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學個性的發展PPT課件這個PPT共4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了氣質是人心理活動動力方面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氣質類型及其表現,氣質的穩定性和可塑性。 第一節 個性的概述
一 個性是一個復雜的、多側面、多層次的動力結構,它包括動機、需要、興趣、志向、人生觀、氣質、性格、能力、自我意識等。
個性的基本特征1獨特性
2穩定性
3功能性
二影響個性形成赫發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
(2)社會文化因素
(3)家庭環境因素
1權威型教育方式
(2)放縱型教育方式
(3)民主性教育方式
4學校教育因素
5早期童年經驗
一、氣質概述
(一)什么是氣質
氣質是人心理活動動力方面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
現代的氣質說: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
。1膽汁質表現為精力旺盛,反應迅速,情感體驗強烈,情緒發生快而強,易沖動但平息也快,直率爽快,開朗熱情,外向,但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制
力,有頑強的拼勁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概括起來,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
2多血質;這種氣質類型的學生表現為活潑好動,
反應迅速,行動敏捷、思維靈活;
注意力易轉移,情緒發生快而多變,易適應環境,喜歡交往,做事粗枝大葉,表情豐富、外
向,易動感情且體驗不深,往往不求甚解,華而不實,粗枝大葉為特征
;
3粘液質。這種氣質類型的學生表現為安靜、沉著、反應較慢,思維、言語及行動
遲緩,不靈活,不易轉移注意。心平氣和,不易沖動,態度持重,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較強。不易習慣新工作,情緒不易外露,善于忍耐,具有內傾性
4抑郁質。這種氣質類型的人敏銳穩重,聰明而富于想象,自制力強,情感體驗深
刻、持久、少流露,行動遲緩,膽小、孤僻,不善交往,生活比較單調,多愁善感,內向,
謹慎小心,
遇困難或挫折易畏縮。有較強的敏感性,具有內傾性,
容易體察到一般人不易覺
察的事件,
外表溫柔、
怯懦、
孤獨、
行動緩慢為特征
托馬斯切斯關于兒童氣質類型
1容易型
2困難型
3遲緩型
2、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氣質學。
根據這三個特征在個體身上的不同組合,產生不同的神經活動類型,其中最典型的有四種:
強、不平衡、興奮占優勢——不可遏制型(興奮型)
強、平衡、靈活——活潑型
強、平衡、不靈活——安靜型
弱、不平衡、抑制占優勢—— 弱型(抑郁型)
(三)氣質的穩定性和可塑性
穩定性:氣質與神經系統得先天或遺傳特征有關,一經形成具有相對穩定性。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指的就是氣質)
可塑性:生活條件、社會環境和身體健康狀態的強烈轉變會產生氣質的掩蓋現象。
二、性格的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
是指人現實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
性格是在后天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異。
1、好壞之分,最能直接反應出一個人的道德風貌。
2、具有相對穩定性
(二)性格的分類
按內外向分:
1、外向型:感情外露,不拘不節,勇于進取,適應環境快,但有時輕率。
2、內向型:深沉老練,處事謹慎,深思熟慮,交際面窄,靈活性差。
按獨立性分:
1、獨立型:有主見,不易受外來因素干擾,有堅定的信念,獨立判斷事物,能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2、順從型:缺乏主見,易受他人意見左右,依賴性強,易與人相處
按功能分:
A型性格:為取得成績而不斷奮斗;有競爭性;不耐煩;時間緊迫感;過度的敵意和過旺的精力;對人、對已、對工作過高要求。
B型性格:按部就班,從不加班加點,將生活看成是享受而不是戰斗。放松坐著與人談話。
C型性格:逆來順受,忍氣吞聲。
(三)性格與氣質
區別:
先天獲得還是后天形成;有無好壞之分
相對獨立性
聯系:
氣質使性格顯示獨特色彩
氣質促使人更易形成某種性格特征
性格掩蓋和改變氣質
三、能力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直接影響個體活動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活動順利完成的必備心理條件。
例如:唱歌——旋律感、節奏感、
才能:多種能力的獨特結合
天才:才能的高度發展
(二)能力的種類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大多數活動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種活動中共同具有的最基本能力(智力、運動、操作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為完成某項專門活動所必需的能力,它是在特殊的專門領域內必需的能力。例如:數學能力、音樂能力、繪畫能力、體育能力和寫作能力等都屬于特殊能力。
2、運動、操作能力和智力
運動、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操作、制作和運用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勞動能力、藝術表現能力、體育運動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等都是操作能力
智力:指人認識事物的能力,是個體順利完成各項活動任務最主要最基本的能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邏輯推理能力等
第二節 學前兒童氣質的發展
一、學前兒童的氣質類型
(一)傳統的氣質類型
傳統的氣質類型是古希臘醫生希波克利特提出的。他把氣質分為四種類型:抑郁質,膽汁質,粘液質,多血質。巴甫洛夫發現的四種高級神經活動類型,與傳統的類型相吻合。
(二)根據基本生活活動模式劃分的氣質類型
布拉澤爾頓(Brazelton,T.B.1969)的三種氣質類型:一般型,活潑型,安靜型
活潑型: 是名副其實“連哭帶鬧”來到人世的,他等不及任何外界刺激就呼吸和哭喊。護士給他穿衣服時,他大喊大叫,腳挺直用力踢,用手推開護士。他一旦睡醒就哭,在夜深人靜時常常能聽到他沒有停頓的啼哭聲
安靜型:孩子出生時就不那么活躍。他安安靜靜地躺在小床上,眼睛睜得大大的,四處環視;很少哭,動作柔和緩慢 。
二、根據幼兒的氣質類型進行教育
氣質無所謂好壞。但是由于它影響到兒童的全部心理活動和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對待,將會成為形成不良個性的因素。
研究兒童氣質的意義在于第一,使成人自覺地正確對待兒童的氣質特點。第二,針對兒童的氣質特點進行培養和教育。
(一)成人對兒童的撫養和教育措施,必須充分考慮到每個兒童的氣質特點
例如:
對于正在向電源插座里塞東西的寶寶,如果是適應能力強的,父母向他講清楚道理就可以了;而對于一個固執的寶寶,父母那就得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才能使他擺脫危險。
(二)要善于理解不同氣質類型兒童的不足之處
雖然氣質無好壞之分,但每種氣質類型都有積極和不足表現,給兒童充分展現積極的方面,對不足之面要給與理解,并采取策略的方法對待。
比如:
抑郁質:細致、膽小,敏感
膽汁汁:反應快、有開拓精神,好沖動、粗心
粘液質:遲緩、有毅力
多血質:靈活、好分神
(三)要巧妙地利用不同氣質類型兒童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
膽汁質:訓練自制力(站崗),不大聲訓斥,抑制急燥
多血質:表揚適度,批評具體,擔任班干部。
粘液質:參加集體活動,提供發言機會。
抑郁質:多鼓勵、少批評,找個伙伴,安排具體工作,不看刺激的畫面。
第三節 學前兒童性格的形成
性格和氣質有密切聯系,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制約。不同氣質類型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相同氣質類型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一、兒童性格的萌芽
兒童的性格是在兒童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
氣質差異對嬰兒性格的萌芽有所影響。
成人的撫養方式和教育在兒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決定性意義。
兩歲左右,隨著各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出現了最初性格的萌芽。
二、幼兒性格的年齡特點
個性的獨特性和典型性是辯證統一的。
幼兒期的典型性格也就是幼兒性格的年齡特點。幼兒最突出的性格特點是:
(一)好動
(二)好奇、好問
(三)好模仿
(四)好沖動
三、學前兒童性格特征的穩定性與變化
學前兒童的性格已經開始形成,出現了相對的穩定性。
性格發展的穩定性與變化,主要受環境的影響。和氣質特征緊密聯系的性格特征,更多受遺傳的影響,是比較穩定的。由此形成兒童性格與周圍環境相互助循環性影響,使最初形成的性格特性不斷得到加強而逐漸穩固。
可見,最初形成的性格特征對幼兒的個性形成起重要的作用。這時性格雖然還沒有定型,但它是未來性格形成的基礎。
第四節 學前兒童能力的發展
一、學前兒童能力的結構
學前兒童的能力,可以從幾個角度分析。
(一)運動、操作能力和智力
(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三)主導能力和非主導能力
二、學前兒童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
(一)能力與知識的關系
能力(包括智力)和知識不可分割地彼此聯系著,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對學前兒童來說,知識和智力教育都不可偏廢。
(二)能力和性格的關系
能力和性格有密切關系。
一方面,性格影響能力的發展。
另一方面,能力也會影響人的性格特征,如愛好傾向,自信心等等。
三、兒童智力發展曲線
(一)智力發展的高原期
人的智力發展到一定年齡停止或接近停止。在這個年齡之后,智力趨向衰退。有的研究指出,智力到26歲停止增長,26—36歲之間保持不變,隨后則下降。由此形成一條智力發展曲線,其中最高的一段稱為高原期。
(二)入學前兒童智力發展的速度
人生頭幾年是智力發展非常迅速,甚至是最迅速的時期。由此形成先快后慢上升的兒童智力發展曲線。
布魯姆(Bloom,B.1960)搜集了本世紀前半期多種對兒童智力發展的縱向追蹤材料和系統測驗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得出了一條兒童智力發展的理論曲線。生后頭4年兒童的智力發展最快,以后速度更慢。
(三)特殊才能的早期發現
兒童智力發展速度和成熟年齡,有個別差異。有些兒童具備特殊才能的早期表現。
有人提出應該區分“早熟”與“天才(超常)”。
第五節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一、自我意識的產生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種形式。意識是人的心理與動物心理區別之所在。個性的形成有賴于意識的產生和發展,而自我意識的發生發展是個性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我意識表現為對自己的認識、態度和行為的調節。它包括三種形式,即自我認識(狹義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內我調節。
二、自我認識的發展
(一)對自己身體的認識
1.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2.認識自己身體各部分。
3.認識自己的整體形象。
4.意識到身體內部狀態。
5.名字與身體聯系。
(二)對自己行動的意識
動作的發展是兒童產生對自己行動的意識的前提條件。
(三)對自己的心理活動的意識
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識形成的主要標志。嬰兒從知道自己的名字發展到知道“我”,意味著從行動中實際地成為主體,發展到意識了自己是各種行動和心理活動的主體。
三、自我評價的發展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一種表現。
它可以包括三種形式:
掌握因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社會性比較,即從與別人比較中對自己作出評價;自我檢驗,或狹義的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大約從2—3歲左右開始出現。幼兒自我評價的發展和幼兒認知及情感的發展密切聯系著。
(一)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
(二)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
(三)自我評價受認識水平的限制
四、自我調節的發展
自我意識的發展必須體現在自我調節或監督上。自我調節包括許多方面,如起動或制止活動,動作的協調,動機的協調,活動的加強或削弱,心理過程的加速或減經,積極性的加強或減緩,行為舉止的自我監督和校正等等。
總的來說,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在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外部行為和內心活動,并且能夠恰當地評價和支配自己的認識活動、情感態度和動作行為,由此逐漸形成自我滿足、自尊心、自信心等等性格特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