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觀察記錄3篇,是優秀的幼兒園觀察記錄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觀察記錄:幼兒吃飯觀察
觀察地點:小班教室
觀察對象:石詠希
觀察目的:通過觀察分析來了解幼兒不愿吃飯的原因,并用合適的方式來鼓勵幼兒吃飯,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觀察實錄:小班幼兒經過一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很多方面都慢慢的適應了,但是在吃飯方面我們班的幼兒還是需要加強。石詠希小朋友在我們班上是吃飯還可以的,但是最近發現他吃飯時很愛發呆,還時不時地告訴我:“老師,我不想吃了。”每次問他原因,他都不說。一次,無意見聽到他說飯太多了,他吃不完。了解這個情況后,我告訴他:“以后吃飯你能吃多少就盡量吃多少,但是不能騙老師,老師給你盛多少飯老師是知道你能吃完這些的,知道嗎?”“我知道了。”現在他吃飯都會給我看碗里還有多少飯,每次表揚他后,都會很快的吃完。
分析措施:
1、不愛吃飯的原因可能是遇到自己不愛吃的菜,或者不是很餓,甚至是覺得碗里的飯太多,有一種膽怯的心理。
2、針對這一情況我鼓勵他吃飯,同時也會經常在他座位附近看著他吃飯。
觀察效果:
幼兒是需要經常鼓勵的,這樣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很棒的。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他吃飯時發呆的次數少了,盡管吃的很慢,但還是很有進步了。
游戲背景:今天的“娃娃家”里可熱鬧了,客人們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爸爸為他們準備的“美味佳肴”,忽然,只聽“砰”的一聲……
游戲名稱:玩“辦家家”游戲
教師分析:
在娃娃家游戲中由于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東西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這在小班幼兒的行為中表現得較多,原因可能是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時,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產生了不良的情緒和行為。游戲中出現這種情況 ,我覺得老師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不能馬上否定孩子,然后進行引導,學會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讓孩子知道生氣以后要把自己生氣的原因講出來等等,讓他們在游戲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關系。
今日中午,小朋友穿著大衣到戶外散步回來,大家都在忙著疊自我的衣服。中班的孩子疊的很快,疊完后他們就忙著上廁所、脫鞋,準備睡午覺了。可是,托班的小弟弟、妹妹們總是需要教師的幫忙,每一天教師的工作量都很大,除了幫忙弟弟、妹妹們脫大衣、脫外衣(睡前要脫外衣睡)、脫鞋外,還要整理沒有疊好的大衣、給孩子們蓋好被子……只見,黃俊杰疊好了自我的大衣,看到還有一件大衣扔在地上沒有人疊,就快步跑過去,幫忙疊了起來……
分析:
黃帥帥是一個勤快的孩子。平時,他總是喜歡幫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記得他剛來幼兒園時,還是托班組的孩子,每次教師在給小朋友搬桌子、搬床時,他總是搶著幫忙,經常是搬著、搬著就自我摔倒了,教師常常對他說:“帥帥,等你長大了再來幫忙教師,好嗎?”他就會哇哇大哭,邊哭邊說:“不行,我此刻已經長大了……”我被他幼稚的樣貌逗笑了……
今日,他正是在利用自我的優勢,幫忙同伴、幫忙教師,積累與人交往的經驗……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異常注意習慣的養成”。黃帥帥在托班已經養成了愛動手的習慣,所以,在別的孩子還沒有干完自我事情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幫忙別人,并積淀自我交往的人生經驗了
《植物觀察記錄3篇》:植物觀察記錄第1篇 植物黃豆的觀察日記第1篇: 科學老師讓我們自己親手種一種植物并觀察,我選擇了種黃豆。 先找來一個透明的塑料杯,放進土,把黃豆放在杯壁,再蓋上一層土
《觀察記錄3篇》:觀察記錄第1篇 幫忙幼兒多開口說話 觀察幼兒:張璐 觀察時間:20xx.10.12 觀察目的:幫忙幼兒多開口說話 觀察過程:張璐是九月底來我們班的,性格很內向,在班上很少和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20篇》:小班個案觀察記錄第1篇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一): 幼兒個案跟蹤記錄 情景:午睡室、操場、活動室 表現 其他小朋友都進入了夢鄉,銘銘小朋友時不時的坐起來,叫著要爺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