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之中。
心理健康的個性表現:活潑開朗、樂觀、自信、積極主動、獨立性較強、謙虛、誠實、勇敢、意志較堅強。
心理不健康的幼兒性格發展不良表現為:膽怯、冷漠、吝嗇、孤僻等。
第六 自我意識良好
自我意識是主體對自己及自己與客觀世界關系的意識,具有良好自我意識的幼兒,能了解自己,悅納自己,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對自己表現出自愛、自尊并擁有自豪感,對他人則表現出友善、同情、
尊敬和信任。
二、影響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 遺傳與疾病
(二) 家庭的教養方式
(三)社會文化
(四)個體因素
(一)遺傳與疾病
遺傳因素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影響。
某些疾病,會引起心理健康的失衡,甚至導致嚴重的心理疾病。
精神分裂癥、狂躁抑郁癥等內源性精神病,遺傳因素在其發病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部分幼兒的多動癥、孤獨癥與遺傳因素有關。
(二)家庭的教養方式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結構、家庭教養方式、家庭氣氛、家庭生活條件等。
第一 生物性焦慮
家長關注的核心:對子女的人身安全
第二 成長性焦慮
家長把兒童成長的責任完全徹底地攬在自己身上,采用催趕的方式,加速兒童的成長。
剝奪兒童的游戲權利,把兒童置身于成人的監視中,喋喋不休地灌輸成人社會的知識和經驗。
第三 目標性焦慮
許多家長對孩子寄托過高的期望,不僅僅是長期目標過高,而且近期目標也很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第四 社會性焦慮
商業炒作的結果
(三)社會文化
風俗習慣和道德觀念
大眾媒體對社會文化的放大作用
措施:重視推廣先進文化、重視精神文明建設,重視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現代科學文化相結合。
(四)個體因素(關鍵因素)
個體的性格和人格結構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三、幼兒常見的心理障礙
情緒障礙
睡眠障礙
言語障礙
不良習慣(品行障礙)
多動癥
孤獨癥
(一)情緒障礙
情緒障礙是發生在兒童期以焦慮、 恐懼、暴怒、 抑郁等為主要臨床表 現的一組疾病。
恐懼:
1、表現:
驚慌、驚叫、退縮、痛苦、 求救、逃避、或對抗
2、恐懼(癥)產生的原因:
(1)特殊刺激
(2)恐嚇與強化
防治
“對癥下藥”
(1)消除不良因素
(2)避免恐嚇
(3)系統脫敏法消除恐懼
一種減少或消除恐懼行為的行為改變技術。指在舒服的環境中讓患者充分放松自己,然后讓患者逐漸接觸所恐懼的事物,或是逐漸提高患 者所恐懼的刺激物的強度,從而讓 患者對于恐懼事物的敏感性逐漸減 輕,直至消失。
(二)睡眠障礙
指睡眠-覺醒過程中的功能障礙或節律交替性障礙。
調研結果顯示:高達27.11% 的 中國兒童患有睡眠障礙癥,并由此導致睡眠時間的大量減少。
主要表現:
(1)睡眠量異常
(2)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
原因: 養育方式不當
心理因素
大腦發育不良
家族遺傳
不良環境
防治: 形成較固定的睡眠時間
建立良好的睡眠環境
避免家庭中的矛盾沖突,及時溝通
求助醫生
案例:
在班里她不說話,不與同伴交往,不愛玩玩具,不運動,不愿做操,她拒絕參加班里組織的任何活動, 一人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讓小朋友接近她。老師同她講話時,她有時會露出很害怕的眼神,有時她會把頭扭到一邊裝沒聽見不理你。小朋友和她接近同她交往時,她要么不理要么推開小朋友,甚至用雙手捂著臉哭。
經過觀察,婷婷雖然不同人交往, 但她會用眼睛注視老師和小朋友的活動,當有的小朋友做出滑稽的動作時,她也會哈哈大笑, 而當她發現有人看她時,她會立即收起笑容,像什么也沒發生一樣。
家庭調查情況:
她從小說話就發音不清楚(俗稱:大舌頭)。四歲前一直由父母照看,沒有入園經驗。父母是個體商販,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她,因 她說話不清楚,怕別人笑話、嘲弄她,經常把她一人鎖在家里,很少讓她與別人接觸。
原因分析:
1、她生理有點缺陷引起的發音不清楚
2、家長消極的“保護”
3、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
(三)言語障礙:
1、口吃
2、選擇性緘默
3、言語發育遲緩
矯正
培養良好的情緒情感。
增加與孩子親密接觸和多加關注的時間與機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樹立自信心,得到他人尊重。
創設一定的交往情景,使孩子感受與他人交往的快樂。
提高家長的認識,拓展生活的空間。
案例
(1)女,3歲2個月,孩子的父親為軍人,母親是工人, 長年在外,不能顧家,且為獨女,家中另有兩位長輩。孩子一出生就由外公外婆撫養,由于父母和家中老人對孩子過于寵愛,使孩子較任性,獨立性差,依賴性強。
在幼兒園,對進餐不感興趣,有時甚至表現為厭惡, 進餐時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將飯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爵吞咽慢,有時還故意將飯 菜嘔吐在碗內。與家長聯系,了解孩子在家中是點菜吃飯,每天都是外公外婆喂吃,遇到孩子不開心而不肯進餐時, 就會將飯菜吐在桌上,家長束手無策,但又舍不得 批評孩子,一味地遷就。
(2)男,3歲6個月,孩子的父親為個體經營者,平時忙于生意,把家事全交由孩子的媽媽照管;母親無業,在家整天與鄰居搓麻將打牌,孩子的接送和照顧全委托給了保姆。雖然媽媽平時不顧孩子,但對孩子提出的要 求總是不加思考就一口應承充分滿足,久而 久之,孩子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就耍賴打滾、大聲哭鬧,不滿足要求就扒在地上不起來,有時甚至拒絕進食,亂擲玩具發泄不滿。
早上一來園就爭搶喜歡的玩具,也不管玩具是否已經有小朋友在玩,有時為了搶到玩具拉起同伴的手就咬,使家長、幼兒意見很大 。據保姆反映,平時害怕孩子發脾氣,家里人總是小心翼翼地對他,為的是讓他高興。
(四)不良習慣(品行障礙)
1、吮吸手指、咬指甲 、吮吸手指
2、習慣性陰部摩擦
3、攻擊性行為
4、說謊
5、任性、依賴
矯正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解決
1、矯正錯誤認知
2、強化行為
(1) 游戲法 (2) 代幣制 (3)角色扮演法
3、恰當宣泄消極情緒
(1)大聲宣泄法 (2)體育鍛煉法
4、家庭輔導
(五)孤獨癥(自閉癥)
孤獨癥患兒最典型的特征:
1. 社會交流障礙。
這是孤獨癥患兒面臨的最大問題。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也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孤獨癥患兒存在“思維盲區”(mind blind),他們似乎認為凡存在于他們自己腦子里的東西,也一樣存在于別人腦子里,彼此沒有什么區別。即他們通常認為自己的感覺就是別人的感覺,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感情。
2. 缺乏學習與模仿的能力。
“模仿”是孩子學習的最重要工具,孩子就是通過模仿學習說話,學習運用無聲的身體語言、手勢和表情進行溝通的。但是孤獨癥患兒不懂得模仿。
3. 語言障礙突出。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甚至嚴重者終身不語。即便有的患兒會說話,也寧愿用手勢來代替語言,或者只會機械地模仿別人的語言,并且常常分不清你我。
4. 興趣狹窄,行為刻板,對環境要求嚴格,不容許有絲毫改變。患兒通常會較長時間地專注于某種或某幾種游戲,經常重復一些固定刻板的動作,甚至有自殘行為。
5. 大多智力發育落后或不均衡。70%的患兒智力落后,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比較特殊的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圍,約10%智力超常,表現為對音樂、美術等十分敏感或者記憶力超常等等。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即便患兒能毫不費力地閱讀或背誦,但他無法用他掌握的語言與人正常交流。
6. 多數患兒存在感覺異常的問題。比如對某些聲音、圖像有特別的偏好或恐懼,或者痛覺遲鈍等等。
(六)多動癥
多動癥是兒童多動綜合癥的簡稱。兒童多動綜合癥即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癥,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癥。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沖動任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
多動癥主要特點
兒童多動癥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其主要特點為:注意力短暫,難以集中,活動過度,情緒不穩,沖動任性,常伴隨學習困難,但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根據我們臨床觀察,這些兒童發育、智力均在正常范圍之內,關鍵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可見動作不協調,平衡運動、共濟運動障礙等。據國外文獻報道,學齡兒童中本病的發病率達5%-10%,國內報道本病的發病率為1.3%-8.6%;易發年齡為6-14歲,男孩發病遠較女孩為多,約為4-9:1。
多動癥兒童與頑皮兒童的區別
注意力方面的區別
患多動癥兒童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書”、“動畫片”時,也不能專心致志;但頑皮兒童卻不同,在看“小人書”、“動畫片”時,能全神貫注,還討厭其他孩子的干擾。
行動目的性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的行動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計劃及安排。而多動癥患兒卻無此特點,他們的行動較沖動,且雜亂,有始無終。
自控能力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亂鬧;多動癥患兒卻無此能力,常被指責為“不識相”。
四 、積極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一)關注嬰幼兒的情緒健康
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關注兒童的情緒健康:
1、注意兒童情緒發展的任務要與年齡階段相適應。
2、形成新的依戀。
3、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
4、多與家長溝通。
(二)幫助幼兒克服情緒危機
妥善處理分離焦慮
敏銳覺察幼兒情緒
關心單親家庭的幼兒
幫助幼兒了解死亡
(三)幫助幼兒掌握社會技巧
培養幼兒的移情
幫助幼兒積累分享的經驗
幫助邊緣兒童提高社交技巧
(四)維護幼兒的自尊
為了維護幼兒的自尊,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接納和關心所有的兒童
2、肯定和認可兒童
3、尊重幼兒
(五)愛護特殊兒童
幫助注意力障礙的兒童發展自控能力
引導情緒障礙的兒童度過紛擾
善待攻擊性的幼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